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节日范本 > 端午节

有关端午节教案范文10篇

栏目: 端午节 / 发布于: / 人气:2.17W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端午节教案范文10篇

端午节教案 篇1

大班语言讲述活动端午节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视频

1 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师:哇 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 ···· 圆圆的 有角的 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 清小朋友们摸摸看 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 师:好了, 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

2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四 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

教师示范: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经验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端午节教案 篇2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20xx年4月开始到5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生成子课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生成子课题

① 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 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③ 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习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 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 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生成子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索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 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近而小,既贴近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 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 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 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注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 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计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附1:小课题研究方案兼结题报告,方案设计只填写前半部分

第二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

一、活动时间:课外2周

二、活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参与相关

的实践活动、采访调查有关人员、或亲身体验实践。

三、活动过程:

1、实践过程的指导

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翻阅图书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学生基本掌握,教师只需提出一些活动要求。本次实践活动的指导重点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明确采访的目的,按照预定的方案采访有关人员,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a确定采访内容,设计好采访问题;

b确定采访记录形式;

c提前与被采访的人预约时间;

d小组内分工合作,有需要地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参加。

2、学生实践活动具体情况:

⑴ 5月6日 学生到办公室采访学校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卞老师: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由来大探秘组)

①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听说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怎么和屈原有关系呢?除了屈原说之外还有其他的传说吗?

② 端午节有重五节,端阳节之称,还有其他的别称吗?

⑵5月6日 学生到办公室上网搜查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关视频及端午节的别称 (陈宇交其他学生怎样上网查找资料)

⑶ 5月7日 一组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校部分学生关于端午节的知识,然后去学校图书馆翻阅图书,查找关于端午节的美食,了解粽子的品种、形状等。

⑷ 5月10日 在学生家采访学生戴超群的奶奶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活动大搜索组)

① 奶奶,您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您小时候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啊?

② 奶奶,您说的这些习俗,现在怎么不见呢?大家也只是在端午节的时候

会吃粽子而已 ,以前的习俗难道人们忘记了不成?

⑸ 5月11日 一组学生来到学生的邻居家,学习包粽子,认识苇叶,了解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亲手学包粽子。

⑹5月13日 一组学生先去图书馆查找端午节的诗词童谣,后回到教室内举行童谣赛,并制作端午节的手抄报。

⑺ 5月14日 学生邀请美术老师在教师内指导学做香囊,了解香囊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材料,亲手制作并在小组内展览。

第三阶段 阶段小结

一、活动时间:2周

二、活动目标:整理并完善资料,做好成果展示前的准备工作。

三、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2、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3、进一步完善好子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

4、各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5、做好展示汇报时的人员分工,并认真做好汇报展示的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 成果汇报阶段

一、活动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精神,以及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一课时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确标准

同学们,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共同进行了《粽情飘香话端午》的研究性学习,今天是我们展示汇报的日子了。

下面我宣布:《粽情飘香话端午》实践活动展示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

(二)小组汇报 展示成果

各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汇报

第一小组:端午由来大探秘

1、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汇报: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的传说

走近屈原

2、学生评价

第二小组:端午美食大荟萃

1、学生汇报:说明调查结果 了解五黄餐

了解粽子的发展变化及其形态、品种、营养

粽子赞

2、学生评价

第三小组:端午才艺大比拼

1、学生汇报:认识苇叶 打苇叶

包粽子 品粽子

交流活动日记

送祝福

2、学生评价

第四小组:端午诗词大传唱

1、学生汇报:诗词朗诵

童谣传唱

手抄报欣赏

2、学生评价

第五小组:端午活动大搜索

1、学生汇报:采访了解端午习俗

认识艾叶和菖蒲

赛龙舟

2、学生评价

(三)收获感言 点评小结

1、同学们在今天的展示汇报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2、师总结谈话:

同学们,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参与了,体验了,从而提高了,成长了。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所以,这节课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端午文化已经带领我们迈入了中国节日文化的大门,里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我们继续去探究,让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吧!

(四)作业设置 课外延伸

继续进行其他传统节日的研究。

(五)板书设计

粽情飘香话端午

四 活动评价

1、综合评议活动的实施情况,评选各类先进个人。反思活动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意见。

2、评价的主体:学生、教师、家长

完成评价表

端午节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体会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ei2) 苋菜(xian4) 籍贯(i2) 硝药(xia1)、 腌腊(an1) 络子(la4) 大襟(in1) 车胤(in4)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

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端午节教案 篇4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二:绘画“端午节”

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活动过程: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四、自由活动

活动反馈:

幼儿对于端午节的生活经验还是有的,但有的幼儿经验较丰富,有的幼儿这方面经验较少,例如,白塘镇前两天举行了赛龙舟活动,刘晓舟、吴德鹏等幼儿也参观了赛龙舟,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见闻,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其他的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往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语言又浅显易懂。

活动三:美丽的龙舟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三.户外体育活动:

见周计划。

活动反思: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端午节教案 篇5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分享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 请家长给孩子带粽子、鸭蛋、香囊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互相分享端午食物。

“小朋友们吃过粽子吗?”“咱们一起来分享吧。”

让孩子学会分享,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5、五彩线分享活动。

端午节给孩子们戴五彩线和香囊,感受节日气氛。

活动结束:

一起观看端午节的来由的故事。范文四:中二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中二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

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主题:“小小中国娃 浓浓端午情“ 活动日期:6月6日(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操场 教室 活动目的: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

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增进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1.废旧花纸 、 剪刀 、 胶棒 、鸭蛋等 。

2.香囊 , 端午节由来的资料等

活动内容和安排:

1.全园集体活动:

(1)、端午诗歌比赛 (2)、观看幼儿歌舞表演 (3)、佩戴香囊

2. 幼儿回教室活动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3.“画彩蛋,迎端午”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端午节”是我国极富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素来有吃粽子、吃鸡蛋、挂香袋等风俗,在节日来临之际,我们班组织幼儿开展了“贴彩蛋,迎端午”活动。

4. 吃粽子

吃粽子的由来——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5.活动结束

xx中二班范文五:中一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一、 活动宗旨:有良好的语言教育,激发其参与意识, 锻炼胆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发挥特长,展示天性的舞台。把真、善、美以及爱的种子,通过祖国的语言文字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他们能在优美、有趣的语言陶冶中自主发展,健康成长!赋予孩子展示的舞台。

二、参加对象:

三、比赛形式:以个人方式参与朗诵

四、活动目的:

1、通过端午节诗歌朗诵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3、能大方自然的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朗诵有关端午的诗歌。

五、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2、了解端午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3、诗歌朗诵比赛

1)集体复习所学有关端午的诗歌《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幼儿个人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3)评选出5名诵读之星。

4、活动结束

附活动资料:

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端午节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 缅怀先人,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团结合作,弘扬民族文化。

2、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懂得我们小学生如何爱学校爱班级。

3、 学习文明礼仪,争当文明之星。

活动过程:

一、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1、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我们通常叫做“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叫“过年”吗?“年”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 ——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春节还有哪些习俗?过年我们还要做什么呢?贴春联、拜年、打扫卫生

2、元宵节

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又名“灯节”或“灯夕”,是民间多彩多姿的节日,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除了吃元宵,元宵节还有“挂灯笼、猜灯谜”的风俗习惯。

3、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这一天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人们常常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圆圆的月饼,出门在外的人也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享受团圆的幸福快乐。

4、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做敬老节。在这一天,我们敬老、爱老,为爷爷奶奶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重阳节还有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的风俗习惯。

5、节日、风俗连线

二、我们的端午节

1、端午节知多少?

(1)端午节是哪一天?

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还叫做什么?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等。

(3)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屈原是我国的大诗人,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当时,他很受国王的喜欢,后来被坏人陷害,国王渐渐地疏远了他。屈原的爱国之情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最终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4)我们都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公公,那你知道哪几个风俗习惯与纪念屈原有关?a.赛龙舟: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视频观看赛龙舟,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b.吃粽子: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你会包粽子吗?图片解说包粽子的过程。)

(5)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你还知道端午节我们还要做什么?

吃雄黄酒、挂艾叶悬菖蒲、佩香囊

2、欣赏 诗朗诵《五月五 过端午》

3、过渡: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爱国家爱百姓。那么,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班级。

三、爱校爱班级

1、说一说:爱校爱班级,我们可以具体怎么做?

好好学习、讲礼貌、爱劳动、文明休息

2、读读儿歌

上学歌、上课歌、下课歌、午餐歌、劳动歌

3、我来评一评:

看照片,说说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判断题,说说他们做得对不对?

四、总结

小朋友们,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灿烂的传统文化。平时,我们可以做做有心人,多看看课外书,多向爸爸妈妈学习,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学校、爱班级的好孩子!

端午节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传说和习俗;

2、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粽子有不同风味;

3、愿意动手尝试,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认识粽子

难道:让幼儿尝试自己包粽子

活动准备

糯米、粽叶、粽子绳、配料、豆沙、大枣、咸肉、果脯、五彩线等

活动过程

1、 老师讲端午节的传说,然后给小朋友带上五彩线;

2、 老师带着小朋友进入厨房,认识包粽子的各种材料;

3、 请炊事员为幼儿做示范怎样包粽子,用粽绳扎好,重点示范卷粽叶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 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着包粽子,教师及厨房工作人员协助幼儿卷叶、捆扎,也可以让幼儿两人一组共同包成,在幼儿需要时,教师或炊事员可手把手的教幼儿包粽子;

结束:粽子煮好后让幼儿把自己包的粽子,解开系粽子的绳子,打开粽叶,观察粽子里面有什么颜色的。

延伸:老师让幼儿吃粽子,说一说自己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端午节教案 篇8

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活动时间:20xx年6月19日上午9点

活动地点:大一班活动室

活动对象:大一班全体师生

活动一《语言》:

屈原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师: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美术》:

《美丽的龙舟》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撕、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同伴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

2、乐意和同伴共同协商,分工装饰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赛龙舟的照片、绘画手工工具等。

活动过程: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师: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师:①龙舟上缺少什么?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

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组协商、分工装饰龙舟。

(观察幼儿合作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4、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端午节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端午的节日气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端午节一些习俗的图片或实物。

2、屈原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没有来上幼儿园呢?你们家昨天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2、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东西,庆小朋友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3、出示艾草和菖蒲:这是什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你在哪里看过它们?(向幼儿介绍端午习俗:农历五月初一讲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端午节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粽子: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吗?(介绍粽子的做法和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5、出示赛龙舟的图片:除了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会干什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赛龙舟的场景。)

6、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插艾草、吃粽子和赛龙舟呢?

二、端午节的由来

1、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和赛龙舟,都是为了一个人,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图片,引导幼儿从外形、衣着等方面了解这个人是古代的人。

3、介绍关于屈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没有人听他的,他还被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出去流浪。后来他的国家被别的国家欺负了,他很伤心,就跳江自杀了,他跳江的那天刚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爱他,怕江里鱼会咬他的身体,所以渔夫敲着锣鼓去打捞他的身体,还一边把准备好的粽子和雄黄酒倒进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在端午节,人们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有人把端午节人们要做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3、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端午节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屈原为了楚国的安危,为了百姓的疾苦,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图片画的是什么吗?这些图片与我国什么传统节日有关系? 根椐学生回答板书:30 端午节的由来

二、检查复习。

完成导学案的“课前热身”习题。

1. 看拼音写词语。

qū yuán ài dài chuán sòng wū xiàn zòng zi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 ( ) ( ) ( ) ( ) ( )

2. 多音字组词。

Sháng( )

盛 强àng(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

1、根椐课文内容填空。

(1)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已有( )年的历史。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 ○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书上找到有关句子,然后填到横线上。

1、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屈原为什么受到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权贵们是如何对待屈原的?(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 。

无中生有: - 。

6、欣赏屈原的爱国诗歌。(见课件)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答: 。

2、 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3、 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三、学习第三部分。( 第5--6自然段) ○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组写得好。

2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

3、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

四、教师检查小组完成情况,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五、复述课文: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六、拓展延伸: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七、总结提升,朗读课文。

1、学完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子孙,你懂得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课后检测。(完成导学案当堂训练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