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作文

【必备】清明见闻作文四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37W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见闻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清明见闻作文四篇

清明见闻作文 篇1

清明节到了,我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一起去老家上坟。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老家,只见那的场景和诗人杜牧的《清明》里写的一样。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们吃完饭了以后,一起去拜坟,因为时间久了,经常没有来清扫,有一些坟上面已经有很多杂草了。其中有一个我们老祖祖……的坟,杂草多得我都已经看不出那是墓了;爸爸叫我给他的爷爷奶奶烧了点纸钱,我问妈妈:“为什么要烧纸钱呢?”“他们在阴间要用这种钱。”爸爸说到。

在清明节不仅有扫墓的,而且还有踏青的'习俗。我们扫完墓后,迎着春风,看着迷人的景色,坐在草地上吃着零食。

在这令人着迷的春光里,我心情十分愉快。到了下午,我们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清明见闻作文 篇2

清明节放假三天,我们没有回老家,也没有去较远的地方玩,因为我家正在装修一套新房子。星期一,工人要铺瓷砖,爸爸妈妈带我去现场参观。

新房位于美丽的枫林意树小区,里面绿化非常好,有黄绿色的、被修剪成各种形状的冬青树,有几棵玉兰树还没长出叶子但开满了洁白的玉兰花,有开满粉色花朵的桃树……我最喜欢的是体育运动设施,有许多小朋友在尽情地玩。来到新房,我看见地面上堆了沙子、石灰、水泥等东西。有一个叔叔正在将水、水泥、沙子混合在一起,用铁锨上下翻动。我问:“叔叔,你把这些混合在一起干嘛?”他说:“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就是水泥沙浆,铺瓷砖要用的'!”我去主卧门口看了一下,亲眼目睹了这一系列的过程:首先在地面上刷上大约5cm厚的水泥沙浆,再拿出瓷砖,在背面也刷上水泥,然后轻轻地放在地面上,对齐,最后拿榔头轻轻砸实,让瓷砖压到水泥深处,就好了。我说:“这也太简单了吧!”爸爸说:“你可别小看铺瓷砖,这可是技术活,有点难度哟!”我看叔叔们十分辛苦就想帮忙,接了一小盆水,摇摇晃晃地端过去,不小心还把水洒到裤子上了。

装修房子真不容易呀!

清明见闻作文 篇3

这个月大假,正好遇上了清明佳节。自从正月开学后,我再没见爷爷和奶奶,非常想念他们,爷爷和奶奶打电话让我回去过清明佳节。

今年的清明佳节,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以前,每逢清明佳节总要洒点雨儿。人们希望今年的这一天也能下点儿雨,据说这样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因为,这对于干旱少雨的北方来说,春雨实在是太珍贵了。今年虽然没有下雨,但太阳却是那么温暖,它赶走了初春的.寒冷,给扫墓的人们增添了几分暖暖的春意。

清明佳节,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无论是生活在本地的人们,还是在外地工作的人们,这一天都要进行扫墓活动。你看,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大街小巷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纸作。我和爷爷、爸爸、姐姐,也加入了扫墓的行列。

清明佳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给坟上栽植松树和柏树。因为,在我们这里,松树和柏树是一年四季唯一常青的树种。栽上它,预示着家庭和事业常青不老!我们家就在县城,我们家的祖坟就在县城边上的山上,满山遍野,现在都栽上了柏树,把原来 一个个光秃秃的黄土山打扮成一片片绿色的海洋。

扫完墓,中午吃蛇蛇又是这里人们的一个重要习俗。家家户户用白面制作成像蛇一样的面食,人人都要吃。据说,吃了蛇蛇,就不会被蛇咬了。在我们这里,蛇是财的象征。吃了蛇蛇,自然会给人们带来财运。

我喜欢清明佳节,我更喜欢老家的清明佳节!

清明见闻作文 篇4

今天是清明节,我过得非常高兴。

在回老家做清明的路上,我看到春雨,行人,酒家,不由得想起杜牧写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心里觉得这首诗写得实在是太形象、太贴切了。

刚到老家,我就发现家乡的景象变化真大呀!路变得又宽又平,像一块黑色的绸带;街道两旁种有一排排绿油油的树木,可爱的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好像在给我们说:“欢迎回来!你看,我们家乡的变化非常大哟!”新建起了一座座高大的楼房;田里种满了碧绿的农作物,田边还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家乡的变化真是令人留恋往返啊!

到了目的'地,我们先从塑料袋里拿出香纸蜡烛等祭拜用品;然后砍了几根竹子,把砂纸穿进去后插到了墓顶上;接着摆好鸡、猪头、米酒等贡品,再点燃蜡烛与香,之后,每个人都拿着香朝着墓碑拜三下;拜完后,我们就插香,烧纸钱、纸衣服、纸鞋。想不到,祭拜的过程那么麻烦,不过也挺有意思的。

清明节过得真有意义,不仅知道清明的重要,还知道清明的习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