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业范本 > 设计

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学设计

栏目: 设计 / 发布于: / 人气:1.75W
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学设计

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人的凄苦之情。把握诗人的矛盾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与鉴赏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天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

(检查背诵)

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创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师板书《石壕吏》)

  二、师生共同解题

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

生齐读

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

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仔细,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1还有别的作用啊!

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

生齐答

  三、整体感知:

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

生齐声朗读!

师:发现答案了吗?

生有吏夜捉人

师:板书 吏 夜捉

师:吏为何要捉人啊!

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

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

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那就请聪明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

师:的确如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

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

师:那官吏会善罢甘休吗?

师:哦,原来“吏呼一何怒”,那老妇人有何反应?

师:第三段是老妇人哭诉痛苦的内容,我先范读一回,然后同学自由朗读。

师:我们读后初步感受了老妇人的“苦”,那同学们可以从文中找一个字词或一个句子,来仔细体味其中苦的滋味。

生自由讨论,或同桌,或邻近座位讨论。

师:巡视,与学生亲切交流,点拔,启发、展示。讨论成果

师:大家讨论十分积极,哪位同学先来谈一谈,好吗?

可能会出现: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非常凄苦,老妇人刚刚连丧二子,十分悲惨。

2、“三男邺城戍”也写出老妇人的苦,因为她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走上了前线,老妇人肯定为他们生命担忧,而且这个家庭生活也没有了着落。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这一句话,老妇人不仅命运悲惨,生存也十分艰难。

4、“老妪力衰……炊”这句,读起来也让人心酸,老妇人虽然力气衰弱,但自己还请求上前线,赶快去给士兵煮早饭,真是十分可怜。

5、“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值得人可怜,老妇人家里再也没有别的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战争让这个家庭已经支离破碎了。

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也让人心酸,也让人同情,活者的人只能苟且偷生,死的人就算了啊!

师:学生发言积极,把握非常准确,那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深的同情来朗读这一段吧!

生齐读(语调十分沉郁)

师:同学们读得十分到位,而且有些同学已经能够背诵了,其他同学想不想也会背诵啊!

  四、背诵指导

师:那老师今天教你们一招,你们可以采用问答的方法。大家知道吏和妇是对话的过程,但文章没有写吏的问话,我们可以想像出来啊。同学现在想象一下,吏有可能会问了什么?

1、你们家人都到哪里去了?

2、你们家还有别的人吗?

3、那你打算怎么交差呢?

师:那现在大家可以同桌之间一人扮演官吏问,一人扮演老妇回答啊!然后再交换角色!

生开始互助问答,扮演角色背诵。

师生背诵。

师:这个不幸的家庭是令人怜悯的,饱受苦难的老妇人是令人同情的,然而老妇人的诉说打动了官吏吗?

师:是啊!如此不幸,最终还是难逃此劫啊!可见石壕吏是……(故作停顿)

  五、写作手法分析

师:同学们回答很准确,你们感受体会十分到位,作者虽然没有正面批判官吏,但读者却深刻领会到这一点,作者是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才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

侧面烘托。

作者通过对老妇人苦难的深刻刻画来侧面烘托出官吏的冷酷无情,体现作者对官吏的批判。

  六、教师总结

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永恒的主题,在《春望》中体现是他的“向来忧国泪,寂莫洒衣巾”,在《石壕吏》中表现是他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请我们带着杜甫这份“爱民之心,知民之苦”来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师生齐背。

  七、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背诵默写《石壕吏》。

2.请同学们以“石壕吏”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石壕吏

杜甫

吏 夜捉 呼 怒

老妇 啼 苦

“我” 忧国忧民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放开手去,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挖掘文外之意。《石壕吏》开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古人评之“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汉字这个“无底洞”,挖掘字里行间的文外之意。学生几乎“暮”、“村”、“吏”、“夜”、“捉人”、“逾墙”、“走”一字都未放过,敏锐地发现了其背后潜在的台词。难能可贵得是,对于老妇毛遂自荐般“诚意”的应征,学生也能体悟出潜在的台词:我们都到这个地步了,你们还来抓丁,还有天理吗!

不足之处:实际教学过程中环节指向不明。在读人——名家对话环节,让学生找出作者情感流露的语句,本意是让学生找课文的最后四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等前途,独与老翁别”,从中分析作者的`情感倾向。但由于自身的疏忽,遗忘了妇致辞中同样能看出作者情感流露的语句,这样一来,学生分析致辞的部分居多,作者的情感从状老妇的凄苦亦可见之。这样一来,前后的两个环节虽各有侧重,不免还是陷入了分析妇之苦的循环。

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过朗读、心理模拟和短剧表演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设计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短剧表演点评”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一组伊拉克的新闻图片,问:战争给伊拉克的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这是现代战争带给老百姓的伤害,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石壕吏》,去感受中国古代老百姓在战争中的命运。)

二、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

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他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后,在他从洛阳到华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疯狂拉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指名读,其他同学听:是否全读对了;齐读。

注意:逾 戍 妪 咽

2、 自读,注意哪些句子读懂了,哪些句子读不懂,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注意重点字词:

逾墙走:越过墙逃跑 一何:多么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绝:没有

幽咽:隐约、轻声地哭。 犹得:还可以

3: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明确: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4、 解了故事的内容,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悲愤沉郁)

四、心理模拟:在事发现场,当事的老翁、老妪、媳妇、差役心里会怎么想?

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从不同角度体会当时百姓的痛苦,社会的黑暗腐朽)

五、短剧表演:在走进诗中人物的内心后用短剧的形式来创造表演。

1、 分组准备:4~6人一组。

2、 表演

3、 同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点评表演。

4、 杜甫目击了老妪一家的悲惨遭遇,他心里怎么想?

(可从对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官差如狼似虎的愤恨、对朝庭黑暗无能的批判、对朝庭捉丁平叛的矛盾等角度进行思考。)

再一次联系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经历了解其人其诗。

六、欣赏:

以视频形式(选自《唐之韵》之诗圣”杜甫)再一次深入地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内容及杜甫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结束语(接视频解说词的最后一句:因为他们是弱者):但是,作为弱者的杜甫,并没有逃避现实的痛苦,他用满腔的热血倾注了对战乱中百姓疾苦的关注,用嘶哑的声音撕开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忧国忧民,呕心沥血,用诗歌唱出时代的最强音,这就是杜甫之所以伟大之所在!

七、作业:

1、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2、 课外阅读《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