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个人范本 > 职业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栏目: 职业 / 发布于: / 人气:1.38W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业教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1

20xx 年7 月,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专业被人社部批准为新增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也是内蒙古唯一入选此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试点院校。20xx 年9 月,在汽车维修专业20xx 级新生中选取了两个班开始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20xx 级秋季新增两个班级实施一体化教学,取得显著效果;20xx 级秋季再增两个班级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1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1 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传统的教学课程分为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操课。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改变课程设置,依据人社部于20xx 年颁发了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主要是把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操课进行融合。融合后的一体化课程可称之为汽修专业能力课,课程标准的制定,方便了我们的教学改革。根据我们在调研中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增设了《汽车维修接待》,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汽车维修接待的程序,学习与客户沟通的礼仪,掌握汽车维修人员的职业道德。我们组织教师在现有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基础上,与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使用,使任课教师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也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1)送出去

组织专业教师学习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明确一体化教学的操作方法。几年以来已有多人多次参加各类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训及教学能力培训: 行动导向教学实务操作培训、杭州技师学院一体化教学能力培训、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一体化骨干师资培训、广东省技工院校一体化培训讲座等。

(2)请进来

请专家来校指导,在赵志群、张治忠、朱军等名家的指导下,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合作学习来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感知和操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3)加强校内培训

组织教师相互学习,理论教师向实习教师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实习教师学习理论教师的和课堂教学组织方法;对一体化教师进行集训,分组分模块进行实操及教学方法培训。

(4)寒暑假走进企业

鼓励专业教师寒暑假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活动,提高教师技能操作水平;加强专业教师参加汽车最新技术的相关培训,以掌握当今世界汽车发展的最新技术、工艺及最新汽修设备。包括国家级顶岗实践培训,新技术专项培训、本地4S店顶岗实践等。

(5)与技术人员充分交流

与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开发与教学实施;积极吸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把企业的工作情景尽量还原到教学中来;通过座谈会、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等有效方式,加强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的学习和交流,促进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

1.3 工作站资源配置

(1)工作站具备的功能:理论教学、实训操作、资料查阅、小组协作、成果展示等。

(2)配置原则: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学习资源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相结合。

(3)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开展一体化教学,就要改造教学场地,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块划分教学区。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场地分区配置:讲课区、讨论区、实操区、工具区、资料区、展示区等。在每个教学区要配备所需要的实习设备和教学设施,如:讲课区配备桌凳、多媒体设备;讨论区配备资料柜、计算机、网络;实操区配置相应模块的设备等。

1.4 重视校企合作

一体化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密切的校企合作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尽最大可能把设备和技术引进来,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强化,更接近于企业。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通过真正的实景工作,熏陶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

1.5 考核与评价

一体化课程教学特色是全面实行理实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源于企业真实任务、教学模式遵循企业真实情境、强化学生基本功训练、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传统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来采用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多元评价主体: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多种评价方式:笔试、实操、口试等;

(3)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工作页、出勤、平时表现等)、终结性考核(统一理论考试、实操考试等)。

2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2.1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由于一体化教学过程较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案例引导、任务课题、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等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课堂的一道特色风景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或厌学现象,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一体化学习过程,学生学会了独立编制工作计划,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2.2 提高了教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力

在编制教学文件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能力。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从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转化、学习情境描述,到课程设计及学习材料的编写,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教师的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过程鞭策了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师的开发能力在开发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一体化教学专业技能。

2.3 一体化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体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足的场地、设备和资料、便捷丰富的信息获取方式、校企合作为一体化教学提供资源保障。经过系统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学生参与度高了,而且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规范操作,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4 一体化工作站初具规模

经过两年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积累,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工作站已经初具规模。各个一体化工作站配备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及维修手册等资料。在一体化工作站,实训过程采用企业车间的7 S管理方式、环境渲染、任务引领,使学生如身临企业实境。并采取模拟与仿真的设备或采用企业资助设备来辅助一体化教学。总之,经过一个过程的努力逐步做到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工人、教师与师傅、作业与产品、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2.5 带动相关专业改革,为其它专业提供教学观摩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实施改革获得成效的同时,也在全院积极普及一体化教学理念,推广一体化教学方法。校内培训、改革交流会,一体化教师的公开课,对一体化教学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转变了教师的传统观念,让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使教师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同时,改革以来多次为其他同类院校提供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交流等。

3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与体会

3.1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教师

没有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课程,也很难培养出一流的技工。即使有一流的课程,如果没有一流的师资,也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技工。所以,要制定合理的一体化教师选拔制度。要制定合理的方式组织一体化教师静下心来弄清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内涵,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认识要精益求精;要组织一体化教师参与一体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操作技能等内容的培训;要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职业岗位的调研和培训,要定时间、定任务、定要求、定考核,鞭策教师真正在课程教学中融合校企的元素内容;一体化教师工作非常量大,要制定相应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3.2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难点,是学生

一体化教学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是此层次的学生基础差,不喜欢学习,另外,学生的身上也有很多自身的毛病,对于教学的组织,和上课的纪律把控,要费很多精力才能保证任务的实施。这就要求我们要擅长发掘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比如说,学生不喜欢学理论但是动手能力强,调皮但是心理素质好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及教学活动的组织。此外,教师要多帮助学生了解本行业,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使学生对自身以后的工作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也使学生初步在内心建立自己的人生规划。

3.3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评价

一体化课堂评价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确定评价手段。如何将评价环节制定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如何让学生的评价更加公平、更加客观,是需要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和努力的。要因地制宜选择评价手段和量化标准。评价方式应以激励学生为主,特别要强调的是评价一定要体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学生参评、教师点评等要素。通过评价方式的转变,激励更多学生进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学院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院将更加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坚定不移的实施下去,将进一步结语经验,边实施、边改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发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2

一、国际经验本土化推进中的问题分析

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历史文化根源,有其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产生更需要对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而这些都与国家自身发展现状有极大关系。跨文化因素在国际经验本土化实施过程中是否会“水土不服”?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国引进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国际先进理论或成功方法的引进的确存在本土化的问题。

(一)引进先进经验缺乏科学性、计划性

在职业教育国际经验引进和借鉴方面,在国家层面上没有进行论证和设计,而是由各地方政府和各职业院校自主决定,因而在我国几乎相同时段出现世界众多国家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引进。优点在于多样化的嫁接,各种理论或模式的适应性如何可以进行比较,缺点在于各说各话,各种水土不服,没有进行适应性论证的引进,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使得原本就缺乏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更加陷于“表面热闹”的状况,缺乏对教学改革指导的实效性,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同一层次上阐述同一个问题。

(二)缺乏吸收国际经验的理论基础

我国虽然是教育大国,但缺乏成体系的教学理论,理论的研究落后于教学实践。鲁洁在1993年发表的《试论教育学的本土化》文章中指出:“80年代以来,……在中国教育学的学术领域,对来自外国的教育学的思潮、理论和各种科学成果,不作具体分析的简单移植,一种全盘西化的现象也还存在”[3],而时至今日这种拿来主义还是存在。因此,在对教学改革实践中,用国外的理论解释国内的实践结果,一定程度上是回避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满足于没有现实生存可能性的“教学开发与设计”。

(三)缺乏国际经验本土化借鉴的制度环境

有效教学理论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基础上。每一种理论都有它产生的背景和实践基础,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往往是由国家层面统领的各界协商、论证制定的,对职业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制约或促进作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些制度正在讨论中。

(四)缺乏国际经验本土化实践的教学环境

目前一些国际经验在我国无法大规模推广,就是由于引进和实践都是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而在普通中高职教学实践中受到诸多限制。从微观层面来看,以学科课程逻辑编写的教材自然无法适应工作导向的课程开发,没有职业经验的教师更难以完成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解析和学生学习的引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承担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以招生和升学为主要任务的许多学校无法把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二、构建本土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建议

通过对30年来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引进和推广的总结,以及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而不强”现状的反思,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本土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势在必行。同时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整合前期的实践经验,分析国际经验本土化路径,解决套用国外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提高借鉴的实效性。我们不必要追逐在国际教育经验的背后,忙着生吞活剥的硬消化和纠结于学得“像不像”的问题,更应该立足于自己的需求,对成功经验兼收并蓄。

(一)开展对国际职教教学理论的迁移适应性研究,整合试点经验

由职业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牵头,对中高职国际教学经验引进与实践经验进行整合提炼,同时开展对源职教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对源职教理论的研究,要考虑该理论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文化根源,尤其充分考虑该理论产生的经济背景,教学理论往往涉及到关于人性、人的发展和教育功能的思考。在对试点单位进行经验考察和整合时,要注意地域的差异,以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走进课堂、走进企业。

(二)开展对技术性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职业标准

我国目前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试的主管部门是劳动人事部门,但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门,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国家级大赛中使用的是教育部门制定的标准,二者之间存在差距,这也给中高职院校在教学上造成困扰。以职业适应力和胜任力科学制定各类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在对我国产业发展升级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从新手到专家型人才的发展历程,找出有影响力的关键事件,以及人格因素,研究培养和培训的路径。

(三)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系统设计,开发相关教学文件

组成由各界相关人士构成的工作组,开发国家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大纲,教科书和教学资源库,并且不断完善网络资源库,以利于社会性学习。这些教学文件的开发必须要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岗位的分析和应用性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追求,注重实践,体现实践性智慧的培养。同时鼓励各类院校根据地区差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教学资源。

(四)开展教师专业培训,以教学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改革中任何举措最终都由教学来完成,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完成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根据目前职教教师队伍的来源构成,在培训中主要应该注重两方面,一是企业实训,二是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学法。这二者在职教师资个人素质中都属于“缺失”部分,但又是职教师资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能否进行专业课程自主开发,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教学内容构建,并熟练掌握和使用教学法,是对各合格职教教师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3

1研究背景

德国在全球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特别是机床制造业的顶尖国家,其发布该计划对于我国大而不强的机床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xx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xx》,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新一轮的制造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与职业教育有着互动互融、互促互进、调适调整的深层关系,职业教育应在不断适应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更新理念、创新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2新趋势下机械制造行业的新特征

工业4.0时代,产品和服务将借助于互联网和其他网络服务,通过软件、电子及环境的结合,生产出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完全不同于传统生产方式的智能制造模式。

(1)产品需求的个性化趋势。在工业4.0时代,用户至上是核心思维,用户对资源配置、产品设计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今后的终端客户可以更加直接地参与产品工程及设计,产品甚至可以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

(2)生产平台的标准化要求。工业4.0战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人、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识别、处理、维护等必须基于一套标准化的体系,开发出一套单一的共同标准,不同公司间的网络连接和集成才会成为可能。工业4.0的标准化不仅涉及硬件标准的统一,还有诸多软件的制定,要求机械、加工制造、自动化工程和软件领域的企业协作并统一标准。

(3)生产方式的模块化策略。为了能有效地管控产品的多样性,企业特别需要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生产,提高效率、减低成本。只有通过将产品个性化需求进行分类,以满足最关键的共性需求,设置更小的生产单元,才能更经济地满足个性化需要。德国目前有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共同开发新一代生产线,构成这种生产线的设备实现了模块化,可以根据生产的产品种类自由更换设备模块,而且设备模块更换后可立即投入使用,以此推动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

3新趋势下机械制造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面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强国战略,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对接产业、协同创新,是新时期赋予职业教育的命题。工业4.0的人才标准。基于新的生产系统和工业模式,工业4.0需要新的人才以及人才新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这对社会和教育系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人才种类来看,工业4.0时代任何产品中包含了软件和无线网络的领域都明显地缺乏优秀的机械、电子和计算机工匠。从人才的规格构成上看,普遍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以理解和掌握在智能制造时代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

以从业人员的品质要求来看,将更加关注人的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一是更强调人的能动性。随着智能化生产,不仅熟练工种逐渐减少,能动性岗位会变多,而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动性的人,才可以研发最好的产业产品、创造合适的生产机制,并可以时刻以清醒的头脑和全局的眼光独立、快速并正确地作出决定,这是推动工业4.0的关键。二是更强调跨学科能力和全局意识。目前企业使用的人,都是已经具有跨学科经验,或者是曾挑选做过这样的交替性工作。三是更强调自我组织和情绪管理能力。工业4.0工作模型的设计需要结合个人责任和分散领导下的自治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让员工有更多的自由做决定,更多地参与和调节自己的工作负载,而同时也能够灵活地安排工作。

4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为了达到顺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应该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方案的设计以符合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素质、能力的需求为原则,强化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特色,搭建保证专业基本规格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化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途径。

(2)创新理论教学。对接产业,产教结合、科教融合,重建基于项目任务的教学内容。要注重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机械制图、公差、机械原理等基础学科的奠基教育,利用选修课的形式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选修,打造复合型人才。教学内容与教学设备要与行业技术前沿接轨,引入激光焊接、3D打印、现代加工中心以及其他智能化机械加工设备与生产链。

(3)创新实践教学。围绕“能力强”的规格定位,着力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围绕行业技能,增设产品、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技能实训,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围绕执业能力,顶岗实习、加强实习规范化管理,着力提升实习质量。要建立一线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技术攻关,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

(4)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工业4.0以及制造强国,需要机械制造行业从业人员具有创新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面对新形势,职业教育应该以工作过程、行为为导向,选择具有针对性、实践性、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4

1.“双导双带”课堂教学的感悟

1.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上一节新课,必须实行提前预习课,预习可在课外,也可在课内,是课的一部分。教师必须编写可操作性强的行动单,学生根据行动单预习新课,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记下来,下次课堂提交班内交流。下一次课,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都明确了存在的疑难问题,确定了组内发言人,在课堂上有发言、有争辩、有点评、有提问、有讲授,有动手,整节课90%以上的学生都或倾听、或查阅、或记笔记、或回应,或操作,课堂氛围活跃,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1.2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三年的中专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走进社会就业,所以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小组交流、有班内交流、辩论,教师要求学生班内交流时要有开场白、有内容的陈述、讨论的主持语、衔接语,声音要洪亮、吐词要清楚、条理要清晰,要面向学生、面带笑容。例如在上《简单综合类零件的加工》一课时,有位同学这样发言: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三一重工组的发言人,我交流的题目是行动单上XXX的内容,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答案是这样的……我们是这样思考的……其它同学还有什么异议……我们组的汇报完毕,谢谢。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与提高。

1.3扩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面

有一位教师在听评了另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后,在体会中这样写道:本次课,5个小组的代表分别进行了小组汇报,29名学生进行了全班交流,占50.9%,100%的学生进行了课堂实际操作,且大部分学生有思考、有提问,质量很高。“双导双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形成了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的氛围,大大促进了互帮互学良性循环的形成,打破了原来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困局。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既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上了一节计算机课,整节课分成8个部分,预习新知、自主学习,完成行动单、小组讨论、交流结论、课堂实操、课堂评价、课堂小结,在交流这个环节,先由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再由其他小组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最后老师点评得出正确答案后归纳。通过这堂课,我发现以前让我头疼的课变得容易多了,同学们回答问题比平时积极多了,课堂氛围积极活泼。”

1.4教师需编写精彩的行动单

行动单的开发是“双导双带”课堂的关键,行动单编写的好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行动单的使用,应该是一种教学思想的转变,即从考虑教师怎么教,转换为考虑学生怎么学,然后才是知识问题化。学生的基础和个性不一样,学案也不能千篇一律。在设计行动单时,行动单的着眼点应在于指导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开发行动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1.5教师的作用在于“导”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以讲为主,注重讲深、讲细、讲透,认为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的好,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教师将学生自主学习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琢磨,结果不仅课堂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所以,教师的“导”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的“导”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以学生的学为主,加以适时的引导。

2.总结

笔者认为,“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这是它与注入式、启发式教学根本不同的质变。“双导双带”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会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品行交互作用而相互促进,必将成为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一味良药。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5

目前计算机教学很受学生欢迎,在职业技术学院中也是开设率很高的专业。本文简要介绍微课教学的概念,分析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多个方面分析微课在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中运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在建校初期施行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型专业计算机专业也是一样。这种以老师讲解晦涩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低,教学氛围沉闷。但是在微课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学载体是视频,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微课通过视频将晦涩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将重点知识经过优化和精炼,既能突出教学重点,也能完成教学目标,是目前受欢迎度较高的教学模式。在微课教学中,学生就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讨论,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2.改变教学观念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很多职业院校依旧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大部分老师还没有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不足。职业教育院校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存在严重影响。但是基于微课教学的一些特点,微课教学能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成为互动式和自由式教学观念,从根本生解决教学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难度大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成绩不够本科线的学生,他们文化功底比本科学生的差,对于计算机这种逻辑思维要求高的专业,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起来会有较大的难度。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反应速度快。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一些硬性条件差,会对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造成很大的困扰,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使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有高考成绩没有过本科线的学生,还有部分是本科院校未录取的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老师教学造成很大困难,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老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统一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3.教学模式陈旧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快速就业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但是很多高职院校依旧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的约束能力差,使得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很难融入课堂,老师讲课效率低。而且由于高职院校的设备不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将学到的知识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对理论知识也是一知半解。

三、高职计算机课程微课进课堂的建议

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时短,计算机专业知识难度大,专业性强,制作微课内容时要考虑到微课的时间段特点,将内容优化并合理设计,重难点分多次讲解,并且内容要具体化和形象化,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计算机微课内容注重计算机运用知识讲解,提高学生运用能力,这也是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

2.增加微课实际操作

微课的主要作用还是辅助传统教学,将一些无法板书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体现出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微课能减轻老师的负担,使老师能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提高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上。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复习这些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效率。

3.引微课理念于课外教学,打造全新网络教学模式

微课是建立在互联网运用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可以引用互联网打造全新的互动课堂,老师应当引入微课理念,并构建专门的教学平台,将校内教学中的重难点延伸至网络,开展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6

一、当前职业教育角度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多个院校还没有建立起与教学质量监督的考核方式,对于实践教学的监控也显得非常落后。因为缺少标准的原因,令学校方面不能公允的评价教师们的实践教学水平。在这样影响下,其教学质量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另外,高校教师们一般比较轻视对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工作,因此出现了与实践教学地位不相称的现象。

二、对于当前我国工商管理教学弊端的改进措施

1.颠覆以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地位

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根本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全面突出,并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令学生在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强化学生的团结合作以及沟通能力。在此模式下,教师们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在根本上将自身特点发挥出来,并积极的参与进去,在进行分析问题的过程之中,进行组织和分工并采取行动,最终得出解决的办法,在最后依照科学的目标来将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

2.建立起“双师”教师团队

要想在根本上将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档次,就要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们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工商管理教师队伍中,应该讲在具有实践工作经验教师的比例进行扩大。并定期安排教师们到企业中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身工作经历。同时将实践教学的能力在根本上加以提升。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要聘请一些具有行业则个的管理人员来到学校担任教师,扩充兼职教师队伍,在根本上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资质兼职教师讲授的相关机制。

3.创建实践教育基地

要想在根本上将工商管理追暗夜的教学目标加以实现,就必须做好相关事件基地建设工作。实践基地的件事儿主要分为校内与校外两个实习部分。在学校内的实践工作一般是为学生们进行模拟教学与训练来使用。是一种培养新型人才的场所。校内的实训基地应该将对学生技能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令学生在相对真实得分情况下得到相关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理论的同时拥有专业的技能。在根本上减少从业之后的工作压力。

4.向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对充裕的文献资料

学校方面应该尽快的建立起图书馆,并在其中配备大量的资料,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查阅,在进行资料准备工作的时候,不但要向学生们提供理论方面的资料,在管理案例上也应该多加思考。

5.对以往的考核方式进行全面创新

学校方面可以将以往的考核方法进行全面转变,可以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工作,理论与实践操作考试应该与之相结合,在答辩现场应该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于基础性课程的考核,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知识理解能力上,在根本上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测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工商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根本上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全面认识,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相关特点,将教学方面的新思路进行全面总总结,令相关教学工作变得更加贴近实际,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7

一、引言

随着学生培养环境不断复杂,加上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升级,在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生活状况,更要给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职业教学的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往往直接面对就业和步入社会,同时也是个人成长转型的关键阶段,情感、生活、压力等各种问题都可能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压力和阻碍。在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力度,同时针对学生成长的心理问题,做好梳理,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视野

人文关怀是以学生为本的基本要求。当前社会对学生的实践性和主动创造性要求极高,不仅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关心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关注学生的本质提升。事实上,人文关怀就是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新问题,通过对学生开展人文关怀,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也增添了时代元素和人文素材,教学工作更加人性化。心理疏导则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沟通、问题解答等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较大不同,需要面临更多抉择,无论是学习困惑、职业选择,还是个人生活都有很大压力,学生选择的专业大多不了解,和家人沟通也有限,往往会有选择困境。如果没有合理得当的心理疏导,那么学生很容易走极端。因此,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可以为学生决策提供合理借鉴,结合合理的沟通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步成长。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实现人才全面培养。

三、思想政治教学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前提分析

1.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注重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意义极大。这是马克思教育观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加上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就使得我们想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就必须做好人文关怀和理解关心。

2.这是思想政治教学育人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其他观点和看法。这就让学生具备完善的思维看法,同时出现心理问题时,也会及时反馈、沟通。

3.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结合当代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特点的基本要求当前职业教学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的进取意识极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实践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也与以往学生不同,但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独立性较强,多数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个人主义较为明显。因此,做好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价值观的过程。心理疏导也是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梳理学生的心理成长问题。

四、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路分析

1.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只有将学生的主导地位凸显出来,才有可能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而学生为本理念正是从教学实际出发所制定的教学思路。将学生成长放在根本位置,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全面成长。

2.构造轻松自在、富含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要结合时代发展变化特点,建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成长进步的校园环境,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人文气息。同时,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编订上,也要更加人性化。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上,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讲课结束后,也要和学生有效沟通,实现师生信息沟通顺畅。

3.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解析问题的方法由于缺乏合理的教学引导,致使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很容易陷入片面、孤立的视角。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人生观,才能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困境。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会自我妥善解决。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离不开正确的人生观。做好人文关怀,就要让学生有正确解析事物的思路。职业教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全面进步、健康成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破以往只关注学生成绩、只关注学生工作的显性问题这一不恰当的工作思路,从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视野角度出发。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则是结合当前学生成长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所开展的学生工作新方向。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8

摘要:文章首先对开展创新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总结,在此基础上重点总结了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根源因素。最后整理出通过创新资源配置来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帮助创建适合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到基层并能够得到高效运行。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资源配置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作为引擎推动,才能体现活力,而创新资源的匹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探讨创新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2创新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创新资源的配置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创新资源的配置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资源创新配置,在原有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设计,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使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可以与实际需求保持一致,这样的教学模式才具有长期应用的潜质,并且能够帮助深入解决常见的隐患问题,并通过相互配合促进来提升教学计划的完成效率。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现阶段教育计划中所重点论述探讨的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定量资源分配的形式,这样并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对职业教学的需求,创新资源配置是基于传统模式做出的优化,其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实现教学计划可持续发展,为高等职业教学计划开展创造适合的基础环境。

2.2创新资源的配置能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受区域发展情况以及多种因素影响,在所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常常会出现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现象,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也增大了教学任务开展的难度隐患,不适合创新模式发展落实,通过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能力,开展教育资源的创新配置,能够解决这种区域性的差异问题。帮助增强各个教育区域之间的沟通联系,有关于教学任务完成质量下降的问题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解决,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同时还能够根据教育资源现状来进行各个区域之间的调节配置,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期间才能更合理的解决区域性经济能力差异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出均衡发展的学习环境。

2.3创新资源的配置能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矛盾问题

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矛盾冲突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运用不合理,以及教育教学质量不达标两方面。通过创新资源配置的开展,会重点解决教学计划中所存在的隐患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增强教育人员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法促进管理计划可以全面发展,并达到理想的教育标准。还能够帮助地方根职业教育需求来扩大教学模式,同时对可供利用的资源做出整理,观察落实应用过程中是否可以帮助继续深入解决教学模式扩大所遇到的矛盾冲突问题,降低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所造成的现场工作隐患,在各个实际教学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

3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资源配置虽然取得较大的成绩,也出现一些问题。

3.1未能有效体现出效益和公平兼顾原则

现阶段大部分教育资源分配都是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及招生数量来进行的,这种模式看似公平,但实质上却阻碍了教育资源的深入发展,不利于提升职业教学办学规模,甚至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也会因资源分配而产生很大的差异性。虽然在资源利用效益上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却没有达到公平发展的需求,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全面落实发展。对校方也造成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只有扩大招生规模才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可能会导致实际教学需求与规模创建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

3.2区域性的资源配置差异性较大

对于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分配差异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招生过程中这也是学生选择考虑的参考内容之一,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增大区域性的资源配置差异性,甚至会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分配不均衡的主要矛盾出现。这种差异问题还包规模、教育能力等方面,解决需要从宏观控制层面来进行。除此之外不同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地方实际调查也是导致问题的根源。

3.3教育部门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困难

在所开展的资源配置计划中,教育部门对各个办学区域缺乏深入调查,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增大了不公平现象发生的概率,仅仅依靠上报的信息结果来进行资源调控,自然会与实际情况之间产生很大的差异性,造成工作隐患问题出现。教育资源分配后在不等高等职业院校的落实应用缺乏监管,导致教育资源存在滞留的现象,并没有在基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4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配置的有效措施

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配置应该综合考量,合理分配,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状态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多元化的整合资源,做到有效使用。

4.1通过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开展资源分配任务之前,首先要对各个区域的发展现状做出深入调查,明确在开展高等职业办学计划中所遇到的资源缺失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更深入的解决常见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也得以发挥。政府在调控过程中将各个区域视为整体,通过监管职能来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到基层后能够得到运用,促进管理计划全面落实开展。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制定符合区域高等院校办学发展的工作规划,这样在不同的时期才能更发挥监管任务,并提升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实现区域性的综合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还能够帮助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资源方面的灵活调用分配,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各个区域的均衡公平发展,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职业学习环境,这符合创新资源配置的初衷。

4.2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和其他办学主体之间的合作

强化合作可以形成基层的资源配置网络,各个高等院校之间通过主动联系能够对自身的办学现状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这一点符合高等院校的办学需求,同时也能够根据常见的资源落实困难问题来学习借鉴经验,达到更理想的资源利用水平,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这种合作交流还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实习环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口碑才能够得到认可。高等院校与其他办学单位之间建立合作管理,可以实现资源配置上的共享利用,这样做不但闲置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运用,同时在办学计划中也能够相互借鉴经验,确定更符合自身办学发展的道路,在规模扩大方面也能够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出现,避免教育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出现浪费现象。

4.3建立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办学格局中也要注重创新分配的引入,传统的办学体系中经济性并没有得到体现,通过这种多元化格局的创办,可以帮助解决资源之间所存在的运用困难问题。在办学过程中经济性与发展性都是要同时体现出的,这样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下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综合能力也会有更大的进步。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资源运用隐患问题,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交流配合,同时将经济性体现在办学计划中,这样一些民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解决自身发展的财务需求问题,更能够实现规模上的逐渐扩大,符合当今的教育市场发展需求,在同等院校之间也能够减少区域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增大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通过上述文章中所论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主要包含了信息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全社会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所有资源综合,是一个参与、维持、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系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所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各种资源在使用方向和投入比例中的一种最佳分配方案。由此可见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夏焰,崔玉平.中国省际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生均经费支出差异及收敛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xx(5).

[2]刘华军,张权,杨骞.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xx(9).

[3]戚瑞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xx(10).

[4]张永春.提高职业教育资源整体效能的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xx(21).

[5]张晨,马树超.分类指导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xx(12).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9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教学目标的错位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甚至教学模式的填鸭化。无论是考证辅导班式的教学还是《经济法》纯理论教学,都停滞在讲授理论和加强课堂与课后练习的传统教育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期刊网上就这一主题专门进行了搜索,搜索结果显示,虽然有个别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但结果无外乎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图表法、案例教学法或双向提问式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些学校倒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网络手段,可是却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把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浏览学习、下载资料。在这些网络教学中,网络的教学特征,教学功能,教学互动等优势都没有完全体现发挥出来。因此,都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一般。

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笔者关于这一问题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研,学生们普遍表示,《经济法》课程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上课学习、下课背书、考前做题,非常地传统,也非常地无趣。传统的填鸭式与题海式的传授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获得的《经济法》知识难以巩固,教学中的前学后忘成为普遍现象,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就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后果更加明显。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教学,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应该去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论依据构建。

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最终形式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这么认为的依据是著名的“情境认知理论”。《经济法》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法》教学的要求契合情境认知理论的特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的情境相吻合。这样,使学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共同体的文化。而要在课堂上去模拟与《经济法》相关的、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唯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来实现。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创新:

(1)教学目标上,应该以实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试通过率。

(2)教学内容上,应该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能够为网络所共享的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试题库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脱离教材。

(3)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注意情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具体的知识点要尽量采用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

(4)在考试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施考试,实现随机题库制与无纸化考试相结合,减轻教师阅卷负担,减少阅卷出错率,同时节约学校的经费资源。

2.教学目标设计。

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仅仅以顺利完成期末考试或提升考证通过率为目标,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设正好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真正实现素质与技能教育。笔者以为,高职《经济法》教育应根据高职人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避免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和能力分离、教学和考证分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网络化教学则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知识进行情景模拟预设,然后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机———机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设的模拟情景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对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3.课堂教学创新。

《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关键在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这一举措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契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考证与就业的需要,从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内容创新。可以考虑在保证《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使用教学案例,只不过教学案例要与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在合适的案例中可以考虑由学生来扮演案例的主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与情景模拟法,《经济法》教学过程非常适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而这也正是引入网络化教学的根本原因,因为唯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方可实现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电子元素将教学案例形象的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深刻地理解知识适用的条件,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学手段创新。网络化教学离不开电子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教学课件、动画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将其上传到机房或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4.考试制度改革。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制度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任务。在考试前,教师要首先出试卷、印试卷、装订试卷、分装试卷,考完试以后还要辛苦地阅卷、核分、填写成绩单,可谓事倍而功半。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下,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实现无纸化的作业与考试,节约教学资源。

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当场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计算机可以完成自动批改,结果会传到教师计算机上,由教师根据结果再进行重点讲解。

第二,教师在考试前只编写并在网络上按照规定格式上传试卷即可,题量、分值与考试时间都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设定好。学生考试在机房进行,直接进行上机考试,在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不仅杜绝了学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还可以在考试完毕后由计算机立即统计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务系统,无须教师再辛苦地阅卷,更不会出现核分和登陆成绩时不小心出错的情况。

这样,在网络条件下,最终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的无纸化,节约了学校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实现了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反思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对《经济法》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改革,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了情境认知理论对教育的要求,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进路。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10

论文关键词:会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学校在工学结合方面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有两方的有机结合,才能将高职职业教育推向前进。

1 学校、企业在会计职业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

就会计职业教育而言,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企业、政府在会计职业教育中承担着不同的使命。简要分析如下:

1.1学校做什么

(1)培养会计后备人才。这是学校会计教育的主要任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近几年来,会计改革日新月异,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了会计人才的推陈出新,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会计人才,成为学校的主要使命。

(2)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会计架构、会计制度设计,会计运行机制也各不相同,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学校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会计咨询服务。学校可专门成立会计培训咨询中心,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3)创新会计理论,优化会计实务。我国的会计改革还处于探索创新阶段,在理论和实务的许多方面还需要优化和创新,学校应按照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助教学的运行机制,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创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责任。特别目前处于新会计准则实施阶段,有许多问题暴露出来,需要对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改进建议。

1.2 企业做什么

(1)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从专业设置到专业发展,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建设,企业都应参与其中。学校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员工,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面对社会岗位群设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都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支持。

(2)参与学校教学过程。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学校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会计工作是一项规范、严谨、精密的工作,没有亲身经历,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要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学校聘请企业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走进课堂,做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

(3)接受并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理论学习和会计模拟实习,与企业会计实践尚存在差距,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要进行为期半年带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这就需要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学生顶岗实习存在供需双方难以融合的矛盾:许多企业不愿接受学生直接参与会计核算工作,而学校希望企业单位安排有经验的会计师指导学生会计实习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的提高。要解决这个矛盾,政府应有所作为,通过制度保障和鼓励措施实现供需双方的融合。

(4)参与学校双师型师资的培养。职业需要具有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应不定期的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这需要企业提供机会和条件,接纳学校的教师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2校企合作是实现教育又好又快的根本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条件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实验实训、教学模式等方面,会计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上述条件的有效实现都应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

(1)在专业建设方面:应吸收业内人士参与专业论证和建设,针对社会岗位、职业素养、人才规格开展调查研究,论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譬如在会计专业设置时可组织会计主管部门、公司、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财务专家开展论证,并就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人员素质构成、会计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研讨,从而为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课程建设方面:课程是知识的基本载体,首先,积极组织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与企业加强联系,聘任行业专家担任主讲教师,直接承担授课任务,并在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和帮助,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没有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课程建设将难以取得进展。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强教学改革,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设计教改方案。

(3)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育部教高(20xx)16号文件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教育部教高(20xx)16号文件中指出: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网上会计模拟系统等实现会计教学全程、全真模拟教学,将业务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课程中,按照学中做的学习要求,以账簿练习代替书面作业,通过填制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边学边练,使学生在平日学习中熟练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逐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彭新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原则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xx,(5).

[2]@徐洪波.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双赢特征和发展思路[J].交通企业管理,20xx,(2).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11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专业人才。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教育形式单一、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职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培养目标与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侧重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理论课程相对简单,更加偏重实验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实习指导以及实训实操的开展;二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更加有针对性,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与本科高校有着本质的区别,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通常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往往带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性质,而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计更多的是从职业岗位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社会需求为课程体系设计的导向;三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更加突出,对就业市场的需求更加敏感,其教育教学中往往以培养生产型、服务型一线人才为核心目标。

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形式单一;二是办学特色不突出;三是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一)教育形式单一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是承接九年义务教育而展开的。进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1.小学—初中—高中—高职(大专);2.小学—初中—中职—高职(大专)。从上面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就为自己的学生生涯画上了句号,很难继续深造。高等职业教育形式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给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带来了很多困难。

(二)办学特色不突出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等本科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当前不少高等职业院校存在办学特色不突出的情况,甚至直接照搬照套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偏离了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三)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的问题。不少高职院校将高职教育与普高教育的办学混作一团,过度强调高职院校的“大学性”,忽视了高职院校的“职业性”;过度强调高职院校的“学术性”,忽视了高职院校的“实践性”以及对重点特色专业的建设。

三、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为: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脱节;二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三是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

(一)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是造成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都是围绕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同时,不少高职院校的实训课以及实习课的开展并未深入分析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哪些技能,需要哪些设备,实践教学的开展与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结果学生走上社会后发现在学校学的东西根本没有用,企业生产技术早就更新了。

(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同样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理论教学是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部分高职院校追求所谓的“学术”发展,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脱节。

(三)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仅仅局限于单一职业的岗位技术能力培养,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技术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技术不断更新。某一职业的相关技能与知识体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多只接受了单一职业的岗位技术能力培养,不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进入社会以后很难适应这种变化。

四、高等视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一)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开展应当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应当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与比重,实现实践教育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互补以及合理搭配。与此同时,实践教学薄弱的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配套条件,更新实训设备,提高院校实训基地综合实力,真正重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工作。

(二)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

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是高职学院大力培养企业亟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企业和社会、促进学生良性就业和学院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学院应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建立通过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人才预测,吸引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合理开发和确定专业的专业设置新机制,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缓解学校办学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侧重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同时理论课程相对简单,更加偏重实验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实习指导以及实训实操的开展。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部分就业问题的解决。这一条循环的合作链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的重要基础。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12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创新性、可持续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做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展好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对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0引言

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科技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但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距离实现到20xx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还有很多的路要走[1-3],其中,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做为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就要不断的提高认识、准确定位、完善体系、提升水平[4-6]。

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1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受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仍然不高的影响,很多人,甚至包括部分职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不到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上职教,再加上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学校总体偏少,教学设施简陋,人们对职业教育学校普遍存有偏见,而忽略了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科技专业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1.2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定位不准确

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但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学大多还是单纯的完成教学、实习工作,为了教学而教学,且重理论轻实践[2],并没有真正将培养出高水平的实用性人才做为最终目标,也没有将教学和岗位需求很好的结合,偏离了培养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教育定位,无论是对学生的就业、职业发展,还是对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科技水平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3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

目前,我们很多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及教材都已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更高要求和各类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职业教育课程专业的开发和创新相对滞后,造成了很多学生职业教育学习结束后,不能立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出现学用脱节的情况,加之没有良好的后续、持续性教育,仅一个学历证书完全体现不了其价值,更加增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可度。

1.4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方式不丰富且较为封闭也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问题,在理论教学中,缺乏明确的层次、特色人才培养机制,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广泛的社会、企业支持,实习教学往往不够深入,针对性不强,岗位能力锻炼不到位;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专业性岗位培训机制不完善,很多教师并没有太多的岗位经验,对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造成了直接影响。目前,专兼职结合的“双师性”教师体系建设还没有到位。

2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方向

2.1转变思想,提高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优质职业技能的人才为目标,来向企业输送动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民性教育模式,不仅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促进就业,更是实现技术岗位持续性、终身性教育的关键,那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学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就是每一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职业教育抓好了,才能建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实现技术到价值的转换,真正凸显出我们的科技软实力。

2.2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实现学有所用

为保证职业教育长足发展,就要找准教学方向,真正把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针对各职业院校的专业定位,开发特色课程,紧紧围绕岗位需求,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技能教学力度,将教授知识和传授技能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一线操作能力,让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为其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企业、岗位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2.3完善课程体系,确保职业教育教学跟上时代步伐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冲破传统课程的桎梏,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更加对口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调整、选择教学课程,由重理论转向抓理论不放松,重实践重技能,突出个人能力教学、特色专业教学、岗位教学,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良好、思维开阔的新时期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还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及要求,在教学中强调课程要同岗位,同职业标准,甚至具体的生产过程实现无缝对接,顺应市场、社会的发展,满足自传统企业到新兴产业等各个生产领域的需求,在发展中教学,在教学中发展,打造专业、职业、持续、创新的教学模式。

2.4不断丰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向世界看齐,努力打造更为多样、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融教学、实践、学习为一体,借助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教的同时动手做,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加深学习,突出教学的实践性,逐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素质;开展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3],让学生们在小课堂中就能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实例增强学习兴趣,找出学习方向和职业目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共享更加丰富、先进的课程内容,拉近同世界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抓好每一次现场教学的机会,在国家大力支持社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下,充分利用对口企业提供的实习、教学场所,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锻炼,有针对性地增强岗位适应能力,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岗位搭好桥梁[4]。同时,全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鼓励完善教师培训机制,特别是增强实践培训,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中培训,锻炼专业课程实践能力,又要自觉进行持续的自我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提高教学水平。

3结束语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创新性、可持续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距离实现到20xx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做为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就要不断的提高认识、准确定位、完善体系、提升水平。本文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对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观的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xx(1):11-15.

[2]邢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xx(9):22-27.

[3]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xx(22):18-23.

[4]邢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xx(9):24-29.

[5]秦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4):5-9.

[6]刘聘,张珍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瓶颈与对策[J].林区教学,20xx(10):15-19.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13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专业人才,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也暴露出了一定问题,陈旧的教育模式存在和实际社会发展脱离的现象,因此,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在教学方式上改革;以《办公事务管理与规范》为例,探讨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而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助力职业教育能够在改革中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人才培养诉求的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办公事务管理与规范

职业教育已经从初创期进入过渡期,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职业教育也要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扎根于社会实际,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构建创新型的教育模式[1]。本文以《办公事务管理与规范》课程为例,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讨论。

一、《办公事务管理与规范》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一)理论和实践类课程分布不够科学

在《办公事务管理与规范》授课过程中,应当科学划分理论和实践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实践的基地和合作模式,很多教师缺少教育革新的观念,所以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实践的机会少,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可能只有一两次实践的课程,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职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枯燥

《办公事务管理与规范》课程中存在关于工作岗位需求的细则,这些理论知识专业性较强,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很容易让课堂变的死气沉沉,学生也会觉得理论学习过于枯燥。

(三)实践机会过于单一,学生不够重视

虽然很多职业教育院校也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践的形式上则较为单一,常常是以学生分组讨论、基地实践、企业培训等方式进行,而且由于对实践的推广不深,学生在实践课程上也并不认真,实践之后也没有能力检验机制,所以学生和老师都将实践的机会视为一次能够应付的任务,则将会导致教学的质量大大降低。

(四)部分高职教师缺少企业从业经历

教师自身的经历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办公事务管理与规范》的内容讲授上,很多高职院校老师自身并没有在企业工作中,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工作,缺乏办公室管理实际经验,教授的内容很多都是陈旧的,教师自己无法从书本中跳出来,自然很难教好学生[2]。办公室事务管理对实践操作要求很高,不仅要多读,还要多做多实践,只有具备一定办公室管理经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将管理精髓渗透到每一堂课中。

二、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变

(一)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吸纳先进教学手段

当下有很多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采用任何先进教学方法的目标都是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力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首要[3]。在讲授《办公事务管理与规范》的过程中,应当将理论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并且在课堂中要尽量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实践部分,对于管理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应当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结果为导向进行教学,增加办公室实际管理过程中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就能对工作有一定的熟悉度。

(二)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学院教师应当在授课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提高学习热情。课堂是学习知识的第一主体,在课下高职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一定围绕课堂内容的课下兴趣活动,让学生加入到第二课堂的学习中,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施,同时在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和合作的观念,指导进入社会之后的工作。

(三)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项目教学

《办公事务管理和规范》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各个项目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并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岗位需求,将学生的工作特征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4]。教学内容也应当以指导学生未来岗位工作需求为导向,围绕不同岗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综合素质。

(四)融合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这种融合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有趣,而且较传统教学方式更直观,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也会有所提升。

三、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变

(一)压缩基础理论知识

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因为行政管理是一类重视实操性的工作,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应当选择理论教育所占比例较小的教材。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具体的专业方向,调整理论学习和实践之间的课程比例。根据教材中不同章节的内容,适当地增加实践内容和实验课程。在理想的状态下,实践的内容应当多于理论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办公事务管理和规范》的学习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加强实用性学习部分

管理学的学习目标是“学以致用”,尤其是对办公室管理来说,在印章管理、办公系统、接待工作等类似内容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是进行单纯的理论学习很难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刚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管理专业学生来说,需要面对大量繁琐又琐碎的办公室工作,所以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应当增加使用性学习的部分让学生能够尽快熟悉办公室管理的流程,在文书处理上和印章管理等方面在学校学习时就要有一定的强化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毕业后胜任工作。

(三)在教育内容上突出自身特色

办学特色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十分重要,每一个职业教育学校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以是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总之,职业教育学院应当根据多年以来学生的就业情况,探索自身的学院特色,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跟进时代发展,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选择,例如在政府、企业或事业单位中从事管理岗位,并且针对不同的就业类型,对学生进行实际授课,让学生能够获得贴近未来就业的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通过改进考核方式,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变

(一)改进课堂考核模式

大部分职业教育管理学课堂上都会运用课堂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每个学期中学生出勤的次数是考核学生期末成绩的标准之一,课堂上的随机测试也会成为分数评判的标准,分数考核系统中每个学期的期末成绩,这三部分根据不同的比例构成了学生的每学期成绩。

(二)进行结课综合考试

《办公事务管理和规范》课程结束之后,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试卷上的考核,也要包括实践操作能力的测试,考核内容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其中实用能力考核所占分值应当在60%左右,理论测试所占分值可以在40%左右,在实用能力考核中需要融入个体操作能力测试和小组能力测试,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实践考试内容,这样的分配目标是让学生不仅重视个人能力的提高,也应当注重团队合作过程中彼此的分工问题。

参考文献:

[1]董杰,封育新,耿磊.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模式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7(10):17.

[2]李华.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6):66-67.

[3]陈丽.现代职业教育视域下OBE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7(17):56-58.

[4]黄亚宇.以赛促教:信息化教学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J].机械职业教育,2017(7):8-10.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14

1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教师的老龄化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状况,不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大,受传统教育方式熏陶的时间比较长,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对于当今的教学需求已经无法满足。这些教师虽然有着十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基层的实践锻炼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讲授的内容大都是以理论为主,比较枯燥,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办学经费短缺

因为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学校很难置办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实践教学受到了影响,严重的影响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高职院校不断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使学校补录时无论在师资力量方面还是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很难有效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2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

2.1更新教学质量管理理念

想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对质量管理理念进行不断的更新,所以,教师就必须要对相关的质量管理理论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本质很规律有着明确的认识。其中最为主要的有两点:第一点,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等职业学校的立校根本就是对人才进行培养,而教学质量就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坚决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发展的中心,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的制度,正确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点,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工作认知制度,在全体教师的心中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质量意识,对教学质量进行掌控,保证教学质量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

2.2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直接关乎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所以学校应该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和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进行不断的完善,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监控,以此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为了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定要对教师素质、专业设置、时间环节考核、教材建设以及学业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要与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因此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以及连续性的教材。

2.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师资队伍的力量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为此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招聘具有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教师。同时,学校对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信息动态以及技能操作要求。同时,与企业进行商讨,让企业将优秀的技术人员派遣到学校当中兼职教师,将最新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做到合作办学,将学生按期的送到企业当中进行实习,更多的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之中。

2.4加大办学经费的投入

就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学来说,基本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所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政府的财政很难进行支撑,如果想要使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国家就必须要调整经费投入的比例,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足够的资金支撑。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对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投资,改变传统政府投资的单一模式,拓宽融资的渠道,使学校的资金得到有效的保障,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正常的进行。

3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逐渐的暴露在人们的眼前,只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对学校自身的软件和硬件进行不断的更新,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岗位的人才,才能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15

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尤其在港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则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利用专业学习的内容,无法在工作岗位上体现个人的价值。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港航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旨在为高职港航专业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港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大量的实践操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港航专业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专业所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港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理论与实验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港航专业教学的改革,必须要从建立教学体系入手,要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容,结合当下社会对港航专业的需求形势,创新港航专业学生的思维培养模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1]。

二、注重加强实验教学的参与力度

(一)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港航专业的教学内容不能集中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从就业方向来看,港行专业的就业方向集中在工程建设上,不仅要对泥沙启动、水流渗透做出系统性的分析,同时,也要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实地测量冲淤地形、弯道水流等。因此,在实际的港航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力度,在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通过加大对实验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条件,才能使学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加强与现实港航工程的联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作用于日后的实际工作中,才能在科研过程中有所成就。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由于港航专业教学存在较多的实验内容,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虽然将实验教学纳入到日常教学的体系中,但是由于大学生公共基础课程较多,在实验资源的利用上被抢占较多,影响了港航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因此,在港航专业教学改革上,必须要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上的合理配置,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加强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注重于协调配合各专业的学习,保证学生在专业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也能顺利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内容教学。另外,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扩大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力度,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专业教学成果[2]。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基地

通过构建大学生创新基地,能够切实保证学生有良好的科研与训练的平台,能够促进学生实验教学的有效落实。在大学生创新基地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比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如全国大学生水利设施创新大赛等,通过设立项目奖金,让学生在科研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另外,学校通过构建大学生创新基地,能够加强多校之间的有效联系,通过比赛、学习的机会,能够实现技术设备、教学理念上的及时更新,保证学校的教学模式始终立足于当前行业的发展的前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

三、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提供多渠道实践平台

(一)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港航专业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如在实际的港航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渗入土木工程教学的内容,扩大港航专业的学习范围,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能够实现技术上的有效融合,从而推动我国港航工程的良好发展。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只有确保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用信息技术推动港航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学校应当注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课程上的合理安排,同时扩大教师队伍,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3]。

(二)创新毕业模式

由于高等职业港航专业的特殊性,存在大量的实践操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毕业考核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实践部分的考量,不能只重视理论性论文的写作能力,而是要结合毕业实习的项目,要让港航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际的动作操作,完成相应的项目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因此,高等院校应当注重创新毕业模式,要根据专业的特性,合理安排毕业考核内容,同时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力度,创建学生实习的平台,保证学生的实际项目顺利进行,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专业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当基于港航专业的特殊性,重视实验教学的参与力度,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