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历史

历史的随笔(集锦15篇)

栏目: 历史 / 发布于: / 人气:1.12W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的随笔(集锦15篇)

历史的随笔1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中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历史的随笔2

翻开历史长卷,眼前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幕。

在马蹄嘶鸣的战场上,一位将军身穿冷光铁衣,站在山顶上,低头看了看那些混乱的士兵。他的脸上洋溢着英雄大义

岳飞,伟大的将军。

从小,母亲就给他烙上了“忠国”四个字的烙印。从此,岳飞“生为国之人,死为国之魂”,自然没有违背母亲的希望,读过兵法,从“纸上谈兵”变为“实战带兵”,这些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站在战场上的是功勋卓著的岳飞。它赢得了人民和国王的心。当然,也有一颗侠义忠心,“先忧天下之忧,后享天下之福”的崇高精神。

即使这样的人才有麻烦。

所谓“君子正派,恶人伤悲”,岳飞的功绩让秦桧等汉奸羡慕不已。他总是把自己的粗心大意告诉国王,向官员们散布谣言,向人民挑拨离间。

“世界是浑浊的`,我是纯洁的,世界是醉的,我是醒着的。”他不这么认为。他也知道荣耀中一定有腐败。

依然以他忠诚的灵魂为宋朝都城歌舞;

依然用汗水为宋代热土大江大山;

他仍然为宋朝的和平而流血。

岳飞无所畏惧,站在战场的边缘。他的技术使敌人害怕。他的忠诚使敌人钦佩他。他的士兵使敌人战败如山。

他不怕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岳飞有着“生不如死,留一颗心照耀历史”的精神!

合上厚重而久远的历史,我的心情久久没有消退。岳飞配得上这个世界。

他的生活使人的心温暖;

他的忠诚使人如梦般醒来;

他的意志“破碎而不害怕保持清白”,足以让人们记住一个世纪

历史的随笔3

自古以来,相亲就一直存在。从传说中的月老,到古代的红娘、媒婆,即便是到了现在,相亲节目、婚姻介绍所也都是比比皆是。为了传承这个优良传统,似乎也可以来尝试一次相隔千年的相亲见面会,而有一位男嘉宾,必然是粉丝成群,尖叫声此起彼伏,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赵云,赵子龙。在印象中他应该是风度翩翩,身骑白马,那么历史上的他究竟适不适合当男朋友呢?

根据现在大众的审美习惯,首先当然得看脸。赵云的颜值是否能够达标呢?据著名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介绍,“云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按照三国时期的标准,赵云的身高应该有一米九的样子,浓眉大眼、威风凛凛。而关于阔面重颐大概可以理解为赵云长着一张国字脸,因为重颐的意思是双下巴,所以对于他的好看程度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不过,从历来人们对赵云的印象,大家更倾向于他长了一个像超人一样的下巴,就是下巴之间有一个缝隙的那种。而且从《三国演义》的整体描述中也可以体会到,罗贯中先生在努力地夸赵云帅,所以这个双下巴绝对不应该是弱化他的高大形象的描写。但小说的描述,毕竟只能做个参考,在《三国志?云别传》中记载的赵云是“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这儿就能体现一二,“姿颜雄伟”可以把它看成了一个词,也可以把它看成两个词,不过在当下的语境中,这应该是四个词,最后拼凑出来一个赵云完整的样子,一个长相帅气、有胆识的硬汉。

其次,赵云的人品和性格,又是怎样的呢?据史料记载,赵云应该是一个暖男,想不到这么刚烈的汉子,却十分推崇民主。据说他第一次找工作,就是大家伙投票决定的。当时发展风头正猛的是出身高贵的袁绍,那时袁绍的职务是冀州牧,冀州这一带的事都是他说了算,基本属于割据状态了。当时袁绍的人气很高,所以很多人慕名来投靠袁绍,这可把袁绍的对手公孙瓒嫉妒坏了。

“哎呀,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凭什么袁绍就比我出名呢?”

“主公您别着急,肯定有克制他的办法。唉?主公您干嘛呢?”

“画个圆圈诅咒他啊。”

“别画了主公,肯定还有更好的办法。唉?主公您又干嘛呢?”

“我札小人呐。你知道怎么搞到袁绍的头发吗?”

“主公,您这样迷信,别人也会讨厌你的。”

“讨厌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对话是瞎编的,不过公孙瓒的人气确实不如袁绍。而就在公孙瓒郁闷的时候,手下传来消息说有人来投靠他。公孙瓒点点头说:“有品位。”不过,公孙瓒对赵云前来投靠有些怀疑。这时,赵云回了公孙瓒一句话,这句话就记录在《三国志?云别传》里面,“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也就是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处境极其困难,所以我们当地人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故意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总而言之,后来公孙瓒满意地收留了赵云他们一帮人,还顺便点了个赞。正巧那时候刘备就在公孙瓒那儿混,所以刘备和赵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结下了深厚情谊。

后来刘备自立,建立蜀国。在这期间,赵云的人品也绝对称得上最佳之一。最知名的首先得说赵云救后主刘禅的故事。有一次,刘备被曹操打败了。刘备跑得倍儿快,一眨眼就不见了。曹操派手下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坂追上了刘备。在此情急之下,刘备可能是想到了一种动物叫壁虎,每当壁虎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是自断尾巴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刘备受到启发,便把妻子和儿子给扔了。这时候跟着刘备跑的人并不多了,大家都想着逃跑。不过此时赵云却朝反方向跑了,手下的人马觉得他估计是要投降曹操了,于是立马禀报刘备:“赵云好像要去投靠曹操了。”刘备听完这话,拿起一把手戟就朝告状的人扔过去了,这是一种用来投掷的兵刃。告状的人都愣了,心说:“这是赏赐吗?”刘备气愤地说:“我呸,告诉你,赵云是不会弃我而去的。”士兵们还是有点不信:“你刘备都能扔媳妇儿、孩子,凭什么人家不能扔主公啊?”

刘备果然猜对了,没多久赵云护送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刘禅安全返回了刘备的身边。赵云这人不光讲义气,还不贪女色。话说赤壁之战以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了荆州四郡。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桂阳太守,取代了投降的赵范。而这个原桂阳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叫樊氏,据说生得花容月貌、国色生香。赵范就想把自己这个嫂子许配给赵云,以此来拉拢关系,但是赵云坚决不同意。当时有人就劝赵云接纳这位漂亮的女人,可赵云却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又不少她一人。”不久之后,赵范果然趁机逃走了,而赵云落得个清清白白。

如果遇到像赵云这样,既能做到颜值高而不高冷,又能做到不贪女色而重情义的极品男人,难道您还不动心吗?别着急,赵云可还是一个带孩子的好手呢!除了在曹操手里救下一次刘禅外,历史上赵云还有一次救刘禅的经历。在刘备平定了荆南四郡之后,刘备本人一下子变得声势不小,这时候孙权就建议双方和亲,于是刘备便娶了孙权的妹妹。不知道孙权心里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可能一开始还觉得刘备当自己妹夫是赚了,后来才发现是赔了一个妹妹。所以,后来刘备西征益州的时候,孙权便派了大批舟船想把自己的妹妹接回来,心想接一个也是接,接两个也是接,干脆把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接过来吧。于是孙夫人带着刘禅一起差点就回了吴国,幸好赵云和张飞得到消息,带着兵马一路追,终于在长江截住了东吴船队,这才把刘禅给抢了回来。要是没有赵云,后主刘禅最好的结果也是变成孙禅了。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最传奇、名气最响的人,那可非诸葛亮莫属。尤其是在《三国演义》第95回提到的那段空城计,诸葛亮用一座空城吓得司马懿携大军撤退,这段故事成就了诸葛亮的威名。不过,在正史中并没有这段故事的记载,甚至诸葛亮压根就没有使用过空城计这项技能,想想也猜得到,弹弹琴如果就能让对方退兵的话,那只有一种可能,弹得太难听。但是赵云却真的用过空城计。

据《三国志?云别传》记载,当时黄忠刚把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斩杀,曹操为了夺取汉中的土地,打算亲自率军来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保证军队的补给,曹操便命人先运输一大批军粮过去,这批军粮约有数千万袋。黄忠可有点坐不住了,跟赵云商量说:“我们不如把这批军粮抢过来吧?”两个人一拍即合。然而,可能是因为人不够,最后赵云连自己的部队都搭给黄忠了,两个人定好了归来的时间,话语间黄忠带着人出发了。赵云在营寨一直等不到黄忠,心里满是疑问,又担心计划泡汤。于是赵云带着仅有的数十骑兵去看黄忠,结果刚出营寨没多久,正好遇上曹操派来的先锋部队,赵云眼泪都要下来了,心想:“就今天带的人少……”赵云带着几十个人就和曹操先锋部队斗在一团,可刚开打,曹操的大军又到了,赵云想:“今天也太背了。”赵云只好带着人突围,且战且退,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营寨。一点名发现少了一位部将,原来是张著受了伤被曹军包围了。赵云又立刻骑着马冲进了曹军,把张著救了出来。此时黄忠还没有回来,士兵又少得可怜,而曹操的大军已经把蜀国的营寨包围了。

在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就建议闭门据守,可赵云却下令打开营门。这时很多人都想主动为赵云献上脑门,看看他有没有发烧。只见赵云又下令了,让全营肃静,偃旗息鼓。一瞬间,蜀国的营寨变得鸦雀无声,魏国那边有点慌了,主将心想:“这唱的是哪一出啊?一点声也没有,还大开营门。我这是进去还是不进去呢?”周围的人请主将拿主意,只见将军笑了笑说:“给我狠狠的撤!”主将到最后还是怀疑赵云有埋伏。这时赵云抓住时机,马上下令击鼓进攻,弩箭对准曹军猛射。这一下可把曹军的人们吓得互相踩踏,坠入汉水牺牲的曹军不计其数。第二天,刘备亲自来到赵云的营寨视察了战场,不禁感慨:“子龙一身是胆啊。”

历史的随笔4

据老人们回忆,通往安头村的路,以前只有一条,就是安头村的最前方 “前嘴里”的盘山路。此路的宽度,只适合一头驮载货物的骡马通过,极其危险。古人为了祈福平安,在山下的入口处,建了一座马王庙。每次骡马通过,都要在马王庙前歇歇脚,或敬敬香。过去的人有个讲究,路过危险或者有庙的地方,要拿块小石头或者一根细木条,放在此处,据说此举可以消除灾祸。我想,这是古人对危险路段“支撑”的朴素愿望。我小时候在老人的要求下,路过这些路段时,还这么做过,现在仍记忆犹新。老父亲以前给我讲过,他们年轻的时候,在山里烧木炭。常常把烧好的木炭用肩膀挑着,从这条路走,一直要挑到赵城城里去卖。卖完后,又在城里,把玻璃,酒等货物挑回山里,一般的脚费是五元一趟。

对这条路有突破性改变的是1958年。此年,开展“大闹钢铁运动”,因为,安头村西北方向的东滩里有铁矿石,所以就把洪洞县“大闹钢铁”的重点放在这里。据说,在1958年的一个冬夜,村里的人在睡梦中被叫醒,说有人给村里修路。当人们出去的时候,看见在村子东面,从山下到山上都挂满了马灯与“沙灯”(可能是“汽灯”),有七千人的队伍,人挨人,肩并肩地修路。据说,一夜的功夫就在安头村东面,靠近八石沟的地方修了一条能通过平车的“公路”。第二天,运往东滩里炼铁炉的柴油发电机,就是从这条路上由三十多头骡子拉去的。据说,由于路基很软,有几百人配合运输。

1958年的这条路,为以后安头村的公路建设提供了一个思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的公社负责人与村里的干部,曾在村子的西面修了一条汽车能通过的土路,希望能与现在的赵克公路连接,但因选址不太合适,还有,后来赵克公路改道等原因最终放弃。进入新世纪后,村里的干部发挥集体智慧,在1958年路的`东边规划了一条比较坡缓的路。前几年,又对该路进行了硬化,较长久地改变了安头村行路难的问题。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还要追述这段修路的历史呢?此刻,我只是想到,任何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山路是这样,人生的路也是这样。希望乡亲们脚下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历史的随笔5

在夏王朝,从夏禹立夏到夏桀亡夏,在商王朝,从商汤立商到商纣亡商,历史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照出了惊人的相似。从无到有的过程极其相似,从有到无的过程,也是极其相似,或者时代的进程是在发展中轮回着,也是在轮回中发展着。

夏王朝存世近五百年,历经十四世十七王,曾经有过“九州大地”的辉煌壮阔,有过“一言九鼎”的霸气凝重,有过“钓台之享”的炫耀张扬。夏王朝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悄然完成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格局的转变。经历过“太康失败”“后羿代夏”的屈辱和动荡的岁月,也经历过“少康中兴”的巩固和发展的阶段,乃至最后的脚步停留在了,夏桀的暴戾亡国。试想一下吧,当年的“涂山大会”上,夏禹的威仪是何等的壮观,一统天下的夏王朝宝座前,曾经臣服着几多仰视的人群。以德服人,更是以治服人,但这个“治”一定是德治和律治,而非暴治。但也不得不承认,武力始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统治手段。会嵇山防风氏被诛,那就是夏禹用武力行驶王权的真正的开始,杀一儆百,天子的威力从此开始遍及四海。

最终,夏王朝败在了残暴的夏桀手里,也是没落的夏王朝绊倒了任性的夏桀吧。不可否认,偶然中总有必然存在着,必然中也有偶然存在着,不可违背的,始终是历史的发展潮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一个旧的王朝在走向没落,总也同时在孕育着一个新的王朝的崛起。

助汤灭夏的伊尹和仲虺都曾经是夏人,狭隘地来看,或者他们都是夏的背叛者,但同时他们更是商的开创者。不知怎么一下子联想到了吴三桂的反清复明,忽然之间有了一点深刻的意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势不可挡的,能够尊重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人,才是识时务的人,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商朝的开国之君是成汤,他同样是用仁义之举赢得了民心。从“汤祷桑林”的'故事和“网开一面”的典故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成汤的勇敢和仁慈。另外,在《汤誓》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几分成汤的智慧与谋略。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当时,成汤的宽厚与夏桀的残暴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比照,残暴的桀让夏王朝的大门徐徐关闭着,而宽厚的汤则轻轻开启着一个新的王朝——商。

商王朝存世近六百年,经历了伐昆吾灭夏的动乱时期,经历过数次迁都的颠簸流离,到了盘庚迁殷后的武丁时期,商王朝的统治才算是达到了极盛时期。祖甲的急于求成的改革,大大消耗了商王朝的元气,武乙的不作为,帝乙的征伐,商纣的暴政,都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穷奢极侈的“酒池肉林”就如同是为埋葬商王朝而挖掘的坟墓,自以为是的商纣王最终成了商王朝的终结者。和他一样遗臭万年的还有一个叫做妲己的女人。

有人说过,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好女人,而一个失败的男人身边也总有一两个坏女人。

红颜祸水是男人泼给女人的脏水吗?似乎难有一个公正的答案吧。但是夏桀有妹喜,商纣有妲己,是人所共知的。历史的真正主宰者永远是以男人为主流的,但也有人说男人是靠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则是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正,但有时候又不得不说,公道自在人心,清者自清,明者自明。

夏王朝和商王朝就这样浓墨重彩的留在了中华民族王朝更迭的史册上,两个王朝存世即千余年,那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穿越时光的隧道,轻轻触摸着这一段沧桑的岁月,思索着时代的兴衰更替,不禁让人思绪起伏,感慨万千。

在历史的长河中向来如此,旧的去了,新的就会再来。大浪淘沙,总会带走些什么,也总会留下些什么。

历史的随笔6

我迷恋断砖残瓦,像迷恋那些扑塑迷离的历史。我相信这座城市里面有许多无声的历史等待着人们去发掘,譬如灵光寺、围龙屋、土楼、人境庐……那些曾经存在于历史而又消失了人影的旧宅使我相信,那些故事、那些人、那些历史仍然在她曾经的地方漂浮着,打开紧锁的门窗,那些旧宅里的人声、气息、思想甚至形象,仍可以感觉到屋内的灵魂像博物馆里的雕塑,等待着我们向着她们飞奔而来。

——题记

下午三点多的太阳很毒辣,穿过梅州特有的幽深小巷,飞车到城西小学的时候却觅见了太阳底下的热闹景象:在梁伯聪纪念馆面前两大队网球少年正在热火朝天地练习球技。 高大的新建筑和茂盛的树木,时时传来震耳欲聋的建房子的声音,每一处细微的声响都显示着这块土地蓬勃的.生命力。老师指着迎面的那座朱红宇楼,说那就是梅州最古老的文物建筑,一千三百多年前(齐朝)的大觉寺!

我朝这古建筑走去,像是走向一个朝代的历史,急迫又满怀崇敬。一座有着朱红门楼的寺庙。我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建这座庙宇的时候,那个时代正处于动乱的分割天下的时代,人们或者有些流离失所又或者在家中也会整天烧香拜佛地祈祷天下太平。大觉寺的成立正好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可以将自身性命与幸福和国家联系起来的地方,当时香火正盛,无论贫穷富贵、尊贵或低微的人们都可以到那里祈福。那时天下的人都有一种信仰,他们可以不相信君主但他们一定会相信有神灵,会相信只要有神的地方一定是最太平的地方。你可以想象在一个小县城的城西郊,有一处民生来往如流,朝代改变如流而香火依然兴盛的寺庙可以给老百姓一种怎样的精神寄托。

而今天,迷信的破除,许多的有关于迷信的标志也正在铲除。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可以,但用改变历史的痕迹来表面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迷信那就是可耻。

距离才是美,就像我们遥望历史,看到那些精美的纪念品总会把一个朝代想象得很完美。而眼前,剥落的朱红墙壁,破烂无人修护的梁柱,一大块一大滩随便涂上涂鸦的墙壁。梁上的守护神不见影踪,在陋隙飞扬着柔软的蜘蛛丝。庙堂内全部神像与当年的神物已不知道流落何方,只有蜘蛛网和学校里那些烂课桌成为这曾经是万人神往不敢随便踏进一步的圣地的主人。正门的大门随便地用一把锁头锁着,左面的墙壁有一个破烂的宣传橱窗在那里老气横秋地张贴着几长快要风干了的不知哪一时期的剪报。转到正堂背后的二堂,抬头可以看到深严的庙宇轮廓,而前探,大门上乱钉着的牌子令人感到气愤“请讲普通话”、“不准随便吐痰”、“此处不准随便放自行车”……一语道出了,人们对这座历史建筑的心态。门依然是锁着,没有人去参观,也跟没有人去想着要把它当作文物那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前几年,为了得到更宽广的地方建宽大的教学楼,有人建议把这一座在风雨飘摇中坚持了一千多年的建筑文物给拆除了改建楼房。一个学校,一个教育孩子认识历、探索历史、改造历史的地方,却自己本身要销毁自身的历史。只应了那一句话:“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走访了当年的曾井。历史是:在明清时代,当地发生瘟疫和天灾,人们连最根本需要的生活用水也给天灾断了源头。有一富贵人家,曾老爷命人在自家门打了一口深井,将清冽的井水向遭受灾难的老百姓开放,救活了当地很多人。人们为了纪念曾老爷,在水井旁也建了一座庙来纪念他。

从大觉寺到曾井,只经过一条古老的街。老街两旁还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古老的房屋里面住着新时代的人们。斑斑古迹的檐前梁下挂着许多具有独家特色的饰物,有些房子已经更该为老字号的商店,门楣前招摇着标志性的招牌广告。脚下的路,水泥修补过的青石板,有着石头雕琢的痕迹,凹凸不平。小巷深深深深,一不小心的一步脚下踏着的就是不知道那一个朝代的青石板,身边路过的不知是哪一个时代的楼房。换老师的一句话,我们走进了历史的隧道,余秋雨到此也必将一叹。这些街景绝对可以做张艺谋影片中的背景!

历史的随笔7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争论不断,褒贬不一。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无道的暴君。人们可以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还以尊重和客观的态度。我认为秦始皇有对有错,有功有过,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时代功大于过。

在连绵不绝的900年春秋战国之乱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仅用短短的九年时间,横扫天下,因而,我国第一位前无古人的皇帝横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赢政,也是他首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之先河。军事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长城——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征,20xx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光彩夺目,岿然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华炎黄子孙世代引为骄傲;依然是他——秦王赢政,政治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从而,结束“烽火连三月”的无休止争战,开辟了天下一统的旷世新局面;还是他——秦王赢政,文化上,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不也是空前绝后,蔚为壮观吗?他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哪一件不引以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不是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倍受伟大领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历史人物中,秦始皇首当其冲。凡此种.种,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见一斑。

然而,辉煌一时的秦王朝大厦却只短短的14年便轰然瓦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是什么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秦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而,由于秦王朝的暴政和不得人心,也为这位千古一帝的功过落下了重重的`不光彩一笔和付出了秦王朝早早夭折的巨大代价。

“创业容易,守城难”。当冷静思考秦始皇的是非功过的同时,我们客观地分析便可知,如果没有秦始皇的不顾当时的国力和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也就筑就不了今天依然闪烁着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之中华民族精神辉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许会就此消逝不存,也许秦王朝还能再存在一个又一个14年。因此,对于历史人物功过自可评说,但必须尊重历史,尽可能还以历史人物一个基本真实面目。

历史的随笔8

从教以来已经十多年,我深切地感受到历史难教,学生也认识到难学,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教好历史课程,一直是我多年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也是比较难学的,被看做是“枯燥、没意思的课”,相当于理科中的物理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理论性太强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百家讲坛、讲述历史典故外,也可以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或者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情景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体会历史课无穷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亿的基础上,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用历史思维,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 。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 ,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语文课文中的有关的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 前后知识的联系、贯通。如,引导学生把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失败与希特勒攻打苏联失败联系起来,从宏观上了解各地历史的联系。 还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了解真实情况。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影响比较大的革命而非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三,课堂创新探索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实现,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所以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重新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时政热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讲完美国的“西进运动”后,我简单地介绍了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然后请学生比较一下:“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西部大开发”的滚滚浪潮,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他们非常感兴趣。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分别从时间、迁移的人员、规模、目的、方式、影响等多方面去进行比较。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到了环保的问题。最终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泪史,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将是中国西部人民的一首“幸福歌”,是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新起点。我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去思考:我们能为“西部大开发”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去书写这段历史?短短的几分钟,学生的思维从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美国跨入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从学习历史知识转到了思考自己将来如何书写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

历史的随笔9

珊瑚:记录地质历史的时钟

在美丽的南海中,分布着一群如玉珠般的礁岛。但是,你知道这些礁岛是怎样形成的吗?原来,它们竟然是许许多多微小、原始的海洋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里日积月累造成的,制造这些礁岛的海洋生物就是珊瑚。

美丽的珊瑚

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也是古今中外深受喜爱的宝石品种。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止血和驱热的功能。它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作为祭佛的吉祥物,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

珊瑚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名叫“珊瑚虫”。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依靠自己的触手来捕捉食物,并分泌出一种石灰质(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来建造自己的躯壳。珊瑚在生长过程中,为了能更多地捕捉食物和吸收阳光,除向上生长外,还向前后、左右扩展,形成在三度空间似树枝状的生物群体。

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红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形成的,黑色是由于含有有机质。

年代古老的动物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珊瑚是一种植物。的确,它们看起来像植物,在水流中或静止或摇摆。但实际上,它们是动物。珊瑚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水母,一种不再在海洋中漂流的水母。

作为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原始无脊椎动物,珊瑚包括现代的海葵、石珊瑚、红珊瑚以及已经灭绝了的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等等。整个珊瑚家族组成了腔肠动物门中的一个纲,称为珊瑚纲,分为横板珊瑚亚纲、四射珊瑚亚纲、六射珊瑚亚纲和八射珊瑚亚纲共4个亚纲。其中,横板珊瑚最为古老,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寒武纪晚期到三叠纪,只有其中叫做刺毛类的一个小类群延续到了第三纪才绝灭;四射珊瑚生活的.时间比较短,只分布在奥陶纪中期到二叠纪;而六射珊瑚和八射珊瑚则从三叠纪出现开始一直生存到了现代。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八射珊瑚的出现历史可以远远地追溯到泥盆纪甚至前寒武纪末期。

记录地质历史的时钟

一些科学家认为,珊瑚外壁表面的生长线的生长规律与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和营养物质供应情况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因而把这种生长线与时间概念联系了起来。现代珊瑚的生长线是每昼夜生长一圈,每28圈生长线构成一个生长带,也就是相当于一个阴历月(28天)的周期。通过对各个地质时期的四射珊瑚化石生长线的观察和计算,古生物学家推算出了与天文方法的计算基本相符的时间数字。泥盆纪的四射珊瑚每年有400圈左右的生长线,石炭纪则为385圈至390圈,这表明地质时期从古到今一年中的天数在逐渐减少,而一天的时数却在逐渐增加。这样的结果证明了地球自转的速度在有规律地变慢!小小的珊瑚,竟然还能作为记录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时间的钟呢!

珊瑚珠宝的真假鉴别

天然珊瑚珠宝有如下的特征:

有自然精细斜横纹理,每一件珊瑚都不相同。

有自然瑕疵,如小白点、小黑点、小斑点都很正常,不是不良品。

是珠宝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灵物,光泽艳丽、温润可人、晶莹剔透、千娇百媚。

贴身佩戴能促进血液循环,而且依各人身体状况而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变化,故可称为人体精、气、神的观测站。

珊瑚珠宝具有养颜保健,活血明目等功能,也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几种假冒伪劣珊瑚制品的现象:

一、利用海柳、海竹仿制成的珊瑚饰品。

现象:有明显的纵纹理,颜色均匀,给人以呆死涩的感觉,没有珊瑚玉石独具的孔隙残余。

二、填充珊瑚染色—是质地疏松的浅海树枝状造礁珊瑚用注胶方式填充染色而成。

程序:浅海造礁珊瑚—注胶填充—外表染色—抛光—制成各种珊瑚制品。

现象:表面光滑、粗糙易碎、颜色易褪变。

三、合成珊瑚染色—是各种贝类或造礁珊瑚研磨成粉末,塑注成各样珊瑚形状。

现象:没有自然纹理,几乎每件珊瑚都相同,颜色易腿变。

四、各类玉石仿制珊瑚制品—用白云石或方解石染色而成。

现象:颜色很均匀,但易褪色,没有光泽。

五、塑料染色珊瑚—用塑料制品染色成珊瑚。

现象:质地轻、易褪色、无自然纹理与光泽。

六、最容易以假乱真的珊瑚叫美容珊瑚是用劣质珊瑚或白珊瑚为核心,采用特殊涂料与珊瑚粉末层层包裹,并将红珊瑚自瑕疵如小白点、小黑点一一仿制而成为最贵重的深红珊瑚、桃红珊瑚,有时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一般消费者实难辨别。

历史的随笔1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谁不向往呢?

从原始人到战国再到各朝各代最后到民国。历史的背后有那么多的辛酸、那么多的苦楚、那么多的功成名就。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一一探究吗?

其实我想见证的'历史有很多,如:三国美人貂蝉是真的吗?隋炀帝果真如此荒淫吗?武则天如何坐享江山等等。但我最想见证的历史还是秦始皇的一生。

不知为什么。我不爱隋唐的繁盛,清朝的繁复,唯独对这秦朝情有独钟。

秦始皇也是人,有过也有过,但我认为,他是功大于过的。他统一了全国、统一度量衡、建造长城、为子孙万代奠定了基业。虽然有过东渡求仙、焚书坑儒、采用李斯,赵高等小人、残暴等的错误。但这也不能影响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认为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秦始皇留下的兵马俑。秦朝距今有两千多年,而兵马俑大多完好,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奇迹吗?

千古第一帝多么豪壮的称号啊!我多想去见证秦皇的暴政有多暴,后宫佳丽又是有何其之多。

但这一切都只是想,我没法穿越时间到秦朝。但,西安!兵马俑,阿房宫!你等我,我一定会来看你的。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它深入每一个人心中,它的每一个片段都能成为一段佳话流芳百世。

哎!叹只叹,我不会穿越,没法亲眼见证历史。这个梦就如同一潭万丈深水,深不见底,只能看到它表面微微的涟漪。

历史的随笔11

——灵遁者

过去就像一个湖

湖中还藏有尼斯湖水怪

说不清,道不明

别人不理解

我不会去介意

更没有因此落泪

凝望历史

谁也不清楚

在这块土地上

究竟存在过多少人

男人和女人各有多少

总归是很多很多吧

我只能久久的沉默

来掩饰我在人间的尴尬

这是一块带有拷问的土地

你去看看奴隶们

是如何蜷缩在笼子里

等待明天和另一个奴隶去决斗

永不消失的圣斗场

留下过多少尸体

被多少次尖叫震撼

凝望历史

你一定能发现一个和你一样的人

还有一个和你妻子相同的人

历史会重演

活着的人总是会死

写到这里

难道我要为此哭泣?

不!哪怕我也要死

但今晚我不会哭泣

今晚我在凝望历史

凝望历史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所有的东西都从土里获得

于是人们占有土地

占有没有土地的人

神奇的土地也贫瘠

永远有喂不饱的肚子

把每个人都喂饱

是件可怕的事情

但可怕的事情终究会来

所以这也是一块变革的土地

这土地永远不会寂寞

有很多鲜血来灌溉它

有很多呐喊来叫醒它

但无穷的人像野草一样

远远看是白茫茫一片

景象万千却似毫无内容

是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每一年都是不同的野草啊

凝望历史

我像苍老的爷爷

战战巍巍的扶着古树

这是双重的危险

历史粗糙的不可触摸

我脆弱的不敢深蹲

但总有勇敢的人

勇敢的前进

勇敢的战斗

凝望历史

我不得不低头

人们对于机器的嫉妒

让人头皮发麻

谁说机器冰冷?

谁就是可怜的哈巴狗

嫉妒会引起愤怒

我在等待愤怒的爆发

他总会悄悄的到来

凝望历史

我看着这块带有肤色的土地

我看着这块带有宗教信仰的土地

我看着这块带有高贵的土地

我在找属于时间的秘密

我在找最残酷的屠杀

我在找最黑的黑人

我在找最美丽的.女人

我在找最可爱的孩子

我在找最无耻的坏人

我最后无功而返

蹲在地上忙着抢食的孩子们

不只是过去有

现在还有

他们谁也没有注意我

连撒食物的胖女人也没有注意我

在她的眼中

我应该也像一只鸽子

没有吃到食物的鸽子

我没有靠前的原因

不是因为强烈的自尊

而是我无力向前去争

凝望历史

每一个将死的人

都后悔有没做过的事情

做过这件事情的人

又没有做过另一件事情

历史就是这样一块魔镜

看到了自己的过去

看到了自己的现在

至于未来

他总是要留点悬念

恐惧历史的人

一定是可爱的人

憎恨历史的人

是洪水猛兽

我们必须远离

凝望历史

对于任何字眼的定义

比如可爱,战争,死亡,灵魂,性,自由,鄙视……

我们都该小心翼翼

甚至沉默

使用它的权力

比任何皇权,宗教的权威都大

王者自在民间

而每一个的帝王的死亡

迎来的是另一群宫女的怨诗

谁的面孔都不够坚硬

历史的泪水也渗不透我手中的纸

我甚至无法区别

谁的泪水是真的

谁的泪水是假的

现在一切都好了

就像刚刚下过一场雨

就像刚刚驱散一团雾霾

我们换得了晴天

但时间过去很多了

这意味着——

我一定要为此忍住哭

凝望历史

让自己伤心在所难免

历史让女人替男人流泪

不是为了让男人长寿

是为了让男人替女人爬山

一定要像狮子那样怒吼

一定要像老虎那样咆哮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拥有力量

但无论我们在哪里

总能听到一个女人银铃般的笑声

总能看到一个侠客飘逸的步伐

还有一些个老头的倔强精神

今晚凝望历史

对于活着的人而言

大家都没有遗憾

但遗憾会在你将死的前一晚出现

前行吧,活着的人

在成为历史之前

一定要爬山你爱的那座山!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诗歌作品。

历史的随笔12

经过了近半学期的教学,学生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对于新生事物的兴趣比对历史的兴趣更为浓烈许多。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事件是既成事实,且已有定论,现在所用的课本中,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所述的史实,往往忽略了纷繁的历史事件对其的影响,那么作为教师的我,究竟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注意渗透对创新人格的培养,既要创新,又要抓基础,毕竟要进行中考。所以在教学中既要传统教学,又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课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没有学生不可以提的问题”等观念。如果教师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单一化、公式化、标准化,这样教师不当的目标观、质量观、方法观将对一个班的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就会被压制,创新灵感被扼杀。平时多鼓励学生大胆陈述已见,正确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倡导认识多元化。教师在精心营造有利于滋养创新个性的空间同时,要给予学生发表已见的'机遇,使学生有积极主动发展的时间。创造安全自由时空,使创新之花在适宜的土壤中成长。

我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问题激疑、复习导入、巧设悬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图示等各种方法,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动机,营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情境,则是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学中可让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鼓励创新,提倡不同的答案。在历史教学中,要经常开展讨论或辩论,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发展鲜明的自我个性。例如教学《戊戌变法》一课中,“为什么要迫切进行变法呢?”可先进行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一个开放性问题:“甲午战争后,中国缺什么?”通过讨论、争论形成共识:甲午战争后,显示出中国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方面的薄弱,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图强,实属国家当务之急。历史课堂教学中若能经常形成辩论、探讨气氛,学生从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创新型人格将组织着个体对环境的习惯反应,将持续影响其对事物的态度。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中,组成两大小组,正反两方,进行辨论,课前查找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在课堂中围绕问题,畅所言,抒发自己的感受,也从中体会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变化和对中国历史的变化。教育论文

部分课内课完全转变为探究课,全部由学生主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形成技能,展示个性,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创新。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是落实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活泼发展的有效措施。让学生感受新中国的逐步强大,与外交事业的发展紧紧相连,更珍惜今天的不易。

历史的随笔13

终于我当上了Kellner,在柏林我曾经找过,可是由于没经验,不敢。这下真是赶鴨子上架了。我被给了个围裙,和一个有50Euro的黑色钱包,和一个用来放钱包的小黑围袋。刚开始,我真不知道干什么。

我工作的地方面向大海,老板叫贝可尔,海边的旅馆是他的,旅馆旁是所谓的Kneipe,真是天时地利啊。每天游人很多,在这里歇息一下,来杯咖啡,或喝杯啤酒,很符合欧洲的浪漫。还有许多所谓的老顾客(Stammtisch).

我茫然中,贝可儿就叫一个德国女孩下课,我开始上班了。他把我甩给Zapferin,即中国话所谓吧姐,她有一个美的名字,人特别友善。她给我一个托盘,纸和笔,然后又给我一份菜单,告诉我先把他们背熟。这下苦了我了,我在国外受了两年教育,从来只理解东西,没有背东西的时候(假如告诉中国学生,德国考试可以带公式表的话,也许会给他们一个惊喜)。对普通食物的名称当然是很熟悉,但是对餐馆物品的东西,恐怕就一个Doener Kepab。

我一边念念有词的背着,还要记价格,我现在还记得Cola是1。5欧元,匝啤是2欧元等等。那位友善的.吧姐告诉我,只要记住Getraenke就可以了,客人吃饭的很少,大都喝杯饮料就走,就图个位置,看个风景。我大悟。

说着我就干上了,学着别人的样子,开始出去擦擦桌子,换换烟灰缸。很快就有一两个客人叫我,我满脸笑容的迎上去。我用当地的问候语,对客人说:"猫瑛",意思就是中国人说:吃过了吗。客人看我是外国人,有些很惊奇,有些很仇视,我微笑的招待他们。

原来以为当吧弟很容易,可是作起来,还是挺复杂的。当我面带微笑的来到客人面前时,德语考试就开始了,听力,DSH念两遍,客人只说一遍。啊呀那个复杂啊,德国说东西可不时规规矩矩按菜单的名称说。说的东西一辈子没听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不管懂不懂就说Ja,德语是门拼读语言。我大概记得,到里面一问就出来了。当然有时也有不懂的,或者忘记了,就红着脸和客人说,我是新手,还不熟,你再说一遍好吗。

收到单了,就必须去一台属于我的收银机上,将各个款项打入机器,然后在单子上写上要的东西,递给吧姐,等吧姐发货。如果客人少,几分钟就可以端给顾客他们所要的东西了。遇到有咖啡或茶就麻烦了,还必须去厨房亲自做。有是一下接几批客人,真是有点手忙脚乱。

端到客人面前的我照样眉开眼笑,因为我们要马上收钱,所以这个时候笑,比较聪明。客人有时会给点小费给你的。说到小费,我要说几句,德国民族真是个小气的民族,给小费给的太少了,而且一个比一个精巴。一般我收一票,能得20Cent就谢天谢地了。有些顾客根本不给你。他们哪里知道,我一小时才5。5欧元,如果没有小费,哪岂不是要喝西北风。比较奇怪的是,德国男人比女人还要小器,我看着德国男人一个Cent一个Cent数给我钱的时候,我心想,乖乖,真不容易。我一把抓过来,说了句:Es ist egal.有时碰上了恋人一对,还真有Getrennt.一个字:牛。

收完钱,别以为大功告成,还必须及时帮客人收杯子,起初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客人的东西最后一起收,贝可儿马上就找我了。磕磕碰碰总算三小时过去了,贝老板过来叫我收工算帐,还好货款都对。那天真学东西。

回来后,和妞儿交代的我的经历,觉的挺有意思的。

我后来又去海边做了几回就不愿意去了。因为贝老板没有固定时间给我,他采用电话要人的方式,有时妞儿白天补睡觉(夜班),他突然电话给我,说叫我去上班,我刚开始还去,几次下来,妞儿总被贝老板的电话吵醒,醒来后,她起床给我塞点吃的,接着睡。看她疲劳的样子我,真心疼。

想想我在干什么,于是我又失业了。(待续)

历史的随笔14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书中有许多从未听说过的成语,比如说:二桃杀三士、一龙一猪、三畔三淋、下车泣罪……四本书中,有一百多个成语我没听说过,还有二百多个我不理解,这本书给我长了不少知识。

比如“一暴十寒”,原来我还以为是一天炎热,十天寒冷。看了着本书后我才明白,一暴时寒原来是比喻学习或工作没有恒心,使而勤奋,时而懈怠。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呢:孟子经常去各国游历,拜见各国军王,借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次,孟子来到齐国。当时在位的齐宣王昏庸无能,经常被一些奸臣利用。故此,许多忠义之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闻知孟子来到了齐国,这些人大受鼓舞。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孟子前去劝谏齐王。这些人非常生气地找到孟子,责备他不为齐国尽力。孟子听后认真地回答说:“天下虽有一些很不容易生长的东西,但如果‘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他们就不会生存。同样道理,我平时规劝齐王大的机会少,而宫中的奸佞小人却一天到晚地围着他转,这样我又怎么能让他真正明智起来呢?”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如果不坚持,那就会一事无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获得。

以前我不太喜欢成语故事,觉得它枯燥、乏味,但现在觉得,成语故事中会有很多战国时期的人物出现,可以让我们长一些历史知识。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大禹是我国上古时代夏后氏的部落领袖,在舜作部落联盟领袖的.时候,他曾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十三年。从这些历史知识中,我真正喜欢上了成语故事。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还可以从典故中知道许多做人、做事应该怎样的道理,看清自己身上的缺点,并改正它们。

历史的随笔15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再有半个月就是农历马年新年了,“回家的诱惑”让人无法拒绝,对亲情的渴望令人无比期待,但与此同时,“回家成本”也成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话题。媒体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高达57%的网友表示春节回家最担心的就是赚钱太少不够用;而高达八成的网友表示自己回家过年的花费已经超过自己一个月以上的收入;更有15%的网友感叹“回家一次,损耗半年”。

所谓回家过年指的是回老家过年,也就是回到父母身边过年。有网友担心赚钱太少不够用,更有网友感叹“回家一次,损耗半年”。我认为有这种担心和顾虑的人不是没有,而是极少数,并不是社会的主流,一概的说回家过年,损耗半年,有点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是用矛盾的特殊性去概括矛盾的普遍性。因为,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是不需要千里迢迢回老家过年的,只有极少数。国有企业职工的父母基本上都和父母在一个地方居住,即使不在同一个家居住,也大都离得不远,无需车马劳动,千里迢迢回老家过年。

就拿我们单位来说,父母基本上都在身边。煤矿企业员工在井下连续工作十年就可将配偶转为城市户口,子女可随父亲上户,即使娶了农村媳妇,也不必两地分居,可先将老婆孩子接来居住,等不了几年就是城市户口。大多数职工都是和父母同在一个城市,过年基本都省了车马劳动的费用。不过也有父母在农村的.,子女想接过来一起住,但有些父母在农村住惯了,不愿意来城市居住。这样的毕竟是极少数。

企业员工回家过年请探亲假已经成了历史,现在基本没有两地分居的,父母基本上都在身边。这跟以前比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父亲当年春节回家就得请探亲假,不过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后来,煤矿工人落实户口政策,全家转为市民户。如今,过年回家探望妻子儿女的,已经成了历史。

极少数父母不在身边的多了回家的路费,再加上长年不回家,回家的应酬也就多了。春节放假七天,时间短,来回路上耽误两天,有效时间只有五天。

其实,回家过年也应坚持节俭的原则,不该花的钱,就不要花,该省即省。不要过于奢华,不要攀比。至于压岁钱,也不要攀比,主要是表达意思即可,没必要给的太多。其实,回一趟老家过年,本家兄弟、邻居、朋友都会请你吃饭,你象征性的给孩子点压岁钱,并不会给你带来负担,我们还吃人家的饭呢。

有些费用不是过年才花的,平时也得花,比如,衣服、电话费、肉、菜、等不是过年才花的。不要把这些费用一并算到过年上。

那个过年才吃好的的时代已经成了历史。其实现在平时过日子都跟过年一样,有些吃的不是过年才吃,平时也吃。穿衣服也一样,不是过年才买新衣服,平时也买。那种只在过年才吃,才穿的,我们就已经找不出多少了。

现在日子好了,我们的生活好了,平时就如同过年,感觉我们天天好像在过年,也许,这就是人们对过年没有了新鲜感的原因了。

父母在身边的职工是城市职工的大多数,我们可以把父母接到家里来,一起过年。孝敬父母天赐福,我们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孝敬,多体贴。多和父母聊聊天,说说话。给父母洗洗衣服,拆洗拆洗被褥,吃点他们想吃的东西。让他们安度幸福的晚年,不要等到父母离开我们了,才想起了孝敬,那就晚了。

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极少数农民工也可以在城市安家落户,其子女,父母也可一并迁入居住,那种车马劳动,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情景就会成为历史。只要我们有本事,有稳定的收入,就可将父母妻儿接到身边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过年。

综上所说,千里迢迢回家过年将会慢慢成为历史,成为回忆。每天享受夫妻团圆、儿女亲情、父母亲情的美好时代,就在眼前。

愿每一个家庭都幸福,愿每一个家庭都和睦,愿人人都拥有一个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家。

回家一次,损耗半年。只是特殊群体的感受,是特殊性,不是普遍性。不是社会的主流意识。

有人担心过年回家怕花销,那可以节俭一点。过年和过日子一样,不必攀比,有钱多买点,没钱少买点,没有一个标准。只要我们抱着节俭的原则,注重亲情,温情,营造一种团员、和睦、快乐、平安的过年氛围就足够了。

有的因为自己这么多年来,地位没变,没有可炫耀的成绩,就不敢回家过年,怕人笑话;还

有的怕给人家压岁钱少了,自己没面子。等等,这些都是虚荣心在作怪,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试,与回家过年没有关系。

因父母在身边,而且父亲还有退休金,我不必给父母贴补多少,可过年时和他们一起吃一顿年夜饭,就感觉很幸福了。

愿每一个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在城市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愿每一个员工的父母都能来到子女身边,共享天伦之乐。愿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永远成为历史。

愿每一个回家过年的员工,都能过一个和谐、快乐、平安、健康、幸福的春节!

Tags:随笔集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