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其他

评课稿范文集锦15篇

栏目: 其他 / 发布于: / 人气:3.17W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评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评课稿范文集锦15篇

评课稿范文1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本节课中,刘敏老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刘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概念的掌握比较扎实

在课的开始,刘老师通过让学生摸数学书、桌子、黑板表面、铅笔盒盖的面,直观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再让学生比较黑板面和数学书面的大小,通过比较引出面积的含义。接着再让学生通过练习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课桌面、铅笔盒盖的大小,巩固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随后又让学生自己选择周围物体并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自主说一说周围物体表面的面积,和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充分感知并且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二、体验策略的多样性,感知用正方形进行测量的优点

刘老师先让学生猜一猜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激发矛盾。再引导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学具,同桌合作交流,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初步感知用正方形进行测量比较的优点。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学生可以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再进行观察;可以用方格子摆一摆数一数;还可以用长方形纸条摆一摆数一数……最后通过“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的问题的争论,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摆或画正方形格子的方法比较的优点。

评课稿范文2

早上,刘彬主任找我:“你今天上新课吧。听你课。”

“好”。

和刘彬太熟,所以被她听,不紧张,也没压力。平时怎么上,就怎么上。上完,好的大力赞扬,差的毫不留情,觉得意见不同,也争起来,两人絮絮叨叨讲了一个大课间,直到下面一节课的老师进教室,才作罢,上的和听的,都挺愉快,她说下次还听,嘴上说:“别来了。”其实,心里还是很欢迎的。原生态的课,才能反映出真正的教学,好的和不好的,两人讨论才明白,才更清楚。只是一上公开课,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化化妆”,不以完全的真面目示人。

今天上的是《快乐的节日》第一课时。

被表扬的地方:

1、送词。

虽然是第一课时,但没采取带读,帮教的过程。把所有的生字都直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自学、熟悉的基础上,采取两人小组合作的方式,一个把所有的生字读出来,另一个直接给生字组词。检查的`时候,先问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打顿了,施改明之说:“我不知道健康的康组什么词语?”我说:“哈哈,其实你知道呀!就是健康呀。这样,王老师再送你几个词,安康,小康之家,康庄大道,康复。”孩子听得很认真,嘴里还默念着。

其实,如果换一个人来听,学习生字词的流程,我应该不会这么上,这样一上来,就直接检查,没有标注拼音就读,拔高了。但我平时上课,就这么上,觉得学生也能接受下去,作业的反馈也没什么问题。这样省事,时间用得也少。

2、画词。

进入课文的学习,我问学生愿意自己读,还是听我读?孩子的意见不统一,我说:“那我读,愿意听的人,竖起耳朵,愿意读的人,跟着我小声读。”

读完了,我说:“这里有个词用得多好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的颜色这么漂亮,戴上它,多自豪呀!我要拿笔画下来。”我从孩子的桌上拿了一支笔画下了来后,接着说:“这课里还有很多的好词,快找找,画下来吧。”

刘彬说,她观察到学生在看我画词的时候,很多孩子就拿起了笔,后来在画的时候,也很投入,这样用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他们的兴趣浓厚。

3、汇报词语

每个小组活动地儿不一样,有的在教室前面,有的在后面,分小组汇报的时候,大家都站着,好几个孩子听得不认真,跳来跳去的,我说:“在听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了同学们,都冯弋珂、彭泽文、韩蕊,她们一边听,一边看着书,找到对应的词语,特别要表扬张静娟,她听到有的同学找的好词,是自己没画的,就随即拿笔画出来。”刘彬说,我说了这段话后,那些小调皮们,很快就约束了自己,知道改怎么做了,效果比批评他们还好。嘻嘻,其实我看到他们的那个样子,也想批的,但毕竟有人听课嘛,只能换个方式了,看来这个方式得常用。

写到这儿,我使劲想了想,这节课,哪儿上的有问题来着?没前面记得清楚,被表扬的记得牢些,被批评的,转过身我就忘了,和俺们班的学生一样,哈哈。

挨批的:

最后的五分钟,我安排了学生查字典,完成课后的第四题。学生对“希”的偏旁认识模糊。刘彬说,这就是我在前面的生字教学中,遗漏的地方,应该在学字的时候,顺带就把字的部首提出来,不花多少时间,学生记得还牢。结果,我在学生产生了问题后,再讲,又浪费时间,还容易混淆。其实,这反映了一个问题,说向课堂要效益,课堂就那么多的时间,老师把课堂的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多思考,合理布局,才能去谈“效益”。课前,多想想,比课中,课后,去补,要有效的多。

评课稿范文3

今天有幸聆听了xxx老师的学区中青年赛课——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获益匪浅。对于xxx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我想作一个简要的评析。

xxx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他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他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理念,紧密地与考试结合起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他的优点就一一显现在我们面前:

(1)课前备课准备充分,导课精彩

用“清风明月本无主,心闲便是其主人”诗句导入新课,引出“闲”字,并要求学生用“闲”造句。这个导课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对月色的描述,又为下面理解苏轼的情趣、突破本课的难点埋下了伏笔。这个导课可以总领本课内容与主旨,高屋建瓴,实在精彩,可见xxx老师课前充分的'准备及对文本透彻的理解。

(2)课堂环节完整、流畅,训练有梯度

导入课文后学生自由朗读、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而后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形式多样,xxx老师热情鼓励,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接着,老师教给学生简单的翻译方法,让学生对照注解疏通翻译,有疑惑处圈点或举手回答,而后出示幻灯片“自我挑战”,落实关键词与重点句。指导与自读相结合,训练有梯度,把文言词句理解落到实处。

(3)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

导入课文后学生自由朗读、大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疏通、翻译课文学生再读思考: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其实文言文的教学要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体会语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我们平常的教学往往把朗读和理解人为地分离开来,早自习就要求学生预习、熟读至背诵,然后再上课也许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背诵课文,但对于理解文意却存在问题。

(4)问题设计巧妙、材料引入灵活

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xxx老师主要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并及时灵活引入材料:1、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2、为什么作者眼里只有竹柏并及时引入竹柏象征义;3、何谓“闲人”你是如何理解“闲人”并及时引入余秋雨及法国世界报对苏轼的评价。问题设计虽少却很有深度且给学生切实的帮助,切中肯綮且游刃有余。

纵观全课,xxx老师的这一节课内容充实、具体,有深度、广度,教法灵活、得当,教师热情鼓励、及时点拨,学生参与度广,在基础不太好的班级能把文言文上得如此扎实有效,着实不易。

评课稿范文4

许燕老师执教的《变形美术字的设计》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许燕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初一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许燕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独特新颖的舞台主持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艺术字、广告字是学生自带的、大量字画来自学生生活,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其四,学生进行创作《变形美术字的设计》时,有的拿画笔画,有的用彩纸旧挂历纸去剪贴,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2、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许燕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生生、师生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3、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许燕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4、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变形美术字的设计》的同时,我们也有以下思考: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总之,许燕老师执教的《变形美术字的设计》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们体音美组每位成员对《变形美术字的设计》一课的肤浅看法(本人整理所得见解),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评课稿范文5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鸡兔同笼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以前是属于课外奥赛典型题,对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的课堂把握也是一个极大地考验。江老师朴实而扎实的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层层深入,师生共同探讨的数学课。我感到受益匪浅,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们几方面的感受:

1.课堂结构安培合理,注重了学生的思维的特点。

江老师从猜测到验证再到调整,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枚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枚举法调整时“头不变而腿的变化规律”。照顾到可能有部分学生思维不能直接跳跃到假设法的局限,为后面教授假设法奠定基础。并在体会枚举法的基础上优化并学习假设法的解题思路。课堂安培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巧妙,准确的寻找课堂难点的切入点。

从让兔子站起来开始,学生被这一独特的问题思考方法,深深吸引住了,脑海中也能很形象的构建出问题需要的场景,接下来一系列的追问,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中“变与不变”的思维巧妙性,什么少了?是谁的?为什么?等学生很快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将原本生硬的假设法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解题思路也清晰的出现了。

3.条理清晰,反复体会每一步的意义。

学生列式板演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教师再大屏幕出示解答过程并再次详细的阐述每步算式求什么,为什么这样求?看似啰嗦,实则有相当的必要性,有部分学生可能并不能真正理解计算过程,只是模仿出了解题的步骤,老师每次都详细的要求学生理解每道算式的意义,有效的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出现,让学生真的懂,进而以后能举一反三。

当然课上江老师也有一点不足之处,如:语言或许还不够严谨,单位的使用上有点混乱,时而“多少条腿”,时而“多少只脚”,学生也受其影响,发生了几次不同的表述。还有讨论没有进行的有效和符合实际情况,课上共出现了次集体讨论,其中有三次都是讨论思考过程,属于同一个思考形式。最后感谢江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而实在的数学课!

几点建议:①在出示几组10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教师留给时间思考太少,显得教师太急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在这个很有数学探索价值的环节,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总结,而不是怕后边的练习无法全部完成,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是应该给学生探索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还是完成教师课前预设的每个练习,在课改回归理性的今天,教师应知道如何选择。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更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同时也能体现教师是否真正领会新课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导课堂教学。②本课课末有连续5个的练习应用,形式活泼多样,生动有趣,但因为时间紧迫,教师为了完成全部练习,如似赶场子。练习重要的是应扎实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会显花哨、繁杂。③评价语言较为单一,全课中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有8次给予“声音响亮”的评价。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堂上的评价语言除了生动丰富外,要体现数学味,要有针对性,既能激励又能导向。

评课稿范文6

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今天,我有幸听了胡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节课例。通过观课,让我看到了新课程的理念已在我们的课堂里生根、发芽了。听了这节课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胡老师在导入新课时通过问学生,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吗?过年都干些什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比,引入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过年时又是怎样的命运来反衬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从而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做好了铺垫。

二、点拨引导,层层递进

老师课前布置了让学生进行预习,扫除了字词的障碍,通过课件出示表格,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小组汇报后,又引导学生找出: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一次都看到了什么?产生幻想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胡老师又充分利用课件进行点拨引导,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在读中体会情感,层层递进。从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和疼爱中,最后总结出小女孩冻死街头的原因是因为她渴望得到真正的幸福。

三、续写训练,拓展思维

通过胡老师的引导、点拨,激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最后在布置作业时,老师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同时,板书设计清楚明了。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教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另一个时传承文化,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在胡老师的这节课中,新课程的理念虽已充分体现,但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这篇课文通过些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冻死街头,从而揭穿旧社会的黑暗,让学生体会在剥削制度下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这篇课文时一篇很好的情感熏陶的课例。在这节课中,老师过于注重自己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朗读。胡老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然后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和把握情感,这样,文本的难点就不攻自破,那么这堂课就更加润泽了。

二、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本时,胡老师没有把本单元训练的要求:

先读进去,再想开去贯穿于教学中,从而使课堂显得拘谨,老师不敢超越文本,对学生不敢大胆的放手,那么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就无从谈起了。

三、我认为我们的教学都应该切入学生当下的生命,在引导理解小女孩在显示生活中有没有幸福?

如果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幸福,再与小女孩所向往的那种幸福对比,从而反衬出她命运的悲惨,那么就可以省去那些繁琐的讲解。

四、在教学中,一节课的四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时非常宝贵的,所以,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总之,在这节课中,新课程的理念虽已渗入教学中,但我认为胡老师的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没有达成的,学生没有真正在朗读中去准确把握情感。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太少。这仅是我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评课稿范文7

教者能通过身边常见的交通现状。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对“交通常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生命安全突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其中让同学们了解怎样看国际信号灯,行人过马路时必须走斑马线,马路上常见的交通标志的含义及应用,及我们在日常乘车时的注意事宜等。这些环节的设置,能很系统地把同学们日常接触的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引起大家的`重视。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沟通后。形成有特色的“节目”展示给大家,让其他人同样受益。并且在大家互动、交流过程中重新升华“交通安全意识”,让大家更进一步体会生命的价值与可贵,让大家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本课的录像资料中,如果能再多介绍一些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效果会更好。另外在活动延伸中让同学们向家人、亲朋、近邻等进行宣传,想法非常棒。使实践活动真的做到了来源于社会,通过升华整理后又服务于社会。

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身体上,还应该考虑精神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与同学一定要做朋友。了解他们的需要,让同学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生命对每个人说都只有一次,让我们大胆地对所有危害生命的事情说“不”。让我们更珍惜他、更热爱生命,以便让每个人的生命活得更精彩、更有价值。

评课稿范文8

今天有幸来到沂南四小进行了品社学科的培训学习活动,学习了朱洪福老师的《让学生从“生活地理”中来到“地理生活”中去》—品德与社会中“地理与环境”题材教学策略,从策略解读中知道了什么叫地理、为什么要学地理、地理题材设置的目的以及小学品社课中所涉及的内容等以后又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品社课的教学策略,让我更加熟练的'了解到了品社课的上法。然后观看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破碎的山河》两节多媒体教学录像。下面,我就《破碎的山河》一课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破碎的山河》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的一课,教师王小峰带领同学们一起圆满的完成了这一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课堂标准要求、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重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合理的呈现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具有科学性、逻辑性。体现用教材教,把我教材内涵,善于挖掘教材资源,用活材料;分量适中,容量适度。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师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探究活动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围绕教学重点有效展开,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问题设计有针对性、探索性、展示性和延伸性;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了临沂市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发现,并做合理的处理;注意面相全体,调动、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参与面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妥善处理学生出现的意外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信息资源,合理、充分、正确利用现在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在向40分钟要质量,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哦,注重新的课堂生成;课堂体现民主、合作的特征,学生学会学,尊重学生,师生平等,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体现参与活动,

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发展。教师素质很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学科素养良好,教学基本功扎实,素养全面;教态自然、端庄大方,语言有亲和力与凝聚力,师生关系和谐。

评课稿范文9

谢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讨论解决,并进行写话训练。具体体现在:

一、自学提示,明确目标

上课伊始,谢老师就让学生说出略读课文该怎么学,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再让学生自学提示,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这样充分体现了略读课的教学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目的更明确了。

二、自主阅读,自主讨论。

略读课文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在这堂课上谢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从“走近乌塔,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当学生说得不完整时,老师稍作点拨。再出示句式“那天,我在 (哪里) 认识了(谁)。通过交谈,我知道了乌塔 的事,深受感动。”这样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此环节的训练有层次,很落实。接着再放手让学生讨论“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在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没有急于做出结论,而是让说“不好的”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不好的原因。说“好的”也请学生到课文中找能证明你自己观点的理由。这样直接把学生导向重点段第7小节。并抓重点句“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来证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是好的。这样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充分展示自己看法的情境,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自主、自由、宽松。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地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

在教学中,谢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在激烈的相互讨论中,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得到提升,思想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受到感染。同时,在多方的交流后,老师巧妙地引出,我们该向乌塔学习什么?并放手让学生上台板书,---自立、勇敢、有主见、乐观、有想法……于是,乌塔这个人物的形象更丰满了!此时,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作了总结:乌塔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并不是鼓励大家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最后谢老师不失时机安排了一次小练笔。“我们看看乌塔,想想自己,想想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想想平时爸妈的所作所为,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写话训练,不仅培养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自主、自立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都是有帮助的。

评课稿范文10

听了朱老师执教的《鲸》一课,感触颇多。课堂中有许多亮点都值得借鉴。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众观刘老师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语文特点,渗透学科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刘老师在教学过程,既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没有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写小标题、写批注,个性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写名片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个性朗读,体现学科特色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感情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而这种“个性”又不能“放任自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刘老师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自己读,通过点评,引导学生把鲸的'大通读朗读展现出来。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读,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读中体悟。刘老师还在朗读指导中教给学生一点朗读的方法。学生在读中一遍遍的感受鲸的大,也一遍遍感受运用说明方法的效果,对感受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虽然有些孩子读得让我们这些大人听来觉得不敢恭维,但这不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三、读书方法,促进学科发展

在这堂课中,刘老师在预设中,多处精心点化,想不着痕迹的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比如:通过鼓励巩固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操练,知道怎样自主学习生字;通过引导语告诉学生怎样写小标题;通过示范,掌握写批注等等。着力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四、读写结合,重视基础训练

这节课中,刘老师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就是以自传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鲸,这样既完成了对2至7自然段的复述,又能对常用的说明方法复习,还能完成课后习题:鲸的自述。在本课的教学中,刘老师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师生成为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起研究学问。这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渗透吧。

应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刘老师并没有故意“讨好”科学教育而把语文课与其进行生硬地捆绑。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其实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科学教育,而我们的实验就是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整合,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科学的气息,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评课稿范文11

对《可爱的家乡》这节课的几点建议

在教师打开自己保存的网页与让学生自己下载网页之间,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突出总结先下载然后在本地机上浏览资料与上网浏览网页的优势之所在。

第一个任务,也就是介绍鸡西的任务还可以更明确一点,比如,让不同的小组分别从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不同的方面选定某个专题,集中搜集资料并进行较为翔实而具体的介绍,要求学生的介绍的资料要有代表性,要能抓住鸡西在上述方面的独特性,介绍要能吸引人(比如充分利用文字、图片,甚至录像等多种方式);

“刚才大家练习了下载网页,可是有时我们并不需要整个网页,而是需要网页中的部分文字或网页上的图片。”这一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自己总结出来,并且可以让已经掌握下载网页中图片(或动画)、文字材料方法的学生介绍做法,然后再让学生借助学习课件系统学习。

“把你搜索到的介绍鸡西的漂亮图片和介绍鸡西的文字资料下载到自己的D盘上,由组长汇总。一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给在座的全省各地的教育专家们。”这个任务基本属于为了下载而下载的任务,与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还是有差距。为了进一步体现任务的现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上面的建议,可以把任务改为“根据本组确定的专题,进一步收集鸡西在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的方面资料,然后制作成一个介绍鸡西的演示文稿(学生之前应该学过了吧)“。由于下载整个网页不适合制作演示文稿,学生就会对只下载网页中某个图片的必要性体会的更深刻,而且利用下载的图片制作成PPT不但实践性更强,还可以加强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

评课稿范文12

今天,两次聆听了师傅王老师的语文课《白鹭》,一次是我们六(4)班,一次是他们六(3)班。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上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也给了不同的感受。让我这个徒弟获益匪浅,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也引起我的一些感想。下面就说说王老师的这节示范课给我的感受:

1、注重课内外的结合与延伸。

王老师在课前为学生寻找并介绍了一句罗丹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引导学生明白美在于我们学生要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去发现美。进而出示了两首古诗《绝句》、《鹭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古诗中的美,让学生在初步观察之后,讲述出其中的美,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美并不十分困难。进而王老师告诉学生其实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许多美的地方,这样就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事实上,王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这样,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认识美。可以说,这个理念是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

2、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王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例如在研读“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这两段文字时,就引导学生抓住“适宜”两个字,通过找词语、读句子、说体会来让学生领略一种和谐的美、适度的美。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王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王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例如“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就引导得非常好。”

3、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在这堂课上可以窥见王老师平时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么执着与重视。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想听课的老师都会有此感受。

就这堂课而言,我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1、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歌?”“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对于诗和歌的理解其实已经比较到位了。对于诗可以结合诗的结构来理解,而歌我想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因为白鹭是那么的美,让人看了忍不住对它赞美。而歌是赞美方式的一种。这里的歌可以是赞美的意思。课堂中让人觉得有些混淆不清了。

2、对这样一篇充满诗意的课文,其中的美自不可言,教师还得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就本课而言,读好读美课文的训练还应加强。

评课稿范文13

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花钟》一课,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带有浓重科学性的阅读文章,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教学难点是阐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回顾朱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我特别欣赏她的这几点做法:

一、老师注重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子时,在课件的展示中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以便于新课的学习。

二、识字环节非常扎实有效

朱老师将生字新词利用课件的形式出示,第一组是新的词语,第二组是去掉熟悉的字,本课中新的生字。学习时,首先抓读准字音。先个别抽读,集体纠正。接着男女读,再让全班齐读,读完请学生发现规律,互相说一说,哪些生词拼读得注意。简短的言语,形象的'理解记忆,就将识字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非常扎实,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语,丰富写作的语言。

三、品、读、绘结合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花朵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一重点,教师先让学生默读探究答案,教师相应点拨,指导学生绘出花钟的日钟图和夜钟图,接着课件出示“花钟”图,引出下文。多种手段结合,理解课文。

四、给予学生很大的肯定

整堂课中,朱老师都及时的给孩子们鼓励,让孩子们感觉到了学习兴趣,充满了自信心。孩子生词的不够好,但是能读下来,老师便说:“真不错,会读了”。读好了的学生,老师会说:“非常了不起。”给了孩子们鼓励,上课也更积极了。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老师都不忘说一句:“还有谁想起来试试呢?”更是激发了更多孩子的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这有些需要探讨的地方,在课件出示花钟图时,应先让学生仔细观看一下图片,了解花朵,这样学生会有更直观的印象,理解这个难点更容易些。学生绘画“花钟”难度也小了。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给位老师点评指正,互相交流学习。

评课稿范文14

这节实验课教学中,董老师先让学生先知道在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要把物体放入水中,然后再仔细观察,并且让学生在做实验前,先进行推测,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养成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哪些因素有关。

董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和实验。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示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主要哪些问题,一目了然,这比老师口头说更有效果。还有展示台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这节课需要的材料有哪些和看清老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出现的现象。实验,是让学生通过推测和自己动手实验,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哪些因素有关。

但是在对突发^是件处理问题上, 董老师教师却没做得很好,比如说在提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时,学生们说了很多,我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一定的评价,特别是在学生说到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时,董老师更应该肯定学生,把“质量”两个字板书在黑板上,可我想到的'却是“材料”,忽略了学生这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应该是教师进一步组织教学的材料,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教师如何用好生成的资源,使它产生更大的成效,这才是关注生成的最终目标。如果我及时抓住这个,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评价,抓住课堂的闪光点,我想这堂课的质量就会提升不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这个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一堂达到更好的成效,让学生和老师互相成长。

总的来说这堂课层次清晰,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层一层地把重点突破,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且通过拓展知识,把学生引入到了更深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也达到对学生做实验时“收放自如”的效果。

评课稿范文15

在这节课中上,夏老师利用了一个电费单引出如何怎样测算家庭电费,引入新课,这样引入新课会使学生感到电功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知识(机械功)也有联系,同时探究式学习能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接着夏老师又提出:我们如何测算电流做功和哪些因素有关?夏老师改变了课本上演示实验的做法,因为演示实验要煤油,比较危险。而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知道电流做功多少?”,设计出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来反应电流做功的多少。并通过小灯泡的.亮暗来确定电功的大小。小灯泡越亮,说明在相同时间里做的功就越多。学生通过比较灯泡亮度来判断电流做功多少既直观,又解决了课本实验装置中容易出现玻璃瓶爆炸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①将两个小灯泡串联(两个小灯泡的电阻不同),用电压表测两灯泡两端的电压。②将两个小灯泡并联(两个小灯泡的电阻不同),用电流表测通过两灯的电流。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整个过程使学生经历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教学中夏老师能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并能亲自动手实施最终能够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