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音乐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5篇)

栏目: 音乐 / 发布于: / 人气:1.8W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5篇)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

一、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特点是自觉确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旦被学生掌握了,就会产生激励学生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内在动力。这就是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常以理想、志向、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教学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推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要十分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树立学习目的。这是保证学生能够持久和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心理交往,启发积极情绪。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心理交往的过程。师生心理交往的基础首先是情感交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要以鼓励为主;对差生不可冷淡,不能挖苦,要宽容友善,耐心教导、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情感,才会激发学生学好老师所授知识的兴趣,才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任务上去。小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向上的动力。在学习上,如果学生受到老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他们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满足和体验,将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再上一层楼的心理状态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成绩的快乐。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以此来强化他们因取得成功而欢乐的心理。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愉快情绪。

教学方法得当,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反之,方法陈旧、落后,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单调、乏味,引不起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愉快情绪。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练习应做到精思巧设,不搞“题海战术”,才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出的题目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学生始终不感到困难可怕,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其学习情绪就会高涨起来,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学生就会信心百倍,有勇气攻克。

四、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表现欲。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动者,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激发性,趣味性和启迪性。要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自己去主动探求知识。要善于以语言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事物的意境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趣味盎然、乐学不倦。我们有时上新课,一两句话也往往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2

有这样一种设想:以往的音乐测试太过于注重形式,让一些学生认为,音乐课只要唱好几首歌,不用学习音乐知识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想这样的考试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我们可以将考试形式变化一下,如果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音乐测试,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歌曲演唱:

利用卡拉OK进行演唱。要求每人选一首最热爱、最熟悉的歌曲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唱。

2、自由表演:

(1)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可选所学课本中的内容,跳一段舞蹈;

(2)自编自演;

3、聆听:

(1)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并说说自己的心情;

(2)边听歌曲边凭感觉打节拍。

4、器乐:

(1)选出几种打击乐器,让若干学生自由组合为歌唱的学生打节奏。

(2)学器乐的学生,可单独演奏乐曲。

以上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测试,有力地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和参与,考出了学生平时真正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学生们不再追究自己分数多少,而是着重自己参与的内容。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3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反思

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业的加重,音乐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3、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学生们需要美,追求美,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相信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4

写教学反思确实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因为这是一种教学上自我鉴定、自我评课、自我提高的有效措施。通过课后有意识地及时总结教学中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以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坚持下去,必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又为日后的教学总结或撰写学术论文储备了宝贵而又说服力的素材。虽然写教学反思费时、费脑,但是,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充分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一些老师交流的经验,应抓住7个字。

一、心,做有心人。要有目的、有意义地做好这项工作,课内有心留意,主要教学那几个知识点,重点的、略带的把节与节、章与章、旧知识与新知识此问题与彼问题是否能巧妙地连在一起。用什么形式与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课型多样的特点,分类型记载,象音乐课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以音乐知识为主的乐理课,以游戏为主的唱游课,以知识技能为主的训练课,以听音乐为主的听赏课,以巩固为主的练习课等等,这样记载看起来就更清楚,印象更深。

在教学方法上,一节课的开始、结束,全过程是否简明,层次清楚,音乐知识技能训练是否有机结合,音乐理论以及概念掌握、理解得怎样;在调动学生的感情启发,学生形象思维等方面实施的情况如何;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动耳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如何,以及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有创意,所以要做教学有心人。

二、勤、及时记载。这是写好教学反思的关键之一。根据记忆规律,在识记以后不久就开始遗忘。因此,写教学反思要趁热打铁,课后及时记载,立即整理归纳,总结分析,记录于册。如果拖久了,课堂教学情况,回忆起来时间反而费长,甚至遗忘。尤其是艺术技能方面的,必须在下一环节加以纠正掌握知识点,才能顺利地往下教学。

三、全,全面分析。首先要对教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细致全面的回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进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到师生活动,教学效果都要象过电影似地琢磨、反省,归纳出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待进一步改进。在全面分析基础上还应根据教学目标、音美课的类型等,突出重点地总结,记载自己体会最深的“得”与“失”。这样记载才具有较好的价值。全,不是面面俱到,一课一记载要有一得,否则会形成次次记载千篇一律。

四、活,灵活多样。写教学反思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应根据要求和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因课而异,不拘一格。我参考了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有的记在教案旁边,随着教学过程而写;有的记在一节课后面;有的没有专门的教学反思本上;有的全是文字记录,有的文字和符号兼用。总之,不论任何方法、形式,以反映教学情况为准。<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5

合作交流”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孔子的《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合作交流”也成为了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由幕后的零碎操作演变为台前的规模实施。如何合理组织合作交流,防止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笔者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合作交流进行了多轮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初步探索了实施的基本规律。

一、案例

1.片断之一音乐欣赏课《走近“摇篮曲”》中,我希望在同学们感受、理解了“摇篮曲”之后,能通过“创作”这一形式把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于是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请同学们来创作一段近似于“摇篮曲”的旋律,并配上歌词唱一唱。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创作。但是,虽然在交流时众说纷纭,可在过了10分钟后的交流中,很多同学不知所措,都说不行、不会,而且对这一活动不感兴趣……

主要问题:感知材料存在复合性,教师要求缺乏引导性。

策略: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利弊探析,教师是音乐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教学策略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每一种方式都有适用范围,不能用一种方式去代替另一种方式。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交流虽然可以创设一个鼓励儿童探索、发展、测试、讨论、交流和感受音乐的环境,但这~教学策略也存在着花费教学时间过长,“搭车”现象严重的弱点,且易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教学效果两极分化。因此在明确实施合作交流利弊的基础上,若要更高效率地发挥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针对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选择最佳时机,合理组织合作交流,发挥优势功能,才能增强合作交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功效。

2.片断之二(改进设计)我设计的主题为:老师请同学们在规定的10分钟内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摇篮曲”,如:唱、跳、奏、诵、画、演、创编旋律等。教师提供各类打击乐器、画笔、纸、纱巾、娃娃、摇篮等道具,并采用分组合作讨论。同学们虽然能够自由组合,但我有意识地在每组安排了一个小能手,让他们在组内合作讨论中起一个“带动”的作用。在同学们交流的10分钟里,我到每组了解进展情况,并在“创编旋律组”做一停留:我提醒同学们旋律的创作离不开节拍、节奏、速度的设定,只有在按要求设定好节拍、节奏、速度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旋律才能够达到预定的目的。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就创作出一段优美动听的旋律。在10分钟后的成果交流展示中,我发现每组都很有特色,都有出彩的地方,在同学们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的同时,我发现他们情绪高涨,在表演中充满了自信。在成果展示的同时,我还让每组派一个代表论述设计的构思及方法。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增大了信息量,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同学们通过这堂音乐欣赏课,走近了“摇篮曲”,理解了“摇篮曲”,在喜欢“摇篮曲”的同时,也丰富了其他方面的知识。

二、反思

从这两个课例中说明,同一个主题,同样的合作交流,由于教师实施方式不同,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情感不同,其效果也截然不同。这使得笔者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组织合作交流有如下感悟:

学生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参加交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6

歌曲《猎人合唱》是一首活泼欢快、充满乐观向上情绪的音乐作品,其旋律朗朗上口、充满动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导入中,因为采取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因此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音乐的状态,并对课题产生了想要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的对比两种不同演绎方式的环节,让话题自然引入到了歌剧知识以及作品背景的介绍,为学生后面更好地理解作品、演绎歌曲打下了基础。在学唱环节中,由于学生在导入时已做过节奏律动的练习,并且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了四二拍的重拍位置,以及在分段练习时都引导学生关注每段的节奏特点,因此学生掌握得并不吃力。但是,由于歌词是由外文翻译过来的,造成了部分乐段旋律的节奏、重音与汉语的节奏、重音并不完全吻合的情况,有时显得很拗口,所以使学生在演唱时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带词演唱时不能一下掌握,需要多几次的慢练,由此也增加了练习的时间。在演唱中,打拍子唱的环节稳定了速度,解决了弱起抢拍的问题,一个班中,只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好。总体来说,前面几个部分的教学环节都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7

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8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中,透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潜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潜力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构成一种标准教学程序:1、先介绍作者生平;2、介绍作品时代背景;3介绍主题(可先聆听一遍);4、介绍作品结构(可聆听若干片断);5、完整的欣赏全曲。于是,一切尽在教师的导听之中。而透过这次培训学习有了很多的感触,再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觉得有几点要重视与把握的,现将其分述如下,与大家共勉:

1。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以利于音乐欣赏

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应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能够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潜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潜力及解决问题的潜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能够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2。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十分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资料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透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美"的气氛环境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它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理解方式,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艺术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给欣赏者带给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促其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乐艺术的天空。

3。要“听”中“思”

音乐欣赏个性强调“静”,这是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静则思,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光明行》,听前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以写好的几个问题如:这个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绪如何?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与思考。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独奏的;速度是:快等等。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用心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4。是要“听”中“说”

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构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也能够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百鸟朝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话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词语诞生了“争执”“百鸟争鸣”“清晨”。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9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在音乐教室的黑板上我写下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课题,乍一看,有些像上语文课的意味,课题选用的是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最后一句,其实不然,我是想用这句话引出今天音乐课的主题,让学生沉下心来,抛开浮躁,体味一次真正的情感之旅,对古曲《阳关三叠》的鉴赏。我想用这个课题,最能表达作品的意义,离别的惆怅顿时溢满心中。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同学们相携走近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情感体验:

第一步:铺垫,体验别离的情绪

《送别》的旋律响起来,这是学生们不反感的歌曲之一,也是学生们在合唱比赛中会选择的曲目之一,当学生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便自然而然的哼唱起来,旋律的悠扬,节奏的平缓,幽幽的离别情绪在教室里铺散开来。学生们进入到情绪里,体验开始了。

第二步:引出主题,体验时空的别离::

对于唐诗,学生们不陌生,都能背上几首,在唐诗中,表达离别情绪的有很多,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王昌龄《芙蓉搂送辛渐》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等等诗句,我开了个头,学生们就帮我举了很多例子,黑板上《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已经离我们很近了,当学生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今天的主题已经呈现。

第三步:《阳关三叠》,体验作品的别离

在欣赏这首歌之前,我在课下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成一篇文章,让学生合着《阳关三叠》的二胡曲进行配乐朗诵,在二胡如泣如诉的声音中,学生们也渐入佳境,原来时空并不遥远,音乐的魅力无穷尽。三段基本相同的旋律重复三次,最后一声叹息,这就是“三叠”,“阳关”不仅仅是地名,而是别离的代名词,比如“断肠声里唱阳关”等等“阳关”的泛指。在二胡声中,学生们和我一起陶醉了,朗诵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情感有些不到位,声音太小。

第四步;《阳关三叠》,直观体验别离

由于我是声乐专业的,遇到歌曲的鉴赏,我总会给学生范唱,直观体验比听碟的效果要更具杀伤力,这已是我课堂的特色了。当我坐到钢琴边时,学生们就笑了,老师又要演唱了,当钢琴上的第一个音响起时,我就倾注了我所有的情感,感动自己就能感动别人。古曲的旋律有别于现代流行歌曲的旋律及韵味,在娓娓到来的旋律中,感情层次的变化犹如水彩画,明和暗的对比,细腻而分明,每一叠中,又分前段和后段,情绪的走向又不十分相同,钢琴的音色和着我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在古曲的曲调中,学生们空前的感受了不一样的离别情绪。当我弹下最后一个音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离别的忧伤,相信学生们也和我一样。

第五步:《阳关三叠》,亲身体验别离

欣赏完后,我决定让学生们来唱一叠,古曲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涉及到的音乐,学生们饶有兴致的和我一起唱了起来,我建议他们在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上加个小倚音,古曲的味道就能出来了,学生们演唱的很好。

第六步:走出《阳关三叠》,体验现代人的别离

古今的别离是不一样的,古时的别离,一去不复返,常常老死在异乡;在通讯发达的现代社会,距离不再是距离,而变成了一种期待,一种希望,没事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上网聊天,别离的日子中等待重逢是每个人的心愿,双吉他弹奏的类似校园民谣的歌曲《永远的画面》应该能表达我们现代人离别的心声了,从忧伤的情绪中走出来,朗朗上口的旋律:“芳草碧连天,固执的季节,寒冬一过,还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谢……”

在充满希望的旋律声中,这节情感体验之旅也告一段落了。

这节课的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高一(27)班的孩子是一群充满灵气的孩子。

不足的地方,因为是第二次上公开课,还没有达到其他老师那样游刃有余,难免有些紧张,设计好让学生和我一块有感情的朗诵《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部分,我自己朗读了,忘了让学生一起朗读,有部分学生是和我一起朗读的;在让学生配乐朗诵时,音响声音过大,因为学生的音量小了,朗读的部分前面有些不清楚,这点我没有估计好;在课程最后结束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们把《阳关三叠》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升华,因为经验不足,我疏忽了;虽说我是声乐专业的,但课堂上不可能唱到歌唱家的演唱水平,但我会尽全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我要传达给他们的情感,也会让他们一如既往的和我一起感受歌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通过这次公开课,“成长杯”真的让我成长了,课程和细节安排方面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也许整节课都要在梳理规整一下,恳请各位前辈老师们给予我帮助,我会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0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我校的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是农村对音乐感受能力较差。现将我在教学中的感受一列如下:

一、教材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显示: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改变教学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三、存在不足及措施

作为音乐老师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常有教学与教材紧密相关,切忌追求课堂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2、教学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音乐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 乐 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篇二: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带动学生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音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情,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教学时,教师应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进行,比如师生互动,建立学习小组,或者借助多媒体模式等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学习,教师用爱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提升自己自信心的同时愿意去学习音乐。

二、创设情境,培养音乐情感

音乐教学的情感化需要情境的历练,一个人音乐情感是在社会实践、生活积累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提高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大情境的磨炼。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需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环境调整音乐教学的过程。比如,在郊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环境心情把音乐教学也融入进去,还可以根据各种学习活动或者各种节日等去适应音乐教学的过程。最终使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师生思维同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这样也与所学音乐作品紧密连接,启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发展,让学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

三、音乐为桥,培养学生能力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可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这样不仅可以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四、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兴趣、潜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不一样。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对待学生,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的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学,让他们享受音乐的乐趣。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因其具有愉悦性、审美性、易接受性的育人观成为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感等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教育中能体现出美学教育,德育教育等很多关系中学生人格发展的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塑造学生完美人生的有效措施。

篇三: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增长知识的时期,除了要加强知识框架的构建与积累外,德育也十分重要。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心智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阶段,好的德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教育正是初中德育中重要的环节。然而,当下的初中音乐教育却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中“音乐”的含量较低

参看苏教版初中音乐的教材内容不难发现,教材中“音乐”的含量其实很少,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关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的,这些技巧和学生的生活并不贴近,学生理解起来不仅存在障碍,还会丝毫提不起兴趣。授课时,很多时候是教师空洞地讲授某些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背景以及音乐的特色,学生的参与极少,音乐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此外,音乐课很多时候基本上变成了唱歌课,课程的讲授就是教师简单机械地将一首歌教给学生,直到学生们会唱为止。

在音乐课上,音乐的内涵、音乐的韵味、音乐的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应当更注重音乐本身,然而现今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失。

音乐课的反思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着手,教材中音乐的含量低是一个亟待改善的现状,课堂上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讲授那些枯燥的和学生们所处的时代很远的音乐的发展历程,这对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真正和好的音乐接触,让他们有机会欣赏与领略音乐的实质。音乐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音乐不是简单地唱歌,透过音乐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背后的情感与韵味,那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也是音乐教师应当寻找的目标。

二、教材内容无法吸引学生兴趣

现在的音乐教材中存在的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存在严重的脱节,教材的内容完全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教材中,大部分是民族音乐,现在的初中生对于民族音乐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领域毫无兴趣,学生们更醉心于当下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他们极其喜爱甚至沉迷,而教材中的内容完全不是他们感兴趣的。此外,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要说是初中生,就是很多大学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基本都没有认识,年代的跨度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认识与审美上的鸿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涵盖的情怀,那是初中生完全无法领会的,那和他们生活的时代隔得太远。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强,对于音乐课也丝毫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现状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个很大障碍,想要逾越这个障碍,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做出一些革新。首先,不必完全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照教程来,那样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对于教材中很重要的内容,如果这些内容的确是和学生的生活隔得比较远,教授课本知识前教师可以准备充分的引言与过渡,尽量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并且以简单轻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的相应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接受起来才会更容易。此外,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学生们喜爱的其他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可以有相应改变。比如,可以让学生们来表演自己最喜爱的歌曲,并且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及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来唱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地去体会一首音乐作品,尝试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三、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平衡

目前的音乐课堂上,还是难以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和学生间缺乏互动,学生的地位被忽略在音乐课堂上也十分常见。很多音乐教师一堂课下来基本没有离开过钢琴,和学生间也极其缺乏沟通,音乐课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唱一首歌,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状况很普遍,也是很不可取的。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情商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的途径,若课堂上教师完全不在意学生的感受,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不仅学不到东西,还会对音乐丧失兴趣。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当有所改变,教师应该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音乐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重点是透过学唱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首歌与一首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经典的音乐后面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故事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欣赏好的音乐,欣赏音乐后面传递的情感,读懂那个故事以及那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才是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当去到的方向。

总之,现今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仍然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教材的内容过于空洞,关于“音乐”的地方比较有限,不仅如此,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严重脱节,这直接造成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提不起兴趣,对于课程难于理解,也无法产生共鸣,这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当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教学模式更新颖。此外,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1

我们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i、fa、sol、la、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彩条谱是把五线谱的五条线变成五种颜色。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十分喜欢彩色谱,通过有趣的游戏,轻而易举的认识了各个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成为一年级学生的乐趣。我们将使用彩色谱的实验,并将逐渐推广。

②中高年级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尝试,对于中高级的识谱,是难度较大的曲谱,我们摒弃了以往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大担地实验,对于识谱中跨度大的音符演唱,我们是这样尝试的:部分歌曲采用先识谱、后唱歌,而对于较难的歌则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通过实验,我们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让学生分析歌谱、识谱、填词唱歌等过程,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达到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第二: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视同儿戏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不管是先识谱、后唱歌,还是先唱歌、后识谱,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来完善他们的演唱水平,只是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不同而己。

通过先唱歌、后识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识谱难度,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率,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训。

③小组合作尝试创作的乐趣

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起,我们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小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一、二年级的唱游课:通过歌舞表演来表现出歌曲,让学生边唱边发挥想象力,使学生的音乐思维通过歌曲尽量的展现。同时,我们引导喾一采取小组合作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歌曲创编动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智力,并使学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中、高年级则通过节奏练习、节奏创作、自编旋律来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多数班级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乐于接受,且提高很快,多数小组以音乐能力强的配以稍差一点的同学,这样搭配进行,使学生乐于参与。尤其是音乐兴趣差一点的同学,他们大多数乐于参与,且提高很快。

(二)、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国共产党同进步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各教开组之间的合作,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优化教研组团体,才能优化团体中的每个个体——教师。

我们音乐组与美术组构建了特色小组。

(三)、与时俱进,弹奏音乐教育的新篇章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1、每次评选优课,每堂课教务主任都耐心指导,反复听评,提出好的见解,让我们精益求精。

2、在课件的制作方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最优越的条件,筹备购置硬件,制作软件。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2

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突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也就要求教师重视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审美能力。然而,怎样有效地展开音乐欣赏课却困扰着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过于文艺,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设计过于传统,很难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这个度呢?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理解能力不同,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来体现音乐作品的真正魅力。短暂的四十分钟使学生体会音乐的内涵和音乐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和听赏名优教师们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展示中的几点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商榷。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对作品掌握得十分透彻,反复钻研教材,音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是不可缺少的。课堂是学生的,整节课也不能使师生之间成演员和观众的关系,在课堂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因为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唱的积极主动,教师教的愉快轻松,真正体验到“解放”的感受。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般的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由于歌曲“动听”和“耐唱”,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变得更丰富多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3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刚进入教师行列,经验少,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我短短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现在初中的音乐课已经不是以前那样非常受同学们喜欢了。相反的同学们对于音乐课的态度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串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听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的名字,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在音乐课中所学的歌曲,唱会歌曲的人多,但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叫他们在课堂上唱歌就像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不用心,何来味、又何来情,更何从谈感!相反对于流行歌曲他们却认为很好听、更有甚者还工工整整地把歌词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这里面是有许多原因的,我总结我自身的问题,来谈谈我教学中的不足。

一.在音乐课中尤其是欣赏课中,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语言多,音乐少,

二.音乐课像是技能课,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偏重技能,使得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

三.音乐课以自我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

另外因我国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比较勉为其难。教材内容方面,不受学生欢迎。音乐教材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却削弱了音乐本身。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4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形成一种标准教学程序:1、先介绍作者生平;2、介绍作品时代背景;3介绍主题(可先聆听一遍);4、介绍作品结构(可聆听若干片断);5、完整的欣赏全曲。于是,一切尽在教师的导听之中。而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有了很多的感触,再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觉得有几点要重视与把握的,现将其分述如下,与大家共勉:

1.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以利于音乐欣赏

初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能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2.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非常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美"的气氛环境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它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艺术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给欣赏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促其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乐艺术的天空。

3.要“听” 中“思”

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这是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静则思,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光明行》,听前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以写好的几个问题如:这个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绪如何?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与思考。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独奏的;速度是:快等等。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4.是要“听”中“说”

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形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也可以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百鸟朝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话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词语诞生了“争执”“百鸟争鸣”“清晨”......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5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统的道路。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象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VC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要说动,那可动的内容可真不少。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