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书籍

设计书籍

栏目: 书籍 / 发布于: / 人气:1.19W

设计书籍1

如今,照明电路的数量越来越多,使得路灯的用电量占城市用电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用电高峰期时,电网超负荷运行,电网电压都低于额定值,在用电低谷期供电电压又高于额定值,当电压高时不但影响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耗电量也大幅增加,当低谷时,照明设备有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对城市的路灯的设计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特别是午夜之后车流量急剧减少时,应该适当的关闭路灯,节约用电。但是我国的既节能又能延长路灯寿命的技术相比国外却是落后了,因此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设计书籍

本论文旨在设计一套对外界光线和电压信号的采集来控制路灯的自动启停以及智能调压的控制系统,它能对路灯进行稳压、调压、自启动并延长路灯寿命的作用。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设计可以通过对外界光线和电压信号的采集来控制路灯的自动启停以及智能调压从而减少城市路灯照明耗电量,又对输入电压进行稳压调节来提高用电效率。要求学生独立选择芯片、设计电路、编制程序、调试、完成整个系统功能。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控制技术的特点,进行路灯系统设计的整体研究与设计。

(2)、针对光线和电压信号的采集,采用数据采集技术。

(3)、通过按键可对相关的参数值进行设置,从而实现对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开灯模式。

(4)、当电压符合额定电压时,系统自动进行稳压。

(5)、在午夜之后降低电压以调节路灯亮度,实现调压。

三、进度计划:

(1)、—: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设计任务书。

(2)、—:搜索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3)、—:硬件调试,排除故障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4)、—:软件调试,排除故障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5)、—:整理资料,按要求撰写论文,完成初稿。

(6)、—:论文整定,最终定稿,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查兵,崔浩.单片机原理[J].中国高新技术,20xx年1期

[2]李健,蒋全胜,任灵芝.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xx年6期

[3]金仁贵.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xx年12期

[4]严怀龙.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J].广西轻工业,20xx年6期

[5]王虎城,周晋军,皮依标,叶振华.基于光传感器和单片机的校园路灯控制系统设计[J].科技广场,20xx年1期

[6]王立红.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J].网络财富,20xx年6期

[7]王皑,佘丹妮.基于单片机的模拟路灯控制系统设计[J].仪表技术,20xx年11期

[8]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9]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0]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1]程德福,林君.智能仪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12]刁鸣.常用电路模块分析与设计指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设计书籍2

通常,阅读者会通过“手”来翻阅纸质书籍,用“眼”来浏览,“心”去领会的传统阅读流程去进行体验,但仅是二维平面枯燥无味式的感官效果,并没有给予读者足够的愉悦感与新鲜感,无法刺激其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往往营造出冷落无情的氛围感。如何通过具有新鲜感的主题互动信息传达形式来悦取读者的兴趣并提高阅读体验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书籍作为阅读的载体,是通过视觉材料获取信息的过程,而这里的“设计”是通过信息视觉化进行传达信息的过程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籍设计也经历着制度文化的变迁,并不断推陈出新;新时代背景下,读者的感官体验将会变得更加多维度。“主题”,作为书籍要表达的内容,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视觉”,通过人眼的视觉生理感官反应,体验着不同的语言符号信息反馈。主题视觉呈现是建构书籍设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桥梁纽带,不但富有节奏感,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的激情。

一、多维度的视觉感官“语言”呈现

视觉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由光感、色感、空间感等一系列功能组成,从视觉感官出发,是体验书籍设计不同感觉效果与逾越蜕变的有效途径。

(一)趣味互动的传达

“互”即相互、彼此、双方,“动”为动作、影响②,互动是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的动态过程,书籍设计的互动性是指在读者和书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无意识的参与其中。传统书籍中的互动,往往是读者被动地通过接收书中的图画或文字信息信号,从而转变成输出个人感受。这种互动方式容易让读者产生疏离感,缺少与作者和书籍自身的情感交流。书籍是有生命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图书有自己的“气场”,可以影响身边的周遭事物③。书也是有形的产品,不论从形态、颜色、材质还是功能等需求角度出发,都是在给读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与真实感受的互动体验媒介。趣味性的互动方式可以体现在书籍内部的折叠、裁剪、光影等手段,从静态的二维平面转到三维的立体形态,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与心理体验来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流程互动。

(二)视觉“实感”空间的体验

二维平面通过人眼获得三维的视觉沉浸效果,能够创造出立体空间实感,让读者感受到不一样的视错觉体验,仿佛可以触摸得到,给人以奇幻的虚拟视觉享受和心理震撼④,这种隐性空间需要读者阅读书中的图像文本信息后,才能产生空间实感的联想。真实空间感的营造体现在:打开书籍,页面上物像图形瞬间跟随站立起来,很有视觉冲击力。阅读者会下意识的伸手去触摸体验,通过视觉与触感深刻感知书中的信息,产生主题联想,并有所体会。

二、主题呈现的方法

中国古代诗人常用“象”来表达抽象的客观事物,通过比喻、拟人、象征、联想、打比方等修辞手法表达诗人自身的情感,并赋予其真实的客体存在⑤。书籍设计也可借用这种情感意识来烘托书籍中所要体现的主题思想,通过意象抽象表达的再造过程,构造书籍设计的主题视觉场景⑥。

(一)借物出新

通过借助熟悉的形态创造出新的意象,寻求感性形态上的相似性⑦。如果主题难以确定,可以模仿借用其他的形态意象来寻找灵感。比如书籍设计的主题为“爱情”,可以借鉴熟悉的电视、电影、小说等内容,借鉴别人的人、景、情,来挖掘自身的感性形态,塑造相仿的特征。这里以笔者的书籍设计主题“踪迹”为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对拍摄的图片进行梳理归纳,每个地点的感受不同,对人的对物的感受等等,也可表达自我内心,天气状况,囧事,幸运的,倒霉的……也可按照情节的发展高潮对主题进行节点式分割,按照情节发展顺序进行塑造,有机的将散乱的图片串联起来,从而进一步对主题润色。

(二)分解提取

“分解”顾名思义,就是拆散分开的意思,主题被分解成若干象,通过联想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再进行筛选提取最具特点、情感的关键点,通过关键点来释放或传达主题信息。比如“人”这一主题,可以分为男人、女人、女博士……又可根据他们的爱情、工作、生活进一步剖解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分析来展现他们的个性。一句话总结:确定主题关键词,联想与主题相关的若干词汇,然后再进行汇聚,分析其与主题的密切程度,进行筛选。类似于产品设计前期的头脑风暴“贴小纸条”展示,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有用的可进行造化的关键词。

(三)趣味关联

所谓趣味关联就是借助客观世界存在的物,选取进行联想并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以“踪迹”为主题,我叫苗梦宇,非正式场合下通常喜欢把“苗”写成“喵”,发音与家乡的方言一致,也觉得好玩,“喵先生的踪迹”“喵Y鲜踪”等一系列有趣的名称也可以当作我的书名。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围绕主题中心思想进行关联性思考,将可感知的、富有趣味的元素融入设计中,给读者创造意境,使其感官体验寻味其中⑧。对于“喵”我们又可以联想到猫,给人一种好奇的心理,创造出有趣的阅读语境;这种上下波动游离式的趣味点要简洁明了,图像表达的意思明确,不能造成思维上的障碍去阻断读者继续思考的意识连贯性,简单的趣味点构建总会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四)确定基调

这里的基调是指主题符号语言。经过自己的意识加工,将主题进行提炼升华,强化一些符号语言创造出审美的情趣或某种意象。用一张图表现出作品的基调,或是整体的情感倾向,特别是书籍的封面设计,其本质就是在设定一种情绪,通过视觉最直观的呈现给读者;同时又体现在书籍设计的整体风格,例如“瑞士国际主义”“极简风”“欧美风”“斯堪的纳维亚风”“包豪斯”“中国风”“性冷淡风”“时尚”“潮流”“粗犷”“清新”“非主流”“高富帅”……一系列主题风格来实现。这又牵扯到书籍的版式设计,点、线、面的融合,视觉所要表达出不同的感受,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轻重感,层次感,密集还是疏散的,都能够营造出与主题相关的独特意境。

三、形式与内容“主题”的平衡

形式和内容作为书籍的一部分,要统筹主题与视觉材料的全局性,就像一根杠杆要保持两端的质量相当,才能达到平衡。在进行书籍设计之前,规划好文本信息的整体策划与视觉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由内向外传达的完整性;同时根据主题对前期准备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按照主旨思想题材、图片、文本信息归类,根据书籍结构和关注的文本进行交融塑造,避免文本信息过多或图像信息爆棚的头重脚轻的结构状态。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书籍设计主题视觉语言的呈现方式上作了简单探讨,只是将一些实用的方法引入到书籍设计实践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高度融通的设计理论,有待进一步具体实践考证。虽然相关研究实践并不完善,但简单明了的设计方法有助于初学者对书籍设计进行准确定位,了解相关主题、图片、文本、版式在书籍设计中整体运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书籍设计是集形式、风格、版式、顺序、设计等内容于一体的整体艺术,是准确传达信息、思想、气质、理念的“干货”容器。好看的书籍是吸引你的理由,除了形式上能够刺激你视觉上的占有欲以外,更应该体现在易读的“好看”,如果书籍的“颜值”能够与内在的主题之美和谐共存,才是书籍设计真正美的追求。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数字媒体为主导的新时代下,书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要具有探索性的符合大众需求的前卫的创新理念。书籍设计在满足形式与内容之美、主题和谐一致的情况下,受到了各种新型材料的冲击,按照现有趋势发展,可以借用新型材料推陈出新,创意性地运用材料包装设计书籍的结构;同时,在材料的选取上应遵循绿色低碳的可持续设计理念,根据读者和书籍的真实需求,合理地运用材料。

设计书籍3

《乌合之众》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以研究大众心理特征著称。乌合之众也是一本很通俗易懂的书,作者以不同的人群、角度、事件来验证群体行为心理的局限性,以及个人一旦进入群体就极易丧失独立人格的无奈。

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处在群体当中的个人则极易被群体的意志所左右,同时,个人行为会不自觉的向群体行为靠拢,因为这样他们会获得安全感,甚至是身处群体的荣誉感。

群体是感性的,他们易冲动,容易被情绪感染。因此,我们做设计时应当尽量简单,只有简洁的设计理念才会易于被大众理解;我们的设计方案应该特点鲜明,只有特点鲜明的设计才易于被大众识别、传播。例如脑白金的广告:

xl群体是不善思考的,因此群体容易被“领袖”,“榜样”所领导,甚至是被蛊惑。因此,主流的设计理念易于被大众用户接受;权威性的背书也是易于被大众用户接受的方法。例如扁平设计风格初期大众关于扁平风来源(瑞士设计风格)的争论:

《十宅论》

十宅论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先生写了一本关于日本居住文化的书,它其实算是建筑学范畴的理论书籍。作者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欲望,从而导致了他们挑选房子的外形和家具摆设,这一切与审美无关,只与居住者的“个性”相关联。

作者对于不同房屋类型主人的一系列分析鞭辟入里。比如文章开篇讲述的“单身公寓派”,日本70年代的单身公寓主体是混凝土打造的,房间的上下左右都是混凝土,连走廊的通道也被隔音铁门所隔断,成为一个密室。公寓进门是狭窄的过道,一旁设有浴室、厕所一体化的组合与时,过道中间是床,尽头是小客厅。这是典型的旅馆式客房布局,旅店具有两种暗示含义:旅行和性爱。旅人没有固定的居所,总是在流浪,对于现代都市的单身者来说,理想的生活状态不是安定下来,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直到结婚有孩子。因此,单身者会选择旅馆一样的空间布局,这具有某些象征意义。除了旅行,单身者最期待的就是性爱了。在电视剧中,一对男女消失在旅馆里的镜头足以证明这样的象征意义了。而狭小的空间在大都市里意味着即使是刚毕业的单身学生也能够负担得起……

作者的一些分析也许不适合中国的情况,但作者对于不同类型的住宅布局的分析逻辑,以及居住者的心理画像,非常值得设计师,尤其是刚入门的设计师们去学习。

设计书籍4

【摘要】: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书籍装帧设计 材质 理念

一、书籍装帧

书籍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古今中外,中国的线装书、西方的羊皮书、苏美尔的石板书都是颇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书籍样式。据考证,早在魏晋时期,我们士大夫阶层接十分重视书籍的外观和整体外型。陶渊明说过“书若其人,面甚为重”,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古人对书籍外观造型的重视,这些,其实也就是当下书籍装帧的雏形。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类对事物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实用性,而对美学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事物正面对新生事物的冲击都加快了变革的步伐。一方面装帧很差的书籍即使内容充实也很可能压在书店积灰,很多读者甚至连翻阅的兴趣都没有。另一方面电子图书的兴起对传统书籍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丰富的图像影音内容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传统书籍望尘莫及,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传统的书籍装帧

诚如前文所言,基于物质资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虽然早在20xx多年前的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专门的书籍装帧部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书籍装帧不论社会调查报告是在范围还是形式上的发展都非常的有限,具体来说,传统的书籍装帧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使用范围有限。传统的书籍装帧使用的内容范围和人群范围都十分有限,基本集中在政府或一定的社会组织编订的书籍,如中国的《四库全书》,西方的《圣经》。同时使用装帧较好的书籍的人群,基本为上流社会的贵族或富商。

2.形式单调。一般来说,东方的书籍装帧以线装书为代表,而西方以羊皮书为代表,同时内容以文字叙述为主,形式十分单调且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3.技术含量低。传统的书籍装帧基本就是将书籍组装和保护起来,高级一点的装帧也只是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装饰,本质上装帧的技术含量和设计理念处于很低的`水平。

三、当代书籍装帧的要求和思路

时代在飞速发展,书籍装帧在这个剧变的时代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注意以下要素:

1.改变传统书籍装帧的观念。传统观念将书籍装帧的思维局限在书籍的装订、保护、封面扉页的制作等方面,但当今时代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要求都变得综合性和复杂性,在装帧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思维局限在装订和封面这些方面,那对提升我们书籍的整体质量是非常不利的。根据新时代的观点,书籍装帧包括了书本中所有与文字、图形、色彩、形态的有关系的设计和制作。

2.结合时代背景,书籍特色增强书籍的美观性

美观是书籍装帧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和要求,在当下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熹榜书千字文》为例,来看看这个问题。这套书的装帧给读者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强烈的。首先,他用木盒制作了书的外套,并创造性地将朱熹文章片段运用现代激光雕刻工艺反雕凸刻在面板上,让读者光是看到这震撼的封面便对书籍里面朱熹的大作充满了渴求和期盼。而反雕的千字文,完美的与朱熹生活的时代宋朝结合起来,展现了宋代印刷术的跨越式发展,使读者的思绪一下飞回到千年以前。这样的书籍装帧,带给读者完美的想象空间和意境,创造惊人的销售量自然不足为奇。

3.突出民族特色

时代的发展使得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一夜之间世人皆知,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却是无法复制的,这正好给了我们书籍装帧的一个思路,那就是彰显民族风情,使我们的书籍“仅此一家”,具有极强的独有性。

我们之前展示了《小红人》的装帧设计,这本书至今也是中国书籍进攻国外市场的典范制作,当年在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取得了惊人的销量。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小红人》几乎处处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元素装帧设计理念。线装模式、封面的窗花剪纸、扉页的中国结设计、还有整本书的黑字红底的对联模式,可以说是页页有景,片篇有情。

四、大胆使用不同材质实现装帧功能

书的材质早就不能在局限于纸张,所以材质的多样化也是我们现代书籍装帧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吸引读者或者更好地体现书的内容或时代特征,我们可以使用木、铁、塑料等多种材质。

五、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书籍的现代装帧理念用1个图表示,对书籍装帧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提高书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整合将具有重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103-193.

[2]郑军华慧.书籍装帧设计[M].上海书店出版社,20xx.1―46

[3]邱陵.画家与装帧[C].见:杭间张丽娉编.清华艺术讲堂.中央编译出版社,20xx.195-205

[4]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

设计书籍5

一、幼儿书籍材料的绿色运用

绿色设计发展趋势是使用天然的、绿色材料,如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可再生材料及可回收材料,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的材料必须避免。众所周知书籍设计材质中纸张运用最多,在幼儿的书籍设计中市场上采用最多的是铜版纸双面覆膜,但这种覆在印刷品表面的薄膜和其他塑料制品一样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覆膜后的纸张也无法再次回收利用。据英国《经济学人》一篇统计报道,中国人的一年纸张消耗是人均1.81棵树,所以纸张的过多运用并不环保;幼儿的理智判断能力差,行为冲动性强,如果纸张的韧性和牢度不够也会被幼儿撕坏、咬坏。因此,幼儿书籍的材质设计与成人书籍设计不一样,既要满足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满足社会生态环境保护。那么棉布作为幼儿书籍的材料运用,似乎可以协调这一问题。布质书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在我们国家20xx年开始问世。如是一本名为《苹果的故事》的布书,书采用的材质是棉布,在棉布上可以印刷文字、图案。书的每页都在棉布里面填充海绵,以此增加棉布的厚度,方便幼儿胖乎乎的小手拿、抓、握、翻、压等,可以训练幼儿手指肌能和触觉。柔软的书籍页面对儿童的阅读也是一种保护,不像纸质书籍会出现由于纸质太硬、太薄而划伤幼儿手指的情况。棉布材质的幼儿书籍反射率低,对儿童眼睛不刺激,嘴咬不坏,手撕不坏,脏了可以清洗,既能减少幼儿尘埃过敏几率,又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书籍的使用寿命,甚至可以完好无损的传给下一代。与纸质的幼儿书籍相比较,棉布幼儿书籍具有质量轻、无毒害、天然、环保、柔软、安全、易清洁等优点,材料运用的安全性、无毒性、易操作性、耐损性等都体现了幼儿书籍设计的绿色设计和人性化处理,相信这种棉布材质的书是很多家长给幼儿的第一选择。

二、幼儿书籍的绿色印刷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除了动手以外,有时候会通过嘴巴,喜欢什么或对什么好奇会用嘴巴舔或咬,这势必是传播疾病的渠道,所以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接触一切物品都需要极高的安全性,同时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通过书籍来了解世界。在成人的书籍阅读中有时候手上也会粘上油墨,而油墨中含有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所以在幼儿书籍设计中还要特别强调绿色印刷。绿色印刷是指印刷中要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保护人体健康,消除印刷中由于环保问题造成的危害,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印刷工艺中油墨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采用的矿物油墨颜料中含有铬、汞、钳等重金属元素。如果把含有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油墨用于幼儿的书籍印刷,与幼儿密切接触,而有些幼儿又喜欢吃手或用嘴接触书籍,可以想象这对幼儿的健康会产生多大的危害,比如有些幼儿血液里查出铅中毒,就是因为幼儿书籍、玩具中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元素、挥发性有机物等。因此,我们应该追求一种“印以墨为先,墨以质为本”的原则,幼儿书籍的印刷尤其提倡使用环保型油墨。环保型油墨目前是以植物油为主体的油墨,如水性油墨、紫外uv油墨、大豆油墨等新型环保油墨。大豆提取的植物油属非矿物油,这种油墨不含污染大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臭、无毒。这样的油墨应用到幼儿书籍的印刷中可以保护幼儿的健康,除此之外,在满足信息识别、保护、方便等功能的条件下,还应该提倡用量最少、工艺最简化的适度印刷,对印版版材、印刷材料、后期加工等方面都要优先考虑环境的效益以及人体的健康。

三、幼儿书籍功能的再设计

绿色设计思维概念中包含产品的多种用途设计,包括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其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他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至于幼儿书籍设计中如何进行这方面的绿色设计,可以借鉴产品设计的例子。图2是一个产品废弃物的功能再开发的例子,YWater是针对孩子的一种低卡路里饮料,喝完饮料后扔掉这个形象生动的Y型瓶子实在可惜。设计师通过一个Y结(YKnots)将这些瓶子连接起来,可以进行各种立体形态的组接,训练孩子的立体空间思维想象,所以很多瓶子就可以成为LEGO(乐高)一样的玩具。由废弃物到玩具物,通过巧妙的设计拓展其使用功能,延长使用的生命周期,这也是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维。在幼儿书籍的可持续性发展中,也可以从书籍功能方面入手,让一本书不仅具有阅读的功能,还能通过设计来延伸、拓展其功能,提高书籍的使用价值和周期。

我国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陈鹤琴曾说过:“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当幼儿书籍遭遇玩具,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不错的设计理念。玩具书既有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拥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比起一般的传统幼儿书籍,其寓教于乐,好看好玩,可以长久的保留下来。一些儿童立体书甚至引起成年人的喜爱和收藏。图3是一本幼儿布书,讲诉农场里小动物的故事,整个设计是一个可以储物的布袋,里面装满了农场里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有魔术贴,打开布袋之后。小朋友可以按自己的想象随意安排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形成一幅幅图画,可以互动玩耍,看图说话等,侧面还有文字对应收纳小动物的口袋。这样的幼儿书籍设计让孩子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籍内容兴趣有所改变,也不会丢弃它,因为它闭合以后还可以当储物的提袋或抱枕。

四、幼儿书籍视觉的人性设计

除了将绿色环保意识引领书籍设计之外,以人为本,尽量减少盲目的视觉刺激和视觉污染,加强人性化的视觉设计也属于绿色设计的范畴。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还不能进行系统性阅读,他们的书籍设计中以图形为主,文字为辅。色彩一般都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在幼儿书籍的整体设计中首先应考虑如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将这些信息要素简洁直观地展示给幼儿读者,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幼儿阶段的认知为,过于复杂、繁琐的图形很难在第一时间引起幼儿视觉的共鸣,所以在图形的设计上不宜太复杂,多以具象为主,形式简约,才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空间设计上要注意图形、文字的面积、位置、空间关系,善于空间的留白处理,让幼儿的眼睛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在色彩的处理上注意色彩三要素,即明度、纯度、色相之间的对比和调和的关系。虽然儿童的色彩以高纯度为主,但仍然要注意高纯度的色彩之间尽量减少大面积的强对比以及强刺激,以保护儿童眼睛视力的健康。图5是名叫《噼里啪啦》的图画书,书中文字和插图都是日本知名童书作家佐佐木洋子专为幼儿编绘、设计的。在图形的设计上,三个主角动物的造型类似幼儿简笔画,形象简洁、生动,一下就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在色彩的设计中,从明度、纯度、色相中寻求对比和协调,如主角动物色彩小面积的高纯度与背景大面积的低纯度调和,以此让画面主体在突出的同时避免产生过分的色彩视觉刺激。文字的字号大小适中,适合幼儿的阅读,从书籍整体的空间布局以及编排设计上都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性化的阅读空间。

五、结语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的使用和再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幼儿书籍设计中引入绿色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从设计与人、设计与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幼儿书籍设计;从书籍材料、印刷、功能、视觉设计等方面倡导绿色设计和绿色消费,让它在满足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同时具有安全、自然、环保、人性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书籍。

设计书籍6

岗位职责:

日常主要工作是出版社图书装帧方面的设计,包括封面、内文版式、图书工艺等,如精通海报(包括图书宣传、电视电影海报)的设计,则待遇会相应提高。

任职要求:

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懂图书印刷、装订、纸张相关知识,能和客户沟通。

设计书籍7

摘要:文字是书籍设计中构成书籍形态的基本元素内容,文字也是书籍形态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不仅承担了信息传递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较多的审美功能。文字本身存在一定的属性,进行具体设计实施之后的字体,其排列组合以及文字字号和字行的长短等因素都会对书籍设计造成一定影响,能够促使书籍设计具有更多的魅力。

关键词:书籍设计;文字应用;审美价值

文字在书籍中的应用也经历着由不完善逐渐完善的过程,纸张和印刷术的发展使书籍的产生成为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原始书籍设计的时期,文字通常情况下是使用天然的材料或者是经过简单加工的材料写在甲骨或帛卷上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促使人们逐渐进入书籍设计时期,工业革命之后,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书籍设计首先出现在西方,而中国进入书籍设计时期是相对较晚的。

一、书籍设计的主要内容

书籍设计是一项整体的视觉传达活动,进行书籍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促使读者阅读得到保障,同时也能够赋予书籍一定程度上的美态,使得读者能够得到美的享受,书籍设计艺术因此出现。书籍设计中主要包含这三个方面的要素,封面和扉页以及插图等内容,书籍封面设计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其代表着读者对书籍的第一印象,也是书籍设计艺术的门面,书籍封面的设计主要是在艺术形象设计的基础上出现的,书籍的封面形象设计能够对书籍的内容加以反映,也具有一定推销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着人们购买书籍的欲望。其次是书籍的扉页,书籍扉页是现代书籍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书籍如果缺少扉页就会使其收藏的价值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是书籍的插图,在进行书籍插图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书籍插图本身是书籍内容中较为灵活的部分,能够让读者在进行书籍阅读的时候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使读者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得到必要的发挥,帮助读者对书籍的内容加以理解,并且促使读者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享受。

二、书籍设计中的文字应用

文字是书籍的主要构成内容,书籍设计中的文字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进行情感的传递以及文明的传播与传承,这也是文字的基本要素内容,字体和字形以及字体颜色、文字效果等都是文字版式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要想促使文字中的基本因素能够更加和谐统一,就需要对其之间的联系加以必要应用,促使其能够在对局部差异保留的情况下,促使其整体更加具有统一性,并且让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不会引起读者的抵触情绪。

在书籍设计中,字体属于造型元素,能够为读者带来第一印象,不同的字体本身也能够给读者较为直接的视觉体验,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通常情况下,书籍设计中的文字主要是呈现出黑体的笔画粗细相等和方头方尾等特点,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字体本身就具有醒目、简洁以及浑厚等特点,也是现代设计过程中运用得相对较为广泛的字体,通常情况下,这一字体主要应用在主标题的设计上。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字体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根据笔画的粗细程度,黑体也能够分为粗黑和大黑以及细黑等类型,黑体的另一种形式为等线体,等线体的笔画具有粗细均等和干净利落等特点,能够给人较为震撼的现代感,这种字体适用的范围是相对广泛的,在多数表现现代感的设计作品中,这种字体的应用都是无处不在的。宋体包含着粗细宋体和斜宋体以及仿宋体等,这些宋体的基本特征是字形相对更为方正,同时横细竖粗,宋体的笔画右端和字的收笔之处会出现锐角,并且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能够给读者一种肃穆和精致的感觉,也能够给人一种古典美的感受。在文字版式设计中也需要关注文字字体的搭配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将文字的主要字体的搭配控制在两到三种的范围内,字体对读者的情绪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书籍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字体的设计排版等方面内容,防止其出现过分花哨的情况,字体过于累赘就会使得文章看起来存在拖泥带水的特点,从而使读者的阅读兴趣逐渐丧失。

书籍设计中的文字排版通常情况下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而计算机文字本身存在固定格式的设定,而这一设定的存在,对于文字的正文是较为适用的,但是在进行标题的字体排版的时候,其中间会出现一定问题,这就需要设计者必须对书籍设计中的文字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对这些文字排版可能构成的视觉上的缺陷加以弥补。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其字体行距也是需要关注的内容,行距主要是指文章中行与行之间的具体距离,其通常情况下对长篇文章加以处理的时候,需要坚持的主要处理原则是字紧行松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就会使得文章的阅读起来更加具有条理性。

三、书籍设计中的文字体现书籍内涵

书籍设计中的文字对书籍的相关内容具有概括的作用,而具有一定个性化特点的图书设计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具有个性化的图书设计本身有特殊的含义,它能够使书籍本身具有更高的表现力,书籍设计中的文字个性化设计使得书籍设计的质量以及其原创力等方面都得到必要提升,也是现代书籍的设计发展主要趋势,更是新的时代发展下的主要审美需要。书籍设计专家多数都对文字的结构与含义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能够对文字的具体应用方式等加以充分掌握,同时这些设计专家在进行书籍设计的时候,也存在一定个性特征,也具有较为浓厚的艺术气息,图书本身也属于商品,具有一定的商业功能,图书的商业功能和书籍设计的联系是较为密切的。书籍设计的时候,简单明了的文字能够增强文字的识别度,提升内容的可读性,在书籍设计的时候,对文字的设计能够促使书籍销量有所增加,在当前新媒体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图书市场的竞争也在增大,书籍设计对出版商的命运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对文字进行巧妙设计处理的时候,需要重视对文字的编排处理,促使书籍的内容和属性具有一致性,使得书籍的中心思想能够更好的展现出来,促使读者的购买欲望得到充分激发,让书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四、书籍设计中的文字审美特征

读者在进行书籍阅读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书籍设计中是使其视觉不断得到传递的重要过程,书籍设计中文字的设计也是比较重要的视觉元素,在书籍设计处理的时候,文字是较为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书籍外在或是内在的文字,都需要对受众的视觉提供必要的刺激和感染,促使受众能够充分感受到书籍中传递的知识内容。书籍设计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需要良好的字形处理,同时根据文字的组合情况与排版技巧等相结合并统一,促使书籍美感以及书籍的可读性等方面有所提升,这样才能够充分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书籍设计的过程中,文字审美的价值对其艺术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关键的影响,这就使得书籍设计的时候,需要将艺术设计的理念充分显示出来,让书籍设计具有更加个性化的特点,促使文字的审美有效提升,也赋予其更高的创造性价值。此外,文字设计也需要凸显出书籍内容的中心思想,能够促使文字在对书籍内容体现的时候做到疏密有致,这也需要书籍设计专家本身能够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艺术表现方法,从而让文字的审美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提升的时候,主要是在图形文字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主要包含着图形化描绘文字和精彩插图以及书籍的整体外观等内容,所以在进行书籍设计的时候,其中所具有的寓意是较为强烈的,通常情况下需要用间接手段对书籍内容有效展现,根据书籍的不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字在设计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一些文字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对书籍的艺术氛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渲染,而一些文字主要是向读者提供必要的美感意境,另外一些文字是为了促使书籍的商品价值有所提升。

五、文字在书籍设计中的艺术魅力

我国的文化传承过程中需要依靠书籍的力量,也就需要在进行书籍设计的时候,关注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内容,让文字更具艺术魅力,将书籍的文化内涵进行更加充分的体现,在时代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众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价值取向和传统方式存在一定差别,而读者的价值取向对书籍的营销出版情况等方面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书籍出版社就需要更好地掌握受众的需要以及其需求动向,同时根据书籍的设计将书籍的个性特点和其中蕴含的感情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促使书籍更加地生动形象。巧妙的文字编排能够促使书籍的文化性以及审美性等都加以提升,使得受众的阅读兴趣也得到必要激发。形态丰富的汉字不仅具有信息传达功能,同时也是对我国文化内涵的充分体现,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民族特色以及各个阶段的社会形态都会在文字设计中有效体现出来。汉字也是形意结合的文字典范,书籍设计需要对汉字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示出来,同时也需要对国外的文化加以吸收和借鉴,并且对书籍的欣赏层次能够充分提升,使得中国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也充分体现出文字在书籍设计中的艺术魅力,使得书籍设计中的文字合理应用之后,设计的审美价值能够得到充分提升。

结束语

书籍是人类生活与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食粮,中华文化在长久的沉淀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优秀书籍,也通常传承着多种多样的书籍,书籍出版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实施更加优秀的书籍设计和出版,并且形成自身独有的竞争力。这就使得各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更加重视书籍设计和其相关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字的识别以及其审美性的体现都相对重要。图书出版的时候,需要加强对文字元素的重视,也需要在进行合理的书籍设计之后,促使文字的作用能够得到必要发挥,使得文字的设计更加符合读者的需要和市场的发展规律,促使书籍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发展,对文字的感染力及可塑性等方面都加以提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弘扬,根据汉字本身具有的优势,使得书籍设计能够得到创新发展。

参考文

[1]乔珮菊,张宁宁,谷云霄.推广设计中的版式设计[J].南方农机,20xx,48(07):103-104.

[2]唐志芯.关于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色彩语言分析[J].艺术科技,20xx,30(04):249.

[3]杨奥.插画在书籍版式中的原创性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xx.

[4]张可.书籍封面中的中文字体应用[J].大众文艺,20xx(03):143.

[5]彭丽莎.基于形态构造下的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xx.

[6]张可.传统书籍设计视野下的现代数字书籍设计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xx.

设计书籍8

摘要:互动设计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儿童书籍互动式体验设计是为了探索出新的儿童书籍设计道路,通过书籍与儿童进行互动,达到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本文将展开基于互动体验的儿童书籍设计研究,分析了感官互动体验设计、行为互动体验设计和其他互动体验设计,使儿童书籍更具现代化特色,增加儿童书籍的吸引力。

关键词:互动体验;儿童书籍;设计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书籍设计相比较,我国儿童书籍的设计无论是在艺术手法表现上,还是在色彩的搭配上,亦或是在材料的使用上,都显得过于单调和拘谨。因此,本文从书籍互动体验的角度来探索儿童书籍设计的创新,从结构、材质等方面进行改造,使儿童书籍设计更具现代化发展特色。

一、儿童书籍设计互动式体验

麦克卢汉认为,传统的书籍并没有立体地展示其内容与形状,显得十分呆板、不平衡,若是能够将多张纸折叠起来形成多个空间,形成三维度的物体,那么就可以为书籍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提高书籍内容的传播效果。该理论基础为互动式体验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埋下了伏笔。交互式体验最先起源于人机交互,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渗透到书籍设计中,意在从交互体验中达到预期的交互效果。我国书籍互动设计的理念起步相对较晚,吕敬人先生提出在书籍中注入时间概念,塑造书籍的三维模型,使读者能够参与到其中,与书籍产生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该理念的提出使得我国书籍设计向着互动体验方向发展,摆脱了传统书籍设计的束缚,让书籍更具现代化特色。

二、基于互动体验的儿童书籍设计

(一)感官互动体验设计

感官设计是加强书籍与儿童之间互动的桥梁,在书籍中从视觉、触觉等方面来设计,会为儿童带来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第一,视觉互动设计。视觉互动设计需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纸张形式、色彩搭配、文字互动等,通过冲击力十足的视觉体验来加强儿童对书籍内容的认知。比如:传统书籍纸张的大小基本上为8开、16开以及32开,为了改变这些千篇一律的开本为儿童带来更多互动体验,日本艺术大师赤羽末吉所设计的图书《苏赫的白马》,该书采用了24×64cm的超长横开本,且使用的色彩明艳,展现出辽阔的大草原,并配以悲壮的故事,通过视觉的震撼效果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加强了儿童与书籍内容之间的互动。第二,触觉互动体验设计。尽早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目前,我国儿童书籍材料仍以纸质材料为主,选择性较为单一,就此方面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所选用的材料则更为多样化。我国一些书籍设计者也参照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来进行适当的改善,出现了一些以丝织品、布料或是化纤材料为书籍材料的书籍设计作品。比如:《小唐诗》泡泡书的出版,该书针对儿童的喜好,采用软性塑料泡沫作为材料,整本书质地柔软,色彩鲜艳,儿童可以在其中体验无穷乐趣,增强了互动体验。

(二)行为互动体验设计

行为互动体验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增强书籍的行为互动体验设计能够为儿童读书增添更多乐趣,吸引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籍的阅读和体验中。行为互动的方式包括翻动、撕裂、洞开等方式。第一,翻动。翻动包括正反方向翻动、组合式翻动、基于视觉残像的前后融合翻动、切口翻动等体验模式。比如:布鲁诺蒙纳瑞的作品《一夜的黑》,该书选用了拷贝纸,纸张具有一定的透明程度,内容相互映透,随着书页的翻动,小飞虫若隐若现,草也深深浅浅,儿童完全可以融入到书中所描绘的场景中亲身感受,利用视觉残像的前后翻动模式增强了儿童的体验。第二,撕裂。多数人都不会主动去撕裂一本书,本文中所指的撕裂不能理解为破坏,而是一种互动体验的方式。该方式是指设计者忽略掉书籍剪裁的部分,让读者亲自去体验。最具代表性的撕裂设计书是朱赢椿所设计的《不裁》,该书没有进行裁剪,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动手裁剪才能继续阅读下去,在儿童书籍设计中融入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儿童参与书籍的体验,并使其更具探索知识的精神。第三,洞开互动体验设计。该方式是在书籍的适当位置打洞,增强儿童的体验。比如:英国较为出名的手指布偶书《摇摆的虫子》,造型独特,儿童可以通过洞中探出的毛毛虫来体验乐趣,加强与书籍的互动。

(三)其他互动体验设计

其他互动体验设计对书籍整体质量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加入书籍附属物。书籍附属物的设计与时俱进,更加具备人性化特点,在儿童书籍上增加附属物能够让儿童感受到由书籍到玩具过渡的乐趣,将儿童带入到多维世界中,增强书籍的体验。“有色眼镜”读书是一种较为有趣的附属物设计,其能够通过不同颜色的透明卡片来帮助儿童解读更多文字、图画等,使用起来十分有趣。第二,印刷油墨引发创意。该方式是通过印刷油墨改造的方式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图书信息,通常在书籍的插画中使用。比如:在图书中使用光敏油墨材料绘制插图,只有在黑夜中才能够看清图画的内容,像黑夜舞动的精灵一样,提升了书籍的表现力,增强了儿童与书籍的互动。总之,书籍是打开儿童对世界认知的重要工具,在书籍中使用互动体验式设计能够增强书籍对儿童的吸引力,通过感官体验、行为互动体验以及其他一些互动体验的设计来加强儿童与图书之间的互动,让儿童置身于书籍场景中,亲身去体会书籍所传达的内容。

设计书籍9

目的:在于将儒家“和”思想运用到书籍设计中做到相得益彰,总结出基于儒家“和”思想指导下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书籍设计品质。了解阅读对象与书籍设计的沟通桥梁做到意境融彻,以儒家“和”思想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从而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方法:通过将儒家“和”思想运用到书籍设计中,从而探索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出路。结论:研究儒家“和”思想的内涵,将其应用到书籍设计当中,能够提升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性,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文化认同,并且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代书籍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言

“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体现了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智慧,在调整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同时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理论基础。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在中国长久的历史文化看来,儒家“和”思想已经被衍生成一种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并且被广泛运用到建筑技艺、园林、书法、绘画等艺术设计领域。本文通过对儒家“和”思想进行梳理,使其与书籍设计相结合,总结出基于儒家“和”思想指导下的设计理念,进而从视觉元素、材料选择、书籍造型和装帧结构上研究如何在现代书籍设计中体现出具有儒家“和”思想的设计理念。

儒家思想中的“中和之美”谈书籍设计中的适度理念

在儒家思想中,任何事物的审美和欲望应该有理性地、适度地抒发,去达到情感和思想的互融互通。正是因为有“中和”儒家思想的引导下,人们才会更加满足自己当前的生活从而做到知足常乐、控制欲望,只有做到儒家思想中的适度原则,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在书籍设计中,近年来随着电子读物的普及,加上有些设计人员为了迎合某些书商的要求,对书籍过分装饰一味地追寻表面视觉上奢华高雅的书籍装帧形式,出版商也越来越看重书籍外观,而产生了很多过度包装的书籍,因为在他们看来现代纸质书籍具有了摆设和收藏功能,这种看似提高书籍价值的行为对于书籍本身来说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过度包装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消费者的心灵进行了腐蚀。书籍自古以来就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主要媒介工具,如果过度的最求外观上的好看与销售价值只会适得其反。儒家的“中和”思想要求书籍装帧设计师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让书籍设计的外在体现出对称、平衡、协调和统一,并对称美、秩序美来带动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谐,让人的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处于圆融的状态,实现真正的“中和之美”。

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谈书籍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儒家思想常常强调“天人合一”,其中以人为核心,强调人与天地、自然的和睦共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引导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应当以占有自然、破坏环境为目的,而应思考如何与自然融为一体,世间万物本身就属于自然界,人们不是要逃离自然的环境、改造自然的规律,而是要融于自然、亲近自然,实现生命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相互契合。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应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抑制无限制的欲望,避免向自然无限制地索取从而造成大量的破坏,尽量采用以自然、可回收的物质和材料作为书籍纸张制作材料,提倡绿色设计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儒家思想中的“文质并重”谈书籍设计中的整体理念

孔子明确了“文”与“质”的关系,提出“文质并重”的思想理念。“文质并重”是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避免出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极端现象,使“文”和“质”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在书籍设计的功能上,以服务于人为根本目的,在表现书籍内在内容的基础上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文质兼备又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优秀的书籍设计应该实现装饰和其承载内容的统一,用形式来表现其自身的精神。

结论

儒家“和”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出发,书籍设计也应该以读者为主体进行设计,设计吕敬人先生曾评价的:“今天的书籍设计师要塑造书籍的生命。设计师需要思考如何体现书的文化气息,让人在愉悦中享受到书籍传递的信息,说得直白一点,设计者要做的就是在书籍文本和读者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书籍装帧设计无疑就是书籍的精粹所在,好的书籍设计可以让读者在未翻开书籍前得到某种预感,也可以让读者于第一印象时就失去翻开的欲望。这种能够拉近读者与书籍的心理距离,就是书籍装帧设计中包含的儒家“和”思想。达到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探索意识的目的和意义。

设计书籍10

教材说明: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是爱读书的典范,也是爱护书籍的典范。本篇课文记叙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意识,养成勤奋读书,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识字和阅读为主,在解决生字障碍的前提下,读中感悟。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明白爱书的重要。

教学目标:

1、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句话的意思。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爱书更是一种美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爱护书籍。(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籍”是这节课要认的字,比较难写,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生: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1)你在这篇课文中新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说给同桌听。

【低年级的学生应以认字为主,在学生互相介绍认字情况时,不仅加深了彼此对这个字的印象及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师贴出相应的词卡。(鲁迅、干净、红漆、箱子、空、夹缝、樟脑球)

(3)集体认读字词。

(4)指名读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故事)【以上环节注重了学生在认字的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以便学生不仅会认字而且会用词】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介绍鲁迅。

2、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生:鲁迅小时候把书籍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3、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句子。

4、预设学生的汇报

a、这时候,他总要先看看手干净不干净,然后才小心地一页一页翻着看。这一句中那些词说明他看书时的小心?(“小心地”“一页一页”“翻看着”)

那些词说明他看书时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总要”“先”“然后”)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这些词可以试着重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用”总要先……然后……”说一句话。

b、他看书的时候,弟弟可以在桌子旁边一起看,但不许动手摸书。(说明他怕弟弟弄脏他的书。)

c、鲁迅把自己的书精心的放在母亲床边的红漆箱子里,箱子里空大的地方放大书,空小的地方放小书,摆得整整齐齐。夹缝里还放着樟脑球,是为了防止蠹虫把书咬坏。(这些细致的行动说明鲁迅对书籍特别珍惜。)

d、第三自然段的两个“总是”突出强调了鲁迅爱书的行为,应重读。

5、看看你自己的书,说一说你平时又是怎样对待书籍的?

6、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四、总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能够从书中获取知识,抒发情感,希望同学们都能像鲁迅那样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设计书籍11

论文关键词:继承 和谐 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是个几千年文明艺术古国,有着更多自己优良的文化艺术文明,所以在我们的书籍设计中更能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特,点触手可及,同时也让它更好的给我们指引设计之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自己的内在气质!

中国的书籍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是随着文字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中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在经历了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正在向传统回归,正因为把握了这种时代特征,才使得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更具迷人的魅力。发展自己独有的特色就须有自己的东西,所以在中国发展书籍设计更需认真学习和融合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体现自己的个性与气质。

1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书籍设计

任何一种文化或学科都是在传承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书籍设计是一门艺术学科,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如此。但是,现在我们对书籍设计的继承认识是非常不够的,导致目前书籍设计方向混乱不清的状况。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但很多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已经理不清设计的路子该怎么走了。一所谓新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在迷茫中,自觉不自觉地倒向了完全商品化的方向。对于书籍设计来讲,这个趋势是非常危险的。书籍设计丢掉了传承的观念,而去模仿一些流行的东西,看起来这很省力气,能够吃饱饭。但是,如果这种状况一旦成为一种普遍,并在设计界扎根的话,终究会被读者所抛弃。

设计师们必须经过图形、色彩、文字等诸多设计元素的组合与编排来传达设计的某种意念,全方位的了解、学习、发展传统文化,注重对传统艺术语言的继承,同时又必须掌握现代的审美趋向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实验性探索。书籍设计无疑需要带着民族文化的自尊,但也应该尊重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精神,汲取各国之长,使图书版式设计保持创新的态势,走向现代的书籍艺术世界。我国著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的《朱熹大字千字文》和《梅兰芳全传》;张守义先生的《春明外史》;王序先生的《意匠文字》;张志伟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等,像这些优秀的书籍设计经典之作,它们的创作根基就是来自传统,又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传统的而不是古板的,是时代的而不是浮华的。这样的作品是可以使读者读时悦目,品时赏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脊梁,将优秀的中国文化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2把握书箱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继承间的和谐统一

艺术设计需要追求创新,特别是在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创新离不开对国外先进设计思想的学习与借鉴。然而盲目的抄袭,只能是简单粗放的模仿和放弃自我,只有拥有自主、民族特点的设计才能在国际设计领域获得成功和认可。现代艺术家马哈蒂尔曾在他的讲演中指出,亚洲人如果盲目地学习和模仿西方,就会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文化。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艺术设计的民族性才是一个国家设计文化的生存之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古代艺术思想、美学原理博大精深,其中所蕴涵的许多艺术理念、哲学思想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仍然具有时代意义和可贵的前瞻性影响。在设计中寻求传统文化与创新借鉴的平衡是每一个设计者需要关注的间题。 与文化传承有着最密切联系的装帧艺术设计应当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应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从中寻找属于自身文化标记的设计特质,建立对传统设计文化的自信。我国传统书籍装帧文化从书籍形态到印制工艺都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传统设计思想和经验是我国装帧艺术文化的灵魂。仅以装帧形态为例,在已发现的敦煌遗书中,古籍的装帧形式就有卷轴装、梵夹装、绳装册叶等多种样式,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装帧形式还有龙鳞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袍套装、线装、毛装等多种形制,每种装帧形式都各有其特点,如明末清初的学者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记录:“卷册用旧锦做囊或紫白檀做匣。匣内衬宣德小云鸯白绩。以檀末掺新棉花为胎,不但展舒发香,且能避虫”。由此可见这种纸板木胎的古代锦囊匣不仅工艺精致而且极具艺术内涵与实用价值。这些凝结了古人设计智慧的艺术构造为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形态参考。

其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局限于简单地使用几个中国元素;而学习国外先进设计思想,也不是照搬几个外国纹样。在学习与继承中,真正的核心是文化。我国著名设计师赵健对此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表述:“对于当代的设计师来说,传承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而是借鉴西方人对现代设计原理的理解,来挖掘我们中国人原来没有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完全整理好的中国的视觉遗产。”原“世界最美的书”评委、德国柏林出版社、布鲁斯帕瑞出版社制作总监雷纳特?斯蒂芬女士在评论中国书籍设计时曾说“我认为你们国家有很好的书籍设计师,并且我希望他们不要受太多的西方国家书籍影响,而要注意你们有自己的文化的书籍设计。”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传统文化修养才是创作优秀设计作品的根本。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强大包容性的文化,应当学习运用国外设计领域内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来完善传统设计思想、丰富技术工艺表现。设计者只有把自己的作品纳人社会的文化系统中进行考虑,体现艺术设计的个性特征,将会给设计作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这将有待于设计者从认识上不断升华、积淀。只有明确所担负的文化责任,并站在历史的基础上来设计未来,才是新的时代赋予广大设计者的光荣使命与职责。我国著名装帧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结合传统装帧形式和现代工艺创作出的函套装《子夜》和夹板装《朱熹千字文》,是完美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科学的设计作品代表,特别是《朱熹千字文》,将三分册大型版本统一装在由两块木板组成的夹板装中,这种夹板装是从古籍梵夹装演变而来,运用现代理念加以创新变异,使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再生,同时设计师还在封面封底两块木板上用激光雕刻了反相的1000个汉文字,这不仅是图书主题“千字文”最直观的体现,更是以现代设计工艺完成了对古代木板印刷形式的演绎和致敬。

每个国家的书籍设计都要有自己的与众不同,否则就会被异国的设计而同化,从而失去自我。书籍本身的含义就是一种艺术,要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文明进行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个几千年文明艺术古国,有着更多自己优良的文化艺术文明,所以在我们的书籍设计中更能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特点触手可及,同时也让她更好的给我们指引设计之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自己的内在气质!

设计书籍12

【内容摘要】书籍色彩与内容、结构,功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三个方面说明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并认为书籍的美不在于表象,而在于对内容的诠释和阅读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书籍色彩;内容;结构;功用

书籍不同于其他的设计产品,它是六面体静态呈现和连续多页面的统一。同时,书籍又具有文化媒介载体的功用,其职能在于供读者阅读,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因此,如何促成舒适的阅读,成为书籍设计最为基本的动因之一。下面通过三个方面阐述书籍色彩在书籍设计中发挥的作用。

一、书籍色彩围绕功用展开

书籍色彩设计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设计概念问题,它时常要与一种媒介相结合,从而使色彩问题更加具体化。一旦媒介与主题明确,色彩的一切要素都将围绕功用而展开。设计的本质在于解决问题,功能实现是一切设计的首要议题。色彩设计对于书籍的价值,最终在“阅读”这一动态过程中得以实现。色彩设计不在于美,抑或是美不在于表象,而在于对内容的诠释和功能的实现。此外,设计者还需建立书籍色彩设计的整体观念。书籍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从结构上将书籍分解为封面与内页(版式)设计两部分,但很多设计者并不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破坏了书籍设计的完整性。

二、书籍色彩由内容决定

在设计领域,色彩不仅仅是一个物理问题。除了对光的分析以及对物质本身的研究以外,我们更倾向于对作为色彩感知主体的“人”的研究,其中包含生理和心理对“人”的色彩感知的双重作用,以及长期以来不同社会背景、区域文化所产生的“人”对于色彩的独特认知。因此,书籍色彩设计首先要从书籍内容出发,在充分理解书籍内容的基础上开展色彩规划与设计。其次,色彩为内容设定基调,营造气氛。色彩在书籍设计中可以抽象地表达情感基调,如同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一样,它可以用于营造情境、诠释情感,以实现对内容的抽象表达。同时,色彩作为视觉要素的组成部分,对追加设计意念起到的重要作用。色彩基调与设计要素相辅相成,各色彩要素由色彩基调所决定。

三、书籍色彩随结构而变

书籍因阅读需要,本身构成了一个独具时间概念的结构体态。常规书籍一般由封面、扉页、序言、目录、章节页、正文内页、版权页等部分组成。部分书籍还包括函套、腰封、护封、环衬、索引等部分。不同部分在书籍中有不同的功用。我们要从书籍结构来讨论色彩关系,讲求由外及内的视觉流畅、张弛适度、富有节奏与韵律。因而整个书籍的色彩也应随之变化。

(一)色彩与封面

封面之于书籍犹如面孔之于人,它不但反映书籍的形制面貌,而且还能传达出书籍的气质。因为对于书籍封面色彩的关注,并不仅仅是封面本身,而是要对其形态、结构以及材质加以重视。首先,强调纯粹色彩表现,突出抽象色彩所传达的色彩印象。大量作品所使用的夸张或含蓄的色彩与书籍的内容并没有过多联系,仅仅是出于对广告效应的考虑,例如《红宝书》的色彩设计。其次,强调色彩与图形的配合。图形与色彩的关系可归纳为两类:第一,突出色彩的装饰性,即色彩附属于图形或突出对图形的修饰。第二,突出色彩的功能性,即通过色彩影响图形所传达的意思,例如作品《地下乡愁蓝调》。再次,消减冗余与无彩色设计。书籍色彩设计的优劣不在于用色的多寡,而在于与主题的贴切程度以及与书籍整体审美的和谐。书籍不同于其他设计产品的显著特征在于其本身具有的文化性。它不仅是承载与传播知识的载体,就书籍自身形态而言,也富有天然的书卷气,如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今日文字设计》以及山东人民出版社的《设计中的设计》。

(二)色彩与内页

书籍内页是指除了封面、封底以外的其他页面(又称书芯),主要包括衬页、扉页、目次、章节、正文、索引、版权等,是与封面密切联系的书籍整体设计的一部分。首先,要构建色彩的整体布局和色彩要素间的对比。尤其强调单一页面色彩要素间静态的“同时对比”和具有逻辑上前后关系的页面色彩间动态的“继时对比”。其次,在全局统筹下设计版面的色彩布局,主要包括版面色彩基调、版心、上边距、下边距以及内外边距等。再次,充分运用版面中各设计要素建立和谐的色彩关系,如标题、副标题、正文、图像、图注、书眉、页码等。版面中任何一个构成元素都是色彩构成中的色彩载体,因此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因素为整体的和谐服务。

(三)色彩与书籍外延设计

书籍的外延设计或称附件设计,如函套、腰封、书签等。书籍设计是要“书卷气”还是要“广告气”的争论,时至今日仍无定论,焦点就在于书籍是特殊的文化商品。例如,腰封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营销的产物。因此,在书籍色彩的外延设计中,不仅要有书籍整体色彩观念,还要考虑到书籍的展示和销售,要依据职能有所侧重地施以色彩。

(四)色彩与印刷

书籍色彩设计总体分为印前设计与材料设计两部分,印刷是二者结合的关键步骤,也是整个书籍设计的最终体现和成败关键。印前的色彩设计以版面为格局,从阐释书籍内容出发,联系对页与上下页,构建页面各要素的色彩关系,从而实现书籍色彩的和谐统一。材料设计包括印刷油墨和承印材料。其中,印刷油墨指通过印刷设备转印到纸张上的油墨,油墨种类直接影响印刷结果。从色彩构成原理上讲,印刷色彩系统属于减色模式,以三原色为基础,再增加“1个黑”来弥补原色混合的黑色的不足,从而构成CMYK(即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四色印刷基础。四色印刷基本可以满足一般色彩关系的呈现。除此之外,为了增加印刷效果,而使用特殊的油墨,如荧光材料、白色、金和银等,拓宽了书籍色彩的表现空间。另外,除了四色印刷,还可以通过调整色彩数量来影响色彩的效果,如三色、双色及专色。其与四色印刷相比,更容易使色彩和谐统一,如果设计得当,还可以表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效果。结语综上所述,书籍色彩设计与书籍体的六面结构密不可分,其艺术性体现在“六面体的静态呈现”和“连续多页面的动态浏览过程”的统一之中。书籍色彩设计不是孤立的色彩审美,而是相对于书籍形态与内容展开的书籍整体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意义在于实现顺畅阅读,进而反映书籍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蔡立国.地下乡愁蓝调[M].桂林:广西师范大出版社,20xx.

[2]赫尔穆特施密德.今日文字设计[M].王子源,杨蕾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

[4]安布罗斯UT版式设计[M].詹凯,张匡匡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

设计书籍13

调研时间:

20xx年03月31日

调研地点:

得一文化广场

调研目的:

关于对书籍设计的实践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书籍的种类也不断的增多,现在的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书籍:科普类的,教育类的,杂志类的,教育类的等等这些书籍这些书籍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我们这次的调研也是对各方面的书籍的各项设计和装帧进行一些实践性的了解!

对于在市场上的了解,在市场上流通最广的还是一些那些简装书籍,因为他们大多数是传达知识的,他们价格便宜知识种类多,是一般平民能看得起的书类。

对于那些书籍的封面也是极为重要,因为这是群众认识一本书的第一步,只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如果把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好了能够引起群众的注意,是他能很快的拿起这本书去看内容。

在这次的调研过程中,对于各种书的封面都相对的了解了一下,对于那些小说类的名人散文类的书籍的封面都设计简单大方,一般是以字体来装饰封面,封面颜色主要以暖色调为主一般发灰色,这就是这种书的特点。科普类的书是以色块和一些图片还有字体的设计来装饰封面的,封面颜色大对数都是冷色调,不过也有暖色调。还有教育类的,一般是通过一些关于教育类的图片来封面的,设计的比较规整,在市场上种类最多的还是杂志类的书,他们的方面都放置多个图片进行一些排版,有的是整个封面就是一张图片,设计的比较时尚!

这次我主要看的是一些画册,相册之类的书,封面冷暖分工明确,这类书即使除了封面,就连里面的内容都是吸引人注意的!因为它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图片,文字性的东西很少。这种书的封面都是一些作品来进行封面装饰的,一些是名人专辑,或许还放置名人的照片,这种书的扉页除了对这本书的介绍,其他的还是张作品图片,它里面还对一些作品进行分类,都很细致!还有一些关于名人专辑的书,他们在扉叶就对书专辑的主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封面和封底是他的经典作品。因为我是一个酷爱绘画的学生。我想以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将来为自己出一本专辑。

最后总之这次调研的结果使我非常满意,为设计好一本书当然也需要经常的这样的调研,要多次的实践,才能把一本书设计的更好。

设计书籍14

《简约至上》

科尔伯恩

内容简介| 追求简单易用是人类的本性,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其他。作者用20多年交互式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这四个达成简约至上的终极策略,讲述了为什么应该站在主流用户一边,以及如何从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期望出发,简化设计,提升易用性。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简单意味着控制,最重要的是让用户感到自己在掌控一切。

2.任何事情都能简单说清楚,关键是有没有下足功夫。

3.简约四策略:删除、组织、隐藏和转移。

《设计中的设计》

原研哉

内容简介|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此书中,作者解释并阐述关于设计的思想和原理,并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2.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3.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设计的觉醒》

田中一光

内容简介| 作为日本卓有成就的设计师,真正日本设计风格与哲学的开拓人物田中一光,向我们更好地呈现了日本设计的发展、沿革、嬗变。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所谓设计觉醒就是对生活认知的不断觉醒,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2.不会体验生活的设计师就像不会游泳的鱼。

3.节制,不光是评判设计师水准高下的标尺,为人如是。

《为什么设计》

原研哉、阿部雅世

内容简介| 原研哉与阿部雅世,东京与柏林,居住在两个不同城市的设计者,进行了一场以“设计”为题的讨论。本书是两位作者的精彩对谈录,他们结合自身对于设计的想法与实践,融合彼此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观察,在“如何理解设计”、“设计的语言与沟通”、“设计的潮流”、“设计与生活”四个大主轴之下,深入探讨设计的根本。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生活是最终极真理。

2.幸福并不是科技带来的,而是由修养和哲学产生的。而真正的设计,不应该为欲望煽风点火,应该努力去触摸人类生存环境中储藏着的人类睿智。

3.设计创造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威廉姆斯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将优秀设计的秘诀归纳为对比、重复、对齐和亲密性四条基本原则,并用简洁通俗、幽默生动的文笔,直观清晰地传授给读者。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设计的四个原则: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

2.对比要足够明显,明显到不会有人以为这是失误。

3.当你能明确地指出规则,才能打破规则。

《设计心理学》

唐纳德·A·诺曼

内容简介| 诺曼博士本书中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哲学,提醒消费者在挑选的物品,必须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设计师在注重设计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设计的一些必要因素。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易用性至上。

2.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不是满足自己的幻想。

3.用户是对的,永远都是。

《点石成金》

史蒂夫·克鲁格

内容简介|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业的经验,剖析用户的心理,在用户使用的模式、导航设计、主页布局、可用性测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并给出了大量简单、易行的可用性设计的建议。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设计的目的在于,重点突出,并且不要让用户有多余的思考。

2.把所有文字去掉一半,再把剩下的再砍一半。

3.同上。

设计书籍15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也越来越关注。通过对我国书籍装帧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以往在装帧的过程中没有或缺少情感化设计元素,对于书籍装帧领域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相关从业人员迫切需要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书籍装帧中利用情感化设计元素呈现出更具情感化的设计,为书籍装帧增添新的生命力,增强书籍的吸引力,使书籍也可以更加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

关键词:书籍装帧;情感化设计;设计元素

纵观我国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于书籍装帧工作非常喜爱,并且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书籍装帧过程中体现情感化设计元素,是书籍装帧领域的又一场新的革命,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书籍设计水平,还能使得众多设计人员的才华得以展现,使得书籍装帧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所以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书籍整体装帧中情感化设计的内涵

最早提出情感化设计这一概念的是唐纳德诺曼。他认为情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感官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行为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反思层面。这三个层面代表着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三种层次,就阅读书籍而言首先人们看到的就是书籍的外表,也就是视觉对于物质的第一感官。然后人们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具体的感受就代表着行为层面,是书籍使用功能和易用性的具体呈现。人们在阅读书籍后,思想上会对于书籍产生一定的情感,人会因为书籍的内容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又或者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对于书籍的整体装帧而言,要立足于我国书籍装帧发展现状。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就是以书籍整体装帧的物质性作为重要基础,再将其具有的精神功能充分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和感知到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所具有的整体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这种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元素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与书籍中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需要具备引导性,能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情感世界与书籍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如果书籍装帧设计只是一味想要吸引读者的关注,而将众多色情、暴力的因素都放入到书籍装帧中,不仅会使得读者忽略或误读书籍中的内容,甚至还会对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误导。

二、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的图书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图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书籍装帧的形式也呈多元化趋势。图书装帧想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对于图书装帧设计必须要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书籍更加具有感染力,才能更加吸引读者。书籍装帧中融入情感化的设计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从对于书籍的本体认识已经逐渐上升到行为水平或更高的层次,可以说情感化设计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找寻有效的措施,加强情感化元素与书籍装帧的良好融合,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情感、认知心理等众多角度出发,如果不能坚守这一原则,那么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也终究是徒劳的。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是装帧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随之应用在书籍装帧中去,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使得技术体系越来越成熟,同时还需要尊重新技术提出的要求。如果新技术的融入并没有使得书籍装帧领域发生任何的变化,那么新技术的应用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随着装帧工艺的不断发展,书籍装帧也必定会融入情感化设计理念。

三、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思考

(一)材料的情感化设计

1.传统纸张具有的情感魅力

纸张是书籍表现的重要媒介,传统纸张具有属于自身的独特魅力,纸张材料具有的质感使得书籍的美感得到了强化。厚度、纹理都是纸张所具有的特性,能够对人的多种感官发起冲击,使得人们对书籍产生了情感,是纸张架起了人与书籍之间沟通的桥梁。纸张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先人的伟大智慧,纸张也成了书籍装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纸张也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中国传统的纸张,这种纸张是利用传统的造纸术,通过手工加工制作的。另一部分就是欧洲纸,这种纸张是利用机械设备生产制作的。在我国纸张与学术领域和艺术领域发生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纸张不仅仅只能被应用,同时还能被触摸和感觉到,因为手工纸张在制作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纸张也是以碱性存在的,是非常适合承载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些纸张能够散发出清香的气息,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书籍的喜爱,更能帮助人们良好地融入到书籍所构建的情感世界中去,这也正是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重要体现。

2.新型工业材料中的情感创意

纸张的机械加工技术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材质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工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在纸张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选用工业材料代替传统的纸浆,生产的纸张更加适用于现代印刷技术。除了这些经常会应用到的纸张外,一些特殊性的纸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情感化设计元素,例如:现在的一些儿童书籍,为了能够满足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将一些仿毛皮的材质融入到儿童书籍的画面中去,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提升儿童书籍具有的吸引力。

(二)印刷的情感化设计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纸张的材质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支持不同的印刷工艺,使得在书籍印刷中也能体现出情感化的设计。首先,需要讲述的就是凹凸印刷工艺,凹凸印刷能够使得图形的立体感觉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支持二次印刷,这对于纸张的材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印刷技术和纸张材质的良好契合,才能将凹凸印刷所具备的优势最好地呈现出来。这种凹凸印刷方式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可以使读者的触感更加强烈;其次,需要讲述的就是3D印刷技术,这种印刷技术在我国的印刷领域属于先进技术,该种印刷技术将立体成像与印刷技术进行良好结合,使得平面印刷能够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加强烈和奇特,打破了以往传统印刷技术所呈现的平面和静止的形式,使得平面形象更具生动效果,为平面赋予了生命力。

四、结语

书籍是承载文化、智慧的重要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书籍装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将书籍装帧与情感化设计理念进行完美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提升书籍在图书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能有效地增强图书具有的吸引力,使得书籍与读者的情感世界产生更美好的共鸣。

参考文献:

[1]芦扬.浅谈中国发展中的书籍装帧设计[J].艺术科技,20xx(12).

[2]甘芳芳.交互体验在立体出版物中的应用与探究[J].艺术品鉴,20xx(3).

[3]李永霞.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1).

Tags: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