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政范本 > 工作汇报

服务业调研汇报

栏目: 工作汇报 / 发布于: / 人气:9.22K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有的人天天看汇报,有的人天天写汇报,汇报通常是对工作的总结报告,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总结了哪些经验,说了那么多,你会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服务业调研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务业调研汇报

服务业调研汇报1

一、襄城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襄城县服务业发展态势平稳,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就襄城县整体而言,各种约束性因素仍然较为突出,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面对新一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全面发展步伐,对于襄城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襄城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已初具雏形。按照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在这一阶段,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形成二产、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

1、现代物流业

我县的物流业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呈现了健康的发展势头。目前,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新的物流企业不断涌现。襄城县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群发熟菜批发市场已是农业部的“鲜活农产品定点市场”和“许昌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职工197人,拥有资产5537万元,交易区设有招待所、食堂、运输车队等。在该市场的带动下,襄城县蔬菜种植面积扩展到34.5万亩,使襄城县粮经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为现在的6:4。

蔬菜生产已成为襄城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道亮丽的景线和当地农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商务部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有关部署,加快推进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步伐,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安全、方便、实惠的农村消费环境,培育壮大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商品应急储备机制,缓解物价上涨风险,成立金浩商贸有限公司承担了此项工程并新上了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新成立的河南冷王襄城分公司,占地70亩,正在建设。原有的盐业局配送中心、襄城县邮政局配送中心及诚信货运、豫鑫物流、中宇物流、安利快运、长通物流等企业逐步发展为具有现代物流业特征和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

(2)文化旅游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立足于把旅游业培育成襄城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关联产业的优势,相继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襄城旅游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旅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旅游基础工作日益完善,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襄城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攀升。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一山、一水、一寺、一庙、一城”的景区旅游格局。

尽管我县旅游业经过近几年开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与周边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我县至今没有制订整套的鼓励社会投资旅游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社会资金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经费投入不到位,对外客源市场开拓不力,旅游对外影响力不大。二是规划不到位,开发水平低。原有的规划已不能指导当今旅游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没有高水平的“旅游拳头产品”,形不成竞争力强的旅游品牌。三是开发体制没有理顺,景区和重要旅游资源点存在多头管理,开发建设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全县旅游业发展。

XX年,我县紧紧围绕紫云山景区和百宁岗五岳庙景区等旅游品牌,按照《襄城县旅游总体策划方案》不断加大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参加了中国旅游交易会等旅游项目推介会,促进了襄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投资1200万元在汝河北岸建设的金龙旅游度假乐园项目和投资1100万元成立了集肉牛养殖、储藏、加工、销售、旅游开发为一体的襄城锡草肉业(旅游)公司落户我县。并推进旅游开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9月底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紫云山风景区管理处与国有林场合并,划归县林业部门管理,由林业部门负责景区开发工作,旅游部门负责行业管理,增强旅游企业发展活力。

(3)商贸服务业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县商贸服务业已初具规模,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等引进的一峰公司、双汇连锁店、志高量贩、春天服饰广场、步步高鞋业量贩等以及逐步建设形成的步行商业街和中心路东段商贸区等,发展迅速,为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看,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商场营业面积较小,全县5178个商业网点,大部分均属中小型便民店;吸引力和吸纳就业能力不足;总体分布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服务生产网点少;城区农贸市场标准低,管理不到位,存在着脏乱差;各业态分布规划滞后,旧货市场、汽车修理、建材、门业等在城区设置散乱;宾馆档次低,吸引不足;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信息劳务市场很不完善;经营理念还不新,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品牌经营发展慢;商贸物流配送延伸网点的趋势弱。

所有这些都与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不相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县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服务业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商贸服务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已成为竞争的热点。更好更快地发展商贸服务业,事关襄城建设全局,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我县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

(4)社区服务

按照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断加大对与居民关系密切的民政、劳动、计划生育、文化、体育、城管等服务部门工作的监查力度,推动家政服务、疾病预防、医疗保健、托幼养老、职业介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县城区内商业网点已达650个,比XX年底的490个增加了160个,增幅24%;服务内容已经从单一分散性服务发展为包括连锁超市、餐饮、幼儿园、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多样性一条龙综合性服务,基本实现了居民生活的需有所应、就近方便的新局面。

同时,加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行道铺装:先后完成了紫云大道、烟城路等路段的人行道铺装工程,总铺装面积达12万平方米;下水道清淤:对中心路、常庄市场等路段进行了清淤总清淤8000米,清运淤泥150吨,修复坍塌下水道沟壁200多米;修复市政基础设施:更换雨水箅子、窨井盖260多块,更换、整修果皮箱140多个,修复人行道松动彩砖160多平方米。

园林绿化:先后完成了台北路、汝河路、紫云大道、曙光路、虹桥路、北一环及东环路的绿化,新建街头游园4处,种植乔灌树2.6万多株,新增绿化面积2。1万多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8.5%。环保工程建设:襄城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营、垃圾处理厂项目正在筹建、第二水厂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5)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襄城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以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农技推广机构带动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了十里铺乡养猪协会、汾陈乡农民烟草协会、村级农机协会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专业合作组织正在逐步成为引领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近年以来,我县金融部门在全面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地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建立银企交流制度,每月召开一次银企联席会,为企业与银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资金供求的衔接。其次是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资金,加大对农信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XX年共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55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

二、XX年基本情况

XX年是“xxx”的第二年,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在全县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1—12月份,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3亿元,同比增长14.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3%。XX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0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了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3亿元,同比增长16.8%。服务业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作法及措施

1、做出了决策部署。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把发展服务业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省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后,县委政府立即做出了部署,确定了服务业发展重点,二是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xxx”期间工作的重点。提出了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特色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的发展目标,力争在“xxx”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增加。三是明确了发展重点。着眼于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把交通物流业、商贸流通服务业、休闲娱乐业和房地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县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抓住了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对于推动全县服务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优化了发展机制。加快服务业发展,机制创新是关键。一是加快了所有制结构调整。近年以来,我县本着能放则放的原则,放开经营范围,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推进全县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改革,加大了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进入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逐渐呈现出多种渠道投入、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发展格局,增强了全县服务业发展活力。二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了对困难企业的破产改制力度,促进各类资本的流转重组,先后对粮局下设的家家乐连锁店、紫云商场等进行企业改制,推进了我县流通企业改革,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注重加强与服务业企业的沟通,努力搭建服务业人才资源开发平台,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育人、留人观念,以多种形式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确保了服务业人才政策落实到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3、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近年来,全县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加快全县经济发展十分必要。一是建设连锁超市、扩大覆盖网络的典型。一峰公司、志高量贩等发挥规模优势,创新运营机制,积极构筑小超市大连锁的日用品营销网络,由城区商业区向社区、由城市向镇村延伸,在日用消费品、粮油、餐饮等方面实现了大连锁。二是依托商务局大企业加快自身发展的典型。襄城县金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整合农村连锁经营服务网络,XX底在全县建成了309家农家连锁超市,形成了覆盖整个乡村、服务所有居民的县、镇、村三级服务连锁经营服务体系。三是改进服务方式,力求消费者满意的典型。农业部门推行上门服务,积极开展“送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及时将农药、化肥、种子等物资送到农民手中,文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襄城县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严重影响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1、总体规模仍然不大,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仍不够高。近年来,襄城县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思路,把工业经济摆在首要位置来抓,服务业的发展相对高速发展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显得过于缓慢,襄城县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占gdp比重偏低。据初步统计,XX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7亿元,同比增长16。9%。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XX年的49。4%提高到55。9%,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地区生产总值23。5%,全县三次产业比重为20。6﹕55。9﹕23。5。

2、城镇化进程较慢,制约服务业发展。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城镇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进程,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反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近几年尽管襄城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成效也非常显著,但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XX年,襄城县城镇化率27。84%,比全市、全省分别低7。95、6。16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偏低,农村人口相对较多,使襄城县服务业发展空间狭小,客观上制约了服务业总量的扩张。

3、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新兴行业发展滞后。长期以来,襄城县服务业的构成仍以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XX年这三个行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高达52。8%;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的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不大,占服务业的比重仅为12。5%;信息中介、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旅游业开发的程度不够,行业竞争力不强。

4、服务业企业单位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强的大中型企业。襄城县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存在单位数量少、规模小,难以形成竞争合力和竞争优势的问题。

三、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以及重点项目安排情况

1、发展思路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家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不到位,比起牢固的“工业强县”理念,“服务业兴县”的观念仍然薄弱。我们必须实现从强调“工业强县”向强调“工业强县、服务业兴县”和“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要树立服务是生产性劳动的观念。服务也具有生产性。同时深化对资本的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决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忽视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就无法发展现代服务业。

(2)抓好思路定位: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产业、资源、人文等优势,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为方向,进一步优化环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投入,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努力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升品质、加快构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想协调、与国际市场相对接,机制灵活、结构优化、开放度高、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

(3)抓好规划布局。规划就是财富,规划就是金钱。科学规划是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一要用超前的眼光搞好阶段性发展规划,要在襄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下,合理制定襄城县服务业发展规划,要制定襄城县XX年—XX年服务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二要用科学的方法搞好功能布局规划。根据全县区域生产力和城市空间布局,突出以城市为服务业载体、以园区为生产服务业基地,统筹规划制造业与服务业、城镇化与服务业,配套形成布局合理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围绕提升城市中心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发展大物流、大旅游、商务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

(4)、抓好项目建设。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服务业发展也必须扭住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不放,依靠项目的支撑拉动,实现服务业的快速繁荣。一是加大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力度。围绕服务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利用各种招商活动搞好项目的包装推介,瞄准国内外规模大、实力强、管理先进的服务业大企业、大财团,着力引进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引进一批企业总部、金融保险总部、贸易总部和研发总部,引进一批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组织,引进一批家政服务、托老托幼等社区服务项目,引进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力强的综合性娱乐设施,带动服务业的上当升级。二是搞好服务项目的启动繁荣。服务业项目不同于工业项目,其启动繁荣需要一定的过程。对在建的项目,应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争取早日建成运营;对基本建成的服务业项目,要帮助搞好二次招商,通过集中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快业户的引进入驻,迅速聚拢人气,及早发挥效益;对已运营达效的项目,要强化规范管理,确保长期繁荣。三是完成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完成三里沟金鑫商贸城、东城区大型宾馆等项目规划建设进度,带动服务业发展。

(5)、抓好环境建设。服务业本身就是环境经济,能否加快发展繁荣,关键在环境,要害也在环境,必须通过优越宽松的环境为服务业培植繁荣创造“温床”。一是放宽政策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研究落实配套政策,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切实放开放活,努力形成一整套扶持服务业发展、向服务业倾斜的政策体系,并抓好政策的兑现和落实。实践证明,哪里政策优惠、环境宽松、人文和谐、各类生产要素就可能向那里聚集,就会形成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和“消费”的洼地,就能使优良环境成为吸引投资和消费的“引力场”,这已构成现代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要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农业已免征农业税,第二产业也给与了很多税收政策,而给与第三产业的支持却不足。二是优化政务环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部门服务意识,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三是营造诚信环境。以诚信建设为载体,重点推进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引导业户诚信经营,进一步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努力打造“经济安全区”。

2、发展目标

XX年至2012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到2012年,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在XX年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以上。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使我县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实力较强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3、发展重点以及重点项目安排

突出发展六个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大物流。依托我县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结合我县煤炭、粮食、蔬菜、烟叶资源丰富以及日益增多的工业品的现状,打造一批先进的仓储物流运输企业。

二是大力发展物业管理。近几年,我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房地产开发迅速崛起,新建了许多住宅小区,而小区物业管理明显滞后。要制定我县物业管理具体办法,规范发展室内装饰、物业管理,确保新建项目100%的物业管理率。

三完善大服务业。完善宾馆、餐饮、休闲等场所的基础设施,提升档次和品味,做好天然气、自来水供应管理等基础,积极发展科技、信息、商务、农村等服务业。

四是发展大旅游。进一步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在做好紫云山等自然景观和文庙、紫云书院、乾明寺、古城墙等古文化旅游的基础上,以城南煤焦化工业园区为依托,以首山一矿、首山、宏源焦化等大型工业企业为主,高标准规划打造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旅游,开辟“再踏毛主席视察足迹,重现‘烟叶王国’风采”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毛主席视察襄城烟叶的影响力和品牌优势及我县“中国烟草文化之乡”优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观光旅游线路,打造好工业、农业特色旅游。

五是搞好城区水系规划。抓好引汝连湖工程建设,做好城区水系改造和城区周边河道整治、引水,形成城在水中、水绕城流的景观。对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要通过建造一定的设施聚集起来,形成湖面,成为景观。

六是建好景观道路。以城区为中心,打造城区至颍阳、湛北、王洛、十里铺、姜庄景观道路。按照市推进区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区至库庄311国道两侧景观道路,着力把其建设成全县景观道路样板。

重点项目安排着力实施大工程带动战略,强化大项目建设,努力优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抓好原有群发蔬菜市场、盐业局、邮政局、商务局金浩商贸等物流配送中心和襄城二高、襄城县职教中心迁建扩建的同时,重点抓好襄城县诚基商贸市场、城南煤焦化物流基地、城北农产品物流基地以及特大型购物中心、城东五星级宾馆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XX年底又筛选上报了“襄城县创业服务中心、襄城县金浩商贸有限公司配送中心、襄城县文庙古城浏览区、襄城县乾明寺游览区、”等五个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效益水平高的服务业重点项目,为下一阶段服务业项目建设和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这些项目的建设,也必将为我县服务业的发展增加新的亮点。

服务业调研汇报2

一、基本情况及贫困分部状况

XX村是省县XX镇最西南的一个偏僻小山村(行政村),南与,西与XX乡连接,北与XX村近邻;共有8个自然村,9个村小组,有农户226户,总人口1130人;劳动力38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920亩,山地面积26000多亩,毛竹林面积6000余亩。

全村共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2名)。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为2350元。

二、致贫原因及表现

1.贫困户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缺劳力的导致贫困人口重要原因,加上贫困户经济基础差、收入低、因病、因残、因学致贫,需要政府扶持和社会人士对他们进行救助才能摆脱贫困。

2.贫困户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增长缓慢,受资源条件、资金、技术、观念等因素制约,贫困户以种植为主,因管理不当,投资较小,加上有时受自然灾害影响,造成经营能力低下,科技意识不强。贫困户当中有些养殖业,没有规模和特色,缺少资金或缺乏技术,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发展产业不少人“半途而废”,有时生活难以维持,更谈不上致富。

3.贫困人口居住环境条件差,生活难、用电难、用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得“六难”问题很突出。因为这些贫困户居住分散,靠山建房多,家境贫寒,生活环境差,开门见山,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力不足等造成贫困的原因。

4.贫困户多数居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地方,生活环境恶劣,信息闭塞,思想落后,缺乏创新和竞争意识。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从根本上长远解决贫困。目前,我村共有10户40人需要移民搬迁。

5.项目申报上级部门在审批下达计划时,个别项目下达的总投资比上报的总投资小好多,致使工程缺口资金过大,导致工程不能顺利完工,发挥不了扶贫的作用。

三、扶贫的效益和成果

1.近年来,我村硬化了7.5公里的村组道,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农副产品运输畅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2.推动扶贫攻坚行动,落实一户一策。根据县扶移办的要求,在乡政府和扶贫办的指导下,我村认真履行扶贫攻坚行动,20xx年全村共有种植业46户,养殖业46户,享受了上级扶持,让这些贫困户得到实惠,基本摆脱贫困。

3.大力发展养殖业。利用我村山地资源,村委会鼓励村民发展养蜂业。

四、今后的打算

1、持续做好“10864”结对帮扶工作,根据县《关于村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帮扶贫困户进行“10864:结对帮扶的通知》要求,切实抓好精准扶贫的工作,切实帮扶好贫困户种,种植业和养殖业,尽量做到一户一策,帮助贫困农户早日脱贫,再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走上小康致富之路。

2、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蜂,以养殖农场为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大力发展以带动贫困农民养牛、养羊为主的特色产业,为贫困农民找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计划在20xx年全年发展100头以上养殖户2户。

3、加快移民搬迁扶贫力度,把移民搬迁扶贫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结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避灾移民,鼓励居住在生活环境差的贫困户搬迁安居乐业。

4、争取小额贷款和把握扶贫资金的使用。按照中央、省、市、县的要求,为了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一部份惠农帮扶资金,发放一定数额的小额贷款。坚持以上项目扶贫的载体,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是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落到实处,为村民解决燃眉之急,做到好事好办。

服务业调研汇报3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122.8亿元,其中电信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业78.8亿元,软件业44亿元。信息传输服务业方面,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和小灵通)发展到113万户(城市电话户数73万户,农村电话户数40万户),移动电话户数为357万户,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为3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软件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软件企业,合肥市软件企业实现的软件销售收入占全省软件收入的85%;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三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其中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是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

围绕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目前,我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5个,在孵企业600家,转化科技成果900余项;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初步建成,促成产学研交易项目47个,交易额4900万元;“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展览规模28000平米,参展项目5000多个,219个自主创新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988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一带”(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区”(高新区、经开区、蜀山区)、“多园”的空间布局。

(二)政府牵头,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引领行业发展

由于信息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配置上存在多头管理、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为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往往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立共享平台。

1、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整合信息服务业资源

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是我市信息化的切入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框架。统一电子政务专网、统一政务处理平台、统一机房、统一管理机构“四统一”的合肥建设模式成效明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政务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互联”目标,纵向实现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的互连互通,横向实现同级单位之间的受控互访。

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以“中国·合肥”门户网站为龙头,以县区、市直部门101个子网站群为支撑,重点突出政务公开、在线办事,“12345市长热线”、“114阳光政务”、“数字电视”等信息资源都得到了有效整合,通过税务、社保、公安、土地、文化、教育等近百个各类政务应用系统,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办理税务、社保、医保、土地、教育等公共事务,鼠标一点就能实现咨询、求助,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共享,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建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