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政范本 > 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五篇

栏目: 调查报告 / 发布于: / 人气:2.49W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五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与组织实施

现如今,大街上、小巷里,抽烟、喝酒、玩游戏、打群架的孩子举不胜举。针对这种情况,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德育教育在滑坡。为此,我对我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是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重点突出了现代教育中小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并提出几点建议。我按高、中、低年级组共发问卷200份,调查20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89份。

二、调查小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现状

(一)、学生个人意识逐渐强化,集体观念慢慢淡化。表现在集体责任感明显减弱,个人物质利益和享受要求的增强。问卷显示:“你看到有人在打我校的学生,你会怎么办? ”选择上前阻挡的占20.5%,而更多的则是“不与理睬”。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取向,使得他们较多地考虑到个人得失,而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明显的下降。

(二)、学生民主意识增强,传统学生观日趋削弱。现代教育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问卷调查中“你喜欢怎样的老师?”回答民主平等的老师,由高到底分别是95%、86%、34.6%。同样在回答:你认为选班干部用什么好的方法呢?选择民主选举的依次是98%、70.3%、43.5%。由此反映出,随着小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民主平等观念日益充实,在家庭中他们渴望民主,在学校里他们积极,参加班级管理,总是希望每一位教师能平等待人。

(三)、学生模仿行为不断增强,教育面临着新问题。问卷调查中,“你认为小孩进网吧,录像厅对吗?”选择可以的,总卷比例接近20%,他们认为大人可以去,我们就可以去。“你有过抽烟喝酒的行为吗?”有13%的学生回答是出于好奇尝试过。随着小学生心里慢慢成熟,模仿能力也在发展,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或多或少影响着他们,怎样才能抵制不良模仿,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

(四)、思想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独生子女问题。如针对“你的家庭教育属于哪一种?”这一问题时,调查显示选择“宠爱娇惯型”依次分别是75.3%,81.5%,98.5%。“家长一天给你多少零花钱?”有60.2%的学生说是3 元以上。这些不正常数据多数发生在独生子女身上,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但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较差,生活能力差,形成了骄横,自私,懦弱,好逸恶满,追求享受、自我中心等不良品行,养成无视任何法律规范,组织纪律的坏习惯。

2、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在对“你的家庭是否完整?”的调查中,不完整的占3.8%。调查统计发现,单亲家庭平均每个班1-2名。单亲家庭学生中,城镇的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学生,这与城区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家庭背景有关。据调查离异家庭子女多数心理出现异常,思想品德下滑,学习成绩下降,他们在求学中,有的性格孤僻,有的顽皮异常,有的任性自由。

3、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对“你的父母是否在外务工?”的调查中,有55.6%的学生家长在在外务工,自己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农民外出务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这种外出务工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也将会有更多的孩子失去母爱、父爱、抚养、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落到老弱病残,或文化很低甚至是文盲的亲属身上。这样的孩子会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导致思想品德下降,成绩也随之下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0名外出务工家长的学生,学习努力、表现好的有11人,占36.8%,表现一般的有10人,占33%,学习、表现差的,爱和社会上闲散人员混的,且经常出入游戏厅的有9人,占30%。

4、父母自己形象不佳。在家中,父母占据较高位置,无疑具有较大的威力,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正如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他们都是一种模仿性很强的动物,染于青则青,染于黄着黄。” 有些家长具有不良品质和不轨行为,如欺骗、贪欲自私、损人利己、占公家便宜、家庭战争不断等。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家庭家长一人外出,另一人坐不住,把孩子一人关在家中,自己外出聊天、打牌、打麻将,又怕孩子打小报告,给孩子用钱封口,或把孩子带到这些场所,孩子不能学习,也无法休息。有一位老师谈到,他上作文课提到:“流水的声音是怎样形容?”一个同学脱口而出:流水的声音像和麻将的声音。

(五)、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准确的道德行为难以持久化。学生在校园里养成了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这些强加的“紧箍咒”往往只是禁内不禁外,禁明不禁暗。例如,学生在校内不敢随地吐痰,在校外却吐痰自如,在总目睽睽之下不吐,在无人时乱吐。

2、学校教育的欠缺,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这时他们的情感,人格方面尚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欲望,需要得到及时、健康、积极向上的引导。可我们的小学教育过分的追求学分和升学率,对孩子的意志、品格、体能、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仅仅流于形式,甚至放任自流。问卷显示,你们的老师批评你们纪律学习、卫生、哪方面花的时间多?”回答学习方面的比例占到89.5%。“假如你班学生在校外偷了东西,你们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回答“简单批评说教的占78.5%”。综上调查发现,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日益突出。

(六)、思想品德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你看过暴力、不健康影碟吗?”的调查中,回答看过的占47.8%。“假如有人抢银行,你看见了会怎么办?”高年级回答报警的仅占有13.8%,回答不管的达86.2%,这一数据实在让人担忧。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许多孩子模仿各种媒体不健康的东西,都可能让青少年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根据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接触媒体太多了,人际交往频繁了,或多或少有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又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问题,怎样堵住歪风邪气,弘扬正气。

三、导致思想品德修养下滑的原因分析

如调查显示,影响思想品德下滑的原因是很多的,这里从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家庭影响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是小学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习惯。家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不和睦与家庭不完整。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3、家庭的经济背景与家庭气氛。

4、父母自身的形象。

5、家庭成员的关系。

因此,家庭问题,从小教育的问题一直受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实效性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学校教育是影响思想品德修养教育下滑的根本原因

学校思想教育成败关键是学校教育,影响其教育的原因有三点。

1、教育指导思想的片面性。应试教育象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庭和社会的上空,几乎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均源于应试教育,它淡化了德育教育。

2、思想品德课方法、手段、途径单一、仅仅靠说教师教育方式显得呆板、枯燥、引起学生对思品课没兴趣,产生逆反心理。

3、思想品德积分与文化课考核脱轨。由于思想品德课没有纳入文化课成绩统一考核,造成学生对思品课不够重视。

(三)、社会环境影响的多样性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人从出生之日起,就不断的接受着社会的教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小学生思想品德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发现,社会上一些成人打架斗殴和传播的不健康的内容很容易侵蚀学生纯真的心灵,是学生形成不良思想,崇拜那些违反社会规范的不良现象。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实效性的关键。

四、小学生思想教育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学校教育工作

1、教书育人,教师应充分的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是传播知识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任课老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有意识的渗透的与内容教师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一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得体的言行教书育人。

2、环境育人,学校的环境建设对于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校园的绿化,美化要有艺术性,要建立校园德育基地,如校园广播。标语、宣传栏、黑板报、阅览室等,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良好的品的形成起到了引导作用,学校依靠先进、英雄来教育学生,激励他们向先进学习,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发展。

3、活动育人,学校和班级要积极组织适合小学生年龄的教育活动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如,智力活动、有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等;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工厂、参加校外展览等;劳动实践活动,如:打扫敬老院、学校大扫除等;主题队会活动,如:演讲、讲故事等。通过许多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社会,还应对学生进行社会环境的不良认识和分析抵制不健康的社会风气。

(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1、联系内容。任课教师要详细记载特列情况的学生的个性、爱好、思想品行、学习情况以及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

2、联系形式。

①、教师通过家访,心平气和的和家长谈论学生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交换教育学生的意见,切忌“告状”式家访。

②、接待校访,定期开家长会。这是与学生家长集体联系的工作方式,向家长汇报学校的教育工作情况以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本学期学习要求,听取家长意见。

③、开办家长学校。主要是利用学校有利条件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修养和家庭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家长学校有利于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扩大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是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块阵地。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是一日三餐中的第一餐,早餐不仅需要营养丰富,更需要每天坚持,早餐对我们很重要,不是早餐等于慢性自杀。然而,现如今,部分大学生不吃早餐的问题日益显现。为了解大学生吃早餐情况,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做了关于大学生吃早餐情况的调查,我们于20xx年5月1日-5月3日在南阳理工学院,对各个院系的学生做了调查。

我们以一百份调查问卷,对我校的问法学院,音乐学院,软件学院,建筑学院,及经管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结果分析统计,我校学生早餐就餐情况如下:

67%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表示满意,其中女生对自己健康状况满意的比男生要少;3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健康情况一般;但是没有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表示不满意。说明身为青年人的大学生正处于活力四射的阶段,健康状况良好;也说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也不够强。

对于吃早餐的重要性,27%的大学生认为非常重要;67%的人认为一般;6%的人认为没必要。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吃早餐的次数,73%的大学生每周吃3-4次早餐;13%的学生为1-2次:14%的学生每周吃早餐的次数为5-7次。而且,吃早餐的次数与大学生的早上有无课程有密切的关系。例如:67%的大学生每周有三次早上有课,这与前面的每周吃早餐的次数是对应的。

同时,吃早餐的时间与早上有无课程也有密切的关系。67%的大学生早上吃饭时间为7:00-8:00;27%的大学生为8:00-9:00;只有6%的大学生为9:00-10:00这一时间段。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大学生早上有无课程的重要性。

对于吃早餐的时间和地点:20%的人选择在学校餐厅;33%的人选择在教室;27%的人选择在路上解决;20%的学生在宿舍,其中男生占三分之一,女生占三分之二。据统计分析,在宿舍就餐大多与早上有无课程有关系,在学校餐厅或者在教室或路上与起床的时间早晚有关。 73%的大学生吃早餐的时间为5-10分钟,27%的为10-15分钟;其中男生的就餐速度普遍比女生快。

关于吃早餐的类型和变化度,47%的大学生选择面包牛奶类食物;50%的选择豆浆,豆腐脑,包子,粥类,这一类别中男女比例相同。大约3%的人选择面食一类。其中,37%的大学生早餐类型一成不变,其他的都会变化。

对于大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40%的大学生因为起来晚来不及吃;30%的认为吃早餐太麻烦;15%的'大学生没有吃早餐的习惯;5%的认为早餐质量不好;4%的大学生是为了节食减肥;还有大约5%的是为了省钱和其他原因。

对于是否了解不吃早餐的危害这一重要问题,13%的大学生非常清楚;60%的学生大概了解,27%的大学生不了解,(男生不了解的要多于女生的比重),由此看来,大学生不吃早餐与他们的意识有很密切的关系。对于是否要改变不吃早餐这个不良习惯的调查,6%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改;53%的学生认为需要改;大约有41%的大学身认为自己没有形成不吃早餐的生活习惯。

关于吃早餐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问题:27%的大学生认为不吃早餐对其生活和学习没影响,其中大多数为男生;73%的大学生认为有影响;影响主要集中于:第一,会头晕,睡眠不良;第二,学习没精神,没质量,没效率。从这个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得知:早餐对我们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不吃早餐明显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

关于大学生吃早餐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只做了南阳理工学院的部分院系的调查,但根据结果我们也知道,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不仅是某个院系,更是全校存在的问题,甚至是很多的高校都具有的情况。

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给人提供能量,让人有更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和学习,而且还能促进我们大学生身体的健康。这个百利而无一害的习惯我们大多数学生却不能好好坚持下去。营养学家也指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胃早已排空好,前晚所吃得营养物质早已被消耗完,急需补充。所以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把吃早餐的习惯坚持下去,尤其是男生,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女生,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还不能马马虎虎。要想身体健康,就要先从吃早餐开始。

我们说早餐对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那么不吃早餐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不吃早餐的危害:第一,不吃早餐会造成低血糖,使人精神不振,第二,会使大脑出现能量不足的现象,影响记忆力。第三,易患胃炎等慢性肠胃疾病。第四,不吃早餐会诱发胆结石。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在学校开展各种鼓励学生吃早餐的宣传活动 ,第二,提倡学生吃有营养的食物,合理膳食,均衡搭配。第三,学校餐厅要提高早餐质量优化服务,使每个学生迟到舒心满意的早餐。第四,学校也可以调整好课程。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消费的看法,通过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二.研究过程: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四、调查后总结: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五、调查后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六、感想与体会:

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如今大学生创业问题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而且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容乐观,大学生创业对即将面临工作的大学生是一条值得考虑的出路,但是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的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刚出校门就开始创业是盲目的,而且缺乏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调查活动。由于交际的缘故填写问卷的人员中以理工科学校为主,其次09届和10届的大学生是主要的被调查群体。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就业的形式不容乐观,因此,创业这一出路就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的眼中。在调查中有57.22%的人表示,在毕业后有创业的打算。

主题:

创业其实是以新的生产力导入的方式开展一段事业。创业和以前的谋生不太一样,所以对大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第一,要有一定的工作技能,也就是说你要能够协调一些人际关系,能够有一些基本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第二,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如在对内有员工团结问题,对外涉及到和工商、税务以及各个社会组织打交道的能力。

《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半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创业技能,但是专家称还没有创业,别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学生除了有点子以外,还有哪一些扎实的基本功有45.88%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习如何自主创业非常有必要,但是,仅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在平时积极地去了解创业的信息。对此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这个现象。我们认为现在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很空洞。

有关创业的具体资料对大学生来说事很难接触到的。所以大学生创业一般开始的时候都是比较生涩的。最重要的是对于项目或者是事业的定位以及战略方向的把控能力。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方向选错了,后面所有的努力可能就是南辕北辙。所以大概就这三个方面:一是工作的能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良好的人际沟通;三是关于战略方向的把控。这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不具备的话大学生开展创业实际上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比较艰难了。

调查结果

我们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对于绝大数的大学生是一条不可行的路,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很表面的地方,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另外,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也应加强对这方面信息的关注程度,注意完善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以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