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政范本 > 调查报告

【精】企业调查报告

栏目: 调查报告 / 发布于: / 人气:1.84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企业调查报告

企业调查报告1

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物流各个环节的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xx市发展物流业具有区位、交通、资源、政策、商贸、市场、现有企业等优势;也在设施、人才、管理、服务、信息化、标准化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相对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状况而言,物流产业还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在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当前xx市政府与行业组织也在物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制定优惠政策、规范管理、建物流园区、统筹规划等,物流企业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社会各界都在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一、xx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发展物流的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xx北依京津唐、南联江汉平原、西通欧亚大陆、东接连云港,位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钱西流中枢的关键位置,是我国中、东、西三大经济带结合部的重要支撑,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区位优势明显。xx目前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

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区位交通优势之外,xx还还被贴以“绿城、商贸城、古都、区域性中心城市”等城市标签,xx是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中原重镇和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物流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历史传统。现今xx已经成为一个中部区域的中心消费城市,商贸流通发展迅速。一批大型服装、建材、汽配、农副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壮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正在形成。

2、发展物流的机会

现代物流业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基础产业。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可以看出,一个巨大的新兴经济市场正高速运转,尤其在物流领域。物流业作为xx市确定的“三新”产业之一,对于促进一、二产业进步,带动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原崛起”,实现把xx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xx对外开放水平的大幅提高,xx吸聚资本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必定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竞争力。

xx市有了这些发展现代物流的“支柱”--突出的区域、交通、市场、商品,许多物流业态便应运而生了,涌现出了以思达连锁、丹尼斯量贩、中华粮网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品牌专卖、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出现了豫鑫、中邮、河南中远国际货运等大中型国有物流公司以及民营物流企业长通等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也在加快。可以预测,未来10-20年,是xx物流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3、发展物流所遇到的劣势和挑战

xx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还落后。对于非物流公司,已经意识到在流通领域上下功夫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由于

行业的限制,自己并非物流方面的行家,企业不可能在物流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即使投入进去却又会分散主营业务的建设力量。对于物流公司,由于发展时间短,理论研究不到位,操作经验不够成熟,对于物流市场的管理流程,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大多数的企业还在摸索阶段,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及运营技巧还是冰山一角。

随着xx市建设现代化商贸城的进程加快,一方面物流市场规模扩大,物流需求潜力巨大;一方面物流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还存在着物流管理薄弱,企业经营水平较低等诸多制约因素,如何通过优化环境,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如何进行社会产业分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如何和谐协作,还有很多的科学规律亟待研究,探索之路还很长。促进全市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经营者都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4、物流经济发展的状况

目前,xx市物流业正处于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起步阶段。xx市物流企业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由传统运输或仓储公司转变的物流企业;由某一行业领域的国有企业转变的物流企业,如邮政、铁路等;大型合资跨区域物流企业;新型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由于多数物流企业是从原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国有经济占据了全市物流企业的“半壁江山”,比重在60%左右,另外以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较多。

二、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1、公司量多质差,设施服务水平低

由于长期以来,物流行业进入的门槛太低,导致该行业发展的盲目和无序。放眼xx各大专业市场,包括城郊大路旁边,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大大小小物流公司几千家,它们有的办理了相关的证照,有一定的`注册资金以及车辆、办公场所等;有的买几辆货车,雇几位司机,便挂出“物流”的牌子;有的则是一部电话、一张桌子、一间房子的“三一”公司,经常玩“蒸发”;甚至有一些单位或企业,圈一块地皮,表面上却喊出兴建“物流园区”的口号,暗地里却搞商业地产开发。这样的物流企业使整体物流信誉度大打折扣,对整个物流行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目前xx货运市场“蒸发”现象非但没有减缓的迹象,而且“蒸发”者由小货运部向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转移。这造成了整个流通行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上升。20xx年,xx市有7家货运公司携款神秘“蒸发”,涉及金额高达20xx多万元;20xx年,仅见诸报端、较为严重的至少有10家货运公司携款“蒸发”。物流行业正遭遇着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

xx市的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业务内容多数仍是仓储、运输等基础性服务,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自动化程度低,不能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全程服务,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等能力都显不足,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十分欠缺,难以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尽管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与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目前的物流业态仍处于自然淘汰状态,物流行业的信任度低,还没有到一家独大兼并若干小企业的地步。

2、物流信息化有待提高,标准化建设有待突破

信息化方面,xx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竞争能力不强。xx市只有21%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和配送网络,但信息数据系统都是相互孤立和静态的,且标准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物流企业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家企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信息共享、协同配合的局面;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成本较高,市场上又缺少适合物流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因此物流企业在获取物流信息和与客户接洽的方式基本上还是以电话、传真为主,大多并没有采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参与日常的运营;与物流相关的电子政务平台如工商、税务、商检、金融、保险等还没有互联互通。这些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与用户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严重阻碍着物流综合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大大地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物流信息化作为现代物流的标志与核心,日益成为xx市物流业的发展“瓶颈”。

在标准化方面,经济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主要是通过企业与企业间、行业与行业间在市场上的不断磨合,为了共同的利益完成的。xx市物流标准化在总体滞后于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现有技术标准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铁路、公路、海运、民航、工业部门物流系统,都有自己的或选择不同的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物流标准化的运作依然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以传统的部门划分以及地域划分为基础,缺乏协调配合机制;因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如:物流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市场发育程度等诸多方面还比较薄弱,物流标准化的许多方面需要从基础性工作做起;物流标准化对行政力量的依靠程度比较高,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的作用。

3、政府管理条块化, 管理整体效能弱化

xx市与物流业相关的铁道、交通、民航等单位实行部门管理,使全市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分割为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又自成体系,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对物流业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业的社会化进程。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 难以形成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达不到节约物流成本的作用,无可避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使物流业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

4、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当前xx市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尤其是职业教育更加贫乏,xx市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还很少,仅有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少数高校开设,另外一些中专和高校因为过去从未涉及物流教学、研究,近几年才开设此类专业,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从事于操作性工作,市场上缺乏高层次管理层面的人才。而且各校仍处在自行筹划设计课程与实践阶段,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培养方向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离市场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物流人才是我省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在这种背景之下,人才已成为xx市发展物流的瓶颈。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应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领导,明确xx市现代物流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制定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协调重点项目的立项以及用地、建设等环节的审批;实施相关技术标准等。制定适宜的物流业发展战略: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企业现代物流组织管理体系、构建高效的物流网络,建议突出发展服务于重点生产性企业和专业市场的物流服务,大力拓展服务于居民生活的物流配送服务。

2、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在物流管理上,政府应加强物流市场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督管理。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维护供需双方特别是用户一方的正当权益。对于当前的物流行业车辆蒸发、携款外逃等现象,其根源还是门槛低恶性竞争,因此一方面要加大道德宣传力度,企业自身要明荣知辱,政府和行业组织也要进行规范,以法律形式建立行业规范标准。

3、完善物流设施 提升服务水平

为改变基础设施分散规划、投资的格局,促进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套和协调发展,改变目前按不同运输方式和行业管理部门进行规划和投资的方式,政府应与企业共同努力,构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配套设施平台和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四大平台。同时加强对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合理设置物流结点的规模与布局,使资源配置和服务设施衔接。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枢纽为基础,以社会物流需求为对象,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建立以物流联盟为基础的以xx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城市群”,形成整体合力;加快物流需求市场的培育,发展现代化、高效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

4、构建物流集团 提高整体效率

鉴于xx市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物流企业应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并购等方式,以资本为纽带,构建企业自身的物流服务体系。大企业要与合适的供应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实现互惠互利;小企业要与核心企业实行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例如组建运输物流集团公司,形成辐射全国铁路、公路联运网络,在速度上、成本上、管理上占据竞争优势;组建区域性仓储集团公司,在主要入市口和交通枢纽建立大型仓储,以适应日益扩大的物流量,为企业提供仓储服务;建成全市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全市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积极开展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增值服务,通过统一进货、统一经营、统一结算、统一品牌等经营策略不断降低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成本,提高竞争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开拓市场和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和合作,参股、控股等方式,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使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共同发展。

5、加快标准化进程,促进物流发展

物流标准化是促进整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桥梁。物流协会应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从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快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的制定工作,尽快构建物流业带有共性的物流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标准。同时,在考虑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行业企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从物流企业应有的服务理念、服务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组织企业进行国内外物流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企业申请国际标准认证,建立xx市物流服务质量的保障体系,实现企业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跨越。

6、加强物流教育工作 培养引进物流人才

根据物流行业现实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物流培训体系,加快政府管理人员与企业经营人员两个层面的物流人才建设。物流人才的培养渠道有:学历教育培养,职业培训培养,出国进修扩大培养渠道,强化资格认证提高物流人才水平,开展物流教育专题研究强化物流人才等。并且抓好物流学科建设,大力提倡产学结合,建立现代物流的研究、开发与教育的新型机制,使物流企业和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发挥物流人才的实用性和综合能力。加上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制度建设和实施工作,加强职业资格的统一管理,进而形成科学、完整、层次分明的物流管理教育体系。

四、xx市发展物流业的方向

1、建设现代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

完善物流节点和线路的空间布局,构筑高效率的物流网络,xx在铁路、公路方面,即线路部分已经形成较大优势,但是在节点部分缺乏相应的能力。离开节点,线路的优势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要通过物流中心、货运站场等节点设施建设,对货运中心进行整合,完善物流网络,提高物流能力。按照物流业发展目标,结合当前和未来需求,建设不同功能的物流节点设施。

2、依托商贸,发展多种经营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商贸为依托,以供应链管理为理念,开展综合物流服务与增值物流服务。xx市的物流企业在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中应打破传统观念的约束,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以及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其次,发展多式联运,减轻环境压力。为减轻大型货车长途运输所造成的环境和货主和环境和生态负面影响,鼓励发展多式联运,对于长距离运输,尽可能使用铁路运输方式,两头的衔接和集散则以公路运输为主,并为此专门规划建设货运中心。

再次,加强联盟与合作。xx市目前还没有实力很强的物流企业,因此要与xx周边城市进行联合,开展合作与竞争,组成物流联盟,实现双赢。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发展物流业。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将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电子技术和运输配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贸易方面的逐渐全面开放、市场竞争的逐步自由化已经将现代物流推到了时代的最前列,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在发展xx市物流业的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可以通过合资企业,带动物流业的发展,在合资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运作模式。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把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面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调查报告2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企业调查报告3

关于对我县物流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也是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措施。为此,县委办组织县商务局等单位对我县物流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物流企业21家,多数是以进行货运代办、货物联托运、信息配载,业务以整车配送和零担快运相结合。从事大型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物流企业为主,对我县来说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尤其是现代物流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一定雏形的物流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

1、张庄木材:张庄乡现有从事木材加工厂家760户,在经营过程中他们除利用本地资源外一般从河北、山东、新乡等地进原木,加工成板皮后销往外地。在进货和销售过程中,都是企业自己组织自己的人力、车辆,实行独自经营。

2、范县稻米:我县有稻米加工企业20余家,各自都是分散经营,去年经过入股整合为6家,并且这6家又经过资金、设备入股的方式成立了一家荣合利稻米加工有限公司,实行统一价格收购,统一向外销售,年产值达到8600多万元。

3、高码头羽绒:高码头乡从事羽绒加工的企业共13家,都是从外地如东北、天津、河北购进原毛,然后加工成半成品销往浙江、上海等地,在购销过程中信息都不能互联,基本上独自经营。

4、王楼乡华祥物流有限公司:

占地220亩,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已基本为半停产状态。投资XX万元的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共建成大型原油贮油罐两座,可贮原油6000立方米,年运输量达100万吨以上。

5、白衣柳东货运大市场:XX年建成,占地46亩,仓储面积达3000平方米,仓储量7千余吨,主要外运货物有大豆、玉米、小麦、面粉、废旧钢材等,内运货物有化肥、复合肥、煤炭、木材等,辐射台前、南乐、清丰等周边8个县区。该货场年吞吐量3万余吨,营业额达6000万元。

6、白衣祥云复合肥物资配送中心:该中心投资1300万元,占地48.6亩,建成562米的火车专用线一条,高标准仓库4400平方米,可容货物1.2万吨。每月运输量达170个车皮、1万余吨,全年货物吞吐量可达15万吨。

7、濮城君恒集团——军恒化工有限公司:去年开始建设,占地200亩。止目前,已完成投资1000多元,货运仓储面积为1XX平方米,可容货物3万余吨。

二、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些具有雏形的物流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调查了解到,我县这20余家从事运输、装卸搬运、储存等物流企业都没有集装箱式运输。全县营运性车辆85%的在个体运输户中,组织化程度低,并且多数是以配货站的形式存在,而多数配货站又以短途运输和简单装卸、仓储为主要经营方式;其中年运输或仓储能力超3000吨的仅4家,无1家资产超5000万元的企业和经营收入超亿元企业。

2、物流效率低,社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共计拥有载货车辆10182台,吨位5770吨,这些车辆真正用在物流企业的还不到15%,且隶属不同的系统,有的是企业内部组成的运输公司,有的是邮政、交通系统,有的是个体私营户。业务以整车配送和零担快运相结合,布局比较分散,资源相对不集中,形不成合力,车辆利用率较低。

3、运作层次低、成本高:我县物流企业主要从事运输、储存等粗放式、单一的经营活动,多数为“车队+货场”,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运作阶段,流动独立、单向,不能做到信息共享,现有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规模都比较小,基本处于零散、量小、无序状态,真正具备物流活动六大要素(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为一体的企业没有,第三方物流几近空白,层次较低,物流成本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物流企业虽然得到了发展,但仍属于传统物流阶段,无论是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还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离现代物流的要求及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1、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从目前状况上讲,我县物流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负责人对物流概念模糊,经营观念淡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仍然局限于运输、仓储和搬运,没有意识到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车队、仓库,不愿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营。如羽绒业、木材业都是自发的组织购销活动,基本上都不符合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特点,只能算是具备现代物流企业的雏形。

2、物流基础设施和硬件薄弱:我县的物流企业运输条件除了公路初具发展雏形外,还没有高速公路,铁路运输设施还不配套,其基础设施和装备的内在质量差,缺乏具有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等方面的条件,如华祥物流公司、军恒化工有限公司在车辆、场地、仓储等配套设施方面,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相对较少,功能单一,运作效率低;物流的硬件技术,如包装、装卸、运输、储运、流通加工等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场站建设以及服务于物流所必需的网络信息设施,制约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3、用于物流流通的货源不足:由于基础条件差,总量小,特别是我县工业集中区战略正在实施阶段,没有形成企业集群效应和产品链式延伸,现有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货源有限,大宗货物少,制约了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

4、政策性支持欠缺:目前我县基本上没有物流企业发展的具体保障措施,现在亟待出台一些相应政策,支持和规范物流业的发展。

5、物流人才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在我县还是空白,目前,我县从事物流企业的人员文化水平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毕业生,其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中高级物流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县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

四、几点建议

我县物流企业的发展要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引导等措施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的物流资源,转变为现代物流企业;同时,要求企业有物流效益总成本观念,加强物流成本核算,把物流业务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大物流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使企业认识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地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技术和效益。通过宣传,争取更多的企业将原材料、成品等的.流通从货物自运中剥离出来,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使我县物流企业依托工业企业进、出货物量大中发展壮大,在行业范围内树立起大购大销的现代物流理念。

2、完善和构建物流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平台: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积极引导县内物流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推进物流企业的重组、整合,共享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发挥濮台铁路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路中小批量货物中短途运输优势,加快货物综合流转速度,提高货物运输和配载效率。二是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体系,整合各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实行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储管理职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提升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共3页,当前第2页123关于对我县物流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一是改变传统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各个环节分割运作的观念,从整体上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尤其是推动有条件的运输、仓储和代理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二是鼓励拥有自己物流车队的企业剥离业务和资产,借鉴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通过整合物流资源,采取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

4、强化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政策和措施:一是建立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为主的政策平台,制定扶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规范产业发展的管理办法。二是建立物流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使我县的现代物流企业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企业调查报告4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它毫无疑问地能够容纳庞大的就业队伍。对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摸清*市建筑行业的情况,针对不同调查对象的特点,*市统计局根据建筑行业大类、抽取了部分大型建筑企业,组织开展了20*年建筑企业经营情况典型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单位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抽取了10家公司,有河南省一建、省火电二公司、省建总公司、河南省路桥集团、*市自来水工程公司、奥龙基础有限公司、昊鼎装饰公司、中铁七局等,10家公司20*年的产值达到49亿元,占全市建筑业的22%。按类型分:土建3家、电力安装1家、公路桥梁2家、水利工程1家、装饰装修1家。

为能够掌握实际情况,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到企业座谈、并同时填报调查表,座谈的人员要求建筑公司统计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项目经理必须参加,内容涉及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财务核算方法、人员调配、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困难等等。

被调研的河南省第二火电公司、路桥集团、自来水工程公司现仍为国有,其它建筑公司均为股份制企业,都有隶属的二级机构,项目部从5个到100多个不等,下属的二级机构财务上由总公司统一委派财务人员进行核算,最后合并财务报表或者合并帐目。20*年这10家单位共有从业人员3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达到8千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1.5万人,占从业人数的50%。20*年末拥有的计算机1600台,完成总产值49亿元,上缴的各种税金1.62亿元,实现利润1310万元,应付工资总额5亿元,应付福利费5000万元,

二、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市建筑行业伴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快速发展,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作用进—步增强,对增加就业,特别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建筑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缺陷。企业历史包袱过重,削弱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调查的10户企业,有5户选择了企业历史包袱过重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难题,占50%。有一个企业目前仍有3000人赋闲在家,企业每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费用,由于人员负担较重,养老保险、医疗费用等企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建筑市场对建设方(业主)管理很弱,业主的行为缺少约束和调控

调查的`10户企业,均提出目前虽然建筑市场比较红火,但建筑行业的利益无人维护,建设方的行为缺少约束,在合同执行中甲方随意性大,施工单位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调查了解这类现象表现在建设方不懂建设程序、法规和有关知识,忽视标准、规范,缺乏等价有偿、协商一致、平等互利的市场意识,盲目压价、杀价,不合理地压缩工期,任意拖欠工程款,合同意识差,不严格履约,私下交易,明招暗送,吃拿回扣,现象严重。

3、政策执行难度较大

20*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的《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参加我市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首次对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金作了明确规定,凡在*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用人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招(聘)用农村劳动力的,都应按照*市企业职工有关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金,农民工与同类型城镇企业职工享有同等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这个政策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但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因为对农民工来说现在首要任务是增加即期收入而非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民工仍希望按工作量全额结算工资,如果扣一定比例的统筹,民工也不愿意干;二农民工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了大型建筑企业成本。以目前建筑市场的中标价来看,大型建筑公司都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历史包袱较重,如果按照政策交纳20%的养老保险,难以负担。

4、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仍然严重。

虽然临近年终,省市有关部门清欠力度很大,但被调查的建筑公司反映:建设方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仍有发生。建设方位于总包、分包这座债权金字塔的顶端,他一旦拖欠,以下的各个环节将无一幸免。而施工单位也往往不敢贸然讨要,得罪建设方以致永绝财路。他们只能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与利益旋涡中一点点去抠、去磨。

三、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用法律手段彻底解决建设方拖欠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亟需规范,也需要运用强有力的行业法律对建设、施工单位进行制约。应根据行业自身发展中出现的弊端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2、要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监管。

要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资金拨付、招标发包、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保修维护等法规制度,实现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依法进行,杜绝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切实提高政府投资工程的综合效益。

3、建议加强资质管理和对建筑队伍总量控制。

由于近年来*市投资力度较大,对建设厅提供的建筑企业名单核实后发现,各种资质不实的“四无”公司(无资金,无固定施工队伍,无固定技术人员,无固定施工设备),靠关系经营的公司,以各种渠道进入建筑业,在近一、二年中为数不少。众多小建筑公司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产水平开展竞争,造成企业无序竞争,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以及产品的无差别化。

4、对大型企业实行政策倾斜,提高产业集中度。

要鼓励传统大型骨干施工企业和设计企业把产权制度改革同做大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的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自我功能改造或重组整合,成为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优势的大型建筑业企业集团,既立足于国内需求,面向“大业主、大工程、大项目”等高端市场,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率领我市建筑业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企业调查报告5

关于某电器有限公司的调查报告

摘要:某电器有限公司是某市某某镇的一家比较典型的私有企业,其在本地算是一家中等企业。企业存在人员流动不够稳定,管理制度和炒作流程也不够齐全,财务管理手段落后,机器设备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增加并完善职工福利,减少职工人员流动;明确业务流程和相关规定;总经理权利适当下放,管理人员物尽其用;更新机器设备,应用正版管理软件。

关键词:税负情况;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财务状况

一、引言

(一)调查时间

某年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

(二)调查对象

该电器有限公司位于某时的东大门——某某开发区

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脱水机、洗衣机、取暖器、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生产单位。

该电器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

(三)调查方式

在该公司进行简单的实习,了解基本状况,与该公司的会计人员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该公司的财务状况的税负情况。

(四)调查内容

将企业的财务人员设置、帐册设置、核算状况以及企业收益情况和税负情况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具体内容包括:

1、雇佣情况,包括工厂车间中职工的人数以及人员流动情况,管理人员设置和员工素质。

2、财务人员设置和人员素质情况,是否设有总账、出纳、保管,财务人员是否有专业证书、是否专职等。

3、账册设置情况,包括设置是否齐全,记载是否及时,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

4、财务状况,包括每月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盈利等。

5、税负情况,包括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和各类税费。

二、调查结果

(一)雇佣情况

工厂车间的职工人数有150多名,但是人员并不稳定,人员流动较大。该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比较典型的私有企业,老板即为总经理。公司没有非常规范的企业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等,总经理大事小事一起管,以命令代替制度,以权力指挥行动,每天忙于处理各种琐碎小事。公司管理人员多为总经理的亲戚朋友。

(二)财务人员设置和人员素质情况以及账册设置情况

该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财务人员比较齐全的公司,设有一位出纳、两位会计,其财务人员都有专业的证书。

账册设置基本符合要求,设有总账和各类明细账。财务人员对业务的登记基

本比较及时,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例如:业务发生在下班后时,不能及时登记,在第二天上班后及时登记;业务发生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时,在恢复正常上班后,即刻登记入账。

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公司购置有几台电脑和一台扫描仪,但远没有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财务人员主要采用手工和电子表格进行核算。扫描仪出现故障的时候比较多,当扫描仪故障时,财务人员只能在电脑上一张一张的把票据内容打入,比较费时费力。有一个仓库应用了管理软件,但由于是盗版软件,每个月得重新录入各种数据。财务人员工作时间很长,但效率不高。

(三)企业税负情况

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是企业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为:

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

该电器有限公司的税负率为3.5%。

该电器有限公司所承担的税收来自于两个方面: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的增值税以及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的城建税、教育附加费等小税种。慈溪市飞兰电器有限公司每月的增值税有一万多,而每年的所得税近二十万,这两个税种是该企业所承担的主要税收。

(四)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状况: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财务状况是用价值形态反映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状况,通常通过资产负债表、资金平衡表、利润表及有关附表反映,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在财务方面的反映。

该电器有限公司如今每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大约是200多万元,而主营业务成本为180多万元,大约是主营业务收入的90%,营业利润为6万多,是主营业务收入的3%,剩余的7%则是各类的费用。

该电器有限公司基本没有长期负债,其负债都是流动负债。比较20xx年与20xx年x月份的利润表得知,20xx年的业务明显比20xx年少了很多,20xx年x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是今年的4.8倍,收益明显比去年减少很多。比较20xx年与20xx年x月份的资产负债表得知,虽然到20xx年x月份资产总额比20xx年x月份的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并不是很多。同时企业库存商品也比去年增加不少。

三、调查结论分析与建议

根据慈溪市飞兰电器有限公司的以上种种问题,在这我提出一些改革措施,如下:

(一)增加并完善职工福利,减少职工人员流动

工厂里的基本职工虽然不是很重要,但是没有他们却是万万不能的,如果这些职工人员流动较大,不能够稳定下来,会减慢车间的工作效率。因为新的职工过的工作效率远远没有老职工快,正所谓熟能生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要较少职工的流动,增加并完善职工福利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手段,职工福利好了,对职工也是一种诱惑,跳槽的职工人数就会较少,职工跳槽不就是为了工资和福利吗?

(二)明确业务流程和相关规定

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即使人员变化,也能按照流程规定进行操作,不会对公司正常运行带来问题,这对企业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人员流动率比较高的企业。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后,也会相对的增加业务。

规范成文的业务操作流程对企业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人员流动率比较高的企业。因此我们针对该企业的情况,运用图表和文字说明为该企业制订了进货过程、调拨过程、销售过程(批发和零售)、销货退货等操作流程。操作说明:①仓库收到货后,按规定进行验货;

②验货无误后由仓库制单人填制入库单,复核人复核,保管员签字;③入库单一式两联:入库单仓库联留仓库备用、核对会计帐;入库单财务联交总部会计用来登记商品明细帐、应付供应商账;④按实收数填写商品入库验收单,如发现购进单随货联与验收商品的数量不一致,则还应填写商品溢余短缺报告单。商品溢余短缺报告单一式两联,制单员、复核人、仓库主管签字后,商品溢余短缺报告单仓库联留仓库备用;⑤商品溢余短缺报告单业务联交业务员与供应商联系;⑥会计每天提供商品入库报表供仓库人员核对。

(三)总经理权利适当下放,管理人员物尽其用

总经理并不需要事实亲力亲为,只需要把握总体就够了,很多琐事可以交给下面的去完成,那些管理人员并不是轻来白拿工资的。虽然没有规定管理人员不能够使亲戚朋友,但是他们必须要有能力,没有做够能力的管理人员会妨碍公司正常运行,使命令不能够及时下达。可能觉得亲戚朋友比较可信,公司交给可信的人进行管理比较放心,但这也要再其能力可行的前提之下。

(四)更新机器设备,应用正版管理软件

在机器设备故障次数明显增加时,硬应时更新机器设备。例如:企业的扫描仪经常出现故障,在机器故障时,财务人员只能在电脑上一张一张的把票据内容打入,本来只血药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现在却需要整整一个下午甚至一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大大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每次故障的修理费用也一笔不菲的费用,增加的企业的支出。使用正版的网络版管理软件,无需每个月得重新录入各种数据,使用集进销、存、财务于一体的中小企业标准财务解决方案,实现了由基本的管账应用到全方位的管理应用,软件正常运行后,该企业结束了商品分散经营管理的状态,财务人员得以连续地对商品的进销存进行核算,可以对应收应付款进行及时准确地管理,还可以核算成本费用,为提供企业的进销存、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现金流、各部门业绩等业主非常关心的信息。

(五)业务减少的原因,增加业务的措施

上述几种方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业务,较少成本,以致增加营业利润。不过最主要的是分析今年与以往几年的变化,找出较少业务的根本原因。例如:企业库存商品比去年增加,说明企业上产的一部分产品是不符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企业应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来进行产品生产,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四、结束语

以上几条是本人认为的比较有效的改善措施,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企业的营业状况,能加主营业务收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还必须采取以下的长远改革:

(1)逐步建立现代的、规范的企业管理,包括企业性质、组织结构、决策

程序等;

(2)引进职业经理人,采取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营造团队合作氛围;

(3)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内外部资源,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效益,防范经营风险;

(4)进一步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参考文献:

[1]慈溪市飞兰电器有限公司的网页。

[2]百度知道

[3]马克·哈斯金斯《企业都有三套账》中信出版社20xx-09-28

[4]刘百芳《关于加强个体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思考》 [J].现代财经20xx-2[5]娄美珍《私企成长四阶段[J].投资与营销》 20xx-11

企业调查报告6

1.企业信息:

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吉林酒精集团,玉米加工能力150万吨/年,酒精产能45万吨/年,酒精糟产能42万吨/年;11月4周开机率均在100%,累计加工玉米约11万吨,酒精产量3.75万吨。博大生化有限公司,隶属于吉林酒精集团,玉米加工能力140万吨/吨,酒精产能42万吨/年,酒精糟产能40万吨/年。11月4周开机率均在100%,累计加工玉米约10万吨,酒精产量3.5万吨。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隶属于中石油,玉米加工能力180万吨/年,酒精产能54万吨/年,酒精糟产能50万吨/年。11月4周开机率均在100%,累计加工玉米约14万吨,酒精产量4.5万吨。

2.东北酒精深加工产能:

东北三省一区原有统计产能960万吨,本次调研之后更新为1350万吨,停机256万吨,有效产能1094万吨,其中黑龙江469万吨(停机120万吨)、吉林805万吨(停机220万吨)、16万吨(停机16万吨)。

三、调研总结评述:

关于国内新增玉米淀粉加工产能。根据此次调研交流重新梳理的数据,20xx年新增正常开机产能465万吨,其中60%在东北地区;20xx年预计新增产能280万吨,包括现已就绪但因故未能开机的部分,40%在东北地区;20xx年预计新增530万吨,60%在东北地区,。因部分产能处于动工初期甚至规划阶段,仅做预估。具体如下图:

于国内新增玉米深加工的产能。未来几年国内新增的酒精和氨基酸类深加工产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根据此次调研的复核,至20xx年底全年新增酒精加工产能300万吨,氨基酸加工290万吨产能,部分厂家在年底一期投产,归算为规划的1/3产能;预计20xx年新增酒精加工产能300(目前仅看到100万吨批复在建),氨基酸产能增加400万吨;20xx年酒精加工产能暂时未看到明确规划,预计氨基酸加工产能继续增加400万吨。如下图:

关于淀粉市场。

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淀粉产能约3900万吨,全年淀粉产量2700万吨,其中商品淀粉1600万吨,淀粉糖1100万吨;根据目前的行业规划,未来3年,淀粉的产能将不断扩大,虽然各家企业或多或少均有发展淀粉糖的计划,但是随着产能的扩大,商品淀粉和淀粉糖面临的销售压力只是孰轻孰重的.问题。20xx年淀粉销量的增加,得益于国内原料玉米价格跌倒了10以来的低位,且东北地区有100-300的加工补贴,淀粉的加工成本大幅降低而工厂利润十分理想,淀粉价格大幅走低带来了一定的刚性需求,诸如面粉掺兑、木薯淀粉替代等;当然,国内饮料、食品、啤酒市场对淀粉糖的认可,以及洋垃圾禁入政策也给淀粉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长期向好空间。假如淀粉价格重新走高,用量是增是减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需求增幅必然大受影响。

在中长周期看,如果需求增幅不及产能扩增,必然抑制淀粉价格的上涨,在原料玉米稳定趋增的周期内,淀粉企业的加工利润必然有一个萎缩过程,期间也会有一些企业因成本压力降低开机率甚至重新停机,期货市场近期出境较多的做空加工利润算是有理有据。中短期看,当前东北淀粉与华北淀粉价差不断缩小,虽然在华东及华南市场仍以东北商品淀粉为主,但华北淀粉运输距离的优势也限制了东北淀粉的上涨空间,逻辑上国内淀粉价格下落空间看东北成本,上涨空间看华北涨幅;具体而言,本年度华北玉米价格十分温和,与往年相比,销售进度和价格都处于偏低的位置,未来随着当地玉米水分降低,或许会吸引到收购商的目光,华北玉米价格的上涨会推高当地淀粉出厂的报价,从而为东北淀粉价格的上涨创造一定的调整空间。在此基础上,我们不能忽视1季度的相对淡季和2季度临储玉米拍卖的成本趋弱压力。

企业调查报告7

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0%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一、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

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零点调查最新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那么目前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

危机在爆发之前如同人体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就完全不可防范。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来风,多数危机在爆发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预警信号,只是在危机真正爆发之前,这些蛛丝马迹的预警信号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而已。从字面上看,“危机”中既包含“危”危险和危难,也包含“机”时机和机遇,危机的危险性和机遇性是同在的。中国的一句古语:“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辨证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危机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危机的机遇性在于:首先,危机可以暴露企业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对症下药,为进一步发展清除障碍;其次,企业在危机中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危机处理得当,可以比在常态下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一次机遇。危机的危险性是固有的,而危机的机遇性必须基于企业成功的危机处理。

危机的普遍存在性、隐蔽性和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现代企业要想在商场中有最高的胜算,就必须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

二、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有的危机只是特定企业所特有的,有的危机却困扰着很多企业。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三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分别有高达53、8%、50、0%和38、7%的被调查企业曾经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这三种危机的困扰。其中人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中国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一,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人员一定的流动率是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员的正常流动是必需的,关键在于流动的频率(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以及流入的是否是企业想要的人、流出的是否是企业想留的人。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

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是“主动资产,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其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时,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这一“主动资产的最大价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零点研究集团的另一项针对新社会阶层从业人员“跳槽原因的调查表明: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福利待遇低、想体验新的生活;他们心目中理想职业的特点是:收入高、个人发展空间大、单位有前途;他们对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单位所提供的文化活动太少。由此可见,员工既关注当前的福利待遇,也关心个人和单位今后的发展前途及企业的文化氛围。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既需要完善与员工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薪酬体系,更需要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增强激励效果、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如何在企业发展的大前提下,尊重个人的发展和提高,给人才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平台,以事业吸引人才,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来凝聚人才是当前企业所需考虑的问题。因为一味“高薪只会使跳槽现象更加频繁,只有当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达到最大合理化之后,人才才能真正稳定下来,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三、危机识别能力薄弱

20xx年春季,肆虐中国大地的非典危机唤起了许多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绝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认同“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每个企业都有弱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转变成危机”、“危机管理不仅仅是事后采取应对措施,事前更要做尽可能多的计划工作”、“大多数危机是可以防范的,危机发生前都会有警告信号”、“企业应倡导每个员工都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等说法。

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

如果将能从19种潜在危机中正确识别出5种或者5种以下者界定为低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6-10种的为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10种以上者为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根据这一划分,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0%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企业管理者危机识别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见一斑。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危机识别的能力比较薄弱,在危机识别时还具有一定的短视性,表现在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关联的危机,如人力资源危机和产品服务危机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对于并购、诉讼、工作事故、天灾xx、媒体危机等与企业的经营和收效间的关联似乎不那么直接的危机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但是,媒体危机、工作事故、天灾xx、诉讼等危机发生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样能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因为它们与企业的'生产运营间的非直接关联性使得企业管理者对它们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敏感的反应,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危机管理功效追求上的“短视性”应该引起重视。

四、处理危机措施不力

该项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在危机来临时,采取的措施普遍不力。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处理媒体危机的措施。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众传媒在塑造公众价值观念、强化公众意识、反应和引导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媒体的社会传播通过影响企业的形象、知名度、美誉度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另外,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使得信息传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响范围。当企业面临各种危机、内外交困时,企业无法避免地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目标,媒体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纵观商海,既有因在危机中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而使形象一落千丈的企业,也不乏因在危机中妥善处理好了与媒体的关系,不仅使危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还“乘势”扩大了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现代企业与媒体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许多企业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对企业在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当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时,或者是比较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的报道,或者是对于媒体不利于自己企业的报道采取过激的反应,导致与媒体间关系紧张,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危机公关。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反应;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这些消极被动或者是过激的反应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企业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

(二)、企业处理产品和服务危机的措施。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如果处理不当,往往还会引发媒体危机、客户危机、经济抵制、索赔、诉讼等诸多危机。如果处理得当,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

当出现产品危机时,企业如何应对?9、2%的企业认为产品和服务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不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处理危机,“兵贵神速”,危机来临时,选择不采取措施和“观望”态度往往会使企业“兵败如山倒”。

(三)、企业处理中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的措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但是,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一旦出现重要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可由“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过大影响;18、2%的企业对企业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持不在意态度,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时由上级领导指定临时接班人;47、9%的采用先企业内部竞聘,然后由管理会决定的方式;14、4%的采用由管理会直接决定的方式。

中国企业经理人职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现在已在进行,但是,对于当前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而言,他们是在尚未真正成熟起来之时就被推上了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舞台,如同一个刚开始学驾驶者却不得不自己驾车上路,并且上的是一条车多人多、路况复杂的路。随着WTO时代的来临,市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复杂,相比于国际化的规则和知识,“新手上路的中国企业管理者更缺乏的是经验;相比于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更难的是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因为后者更多的是基于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管理者当前最缺乏的。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危机防范胜于危机处理

“隐患险于明火,预防胜于救灾”,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防范危机同样胜于处理危机,危机防范是成本最为低廉的危机管理方式。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防范措施,而下面四条防范措施则应该受到所有企业的重视。

(一)、防微杜渐。有些危机(如重大自然灾害、疾病等)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有些危机却可能源于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足或失误的积累。前一种危机具有一定的不可预防性,而后一种危机如果能及早得到重视却是可以避免的。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对企业的薄弱环节或潜在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正确认识,是危机防范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微杜渐”法。

有多少企业具有“防微杜渐”意识?在此次调查中,有74、7%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表明他们所在的企业会对企业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有23、8%者表示不会。

(二)、设立危机管理团队。虽然危机管理并非只是特定部门或特定人员的职责,而是企业内各部门的联合责任,在企业内设立危机管理团队还是完全应该且必需的。调查发现,44、1%的企业内尚没有设立危机管理团队。

危机管理团队应该是企业的常设机构,因为危机类型繁多,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应该包括决策层负责人以及企业各部门(如公关部、人事部、保卫部、财务部、技术部等)的主管或优秀人才,还可外聘公关专家,组成一个智囊团。这些人才在企业常态时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起着防范和预警企业危机的作用,当企业一旦出现危机他们就应该在高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协调下快速起到处理危机的作用。当企业出现危机时,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快速直接调用相关专业人员的权利和能力。危机出现时,能否快速组建成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平时的人才资源储备情况。

每个企业都有遭遇危机事件的可能性,但是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足够的能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并储备足够的危机处理资源。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法则和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下,这一对矛盾的客观存在将会孕育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危机管理中介服务市场。目前的中国危机管理专业服务市场尚不发达,但已有一些公关公司、管理顾问和咨询公司注意到了这一商机,推出了一些危机管理项目,但其重点只是集中在对实际危机的处理上,少有危机防范和危机预警服务。

(三)、制定危机管理计划。虽然说预先识别出危机并将危机“扼杀”于无形是成本最低的危机管理方式,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即便防范措施做的再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保证危机绝对不会发生。因而企业应该“未雨绸缪”,超前决策、精心策划出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以便一旦危机真的来临时能够从容面对,不至于措手不及地去打无准备之仗。超过半数(58、5%)的企业意识到了危机管理计划的重要性,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的同时会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但是,由于危机管理计划与一般计划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一般计划在制定后就要努力使之付诸实现,而危机管理计划在制定之后,人们并不希望该计划有实现的机会,并且在现实中确实有许多危机管理计划并没有实施。这就使得有些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来思考和制定危机管理计划。调查发现有近四成(39、5%)企业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时并没有制定正式的危机管理计划。

(四)、危机管理培训与演习。任何企业行为都是通过员工的行为来实现的,因而有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向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培训,首先要强调“居安思危”,强化其危机意识,强调许多大的、灾难性的危机可能仅仅源于小的疏漏,提高他们对于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其次,则在于培训和提高员工防范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培训内容应该包括:①熟悉危机时企业内部的沟通系统和应急反应计划;②了解危机时应该如何与客户、合作伙伴、媒体、政府等群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③传授其它企业实际危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调查发现,有31、2%的企业没有对内部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的培训。

危机既可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启示和机遇。从危机中得到的教训往往是深刻的,而从危机中获得的经验也往往是非常宝贵的。危机过后,企业如果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从危机中发现自身弊端、看到自身应该改进的地方,采取措施为今后的发展扫除障碍,那么,危机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转机。

企业调查报告8

  民营企业是富民之基、强县之本,为力促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富民强县步伐,按照县政协年初工作安排,我们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深入13户民营企业调研,召开了有19名民营企业家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工商、税务、经济、招商、金融等15个职能部门领导的意见,发放调查问卷39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近几年来,尤其是县委、县政府换届以来,由于党政重视,扶持有力,我县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1、企业规模逐年扩大。20xx年我县共有民企业户3592户,注册资金1。47亿元;20xx年发展到3744户,注册资金总额2。04亿元;截止20xx年六月末,已发展到4022家,注册资金总额1。8亿元,民企业户比上年增长7。4%。

2、发展领域不断延伸。民营经济已由过去商贸、餐饮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农业、交通、手工艺、木材、建筑、信息、物流等多领域拓展,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略有上升。到20xx年末,全县生产加工型私营企业已达134户,占总数的3。5%,比20xx年末上升了0。7个百分点。

3、产品档次有所提高。一些民营企业重视科技创新,更新设备,引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提高了科技水平和产品档次。近两年来,仅争取到的上级扶持项目就有11个,引进国家政策性扶持项目资金1219万元。森工三合板厂的地板、嵩天薯业的精制淀粉和蛋白饲料、黑陶等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民营经济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初粗加工型向精细加工型转变。

4、财政贡献份额较大。20xx年全县民营企业实现税收3110万元,占全县一般预算收入的57。4%;20xx年纳税3698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57。9%。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县重要财源。

5、社会效益正在显现。据初步统计,20xx年,全县民营企业共吸纳就业7861人。很多私营企业主富而思源,回馈社会。近两年来,私营企业主共帮扶贫困学生335人,贫困户和贫困职工126人,帮扶钱物200多万元,抗震、抗洪、绿化捐款31万元,为稳定社会、构建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县民营企业近几年虽有较大发展,但与周边市县、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问题仍然不少:

1、总量规模偏小。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多,私营企业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我县私营企业只有135户, 仅占个体私营总户数的3。4%;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3户,仅占总数的0。3%。

2、产业结构不优。我县G D P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8。3 :13。5 :28。2,明显呈现一产大、二产小、三产弱的产业格局,民营经济仅占GDP总量的5。1%。从事餐饮、修理、娱乐、流通等第三产业的占总户数的85%以上,而从事一、二产业的生产加工型企业仅占14。7%,且多集中在米面、木材、红砖、石材等资源型粗加工企业,多数企业设备陈旧,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竞争优势弱。多数业主缺乏打造品牌、宣传品牌意识,一户私企宁可不要市级知名商标,也不交20xx元的报批费用,致使新品牌创不出来,老品牌保持不住,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低。

3、聘人招工困难。优秀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聘不来,企业用工没人干,导致生产规模难扩大,产品提档升级难进行。段氏挂面厂产品供不应求,拟研发营养保健挂面,年薪6万聘不到研发人员。招工难是私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仅兴凯纺纱就缺员100多人,致使现有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转,华利鑫乳业、黑陶厂家以及一些餐饮行业招工都很困难。

4、企业资金短缺。在调查的26个企业中,有18个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占69。2%。我县的民营企业起步晚,底子薄,资金少,虽想加强技改,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不足。银行重大轻小,贷款门槛高,手续要求严,加之一些民企资产实力弱,信用等级低,难以获得信贷支持。致使一些民营企业有好项目无法上马,产品有市场但无法开工生产,难以做大做强。

5、发展环境欠佳。一些职能部门和执法执纪人员不能设身处地为民营企业着想,审批手续多,工作效率低,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对下刁难多、扶持少,处罚多、解难少,推诿扯皮、权力寻租、执法不公,到私企吃喝拿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部门硬性摊派报纸刊物,加重企业负担;有的执法人员平时不上门、不指导,热衷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就罚款。

6、业主素质不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在调查的39户业主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7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1%。二是思想观念保守。挣钱就行,小富即满,看摊守业,不研究新项目,不开发新产品,怕担风险,缺乏敢干敢闯,做大做强的气魄和胆识。某企业多年从事出口手工艺品生产,企业老板却从未跨出过国门。三是管理方式落后。习惯家族式管理、专制式决策、唯亲式用人,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多数企业财经手续不健全,产品营销方式单一。四是贪图物质享受。一些企业老板挣钱后穿戴比品牌,坐车比档次,住房比装修,吃饭比排场,致使扩大再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三、加快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营经济源于民众,根植本土,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是富民经济、富县经济。民企大发展之日,就是绥棱经济真正腾飞之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上符中央和省、市委政策精神,下符绥棱县情和百姓意愿。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领导力度。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增强绥棱经济发展活力、壮大财源的突破口,坚持外部招商引资与发展县内民企同力,增加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改变外部环境与提高企业素质齐抓。一应组建民营企业发展办公室。我县民企点多面广、领域宽,为改变目前多头抓但又都不抓的状况,建议专设民企发展办公室,负责研究民企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开展业主培训、帮助企业融资、传递政策项目信息、培养树立典型、解决发展难题,确保民企有机构抓,有专人管;二应在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我县加快民企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扶持,让民企尽快发展壮大,使绥棱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乐土,全民创业的乐园,形成农民离土创业、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在外绥棱人回乡创业、民营企业主勇创大业的全民创业热潮;三应建立联系重点民企制度。县委、县政府领导分工联系重点民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要做到真包实扶;四应建立绥棱民营企业家联谊会。通过开展政策宣传、项目推介、信息服务、反映意愿、沟通交流等项活动,同解难题,互促共进,加快发展。

2、改善发展环境。对民企而言,良好的环境,就是最好的政策、最大的支持、最优的服务。一要创造舆论环境。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电视台要大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开办优秀民营企业家事迹专栏,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二要营造政策环境。既要出台扶持政策,又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说了算,定了办,严格兑现,给创业者注入“强心剂”,吃上“定心丸”;三要改善法制环境。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打击欺行霸市、欺诈坑骗和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大树守法经营、诚信至上之风。要设立投诉电话,严厉查处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和到民企吃、拿、勒、卡行为;四要优化服务环境。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放宽经营范围,做到先发展后规范,放水养鱼。建议开展私企业主评选最优、最差服务单位活动,对好的服务管理部门予以表彰,差的通报批评,直至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以此改进职能部门作风,提高效率。

3、优化产业结构。我县产业结构的.特点决定,必须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当前,尤其应多策并举,突出发展加工业。一要发挥工业园区示范作用。抓住政策机遇,搞好硬件建设,注意解决个别企业只占不建问题,确保入园企业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二要发挥主导产业拉动作用。坚持外商与内商政策同一的原则,通过外部招商引资、内部联营联合等有效措施,培植基地,扶强扶壮木材、食品、手工艺品和建材的龙头企业,鼓励发展科技创新和新兴企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初粗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的转变,使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三要发挥品牌带动作用。加强品牌意识教育,鼓励争创名牌,制定奖励办法,对获国家、省、市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予以奖励,扩大绥棱产品外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力解融资难题。企业要发展,融资是“瓶颈”。建议政府一要借助省工行包扶绥棱的有利契机,积极对上争取有利于企业融资的政策规定,简化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尽快发放小企业贷款和小额贷款,为民营经济扩规模、增总量提供金融支持。二是建议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发展前景好、信誉度高的企业,奖励贡献突出的企业、培训民企业主、争创国家和省级品牌。三要利用国家发展金融的宏观政策,积极对上争取兴办由金融机构审批成立的像四海店海鑫资金互助社这样的民间银行,或成立由政府审批的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鼓励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有序集中注入民营企业。

5、提高业主素质。业主素质不高,企业难以发展。为此,一要利用县委党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对业主分期轮训,学政策、学法律、学管理。二要组织私企业主走出去,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认识差距,学人所长,推动思想解放,增长管理才干。三要请进来教。聘请发达地区的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来我县传经送宝。

总之,发展民营经济意义重大,潜力很大。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势在必行,时不我待。国家宏观经济背景和产业政策,已经为民企发展铺就了黄金之路,相信有全民的创业热情,有县委、县政府的真抓实管,我县的民营经济一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企业调查报告9

为了探讨研究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选择,以期对其顺利发展提供有益思路。对乐天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进行配送业务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连锁超市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零售业态,近几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连锁超市之所以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商业业态,是因为它实现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和分散销售,因而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具有价格、质量、管理、品牌效应等方面的优势。而统购分销这一系列活动正是通过配送中心这一环节来实现的,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运行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连锁超市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一、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作用

配送中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高度集中的采购与配送,使连锁超市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购分销,形成经济规模,降低流通费用

连锁超市实行统一进货,由配送中心将厂家或自己加工的产品配送给各个分店,保证了各分店商品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减少了交易次数,可以降低外部交易的信息管理费用;统一送货,协调分配运输设施,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降低商品的损耗;统一检验,对商品编号入库,减少了分店的采购、检验、库存等费用,从而减少物流成本。随着进货量的增加,物流的规模效益将更加突出。

(2)减少分店的库存,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在传统的购货方式中,零售商不可能从一个供应商那里得到所有的商品,而供应商的商品也不可能都是零售商所需要的,这样由于信息交流的不畅,影响了商品流通速度,而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可以及时地为分店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因此可以使分店库存量很小,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

(3)密切了连锁超市与供应商的关系

连锁超市庞大的销售网络对供应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其大批量进货可以得到优惠的价格折扣,两者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连锁超市通过其商品销售信息对供应商的反馈,取得对产品生产的影响力。

(4)可以促进连锁超市业务的发展和扩散

配送中心承担了一切采购和输送任务,使得各分店不用分散精力与供应商打交道,从而可以专心于分店销售业务的发展和利润的成

长,不断开发外部市场,拓展业务。

二、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配送中心强大的作用背后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多方支持的系统,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不免会有很多的`问题。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配送效率低下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有很多都是由原来的仓库改建而成,或者只是换了个名字,缺乏与物流运作配套的技术与管理。从目前看,没有一家超市的配送中心能够对分店经营的商品达到100%的配送,平均配送效率只有60%-70%,这一配送效率仅局限于中心城市或某一个地区,如果市场范围扩大,其配送效率会明显降低,即零售业配送能力有限。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技巧如即时制等,许多超市还没有系统的经营理念,这样就使得分店的进货要求不能得到及时、迅速的供应,给分店经营带来不利,连锁超市经营的优势也就难以发挥了。

(2)没有价格优势

由于现有的一些配送中心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原有的进货渠道,即通过一些国有大批发企业进货,然后再分配给二级或基层的分店,配送中心实际上形成了批发与零售之间的又一个批发环节,自己特有的厂家——连锁超市并没有形成。对于分店来说,进货环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导致成本上升。

(3)功能不齐全,现代化程度低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由于很多是在原有仓库的基础上改造的,所以功能很不齐全,仅限于原有的存储、保管等功能,有的连基本本的分拣设备都没有,管理和配送效率极低。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外的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装卸搬运由吊车、电动叉车和传送带完成,设有高层货架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储存空间。而且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也分别应用于配送中心的各个方面。

(4)资金缺乏,形成恶性循环

连锁超市普遍资金缺乏,因而网点一般较少,难以实现集中和大批量进货带来的成本降低和价格优势,必然会影响配送中心职能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建设现代化的配送中心需要大量的投资,而目前的连锁超市资金短缺问题一时又难以解决,于是造成了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设施落后,功能不全,实际是名不副实。因此,制约了连锁超市获得规模效应。结果就形成了连锁超市没有规模效益,无力投资建设配送中心的恶性循环。

(5)专业人员缺乏,员工素质低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是与现代化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我们配送中心的起步比较晚,参与研究的专业人员不多,在制定物流方案、实施管理、开拓物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欠缺专业人才,而且,从行业的整体情况看,就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物流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运输、仓储的概念上,还没有上升到物流服务的理念,这是我国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的模式

通过对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考虑到连锁超市的单店规模普遍较小、连锁店数不多、管理能力有限、经营的商品品种较少和范围较窄、融资难度较大等发展环境与现状,再考虑到零售业未来发展必然发生企业重组,因此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比较适合走共同配送的道路。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闹市区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从而改善整体的社会生活品质。

连锁超市,根据自身的规模,可以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共同配送中心模式。

一些小型的地方超市,资金比较匮乏,每个连锁超市很难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并且小规模的连锁超市建立配送系统后很难产生相应的经济规模,有可能延迟盈亏平衡点的到来。这时相对势单力薄的中小超市若能联合起来,与多个厂商共同出资建立配送中心负责各连锁超市的配送业务是比较适合的。

四、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连锁超市进入成熟发展时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市场的自主选择,市场上连锁超市的数目将减少但同时他们的自身实力都已经增强,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连锁超市必须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有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辅助,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国的连锁超市真正的具有配送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企业调查报告10

随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各地越来越热衷于建立自己的工业园,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全省目前已经设立县级工业园102家,工业园的成立,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广开了税源,而且解决了当地资源利用以及就业压力等难题,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因此,了解掌握园区企业生存状态、抓好园区企业税收征管具有特殊的意义。那么,在县级工业园,企业生存状态如何?企业税负如何?以及企业纳税情况又如何?我们试着从被称为“经济发动机”的工业园的调查中寻求答案。

一、园区企业生存状态如何

工业园于20xx年经区政府批准成立,园区位于区镇东南方向三公里处,面积3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具有典型的工矿区特征。现有红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在内的36户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为浙江客商,主要经营金属回收加工、塑料加工、造纸、制药、化工等行业。据统计,20xx年园区实现GDP4.6亿元,较上年增长21%,占区GDP的26.4%;园区实现税收xx71万元(含增值税,下同),较上年增长32%,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4.3%,因此,说工业园是经济发动机毫不为过。

(一)据调查,企业规模呈现两极分化。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有6户,20xx年实现GDP3.2亿元,实现税收862万元,占园区的70%。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有30户,20xx年实现GDP为1.4亿元,税收收入为309万元。

(二)污染严重且耗能高。园区企业借助螺滩水电站的电力能源优势,大力发展金属回收加工、塑料加工、造纸、制药化工等行业,这些企业都是污染严重及耗能大户行业,而这些正是国家限制发展的。据调查,园区企业的耗能比是国家标准的3.7倍,园区企业只有药业一户通过省级环保检测,20xx年,附近村庄就发生过因水体污染引发家畜死亡的事件。

(三)企业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金属加工利润薄,效益普遍低下。园区企业经营的塑料加工、制药行业属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要求低。20xx年,园区有31家企业实现赢利,利润327万元,利润率仅为7%,低于省测定的平均利润率3个百分点。

(四)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多。由于工业园是地方政府的“金娃娃”,因此,地方政府出台很多保护性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减免返还、未经政府批准执法部门不得入户检查、土地低价出让等等。

二、园区企业纳税透视

20xx年,工业园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增值税xx05万元,地方税收入66万元),20xx年上半年累计实现税收1532万元,这说明园区企业对区财政的稳定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纳税大户的纳税意识远远高出规模小且税额少的`纳税人。在税收例行检查中我们发现,园区规模大、纳税多的纳税人财务制度比较健全,少报或漏报税额相对少,主要涉及印花税等小税种,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在原浙江发展时积累的纳税观念。而一些小规模纳税人不但财务制度混乱,而且偷税现象比较普遍。

(二)企业纳税极不均衡。大企业不一定是纳税大户。据调查,园区投资额在千万元的企业有四家,占企业数量的10%,但实际缴纳税款不足一成。在20xx年的纳税中,金属回收加工企业纳税人占90%,说明高投入、高耗能的金属加工行业对税收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个别企业纳税贡献率更是达到了60%以上。如园区某铜加工企业,20xx年1-8月累计实现地方税收145万元,占园区税收的70.8%。

(三)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普遍未开征。由于工业园区的特殊性,一般设在城郊,而且距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按照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条例规定,只有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企业才是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纳税人。这样,园区既不属于建制镇范围,也不属于条例规定的工矿区,因此不能开征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成为税收的盲区。

(四)企业所得税总量偏小,印花税普遍未按规定申报。大多数工业园区成立时间较晚,按照总局[20xx]8号关于划分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文件精神,绝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在国税部门征收,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所得税一直成为工业园区税收征管的软肋。20xx年,工业园合计征收企业所得税21.3万元,占税收总量的2%。从检查结果来看,园区自行申报印花税的企业仅有一户。

(五)土建及固定资产安装未申报纳税。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平整土地、厂房建设、固定资产安装时必须进入在建工程,待项目竣工取得地税发票后转入固定资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自购原材料,请当地村民建设厂房,采用白条入帐或不进行项目结算等方式逃避国家税收。

另外,税务机关对企业监管手段不够完善,政府干预税务机关正常工作也是导致税收征管力度偏软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税收征管,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没有税收,一切无从谈起。国家最近发布一系列针对工业园的政策,就是要加强对土地、环境、能耗和税收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税务机关应该继续加大征管力度,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从本地实际来看,我们认为,加强对工业园区税收的征管,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有针对地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力度。长期以来,许多人有一种招商引资的外地客商不须缴纳地方税的思想,还有一些人认为外来企业都可以享受所得税减二免三的政策,有的还以此作为招商引资的条件,这其中包括一些地方党政领导。事实上,现在税收减免权都集中在中央、省政府,设区市以下政府不具备减免税审批权。税收宣传一要强化对纳税人的宣传,努力提高外来客商的纳税意识,提高税法的遵从度;二要强化对地方党政领导的宣传,一些领导一味强调招商引资环境,忽视依法治税,时常干预正常的税收工作,削弱了税法的刚性和严肃性,只有地方党政领导的依法纳税意识增强了,才能更好地支持税收工作。

(二)将年纳税额在一定数额以上的纳税人、重点税源行业纳税人作为被税务机关锁定的“重点纳税人”,实行特殊管理和监控,做到“抓住重点、锁住龙头”。对于纳税额的界定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以省、市局公布和要求的纳税额作为监控标准;二,按照园区企业数量的10%为依据,换句话说,将当地园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重点纳税人进行监管。

(三)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纳税信息共享。国税、地税要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工业园区企业纳税信息库,实现各税种联网查询。地税部门还要加强与工商、银行、土管、房产、海关的协调联动,构建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通过信息共享建立起协查护税的网络。

(四)抓住大案、典型案件,重拳出击,保证税法的刚性和严肃性,震慑偷逃税分子。县级工业园,情况复杂,企业的纳税意识参差不齐,有的借口招商引资政策拒不纳税,有的隐蔽收入做假帐大肆偷逃国家税收,侵蚀国家税基。因此,必须依靠税务稽查的力量重拳出击,依法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税法的刚性和严肃性,为其他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五)尽快确立各县级工业园区的工矿区地位,为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征收提供法律依据。当前,由于县级工业园的地理特殊性,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基本上都未开征。实际情况是,一些工业园已经具备工矿区条件,只是因为未纳入规定范围,才导致目前这种尴尬局面,因此,尽快确立确立各县级工业园区的工矿区地位势在必行。

(六)开展日常检查和纳税评估。利用“一户式”储存信息资料和行为税负及相关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全面开展案头评估分析。对严重偏离指标参数的企业,长年微利、零税负申报的纳税异常企业进行重点纳税评估和检查。企业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后,应按照《省地方税务系统纳税评估管理实施办法》,开展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纳税评估,通过对同一户企业历年纵向对比从和同一行业企业税负横向分析,掌握重点管理企业的税收负担。

(七)因地制宜,设立行业管理机构,对工业园区税收进行专项重点管理。对工业园区企业这种特定纳税人的税收管理,采取设置专门的征管机构实行行业管理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由于园区企业大多来自江浙等发达地区,具有丰富的税收经验,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较高,高素质的管理对象需要高素质的管理者。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下,一个管理员既负责个体税收,又要承担企业管理,难以实现新时期下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行业管理能发现企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有效堵塞征管上的漏洞,减少偷漏税现象的发生,达到管深管透的目的。

加强工业园区税收征管对于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工业园区税收征管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抓好,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企业调查报告11

一、调查背景

进入20xx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复苏态势,但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复苏态势仍不均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负增长。20xx下半时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放缓明显,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前景被蒙上了巨大的阴影,此时的争论焦点已经变成了“先推行财政稳固计划还是继续维持经济刺激政策”。事实上,这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面临的两难问题。

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了解国情,使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我们了解企业就业市场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外语专业的,从事外贸方向相对比较的多,因此,我们本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宁波教育学院高职学院特此组织了这次极有意义的外企调研活动。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相关部门抽样调查形式的问卷调查,结合个别企业、个别公司负责人个案访谈完成。问卷发放时间为3月13日至3月15日。实际发放问卷30份,收回30份,问卷有效率93%。

四、调查范围对象的基本情况

我们组成员经过对宁波市30多家企业的调查问卷反馈情况得出:各家外贸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欧洲与美洲,各占市场比率40%与23%;其次是东南亚与非洲,各占15%与7.5%。宁波市外贸企业主要出口产品为纺织服装,占出口产品的25%;其次是家具产品,占19%;还有的.就是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各占12%。

五、调查数据展示及结果分析

(一)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进出口贸易发达。经过调研,宁波主要的出口产品为纺织服装占25%,其次是家具产品,机电,化工,钢铁产品,分别占19%、12%、12%、6% 。也有少部分企业出口农产品以及有色金属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各占2%和3%。由此可以得出宁波的外贸企业是以出口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为主的,掺杂少许。

农副产品和第三产业的产品的企业。在我组所调研的企业中,出口市场以欧洲,美洲,东南亚地区为主。

欧美市场是宁波外贸企业主要的出口方向。欧元贬值、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萧条,势必影响我国产品出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全球经济初步复苏。所以,宁波48%的企业预计企业2011年全年出口额将超过2010年,4%的企业预计持平,48%的企业预计下降。

(二)接着我们

小组对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作了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提高,原材料、能源涨价,地价或租金上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物流运费提高,市场准入认证费用等。如下图所示:

分析企业发展的状况,25%的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前景预期抱持平态度,12.5%的企业抱乐观的态度,62.5%的企业抱不乐观的态度。虽然如此,各家经营者还是纷纷制定出相关的发展目标,以应对危机,渡过难关。其中29%的企业决定开拓新兴市场;16%的企业决定扩大内销;也有16%的企业决定调整生产规模;还有16%的企业决定加大研发力度、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13%的企业决定多方面缩减成本;10%的企业打算降低价格,维持市场份额。

(三)通过分析了解企业发展状况,我们也调查到了企业招聘人才的一些相关要求,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更符合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十分重要。目前,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以人才交流会为主要招聘方式,占34.50%,其次是因特网,占20.70%,而大专院校专场招聘会只占了10.30%.

企业调查报告12

一、综述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小微企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以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重庆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小微企业低成本创业和发展。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小微企业若干意见》,在此基础上,工商、财政、人力社保、质监、环保、民政、宣传等相关部门,单独或联合下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文件23个,涵盖了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扶持的诸多方面。据悉,20xx年重庆市政府共发放财政补助金14.92亿元扶持小微企业,截至20xx年底,重庆累计发展小微企业50955户,共带动40.62万人就业。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新增微企3万户,20xx年,我市将累计发展微企15万户。仅20xx年,全市便建立微企孵化园、创业基地65个。

但是,小微企业由于其本身的“微小”特性,导致在发展过程中

遇到很多难题,成活率偏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微企业缺乏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经验、财务税收、营销策划等方面的经验。因此,小微企业急需要专业的咨询和服务来帮助他们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市场上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咨询服务机构还很少。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咨询机构都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小型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难于支付高额的咨询费用一直得不到较好的咨询服务,导致市场在小微企业咨询服务行业供求失衡。因此,为了弥补市场空缺,进一步配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为了提供大学生一个锻炼实践的平台。进入20xx年,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如何?20xx年上半年,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让人们感受到国家解决小微企业企业融资难的决心,而如今小微企业融资的实际状况如何?20xx年,国务院曾密集出台一系列帮扶小微企业的措施,其中,减免税费是重点,现在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究竟如何?

带着对小微企业生存境遇的关注,本团队于20xx年5月在重庆多个省市开展了小微企业经营和融资现状调研,并形成《重庆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

(二)调研方法

重庆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采用网络调研与实地走访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调研方法。

报告中,所有的数据按照四舍五入规则显示为无小数位数值,因此导致部分数据的加总值与字面相加值有微小的偏差,属正常现象。

样本分布情况。调研样本为1407份,江北、南岸、沙坪坝、万州、的样本数居多,分别为21.04%、8.88%、9.81%、12.22%、13.93。内贸企业样本数超过66.95%,现行业经营年限3年以上的样本数为72.07%。按照《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xx]300号),调研样本中微型企业占比达到72%,中型企业占比仅6.68%。行业分布以原材料、工业品、加工定制行业为主(见表1.1),原材料行业包括冶金矿产、橡胶、精细化学品、化工、纺织、农业、建材、能源、医药保养等;工业品行业包括通用机械、行业设备、五金工具、电工电器、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汽摩、安防、照明等;加工定制行业包括机加工、电子加工、印刷、模具、包装等。

企业调查报告13

——岗位管理现状内容摘要: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企业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不同背景企业岗位管理情况存在一定差别。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岗位管理 应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这一命题自然地集中在人与组织的结合点——岗位的管理上。以岗位分析为核心的岗位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反映一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一、我国企业当前岗位管理的总体状况

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的1883 家企业中,92%的企业认识到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其中,51.8%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41.4%的企业正在做或准备做岗位分析。这表明,我国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态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仅有51.8%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水平仍比较低。

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调查显示,在进行岗位分析前,81.7%的企业对自身组织结构都进行了调整,其中,进行局部调整的企业占60.4%,调整较大的企业占21.3%,没进行调整的企业仅占18.3%。有76.3%的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其中,人员调整大的企业仅占10.1%;人员局部调整的企业占66.3%;另有23.7%的企业没有进行人员调整。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在岗位分析之后进行了人员调整,但调整幅度主要以小范围局部调整为主。

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进行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的占36.2%、招聘的占34.3%、薪酬设计的占33.3%、人员岗位调整的占31.5%;而应用于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仅占23.1%和10.9%,比例较低。

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87%的企业认为岗位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其中,9.4%的企业认为作用非常大,31.7%的企业认为作用很大,46.3%的企业认为作用较大。另有10.1%的企业认为有一点作用,仅2.2%的企业认为没有发挥作用。

二、不同地区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西部地区企业岗位管理水平规范化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企业。东部地区做过岗位分析的企业比例最高,为59.1%;中部其次,为51.5%;西部较低,为47%。西部地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和人员调整幅度最大。西部地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的比例最高,为31.8%;东部地区其次,为20.7%;中部地区最低,为15.1%。从企业人员调整情况看,西部地区企业人员调整幅度最大,人员调整大的企业占15%;而东部地区企业进行人员调整的比例最小,有25.6%的企业没有进行人员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员调整幅度大,

反映出西部地区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发生重大改变。

不同地区企业岗位分析结果应用稍有差别。东部地区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领域是考核、招聘、薪酬设计,中部地区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薪酬设计、人员岗位调整,西部地区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人员调整、招聘。东中部地区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薪酬设计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并逐渐将岗位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薪酬设计领域。

三、不同性质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集体企业正规化管理意识两极分化,私营企业管理正规化水平较低。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非国有股份公司及外资企业“做过”、“正在做或准备做”、“不打算做”岗位分析的比例差别不大;集体企业中,做过岗位分析的企业占60.7%,为最高,但也有14.3%的企业不打算做岗位分析,这表明集体企业管理意识两极分化;私营企业中,做过岗位分析的企业占47.1%,低于其他企业,这表明私营企业还不太重视管理正规化。

集体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员调整的比例和幅度最大,外资、港澳台企业和非国有股份及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调整的比例和幅度相对较小。94.1%的集体企业进行了调整,其中进行较大调整的占29.4%,进行局部调整的占64.7%。外资、港澳台企业和非国有股份及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调整的比例和幅度相对较小,有超过20%的企业基本没有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从人员调整的情况看,集体企业人员调整的幅度和调整比例最大,人员调整大的企业占17.6%;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调整幅度最小,仅有5%的企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外资、港澳台资企业调整比例最小,31.6%没有进行人员调整。

不同性质企业岗位分析结果应用领域稍有差别。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和薪酬设计;集体企业主要应用于薪酬设计和考核;外资、港澳台资企业、私营企业和非国有股份及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应用于招聘和考核。这表明,国有和集体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薪酬设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过去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并根据岗位分析和评价的结果逐渐拉开收入差距。

四、上市与非上市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上市企业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高于非上市企业。境内外都上市的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程度最高,做过岗位分析的比例高达72.5%;非上市的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程度最低,做过岗位分析的比例仅为47.3%;境内上市、境外上市或拟上市企业做过岗位分析的比例差别不大。

拟上市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幅度最大,企业上市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拟上市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的占28.9%;境内外都上市的企业100%都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

上市企业更注重把岗位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薪酬设计。境内外都上市的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薪酬设计和考核;没有上市的企业、拟上市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和招聘。这表明上市企业更注重把岗位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薪酬设计,来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上市企业更加认同岗位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地位。上市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占54%;非上市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不到40%,低于上市企业。

五、不同规模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企业资产规模越大,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程度越高。企业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3000万元至1.5亿元的企业、1.5亿元至3亿元、3亿元以上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的比例分别为:42%、52.2%、52.8%、58.9%。从企业的销售额来看,也有类似规律。这表明,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的'层级越多、管理的复杂程度越大,越需要通过岗位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企业规模越大,组织结构调整的比例越大。资产额3亿元以上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最大,28.1%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最低,只有16.1%的企业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大调整。从企业销售额看,也有类似的规律,即销售额越大,调整幅度越大。

企业规模越大,薪酬设计受岗位分析的结果的影响越高。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的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薪酬设计和招聘;资产额1.5亿元至3亿元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和薪酬设计;资产额3000万元至1.5亿元的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和薪酬设计;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和人员岗位调整。

企业规模越大,越认同岗位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资产规模3亿元以上的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占45.3%;资产规模1.5亿元至3亿元企业的比例占39.1%;资产规模3000万元至1.5亿元的企业占38%,资产规模3000万元以下企业的比例占37.8%。

六、不同行业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采掘业企业做过岗位分析的为79.2%,高于其他行业;其次是公用事业类企业,占61%;金融保险和建筑业企业做过岗位分析的比例较低,分别为47.9%和48.7%。

从组织结构调整情况看,农林牧渔业企业调整比例最大,95%的企业都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批发零售餐饮业企业的调整幅度最大,进行组织结构大幅调整的占46.7%;采掘业企业调整幅度最小,调整大的企业所占比例仅5%。

从人员调整看,采掘业企业调整比例和幅度最大,所有受调查的企业都进行了人员调整,且绝大部分企业以较大范围的人员调整为主,人员调整大的企业占89.5%。通讯与信息技术(IT)及制造业企业调整幅度最小,进行较大范围人员调整的企业不到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调整比例最小,进行人员调整的比例为67.6%,低于其他行业的企业。

从岗位分析结果应用看,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和招聘;采掘业企业主要应用于薪酬设计,公用事业企业主要应用于人员调整和考核;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应用于考核和薪酬设计;通讯与信息技术(IT)、社会服务业主要应用于招聘和人员岗位调整。

从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看,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生产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更高一些;而通讯与信息技术(IT)、金融保险、批发零售餐饮业等服务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较高,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企业调查报告14

一、调查时间:20xx年2月

、调查对象:宝坻区一服装厂公司进行了调查研究

三、调查方法: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查阅资料法

四、公司背景资料:

公司专业从事设计生产公司工作服、工服、工装、T恤、衬衣、白大褂、西服、职业装、棉服、特种工作服、连体服及其他服饰产品,款式设计、排版生产及客户档案管理部分电脑化,是一家拥有丰富经验的生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以完美的质量、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好评。

公司成立于19xx年,经过十年的探索、创新及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拥有自己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部门,形成一条龙的经营理念。

经营范围:服装、服饰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类别涉及金融业、高档写字楼、商场、酒店、物业、矿业、建筑、学校、医院、超市、园林绿化及特种制服等。

这家企业不仅规模大,并且各方面的设施也相对比较齐全,其主要包括生产加工、配套设施、管理设施。整个工厂有本地员工和外来员工所组成,大致有200余人。其中2/3的员工所从事服装生产工作,剩余员工分别从事采购、设计、检查、仓库、会计等多个部门。

公司以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来共同塑造谐美奋进的企业文化,进而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产业规模化、产品多元化、团队职业化,以保障企业不断走向辉煌,永续发展。

五、调查内容:

(一)、了解公司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要创出利润,并正确使用利润;企业应用正直的方法创出利润;公司是人生的学校;企业运营是为了顾客。

(二)工作流程、

1、由销售人员了解客户需求及穿着目的,进行初步沟通。

2、由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方案及面料样卡。

3、双方达成共识,签订合同。

4、专业量体师免费上门量体,(工装及商场营业员试穿号衣)完成数据存档。

5、CAD系统放码、排版,存入电脑。

6、技术部负责制作服装工艺单,并由资深剪裁师单量、单裁。

7、进口缝制设备,先期缝制。并尽兴半成品检。

8、免费半成品试穿,满足个性需求(只限工装类)。

9、成品深加工,专业西服整烫定型。纯棉工艺提供水洗高温定型服务,保证不掉色不缩水。

10、成品检查合格,包装送货。

11、按客户需求,赠送10%辅料备品。

(三)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配置上,主要依靠内部培训。乡镇企业具有用人上的相对封闭性,内部培训是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聘用员工时,特别强调个人具体技能,这样在培训员工上就可以不花很大功夫。2、人力资源管理上,具有情感式色彩。讲求“亲缘、血缘、地缘”关系,习惯于家庭式管理,尊重权力,乐于稳定,

3、技术分工不细。绝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自动化、机械化的程度低,专业性差。各工种、各岗位之间更需要有效衔接和协调作业,生产和管理经验作用大,技术上不宜分工过细。这对员工素质提出的要求是,能够尽可能全面熟悉企业情况,对各工种操作方法和工艺流程都有所了解,最好是“通才”。

(四)公司员工学历和薪资情况。公司员工200人其中大本学历占4%,专科16人占8%,高中、中技学历占10%左右,初中占49%,小学占29%。公司有直接生产工人150人,辅助生产人员15人,行政管理人员15人,销售人员20人。公司不同类别的的职工公子标准不同。直接生产的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平均工资为1600元左右。设计师执行技术工资标准,薪资为一级1000元、二级1400元、三级1800元每个级别多400元。管理人员执行职称工资,无职称1000元初级1800元中级3000元。销售人员工资底薪1000元加提成,主管20xx元加提成,经理500元加提成。辅助人员工资1000元。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其服装设计、生产、销售流程并亲身体验了一下当一名普通工人的感受。通过与技术科的师傅、厂长交流了解服装从原材料到成品批量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培养我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生产现场中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存在具体问题:

(一)、存产品市场不稳定。乡镇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经济技术实力的限制,市场份额极不稳定,产品品种结构需要经常调整和改变。相应地,企业的组织方式、决策程序、管理方法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过分拘泥于严格的规章制度会使企业僵化,降低活力,难以适应不断变动的市场要求。

(二)员工文化素质偏低。中国劳动力市场尚处刚刚发育阶段,难以对企业提供有效人才供给。

一方面国民教育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很差;

另一方面,人才的供给与需求脱节,学校培养学生时,对人才需求关注不够。尽管近年来,各省、市人才中介机构,人才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人力资源总量上升,质量提高,但仍呈现出结构性短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地域分布不均,城乡二元性特征显著。乡镇企业难以吸引和招聘急需人才。另外,劳动力市场需要健全的机制来规范。目前,企业通过市场选择劳动者,存在了解不足、使用不当、从业不稳的顾虑;劳动者通过市场选择企业,也存在缺乏利益保障和长远发展机会的担忧。农民式的狭隘自私也有充分体现,注重短期的'眼前的利益,难以将个人利益同企业兴衰长期统一,“二兼业”的就业形式,使就业相对不稳定,流动性大。

三生产管理的相对落后。在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由于受资源的制约,绝大多数企业都尽量控制备货生产,而是采用订货生产这种方式。在订货生产这种状态下实施生产管理,首先,要综合评估、考虑生产管理的五个要素:

1)生产厂房;

2生产设备;

3生产技术;

4生产人员;

5生产资金。

如果这五项因素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全局。

四生产设备落后。受资金的限制企业流产线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有的经常出现故障,影响工作的进度。

五员工福利待遇偏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企业员工的各种保险待遇还有待提高。

六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七、解决措施

(一)1人力资源配置上,应当以培育为主,引进为辅。乡镇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普遍低下,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塣大和发展。有限的实力又难以在欠发育的劳动力市场上引进充足的适用人才,全面改变企业员工的素质。因此,从长期看,必须立足于内部培养,企业发展规划要有人力资源开发与计划配套,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领导业绩考核重要指标。对于高级管理人员,要实行继续教育,使其掌握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将学习成绩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基层、中层管理人员应全部参加国家承认学历的函授学习,学习成绩作为聘用干部标准之一;对于工作时间长、文化水平低的员工,实行在岗培训,必要时每年选派部分重要岗位职工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或到大型企业进修;聘请院校教授和企管专家到企业讲座辅导,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从短期看,引进人才是补充,通过招聘、借用等方式,吸纳一部分专才、特才,依托人才引进,带来新信息,启动新项目,开拓新市场,发挥引进人才的技术辐射作用。“引进适用人才,培养未来人才,提高全员素质”,应是当前乡镇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指导方针。

(二)在形成自己的销售渠道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加快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设备、信息手段,搭建完备的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地区的知名度。

(三)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用人要用有价值的人,生产要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上,要有情感式色彩,领导与员工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以及职工之间,除了工作上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外,还注重不断增强相互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努力创造一个友好、和谐和愉快的气氛。使员工有充分的安定感、满足感、归属感,在工作中体味人生的乐趣和意义。企业还要吸收职工参加管理,使职工不但对企业经营状况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而且能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发表意见,形成合作性的劳资关系。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得到的红利给工人发弹性工资。这种措施好处在于,精神激励调动了普通职工的积极性和献身精神,工资成本的灵活性使企业无需大批解雇工人也能比较容易地渡过经济不景气难关。

(四)注重企业再发展。在企业盈利情况下,公司领导要有长远眼光,更新设备,注重技术上的创新与开发,注重培养自己的企业文化。

(五)建立完善的用工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权利也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根据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可见完善的劳动规章制度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行为规范化,不合理的违法的规章制度会大面积的侵犯职工权益,当然最终受损失的还是企业。

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助于职工明确自己的权利职责,同时遵守规章制度比完全听从随意性的长官意志更容易接受。好的规章制度通过赋予特定的职位特定的权利义务责任,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可能对自己和单位产生的结果,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

企业调查报告15

一、调查过程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1.调查目的

员工培训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促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方面得到提升,以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工作任务,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素质,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可能谈得上持续发展。通过培训,可以使新员工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可以使老员工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2.调查意义

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人才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就必须时时“充电”,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培训使企业人力资本整体增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自身的价值。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

(二)调查对象概况

1.调查对象全称

上海百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2.调查对象地址

xx桥路898号

3.调查证明人

邵xxx 136xxxxx

(三)调查时间

20xx年8月26日—20xx年11月18日

(四)调查方式

主要采取的是访谈的形式。通过对上海百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了该公司员工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途径。

二、调查对象现状

(一)上海百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概况

上海百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创于20xx年,到20xx年我们公司总人数为96人,其中技术人员占了65%, 公司转制前为上海钟表工具模具厂,是上海钟表公司所属单位,专业制造精密机械设备、钟表、仪表、仪器等行业配套设备。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主要产

品有C6104多功能精密小车床、各类自动车夹头,同时承接各类模具及精密零件各类小齿轮加工。特别是多功能精密小车床、自动车夹头均有三十多年的生产经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东南亚及欧美。

(二)上海百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培训的特点

培训与技术不分离。员工在培训不能只是客体或客户的角色,而应当完全的融入到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中去,唯有如此,才能在培训中更好的结合实际问题对症下药。双向不间断层进式的培训模式。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累积遇到的实质问题,有专人归类总结,在考虑培训经济性要求的基础上,非定时定人组织小范围讲解和解答,这样不会延误平时工作的效率。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新进员工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缺乏,老员工这两方面欠缺的并不是很多,这样在安排培训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侧重性的问题。新进员工的能力和技术不及老员工,那在平时就要对新进员工加强培训的次数和强度,以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最多的技术知识,应对其本职工作

(三)上海百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培训的内容

员工技能培训和员工素质培训,员工技能培训是企业针对岗位的需求对员工进行的岗位能力培训。员工素质培训是企业针对员工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有心理素质,个人工作态度,工作习惯的素质培训。

三、调查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调查结论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员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员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

(二)对策建议

企业可以结合每个员工的特点去实行培训,这样可以使得培训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培训

的效果。企业可以把以往的培训方式改变下,不要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可以重新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内容。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员工人主动去参加培训,这样的培训意义更大吗,然后企业可以把企业的需求和员工的发展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员工培训的积极性了。可以把企业原有落后的培训方式改变下,改变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培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