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考试

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栏目: 考试 / 发布于: / 人气:9.56K

一、现代文阅读

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伐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B. 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C. 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 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 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C. 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D. 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 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 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D. 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潘荆山

袁枚

潘荆山讳兆,吾浙孝廉也。静深有谋,浙闽总督满保辟入幕府。康熙五十四年,台湾反,以立朱一贵为名。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乡人异之。游民之无赖者倡为乱,拥一贵据南路,杀守备及官兵二百,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讨贼战死,台湾陷。事闻,省城大震。

时漏下二鼓,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荆山披衣起,笑曰:“公止哭,贼即平矣。台湾贼皆乌合,何能为?第兵机贵速,须尽此夜了之。”公曰:“如何?”曰:“公持印,荆山持笔,两侍儿供纸墨,群奴张灯听遣,足矣。”

如其言,书一牒下中军曰:“发两标兵各千,五鼓集辕,旌旗、器械、战船缺者斩。”一牒下司、道曰:“运粮若干,集厦门听取,误者军法从事。”一牒下府、县曰:“明早部院出兵,送者斩。各吏民安堵毋动。”荆山每书牒,笔飒飒如风雨。毕一纸,请公加印,印毕即发。未三鼓而部署定。荆山复解衣卧,?跆ù篦??/p>

黎明拔营,行两日至厦门。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荆山下令传呼曰:“凡海贾船能捐货载兵者,与五品官。”有一贾奋前,即褫守备蟒服与之。继来者分给牌札、豹豸绣补。众贾大喜,争自棹船,船衔尾布列,兵依队而上,不敢哗,甲光耀日。五日抵鹿耳门,贼大怖,以为神兵从天而下,骇散无斗者,互相攻杀。守红毛城仅十六人,诛之。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兵不血刃,粮不支给,凡七日而台湾平。满公欲奏荆山功。荆山辞曰:“某性懒,非能吏事者也。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请事公终其身。”满公卒,潘复佐浙督李公卫,以名闻。

——《袁枚文选》

注释:褫:强行脱下。

1.下列加点的字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浙闽总督满保辟入幕府 征召

B. 台湾陷,事闻,省城大震 听说

C. 各吏民安堵毋动 居处

D. 众贾大喜,争自棹船,船衔尾布列 划动

2.下列语句中,能分别表现潘兆“静深”和“有谋”的一组是

A. 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

第兵机贵速,须尽此夜了之

B. 荆山复解衣卧,?跆ù篦??/p>

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

C. 公止哭,贼即平矣。

凡海贾船能捐货载兵者,与五品官。

D. 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

某性懒,非能吏事者也。

3.下列语句中,对原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康熙五十四年,台湾朱一贵谋反,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等战死,台湾陷落,震惊福建全省。

B. 总督满保懂弱无能,听到台湾事变,只知道抱头痛哭,而他的幕僚潘兆临事不乱指挥若定。

C. 因为多年没有经历战争,士兵不会划船,潘荆山很头疼,后来他想出了用官位激励商人的办法,收到奇效。

D. 事变平定之后,满保想要保举潘荆山做官。潘荆山以自己并不是做官的材料为由拒绝了。满保去世后,潘荆山还作了李卫的幕僚。

4.翻译下列句子

(1)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

(2)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请事公终其身。

三、诗歌鉴赏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当侍东宫,____________。(《陈情表》)

(4)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四、句子默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鲁鲁(节选)

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 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 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 ”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扣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 我们明天吃什么 ”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 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 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

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 市爱狗的唐伯伯。

T 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l0 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 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 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 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2.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怂恿(sǒng) 坍缩(tān) 专横(hèng) 叨陪鲤对(tāo)

B. 蕴藉(jiè) 模样(mú) 颤栗(chàn) 咬文嚼字(jiáo)

C. 流憩(qì) 险衅(xìn) 央浼(měi) 茕茕孑立(qiòng)

D. 搠倒(shuó) 拔擢(zhuò) 玷辱(diàn) 轻鸢剪掠(yuān)

六、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B.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成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 很少有国家制造7毫米口径以下的狙击步枪,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D.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乃瞻衡宇

B.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觉今是而昨非 是:对,正确。

B.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

C. 感吾生之行休 行:走路。

D. 形影相吊 吊:安慰。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壶觞以自酌 引:拿起

B.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贫穷

C.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D.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夙:早时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就:接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B. 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C.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D.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表被动。

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间者 B.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C.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 农人告余以春及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B.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C.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D.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D.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野马也,生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D.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七、语言应用

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

我正在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9点到达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会给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90后女孩钟嗣源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她发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很少,愿意传承的人更少,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她立志要做一个传承者,毕业后她决定到玉皇观做一名道士,全身心投入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当中去。她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广泛争议。

对此,你如何看待?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