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节日范本 > 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14篇

栏目: 端午节 / 发布于: / 人气:3.31W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随笔14篇

端午节随笔 篇1

她,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她手上拿着把弯刀,背着背篓。又再为今年端午节的粽子找“衣服”穿。

“今年粽叶被虫吃了不少啊。”老人自言自语道。语气中透露出丝丝惋惜。

拿着弯刀,又弯下腰,开始收割起粽叶来。

烈阳无情的照射在大地上,丝毫不为这位老人减弱些温度。

经过一个晌午的努力,老人终于把需要的粽叶割够了。背着赶回家里面做饭。

“快看!奶奶回来啦!”稚嫩的声音响起,从远处屋子里跑来两个小孩子。这两个小孩子是老人的孙子,哥哥叫小文,弟弟叫小武。意喻文武双全。“奶奶,我帮你拿着刀!”小武说道。但奶奶说离家不远了,自己拿着就行。

到家吃完饭后,老人拿出一个大盆子。这是平时腌制咸菜用的,现在要洗、泡粽叶。

来到江边,老人一张一张的把粽叶叠好,并用瓜瓤一张一张的'刷好。“不能刷破,也不能刷不干净。”这是老人洗粽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洗好的粽叶要放水里泡一个晚上,第二天粽叶黄了,软软的,才好包粽子。

后天就是端午节了,老人放好粽叶,连忙去集市上买了黄豆、绿豆、糯米等包粽子需要的物品。嘴里还碎碎念着:小文小武随他爸要吃绿豆馅的,我儿媳妇喜欢吃黄豆的……

忙碌了一天,老人终于买好所有东西,就等明天包粽子了。然而,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明天会更累。

早早起来把粽叶捞起来,洗好黄豆绿豆等,找张凳子放家门口,放好材料,把线放在兜里,坐下来,便开始包粽子了。

先均匀铺一层糯米在叶子上面,再放一把黄豆在糯米上面,接着放条猪肉在黄豆里面,再用黄豆跟糯米覆盖,将粽叶包起来,用绳子缠好,便做好了一条粽子。

老人不但要做自家吃的粽子,还要包几条大粽送人。大粽其实也就是放大版的粽子,送人较好。

小文小武在旁边看着,有时递水给奶奶喝,但是小孩子难免无聊犯困,中午便去睡了。奶奶却照样包着粽子。

“这10条粽子是留给小文小武吃的,这10条是给儿子和儿媳吃的,这些大粽拿给村头王婶,她一个人应该没包粽子……”老人又一次自言自语。

将粽子放进大锅里,加水,放柴烧火。从下午五点,熬到凌晨两点,应该就能熟了。老人心里想着。

在这九个小时里,老人昏昏欲睡,头就跟钓鱼似的,她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不断告诉自己,就快熬好了……呲!老人被灶里的柴火烫了一下。这反倒让她清醒了许多。

锅里的粽子已经煮好了,老人拿出两条粽子,放在桌子上。这是留给小文小武的早餐。

第二天中午,老人起床了。她没顾得上吃粽子,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给她的儿子:“啊辉啊,到哪了?快到家没?粽子包好了!”老人匆匆忙忙地说道。电话里传来儿子的声音:“妈,我端午不回去啊!我记得我大前天才打电话跟你说过不回去。”老人愣了一下。回复道:“那我包了些粽子,我叫小李寄上去给你吧!”“不用了,妈!想吃我自己会买的,老板又叫我了,我要去干活了!”“哦,好,那你先……”没等老人说完话,儿子就挂机了。

“人老了…忘事了……”老人再次自言自语。

把粽子放在谷仓里后,老人拿了两条大粽,往村头走去……

过了许久,那十条留给儿子儿媳的粽子发霉了。

端午节随笔 篇2

窗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空气有些冷,虽然已过夏至……

空气里又弥漫了端午节的气息,那个古老的节日,那些古老的风俗至今依旧在我的记忆里。

家乡在秦岭一带,端午节风俗既传承了北方的精华又不乏南方的色彩,但无论怎样,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我们这里,端午的前几天,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蓼叶(一种包粽子的草本植物叶),蒸酒米,盘算着到底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记忆中,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外形小巧玲珑,粽肉晶莹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乡吃粽子也一定要放点糖,粽子煮好了,把蓼叶剥掉,放在碗里,撒上点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软软,散发着淡淡的蓼叶的清香,吃到嘴里,更是润滑爽口,糯米的清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节的那天,其实家家户户都忙着走邻串友去了。提着几个粽子到亲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意。我们一般都是在自家吃过早饭才出发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这家的端午饭食最丰富的,也算是为了庆祝一家人团聚吧,总会有十几样农家小菜。吃饭时,大人们总喜欢把菜夹过来盛过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顾,一家人,还讲什么客气,想吃什么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饱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亲戚,家乡的端午节其实还有很多风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黄酒……都渐渐近了,时代在变化,端午的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去外地旅游度假的,渐渐多了,但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终究不会改变……

雨还在下着,清亮,树木变得葱郁。端午节快来了,也许,今年的端午节是不同寻常的……

端午节随笔 篇3

快端午节了,我一向不忘一次的端午节。

我和几个朋友来到增江河,那里人山人海,大家都是来看龙舟的,我和几个朋友挤进了去,随着龙船跟去,一向跟得老远,最终且跟丢了那条龙船,害的我们几个从老远慢走回家。回到家,刚进门,闻到了一种清香,是粽子的味道。我走进从厨房,见奶奶在那煲粽子,我问奶奶;“奶奶好香的粽子味,你做了粽子了吗。”奶奶转过身来,对我说:“是呀,都熟了,奶奶给你拿一条。”奶奶说完从煲子里用筷子抽起来,给我。好香呀,看着粽子,口水差一点流出来。忙接过粽子,奶奶见我那么急着拿去,对我说:”细心热呀,别急着吃,这奶奶做了一煲,“欢快的'拿着粽子,走出厨房,吃粽子去。这件事我一向保留在我脑海里。

期望这次的端午节过得愉快……

端午节随笔 篇4

端午节前两天,母亲见邻居们忙着在地畔割艾蒿,又听说附近村里有个生意人,去年端午节拉了一面包车艾蒿在西安卖了几千元,这比种麦子划算多了,父母亲也抢着割了几捆艾蒿。放端午假,我和妻子女儿一早买了些吃的,回家看望父母亲。到了家里,父母亲正忙着整理艾蒿,我们帮着用绳子绑成小捆。

吃了午饭,母亲催我们回家,九岁的外甥也催着要赶往新区卖艾蒿。说实在的,让我卖艾蒿,心里不是很乐意,一是放不下读书人的`臭架子,二是怕别人笑自己真会过日子。看着父母亲忙碌了一整天,也就只好拉着女儿外甥艾蒿早早地返回新区。

到了小区门口,我们选了块空地摆放好艾蒿;外甥坐在小板凳上,两手放在膝盖上,还吆喝起来;女儿站在后面,斜背着个小钱包,他俩看起来很像一回事。一会功夫,就围来几个人,先是把他俩夸了一番:“你看这娃多懂事,都能卖东西了。”“你哪里的?真能行,都自己勤工俭学了。”言语之间就挑上一两捆,付了钱还不住地打量着他俩。外甥像是得到了鼓励,说话更是铿锵有力。

由于艾蒿太多,我和妻子只能拿些去广场卖。我鼓足勇气抱了一大捆去了广场,妻子远远跟在后面,怕碰见熟人,结果一连碰见好几个,应付似的说了几句径直来到广场。还没放下就有人要,这时来了一位广场管理员,让我赶紧挪走,说正在创卫,这儿坚决不能放。我只好拿走,心里有点抱怨父母亲,又不是没钱花,割这艾蒿干啥?但不卖吧,他们满山沟割艾蒿也不容易。这一幕使我想起了范进卖鸡,刚找个地就被人撵走了,没想到小说的一幕在现实上演了,只是范进为了活命,我算是重温儿时卖菜的生活吧。我只好抱到阳光小区门口卖,比起广场,人少了许多,自然光顾的人也少,好在没人撵。

快九点了,我估计广场管理员走了,就再次抱到广场,根据刚才的情况一会就能卖掉。来到广场,刚放下,正擦着汗珠子,一下子来了三个工作人员,带头的估计是个领导,示意我赶紧挪走,先前那个年轻的管理员对我解释说:“刚才不是给你说了,这儿不能放,你拿到小区门口卖。上面有规定,不是我硬要撵你走,我知道你也不容易。”我有点不好意思:“好,我挪走。”心里纳闷:这些工作人员真敬业,快九点了还不下班?我抱着走出广场时,听见一个管理员对另一个小声说:“年纪轻轻的,不出去打工挣钱,指望这能挣几个钱?”我灰溜溜地走着,似乎背后有万道目光向我射杀过来。晚上躺在床上,想想管理员的话,觉得说得很实在,是个爽快人。

我又抱着艾蒿来到人行道的绿化带旁,坐在木椅子上歇息,这时手机响了:“爸,我卖完了,你卖得咋样?”我说:“不咋样,你先回吧。”

我和妻子随后也回去了,一进门,外甥就得意地说:“看我咋样,卖得一捆不剩,最后那三捆叶子蔫了,我一块钱卖了。妗妗,我和我姐饿了。”妻子说:“你们不是兜里有钱吗?小区门口那么多小吃,你俩怎么不买?”女儿说:“还是算了,卖个钱也不容易,总共就一百来块钱,还是给我爷爷和奶奶留着,他们挺不容易的。”“就是,我姐说每人只奖励一块钱,我买了几个糖。咱还是在家里吃,省得花钱,这钱也不好挣,把我肚子都饿扁了。”外甥一旁摸着肚子说。

我和妻子听了很吃惊,也很高兴。没想到卖艾蒿有了这样的体会和收获,这比平日苦口婆心地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效果好得多。看来明年端午还得让父母亲割些艾蒿,不只为卖点钱,更为了让这一代福窝窝长大的孩子有些生活体会,否则没钱了就只知道在银行取,从不知道挣两钱要流汗。对于我而言,也是颇有收获:工作不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有尊严地活着,敬畏工作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想想这端午节,过得也别有滋味。

端午节随笔 篇5

这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可都是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那次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氛,但是一般人的家里总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时候出去赛龙舟,那多没意思!我可不想这样过每一年的端午节,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来了,何不来个自己创作粽子的比赛呢。说干就干,我抓紧时间,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唤来了,开始了,我们手忙脚乱,乱包,有的嘛,包个饭团,有的嘛,包个寿司,还有的嘛,东破一个西破一个。我想:这也叫有创意我可不想像这样的创意,我嘛,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简单做了一个爱心,别人看了看我,都很惊讶,“这就是好点子”我不管他们说,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妈妈来看看我们包的粽子,我连忙冲上去:“妈妈,在这天的端午节上,我想送你个礼物!”我从身后拿出了这个粽子“妈妈,这是给你的,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妈妈看了脸上流出了晶莹的泪水。爸爸走过来,对着大家说:这天的粽子大赛,馨予获胜了,我们要感谢自己的妈妈哟!

在这次端午节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妈妈!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温馨充实的节日。多么完美的端午节阿!

端午节随笔 篇6

小时候,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有特定的食物—粽儿,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粽儿吃起来吧!有种苦涩的味道。一般为了去掉此种苦味,饭桌上都会摆着白糖,这是最初的去苦涩的方法,后续,逐渐可以用肉、枣、红豆、来去除苦涩的味道,当时粽儿一般以黄色的'六边形,亮相于餐桌上。如今不管是颜色,还是形状,都是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

为何只有端午粽儿,才会出现在餐桌之上。大们的回复是:“后人为纪念投身汨罗的屈原”。

屈原是谁呀!翻开历史的篇章,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年少时,可谓意气风化,不单是高官,还深受楚当权者的信任,有能力也有平台,借改革达富国强兵之举。精忠报国之心,显露无疑。正当一切顺风顺水之时,张仪出现了,张仪运用捭阖纵横之术,深受楚当权者信任,慢慢的就和屈原疏远了。屈原逐渐从楚国的政权中心,流落外地。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可叹他,满腹经纶敌不过,丰功伟绩少人提。就在张仪的计划步步实施时,楚国也必将灭亡。楚国子弟多才俊,尸横遍野在郢城之后,无力回天,爱国情怀热血红,全赴汨罗江水中。

楚已是国破家亡,瞬间楚人轮为亡国之奴。如果当初当权者信屈原,不信张仪,或许又是另一翻景像。

屈原一跃,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古代智慧,我辈只能望洋兴叹了。为了能让屈原从形式当中吃到粽子,可谓是展万家之所长。

饭团和粽子原材料均为米,饭团没有任何包裹为鱼虾所食,粽儿多了粽叶的包裹最终为屈原所食,两者本为白米,多了粽叶之后,色泽上却能有着天差地别之感,饭团遇水立即分化,粽儿遇水,紧紧相依。刚出炉的粽儿,拔开瞬间,热气腾腾,咬一口还有种苦涩的味道在其中,饭团放久一点,就会变质,而粽儿放久一点,除味道有所差别,质却没有变。粽儿代表的人物——屈原,和月饼所代表的人物——嫦娥,已流传世界,不朽的中华民族。虽是云里雾里的典故,典故必会源源流长。

如今,端午已成法定节假日,粽儿已进千家万户,端午和中秋,逐渐变成团圆的象征。

粽儿味虽苦涩,我辈不能忘。端午节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我辈绝不能忘,屈原精忠报国之心,我辈更不能忘。

端午节随笔 篇7

我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竹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红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块,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

五月初五的这天早上,勤劳的女主人把糯米炒香,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煮熟了揭开锅,屋里顿时都弥漫着竹叶和粽子的香气。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你们看呀!那些龙舟多么威风呀!像凯旋归来的胜利者。挠手们分别穿着红短衣、蓝短衣、黄短衣、白短衣、青短衣……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了几个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他们如同军队一样威风“加油呀!加油呀!”在人们的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响锣,龙舟好手们斗志昂扬、奋力挥舟,冲向彼岸。好一副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的景象。

多么令人难忘的节日啊!一个催人奋进的节日。

端午节随笔 篇8

端午节到了。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使江鱼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演变为吃粽子了.

这天早上,妈妈要煮美味的粽子。只见妈妈往锅里放了水,把锅放到煤气灶上,把粽子放到了锅里,点上了火。过了不久,一股香味从锅里飘了出来,美味的粽子出锅了。粽子有点像三角形,难怪它们有“角黍”之称呢。我小心翼翼地解开了绑着粽子的`线,把粽叶一层一层地拆开,终于可以吃了。粽子有一层糯米,吃到里面就是馅了。粽子馅也多种多样,有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丰富多彩。我吃到的是肉馅。肉配合糯米,真是又香又美味。我吃了一个,还是回味无穷,于是我又吃了一个。虽然我没体验到包粽子的乐趣,但是我尝到了粽子的美味。

端午节还要赛龙舟,传说在两千多年前,屈原不得而自溺于汨罗江。传说乡民怕屈原的遗体被鱼啄食,就在水上不断敲锣击鼓吓走鱼群。我曾经看过赛龙舟,那场面很壮观。有一些人负责敲锣打鼓,有一些人负责划龙舟,其中有一个人在船尾划。所有龙舟都拼命向终点冲去。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随笔 篇9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一年中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在端午节的前几天,人们都迫不及待的忙开了,收大蒜﹑割艾叶﹑采粽叶﹑做香包……村中的老人也说不清这个节日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只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特定的节日。各种美丽的'传说为这个节日添加了神秘的色彩。

到了端午节的那天早上,人们会早早起床,在太阳没有出升之前,去河边用河水洗脸﹑洗澡。洗完澡,人们采来各种各样绿油油的树叶,用来煮鸡蛋﹑大蒜。大人们为小孩戴上香包﹑又给他们的手腕和脚腕绑上了五色线。老人们说:“这是用来驱邪护身的”。

形态各异的香包,五颜六色的五色线,香味扑鼻的艾叶,雪白香甜的粽子,美丽的传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随笔 篇10

又是端午时分,大街小巷粽叶飘香。愿端午的粽香,随清风越过山川湖海,飘香沃野千里的巴山天府。让那爱心萦绕的川蜀大地香飘四溢,让我们刚刚经历过惨痛梦魇的汶川同胞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和谐,感受到生活依旧会美好如初。

五彩的端午线,又将在孩童的腕上舞动,它将编织一个美好的明天。黑色的.废墟不再梦中出现,处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那就是我们的新汶川。险情四溢的堰塞湖变成美丽的湖泊,湖边洋洋洒洒地开满娇艳可人的野花。余震的担忧也早已在每个人心中消除,亲人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端午节随笔 篇11

刚才下班前,忽然有学生敲门,我喊进来,是我任教的这个班级的班长刘同学,她说:“王老师我有事找您!”我说你进来说吧。她双手背后,向办公室里张望了一下,见还有别的老师在,就说:“我想单独和您说。”我就让她在外面等一会。过了几分钟,等我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时,同事也下班走了,我向外面的刘同学说:进来吧!我看着她,微笑着说:“有什么秘密啊,一定要和老师单独说?”只见她从身后拿出一个破旧的红色塑料带,放在我办公桌上,说:“老师,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我还是从家里给您拿了几个咸鸭蛋,都是我们农村的鸭蛋,都是我妈自己亲手腌的,您拿回家吃吧!”说罢就往外跑,我赶紧喊回了她,我说“你这是为什么呀,老师家里有鸭蛋,单位还分了不少鸡蛋,你自己留着吃,住宿的同学多不容易啊!你拿回去给宿舍的同学们分着吃吧!”她说:“老师,这是我和爸妈的心意,您不收,是不是嫌少啊?!”我一瞬间又不知说什么好了,她又说:“对了老师,还您的`钱!”说完,从兜里拿出10元钱,放在办公桌上,转身跑了,任我怎么喊也没有回来。我立刻就明白了,于是前些天发生的一件事立刻浮现在我眼前……

端午节前的那个周六,早晨小雨,我这个副班主任(正班主任是女王老师)因为送女儿上学,所以上早自习迟到了几分钟,我走进班级的时候,同学们在自习,我感觉气氛与往常不同,有些沉闷,于是在猜测发生什么事情了。这时正班主任王老师从水房打水回来了,我就迎了过去,想问问她发生什么事了,我还没开口问,王老师声音颤抖着告诉我说刚才她也迟到了几分钟,进班级时,校长正在训斥学生呢,原因是班级早自习纪律有些乱,校长来检查时,甚至还听到调皮的学生喊了校长的名字……于是,校长也说了王老师几句,王老师感觉管理班级有些累,学生也不听话,于是对工作很恢心……我听后,对王老师说:你也别着急,校长也是一气之下才说了你几句,再说,校长生气也正常,我们的同学怎么能喊校长的名字呢?那多不礼貌啊?只要我们班级管理抓上去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别恢心,我帮你!事后,我了解了事情的具体细节,和王老师商量在下周一下午好好开一个班会!

周一下午,教室,全体同学,正副班主任两个王老师。我们两个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周六早自习的事,同学们发言说:首先是早自习不守纪律的同学引发了事件,其次是班长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最后是大家都对违反纪律的同学的行为视而不见,是大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心态在纵容违反纪律的同学……同学们说得很好,我和王老师见到同学们这样具有理性地分析,都很欣慰。可是,班长刘同学在大家的批评中却哭得泪雨滂沱,她说她管同学们不听,把违纪的同学告诉老师还怕同学们孤立她,于是就选择了沉默……班会在班长委屈的哭声中结束了,我和王老师心里不是滋味……

会后,王老师去食堂和那里的工作人员解释我们班的同学是因为开班会所以吃饭才迟到了,于是食堂又给我们班的同学拿出了饭菜。而我,把班长单独叫到办公室,和她进行了大约半个小时的谈话,对班长的职责、权利、管理班级的方法、工作和学习的冲突、以及同学们的理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谈话结束时,晚自习都已经上了20分钟了,刘同学还没有吃饭,我见她脸上不再有眼泪,渐渐露出了笑容和自信,又鼓励了一番,最后给了她10元钱,让她晚自习后买点东西吃……

老婆的电话让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看着办公桌上的鸭蛋,我的心中充满了欣慰。我想,这几个鸡蛋鸭蛋,算不上贪污,也谈不上受贿,然而,我收下了,就是收下了学生对我浓浓的师生之情,这情意,多么质朴,多么温暖,多么真挚,她将鼓励着我在教育这条淡薄而漫长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端午节随笔 篇12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去妈妈那里蹭饭了,女儿由于下午要上课就没有去成。妈妈听说我们要去,很开心,说天还没亮就起床煮粽子和鸡蛋了。到了家里,还是那很熟悉的味道,妈妈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尤其是看她最爱的小外甥来了,妈妈特高兴。因为儿子是妈妈一手带大的,所以对儿子特别有感情。一整天我和儿子都跟在妈妈的后面,和妈妈聊聊家常,那种感觉很亲切、很温馨。临走时妈妈准备了好多东西给我们带着,后备箱几乎都要装满了,有草鸡蛋、家里种的绿色蔬菜、花生米、粽子、肉丸、饺子等等。这些都是妈妈提前准备好的,妈妈还专门向四姨学习如何用鸡蛋和面油炸花生米,真的很好吃的。关键是妈妈对我们那份浓浓的爱意,已经足够我们感动了。

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准备好多东西给我们带回家,说家里的这些东西没用农药和化肥,吃着放心。而且还准备了一桌我们爱吃的饭菜,每次我都吃得饱饱的,瞧,有这么能干的妈妈,我什么都不会您可以理解了吧!所以我不会做饭是有理由的。我小时候宁愿去地里干活,也不愿意做饭。感觉小时候的我就是一个男孩子,男孩子会的我几乎都会,女孩子会的好像我都不怎么会。所以我的骨子里还是有一种男孩子气的',貌似也没有女孩子的那种温柔、可爱。这个必须检讨,我得深刻反省一下啦!好在岁月的年轮把我魔变回来了,现在终于成熟长大变老了,也是一大进步哦!

其实小时候好像妈妈也不怎么管我们,任由我们自由发展,也没有太多的约束和呵斥,我们就这样在无拘无束中慢慢长大,同时拥有一个值得回忆的美好童年。现在有翅膀了,飞走了,家里就剩下妈妈了,其实妈妈是很想念我们的,但在电话里总会说:“那么忙,就不要回家了,家里什么都有的!”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带上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心意一起回家!

端午节随笔 篇13

农历5月初5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赛龙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他非常爱民,深受老百姓的拥护。那个时候,秦国的.实力非常强大,屈原想联合各个国家一起对抗秦国。可是却遭到楚国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见秦国的军队已经快要撞开楚国城门。心想:国家已经没有希望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于是,他在农历5月初5这一天投江自杀。

屈原死后,老百姓纷纷把用辽叶包好的粽子投向水里,怕水中的猛兽吃了屈原。为了惊动鱼儿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好寻找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还制造了一种叫“龙舟”的长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赛龙舟。

一直到现在,我们依旧过着端午节。端午节成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按规定放假一天。现在过端午节不再局限于吃粽子和赛龙舟,有条件的可以去外地旅游,没条件的也可以在家乡郊游。

至今人们仍没忘记屈原这位“爱国诗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先辈的志愿,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

端午节随笔 篇14

端午是一条河流,源头是汩罗江,从屈原投江的那一刻起,已汩汩流淌了二千多年。

喜欢端午,只是缘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除了春节,就是端午,父母要为孩子每人张罗一套衣裳,还会有一个小小的香囊,那是母亲在深夜借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钱勾出来的。端午的清晨,换上新衣,佩在衣襟的香囊缓缓地释放着酽酽的香味,氤氲着儿时的整个端午。

家乡的端午是要吃粽子的,串串粽子就悬挂在厅屋廊间。有一年,吃多了,加上糯米不易消化,结果反了胃,腹积难消,痛了整整一宿。之后,对粽子我便敬而远之,数年不闻粽叶香了。在外读书那年,母亲托人捎了几串粽子,便随意扔在寝室的桌上。上课时,杨梅的吆喝声远远传来,闪念之间,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端午,就特想吃粽子。下课后,直奔宿舍,几串粽子却不翼而飞。转身,室友们却一脸灿烂:“你家乡的粽子真是好吃呀!”我又一次与粽子失之交臂,而节日的盛宴也就继续着空白。

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此时,女儿的.端午也就是一套春夏换季的新衣,和一串街头买来的粽子。以为端午就这样渐行渐远。母亲却执拗地打来电话,要我别忘了端午的祭祀,要在门楣和中庭各钉一幅菖蒲。我闻过隔年的菖蒲,也曾在屈原《离骚》的众多香草中找寻过菖蒲的原形。“清明插柳,端午悬艾”,菖蒲成了端午一道隆重的仪式。在母亲的殷殷叮咛中,才发觉端午从来未曾离我远去。

韩国江陵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就象一场交通事故,让步履匆匆的我突然停了下来。在端午的若有若无之间,重新勾起些许往事。小时读过《白蛇传》,以为白蛇在端午的现形只是个传说,后来才明白选择雄黄酒作为道具自有凭据。端午已近夏至,阳气炽盛,记得母亲在庭院的角落除洒雄黄,正是为了避虫避蛇。端午的雄黄酒让白蛇不胜酒力,也自在情理之中啊!

端午也在人们的怀念之中,明晰起来。接着就有了传统节日的休假,我不再有工作的忙碌,可以偷闲回一趟老家了。可以重温心中那份母亲对节日祭祀的庄严与凝重。女儿可以吃上母亲包裹的豆粽,一觉醒来,可以穿上母亲早早折叠好,放在床头的新衣了。午饭后,可以去看那场龙舟竞渡,将端午划向我的记忆深处……

走在端午的路上,以为端午的源头就是屈原了。待读到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才知道端午的仪式出百里而不同,纪念的对象也各异。就象滚滚长江,一路奔流,支流越来越多,到了入海口,已是一片宽阔的水域了。可是假若溯江而上,到了青藏高原,那千年不化的冰川,何处才是源头呢?屈原之前,南方的吴越民族早就在端午的节日里祭祀祖先的图腾了,这应该才是端午真正的起源吧!可是这都已不重要了,让我牵挂的,是端午还会向何处流淌,何时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入海口!

Tags:端午节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