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其他

二小《向日葵》评课稿

栏目: 其他 / 发布于: / 人气:1.22W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小《向日葵》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小《向日葵》评课稿

二小《向日葵》评课稿1

进入五月以来全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下武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我聆听了许多青年教师的课,下面就本校熊计梅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浅谈一点自己的收获:

首先,课前谈话颇有新意,出现一组跟船有关的诗句,让学生自由读诗句,说说你发现什么?接着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读。舰、舢、舟、舡、舴、舫、艇等,让学生辨别各种小船的特点,引出本课的学习。这一环节,既创设了愉快环境,和谐气氛,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聊天过后,就非常轻松。为整堂课上学生的轻松学习进行了铺垫。

其次,紧扣教学目标。《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三个方面来介绍,熊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小艇的样子,同时注重学文,教学中把握住了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在突出小艇样子上的特点。在了解了船夫的技术时,熊老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为什么能生动地描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从而说明“仔细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再次,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这节课教学的内容较多,但是熊老师并没有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艄”的学习,不仅注重其字形,还就图片让学生指出哪头是船头,哪头是船艄。更联系“树梢”一词,懂得“船艄”的意思。“祷”字的写法,结合词语的意思,注意部首练写。这不仅有助于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也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这节课中,施老师采用默读、齐读、范读、赛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异国的风情。例如:在初读课文后,熊老师问:“你还记得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又如: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介绍小艇特点的。学生通过多种形貌的郞读,理解了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掌握了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以及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使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营造情景的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就利用图片和音乐,把学生带入威尼斯,诱发了学生美好的想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因而在感情朗读时也读得投入,读得优美。优美的课件设计带领学生了解外国风俗、地域风情,这节课的学习不正是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好奇心的有利时机吗?

这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设计的一节课。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这节课是值得我们推敲,研究的。

二小《向日葵》评课稿2

王老师执教的《向日葵》一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四、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当然,在赏评《向日葵》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组织小组活动时,小组人数太多,很容易乱,如果是平时上课,纪律能否控制?

2、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3、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本课中的.小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灵劲儿和非凡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令人啧啧称赞,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让他既做我们的主持人又不失去自己宝贵的美术课学习锻炼机会?

总之,王老师执教的《向日葵》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二小《向日葵》评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于科长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作为一个研究团队成员代表来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

首先先跟大家分享一点对复习课的感受。复习课就像那天在z会场上,郯城的吕主任所说的,没有明确的标准,不太好评——也不太好上——当然这里的上指的是想上好。记得于科长刚开始把复习课也作为赛课的内容时,选手都不想上,曾经也采取抽签决定谁上复习课的情形。我们县从于科长组织制定策略的时候就拉开了研究的序幕,一直到今天,复习课在z教研室领导(原来是徐启超主任,现在是仓誉、吕健老师)的带领下好像已经摸出了一定的门道。我自己的亲身感受就是拿过一节复习课内容,琢磨琢磨后,感觉比上新授课还有味道,附小的数学老师平常的课堂中也都会学完一个单元就上一节复习课,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的数学小报中还有一期是专门做梳理单元内容的网络结果图(这是跟学校里老师们单元备课中绘制的思维导图一起进行的)......当然这些都是经历了一定磨课的过程后才有的感受。

这次复习课专场在我们学校,因为参加了省里的研修,我却没能参加,挺遗憾的。这几天我抽空看了几段录像,特别是评课的录像,感觉特别好。其中于老师把复习课比喻成把珍珠串项链感觉特别贴切。我感觉我们的团队一起研究时,就是在精心地把这些知识点“擦亮”,试图串出最美的“珍珠”项链送给大家。下面来说说赵晓艳老师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牢固掌握个位数的加减法是迅速和准确地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一个必要前提,因为20以内的加减法是整个计算教学的核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在利用“已知的事实”进行计算结果。这些事实就是例如湊十和十加几的过程进行计算,相比于开始的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还有点数法,现在会运用凑整法已经是思维的高级阶段。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掌握算法,并逐步实现最优化。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一方面是让学生可以准确、快速地算出结果,同时背后还有“十进位值制”的理解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这节复习课就是让学生在学完了这个单元后的一个梳理、回顾、提升的过程。

赵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想体现以下几点:

一、追根溯源,找到起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是10的计算是基础。所以赵老师就在这里开了头,一方面是知识的起点,另一方面也是20以内进位加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层层递进,渗透方法。

赵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了低年级复习课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构出加法表。整个过程是呈阶梯状的,这个过程分了以下四个阶段:

9加几。——教师引领学生整理,小结反馈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找,就能像他这样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一次性都找出来。”

8加几——你能用这个方法,找出8+几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吗?想一想,一起告诉我!

7加几——7+几的算式,谁排第一个?从7+3开始找真是一个好办法!

谁排第二个呢?知道的同学可以直接站起来抢答。第三呢?

6、5、4、3、2加几——一起来数一数,9+几的算式一共有几道,8+几的算式呢,7+几呢。照这样的规律往下推,6+几的算式应该有几道?5+几呢......【贴出空白格】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填写。反馈交流后呈现完整表格。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渗透了有序排列的整理思想,同时也暗含了指定标准分类的理念。(这36道算式可以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就像于老师总结时说可以多给孩子空间,考虑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还有便于发现规律、更好地掌握算法、熟练计算技能,我们就采用了这种按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先后顺序的方法从9加几开始整理,其实就是给学生规定了给这些算式分类的标准——按照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依次加1这样的顺序进行整理。)这样层层递进,把整理的方法渗透其中,达到逐步深入的效果。

三、纵观全局,优化算法。

在加法表整理完后,赵老师有层次地进行了算法的梳理和优化。

首先,湊十法在这里是通法,不管是凑大数为10还是凑小数为10,都是可以的,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感受去选择。在不断的练习中,孩子会发现凑大数相对来说可能会更容易想。

其次是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这个方法其实是一种转化思想的体现。比如8+9,这样的小数加大数,学生是先学了9加几,对9加8已经掌握了算法,在10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学习的一图二式、一图三式或者一图四式的练习中,学生对于交换加数位置的和不变的道理已经很熟悉了,所以看到8加9这样的小数加大数直接想9加8的方法是非常自然也是比较高层次的思维结果。在找这些小数加大数算式的过程中,赵老师也是有梯度的设计的。8加9是点出来让学生说算法总结,7加几的两个是一问一答找出来的,剩下所有这样的算式是直接放手给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找一找,然后再集体汇报。这个过程也是先给学生方法,然后再自己去实践。

这样做最终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能够把学到知识系统化,有一种纵观全局去观察和分析的味道,这样对于学生选择算法上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更加熟练地掌握算法、形成技能打好基础。

四、润物无声,注重感悟。

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1、转化思想的渗透。整个加法表在黑板上几番颜色的编号,赵老师用心良苦的设计,目的是想突出凑十法到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是由通法到特殊情况,再让学生体会交换加数位置方法,其实就是在把小数加大数的情况转化为前面学过的大数加小数来算。不留痕迹的渗透转化。

2、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练习题中的表格设计。那是在给学生练习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这道题是根据课程标准的例10改编的,在课标上它就是一个把相同得数的格子涂上相同的颜色,然后发现规律,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赵老师对这道题进行了改编,集练习与渗透思想为一身。这就给我们老师提了个醒,在研究课的时候一定要研究课标,这样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3、解决问题的思路训练。

新修订的人教版一年级教材中,第一次把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这么清晰明确地呈现出来。这是变化比较大的地方之一。这样的改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在教学用书中也专门说明,这样的呈现是在突出体现波利亚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这些新变化的内容更应该引起老师们的关注。

总之从整节课的设计上,赵老师一直在用很细腻的“手工”“串珍珠”,每一颗“珍珠”都是被精心串起来的。每一个点,我们试图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整理过程,整理方法和渗透的思想都悄无声息地贯穿在课堂中,期望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但是,我们的想法是好的,肯定也有思考不完善的地方,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可以让我们在复习课的研究道路上,飞的更高走得更远。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