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考试

湖北省荆门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栏目: 考试 / 发布于: / 人气:2.18W

一、选择题

湖北省荆门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颀(qí) 骸骨(hái) 狡黠(xiá) 奄奄一息(yān)

B. 慰藉(jiè ) 挑剔(tī) 阔绰(chuó) 参观券(juàn)

C. 惩罚(chěng) 附和(hè) 按捺(nà) 彬彬有礼(bīn)

D. 舐犊(shì) 虬枝(qiú) 绮丽(qǐ) 窈窕淑女(yǎo)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葱茏 锤炼 提心掉胆 纵横决荡 B. 荒诞 惋惜 无精打采 浮想联篇

C. 释然 谩骂 前呼后拥 不屑置辩 D. 玄虚 典籍 舍生求法 温文尔雅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B. 《中国诗词大会》因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引起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注,要不要让学生每天背一首诗,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现在的电信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防不胜防。

D. 这几天,我仔细研究了菜谱,尽心挑选了食材,终于做出了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 人觉得味同嚼蜡,真是汗颜。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中国诗词大会》打开了人们通向诗歌世界的大门,架起了人们与中国文化情感,点燃了人们心中对诗词热情的火炬。

B.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C. 水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树立以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学治水观念,加强区域间联手、联动、联治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

D. 网络经营单位按照家长要求对未成年人的账号采取限制措施,及时反馈该账号的活动,并跟踪观察。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繁星》、《春水》中的诗大多短小精炼,自然含蓄,又富有哲理,令人回味。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 雨果,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平等。代表作《哲学通讯》、《形而上学论》。

D.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为12册,作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他长于议论和叙事,本书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二、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神话人物谈)

白石坡中学举办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七彩神话”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是其中的活动之一。请你走进缤纷绚烂的神话天地,走进神奇美妙的神话世界。

(神话与诗歌)

(1)在下列表格中填出相应的内容。

神话故事

诗句

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A

莫道匹夫枉逐日,艳阳岁岁照桃林

牛郎织女

B

(神话人物谈)

(2)上面表格中神话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有什么共同特点 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

(神话故事会)

(3)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请发挥想象,向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故事须包含环境、肖像、动作等要素。不少于60字。)

三、情景默写

古诗文默写。

中国的文人们,一旦远离故土,总会涌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份思念,是崔颢在暮色苍茫中“①_________?________ ”的喟然长叹,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②_______ ”的孤单冷寂,是王湾行舟于江水之上“乡书何处达,③ _________”的殷殷期盼,是范仲淹驰骋于塞外边关“④________,________”的悲慨吟唱……漂泊异乡的游子们,仿佛不约而同地都有着一种思乡情结,这是割不断的精神命脉,因而成为诗歌中常见的题材。

四、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早发 唐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

(注释)①?:美玉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文:韩信受辱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淮阴侯列传》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于是信孰视之(通“熟”,仔细地)

B.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若:如果)

C.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信亦知其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 始为布衣时不足为外人道也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泉香而酒冽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乙文中韩信由最初的“布衣”到日后成为著名的.军事家,选文中由两件事让他倍受触动:寄食遭亭长妻嫌弃,遭受屠中少年胯下之辱。

B. 面对淮阴屠中少年的侮辱,韩信没有挺身反抗,表现了他忍辱能屈的大丈夫品行。

C. 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等三人的故事都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屈辱常常是我们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从屈辱中奋起才能取得成功。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1)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六、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收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办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从材料一、二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香山中学开展学经典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部国学经典著作,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水浒》、《西游记》等四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七、名著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逼上梁山”已经成为一个常用成语。请根据《水浒》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林冲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

八、现代文阅读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⑧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见了个村村哟?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⑨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⑩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xx年04月10日,有删改)

1.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请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2)如何理解第⑩段中加点词“俗气”?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①段描写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以恶劣的生长环境突出枣树的生命力顽强。

B. 第②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的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为下文年轻后生扔石打枣和我们攀崖摘枣作铺垫。

C. 第③段画线句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同时也表达了“小伙子”以及作者对枣树的无奈和厌恶之情。

D. 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又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比较第⑩段与链接材料,说说两位作者分别从“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和“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禅的世界”里感悟到了什么?

(链接)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1)命题作文:请以“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阅读以上材料,然后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