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作文

“群儒”舌战作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37W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群儒”舌战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群儒”舌战作文

“群儒”舌战作文1

自先出现在俺眼前,尚属能言者当属徐庶。他为友仗义出手,惹下命案,不得不改名换姓——单福,在好友司马徽——水镜先生的明示下,弃刘表奔刘备而来。这徐庶,年轻有为,智慧充盈,为友侠肝义胆,且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他有志向、有胆识、有远见。惹下命案后,本来投奔了刘表,可共事之后发现,此人并不是自己心中的良君,耽误前程不说,关键是智慧用错了地方,害己害民,不值当!果断之下,巧遇刘备——刘皇叔,先用巧计对其品质检验,果然是可遇而不可多得的良君,随留下辅佐之,共谋大业!

第一战,是刘曹之战,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一举打了个大胜仗,这令曹操非常懊恼!后打听到是一年轻军师——徐庶帮其策划才有此胜利,就想纳此人于麾下。可是这样机智的.人怎好说服呢?手下献策:这小子孝顺着呢,他老家一母尚在,把她老人家哄骗于此,还怕那徐庶不自己找来,曹操依计而行。

徐母是深明大义之人,自小教儿的就是忠君爱国之道,此时发现曹操把她哄来原来是为了让儿子归顺于他,老人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利害,任曹操说得天花乱坠,就是不从其计谋。曹操无奈,仿徐母笔迹骗徐庶找来,母子见面,徐庶方知其中诡诈,被母训斥之下,找曹操理论,不料,其母性情刚烈,恐因己让儿受曹操辖制,忠孝不能两全,虽上吊自尽了。徐庶那个悔呀!肠子都悔青了!认为此举既对不起母亲,又对不起刘备。自此,虽身留曹营,却心如死水,不为曹献一策一计,只愿做一闲云野鹤之人,不问世事,就此终老。

俺自小就听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故事,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是道听途说,而是亲手翻书阅之悟之!

“群儒”舌战作文2

此时的场景估计只能用“精彩绝伦”这个词来形容了。双方辩手可谓是针尖对麦芒,平分秋毫,且不说谁更优秀,光是这激烈的唇枪舌剑,早已让我们大开眼界。

当铃声响起时,一场关于“生活中是否需要善意的谎言”的辩论赛在同学们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中拉开了帷幕。八位辩手们手持准备好的资料端坐于辩论席上,庄重而成竹在胸的气势早已压制全场。教室里转瞬间进入剑拔弩张的备战状态,仔细一闻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我的心弦绷得紧紧的,竖起双耳,生怕听漏了一个字。只听台上的辩手们你方言罢我辩起,双方辩手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上一秒我方大将黄鑫泽旗开得胜,力克群儒;这一秒敌方雷文棋铿锵有力的反驳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真是棋逢对手,不分上下。

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王潇静一改初始的羞涩,巧舌如簧:“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谎言的定义是什么?”殊不知,她这句提问正掐中反方一辩黄鑫泽的软肋,只见黄鑫泽一愣,眉头紧锁,苦思冥想起来。王潇静乘胜追击:“谎言的本质是骗人的,是具有欺骗性的,所以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终究会给他人造成伤害!”言毕,瞥了一眼仍在沉思的鑫泽,气定神闲地坐下,场上的.观众不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平日里妙语连珠的黄鑫泽怎甘示弱,挺身而出与王潇静针锋相对:“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意的,是为他人着想的,能给予别人信心的,会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鼓起勇气!……”场下的观众全都屏息凝视,我心中也不禁暗暗佩服他们的伶牙俐齿。“群儒”经过一番紧张而激烈的舌战之后,双方拼得个旗鼓相当。

下课铃声拉下了辩论赛的帷幕,可辩论赛那紧张而又激烈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群儒”舌战作文3

再说我印象深刻的周都督——周瑜,青年才俊,风流倜傥,口才也是极佳!放至今日,定是偶像级明星人物。外有形象,内有文采,德才兼备呀!按说这人,毫无疑问,一定是雄才大略,施展抱负,青云直上不说,后世留名定是战功赫赫,成果累累。但不知怎的,阅完《三国》,耳际萦绕的竟是:既生瑜,何生亮呀?不是抱怨,就是猜忌,就他的诗书满怀来比,真真是气量小了点儿,这却成就了他短暂而不得满足的人生,实属可怜!

我想,周瑜这人,如果身边有三五知己,相互提点,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想是周瑜不自知而又无人提醒,方落之如此田地。再者说啦,上天不是不厚爱此人,把诸葛亮这样的有才之人放之眼前,如果周瑜能敬之、惜之,而后成为挚友也讲说不起,那将是他生命境界的'提升和生活的升华,他却偏偏把这一段佳话酿成了生命的惨剧。周瑜骄傲、自负,容不下诸葛亮的才情比自己高,更容不下身处一世而常常拿他与自己比较的悲哀,郁郁寡欢,不胜消极,看不到他的前程和未来,却只见诸葛亮常常眼前晃,心生烦闷,久而病之,终随夙愿,了却一生。并落下个周瑜是被活活气死的这句令人难受的话,岂不知不是诸葛亮活活气死了他,是他把诸葛亮硬塞在心中,又容不下他,这样的自相矛盾,结局自然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