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其他

角的度量评课稿

栏目: 其他 / 发布于: / 人气:1.09W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度量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度量评课稿

角的度量评课稿1

《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把“基本思想”作为“四基”之一,这就明确了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我认为谭老师在《角的度量》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仅成功地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十分成功地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向学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下面我就结合这两个数学思想来谈谈我对谭老师这节课的一些想法:

一、符号化思想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作为必学的内容。谭老师在教学认识量角器以及角的度量单位时,向学生介绍了角的度量单位“度”的符号“°”,面对这个简单的数学符号,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它表示的是角的度量单位,甚至是全世界任何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它表示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感受到数学符号的高度概括性和简捷性。虽然在这里只是简单地把汉字“度”符号化为“°”,但也是渗透符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类思想

小学数学分类思想,就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其分成几个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谭老师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巧妙地向学生渗透了分类数学思想:为了让学生完全掌握所有的量角方法,谭老师首先设计了量角1的教学环节,得出一般的量角步骤,但是开口向右、水平位置的角1只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测量的锐角;接着在巩固新知的环节里,设计了开口向左的锐角2,让学生找到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线,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线的方法,完善了测量开口方向不同各种角的方法;通过角1角2找到测量锐角的方法,与此同时,谭老师还在继续向孩子们渗透最后一类角——钝角的测量方法:先判断要量的角与直角的'大小关系,再量一量,最后验一验,量得的结果是否比90°大。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量角的方法时,就可以全面的掌握测量各种类型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谭老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在认识层次上得到极大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以上是我对谭老师这节课的一些看法,请大家多多包涵和指教,谢谢!

角的度量评课稿2

是第二次听张老师的课。内容是《角的度量》第2课时。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但是还不够熟练,会经常读错刻度数。因此安排这节练习课,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节课张老师一开始出示一个角让学生测量,复习“两对齐,一看”测量的方法;接着通过一组练习题(读刻度、量角、判断、测量生活中的角度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方法。最后再出示一组容易混淆的角,让学生测量,一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整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活跃,各环节的处理比较到位,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

1、在量角器上读角时(55°),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找一找有么有学生误读65°的现象。从而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度刻度。

2、练习时应让学生用更充分的时间指一指,说一说,这样在后面学生说自己量角的方法时语言表达可能会更准确。

角的度量评课稿3

听了盛老师这节课,给我带来了较大的震撼。在盛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数学的浓浓的味道。这节课创新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课堂节奏,精致的细节处理,和谐的师生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个部分,也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量角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通过一步一步的操作能正确、精确地读出角的度数。通过观察与、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我认为注重知识的生成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传统的教材教法是由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的方法---进行量角的练习的顺序进行的。而这节课打破了以直观认识为开始的常规,而是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探索实践的,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教师先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从仅凭眼睛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发度量角的需求,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的欲望。引导学生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在学生欣喜地用小角比出大角比小角大了一个小角时,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改进一个一个小角贴上去麻烦得问题,通过电脑演示量角器地雏形:半圆工具。在学生用半圆工具量角发现一个小角多一些,想知道不满一个的部分到底是多少怎么办,学生想到用更小的单位,从而优化量角器,即把单位小角分的更细些,让学生了解量角器地构造特点,并逐渐掌握量角器地使用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又设计了数小角的活动,引出了认识刻度线。就这样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有效地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获得了思维的锻炼和发展。

Tags:评课 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