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历史

历史的典故13篇

栏目: 历史 / 发布于: / 人气:1.31W

历史的典故 篇1

曾子的历史典故

历史的典故13篇

有一天曾子要出门,他的夫人也要出门买菜,家中无人照看孩子,但是孩子吵着闹着要跟母亲一起去集市。曾子夫人想了一个办法,她哄孩子,说道,你要是乖乖在家听话,等我们回来,我就给你杀猪做猪肉吃。

于是孩子很听话的坐在家里等,小朋友叫她出去玩都没有去,就坐在村口一直盼着,然后对小伙伴说:“我妈妈今天回来给我杀猪做猪肉吃。”傍晚的时候,母亲回来了,他赶紧迎接上去,喊着:“快点做猪肉,我快饿死了,杀猪杀猪。”

曾子的老婆笑着说:“咱家就这一头猪,还要长膘呢,他抵得上咱家两个月的口粮了,怎么能随便杀了呢?”曾子的儿子一听哇哇大哭起来。曾子出来之后看见孩子在哭,于是问出了什么事,曾子老婆就把事情说了一遍,曾子听完后默默的回到家里,到厨房拿了一把刀直奔猪圈而去。

妻子不解,你干嘛要去猪圈,于是跑过去。没想到曾子正要杀猪,曾子老婆傻眼了:“不年不节的,你杀猪了,日子怎么过。”

曾子严肃地说:“言而有信不仅仅是对别人说的,对自己更要这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曾子老婆惭愧的低下头,两人把猪杀了,宴请了乡邻。

曾子衣敝衣以耕的典故

曾子的品行和名声在外被人广为流传 ,当时处于乱世时期,很多君主都有招揽人才的心思,于是鲁国君主便请人前去请曾子到鲁国。

曾子家境清贫,经常穿着麻布旧衣服,自己在田里耕地,鲁国国君知道之后就派人对他说:“你所居住的附近区域就当做你的封地吧,然后你在这里收租金,就可以买好点的衣服,过好一点的生活了。”曾子没有接受,鲁国国君不放弃,又派人去了好几次。国君派出的特使劝他:“这不是你自己求来的,这是国君赠予你的,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呢?”

曾子摇摇头:“接受别人的馈赠但是又没有什么回报,如果不接受又会对不起人家一番好心,让别人觉得傲慢,虽然你们真心相邀,但是我仍然感觉亏欠。”来使心悦诚服的离开了。孔子后来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很是敬佩,觉得曾子保全了气节。

这件事情体现出曾子无功不受禄,他要靠自己的实力吃饭。鲁国君主给了他一片封地,虽然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容,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让曾子不敢接受。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馈赠都会有亏欠之心,过分的拒绝也会让亲友之间的感情受损伤,如果接受了,又会让自己的品行有损伤。不过亲友之间多是情谊,这和君主对自己的'馈赠是完全不一样的,自己接受亲友馈赠还有可能不谈报答,但是用城镇想赠送,真的没有办法接受。

曾子拜母噬指的典故

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快到数九了。外面狂风凛冽,曾子在家中搜索一圈也没有发现多少粮食,米缸已经空了,他把家里的玉米做了一碗面糊糊,给床上躺着的母亲吃了,自己就只能把刷锅水囫囵喝了下去。

但是刷锅水怎么能填饱肚子,为了不让母亲听到自己肚子咕咕叫而伤心担忧,他骗母亲说要出去砍柴,想躲起来。但是母亲不让他去,外面风那么大,上山砍柴会有危险。

曾子安慰母亲说道:“娘,您在家歇着,我看外面风现在变小了。咱们家没有过冬的柴火了,趁现在天气还好,我去多打一点,然后结冰就不用出去了。”于是拿着砍刀,搓搓冻疮的手,出门了。

曾子砍了一半,突然觉得一阵心疼,他担心是不是母亲出了什么事情,便赶紧收了柴刀,背起打好的柴往山下跑,回到家一看,原来是家里来了一位远房亲戚,母亲有病在身不好起身,又怕失了礼数。于是情急之下咬烂自己的手指,希望曾子能感受到,然后回家。

曾子招待了客人,把客人送走之后,他跪在母亲床前说道:“娘,您以后想儿子就轻轻地咬一下手指,儿子就能感受到了,别用力咬了,儿子会心疼的。”周围人知道了,都赞叹他的孝行。

历史的典故 篇2

【读音】:tòng gǎi qián fēi

【解释】: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痴公子很使噪脾钱》: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历史典故】

宋朝,虔州王汝弼,言行谨慎。东村刘良,西村何士贤,两家祖辈上都积德。崇宁癸未年,两家各生一子,聪明过人,延请王汝弼做两个孩子的老师。刘良与何士贤,家产虽丰饶,但为人很刻薄,德性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前人。

政和辛卯三月,汝弼站在门口,看见人马从门前过去,象走过官府的样子。再看何氏门前,有人指指点点,到刘氏门前,也是如此。王询问两家是否看见这个情况,都说不知。没有多久,发生瘟疫,两家儿子都死了。

这年秋天,汝弼梦见自己被引到冥间,看见南面主官宝盖幢幡,喊汝弼,问道:〝你是陕西干州王汝弼吗?〞王回答说:〝我是江西虔州王汝弼。〞一查,禄寿还远。

王藉此机会叩问主官何、刘两家儿子死亡的原因。主官说:〝这两个儿子,都是栋梁之才,天曹记录他们祖父的阴德,将要使后代兴旺。没想到良与士贤,处心行事,全部与先祖相反,因此夺回贵子,不久就要没收他们的`家产了。〞

王苏醒过来,已经过了两天,就喊来刘、何两人,把梦中情况详细告诉他们,两人哭着悔过。

从此两人都广积阴德,济人利物。乙未年,又各生一子,刘家的儿子叫兆祥,何家的儿子名应元,还继续请汝弼为老师。后来二子同登绍兴癸丑进士,地位显贵。

历史的典故 篇3

颜回在街上碰到买布人与卖布人在吵架,买布人理直气壮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我二十四钱?于是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四。买布人急了要与颜回打赌,并且要让孔子评判,如果自己输了愿意输自己的人头,颜回说要是自己输了就输自己的帽子。两个人找孔子评理,孔子却出乎颜回意料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啊。颜回于是输了自己的帽子,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将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给了买布人。但是颜回却觉得孔子老糊涂了,于是决定不再跟随孔子学习。

颜回借口回家有事,跟孔子告别,孔子嘱咐颜回说,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走到路上,忽然下起雨,颜回赶紧跑到一个千年古树的树洞中避雨,可是想到老师的话,马上跑出来,刚刚出来就见到一个闪电将大树劈倒,于是心中佩服老师的先见之明。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颜回不愿意打扰别人了,于是用佩剑拨开妻子的房门走到床边,却摸到床头睡着一个人,床尾睡着一个人,于是大怒,举起佩剑要砍,又想起老师的话,于是点上灯,却发现妻子与妹妹各睡一头,于是颜回非常震撼。天明的时候颜回返回老师那里,见到老师就跪倒在地,说了自己的经过,问老师何以有先见之明。孔子说,你走的时候我见到要下雨了,于是嘱咐你一句,见你带着佩剑生着气走了,觉得不放心也嘱咐你一句,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颜回又问为什么老师一定要说三八是二十三,孔子说,你要是输了只是输掉一顶帽子,如果是买布人输了就是一条人命,难道你想要人家的命吗?颜回大彻大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孔子。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智慧与思想的深邃,也可以见到颜回一开始的时候对孔子也是存在着疑惑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必然的。

历史的典故 篇4

公元200年,曹操派遣手下大将刘岱和王忠俩人率兵前去讨伐刘备。刘岱和王忠不敌刘备,曹军以失败告终。曹操得知后,决定亲自率兵前去讨伐刘备。刘备难敌曹操的攻击,兵败而逃。刘备下属关羽被曹操所擒获,不得不投身到曹操的军营。

曹操早已听闻关羽的威名,便奖赏了给了关羽大量的物品,并任命关羽为偏将军。袁绍和曹操在白马作战时,曹操亲自率领张辽和关羽前去迎战。颜良是袁绍军营中勇猛的将士,关羽骑着马在千军万马中将颜良的头颅割下。面对来势汹汹的官员,袁绍军营中没有一位敢出来与关羽抗衡的将士。随后,曹操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曹操早已得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不想让关羽前去刘备军营,曾以各种方法挽留关羽,但是关羽依然不为所动。曹操曾经派遣张辽前去打探关羽的心意,关羽告诉张辽说,曹操对他很好,但是自己已经承受刘备的厚爱在先,恐怕要辜负曹操的美意了。关羽随即告诉张辽说,等到帮助曹操立下大功之时,自己便会离开曹营,前去刘备队伍。张辽将关羽的`心意秉明曹操后,曹操反而大肆赏赐关羽。面对曹操的执意挽留,关羽留下一封书信便离开了曹营。曹操手下大将劝告曹操杀掉关羽,但是曹操认为能人志士,各为其主,这不能成为杀害关羽的理由。这件故事流传到后世,百姓称为“千里走单骑”。

历史的典故 篇5

典源出处《战国策 ·韩策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 《史记·苏秦列传》亦载。

释义用法鸡口虽小,是进食的,牛后虽大,是排泄粪便的; 所以苏秦对韩宣王说“宁做鸡口,不做牛后。”后以此典借指宁位小而尊,胜过位高而受人支配。

用典形式

【牛后】 唐 ·元稹:“那能作牛后,更拟助鸿基。”

【牛后人】 宋·黄庭坚:“听它下虎口著,我不为牛后人。”

【作牛后】 宋·苏轼:“况瞋苏子凤咮铭,戏语相嘲作牛后。”

【宁为鸡口】 宋·陈师道:“宁为鸡口官无小,欲试牛刀久要新。”

【鸡口牛后】 宋·陈师道:“固知鸡口羞牛后,不待鸣群已可惊。”

历史的`典故 篇6

古代对德高者的称呼。最早见于《荀子·成相》:“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又《解蔽》:“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其意为: 言行如日月光明,气度博大如宇宙,有这种德行者就叫大人。

“大人”一词作为官场用语,始于战国末期。据《左传·昭公十年》载:“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杜预注:“大人,在位者。”孔颖达疏:“周室其将乱乎?……国内多有此言,而后流传及其在位之大人。大人,谓公卿大夫也。”百姓称官员为“大人”,始于清代雍正初年。从清雍正初年起称官员为大人,直至清末,这期间大人的'范围越来越广。在雍正初年,只有总督、巡抚才可以称大人。到了乾隆末年,则钦差大臣也可以称大人了。从嘉庆、道光以来,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司、道以上,都可称大人;翰林开坊,六品也可称大人;编修、检讨(官名)得到了差事,七品也可称大人。到了光绪末年,则没有得到差事的编修、检讨及庶吉士,还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内阁中书都可称大人;外官加三品衔或道衔的,都称大人。久而之久,则知府、直隶州同知也可称大人了。

到了现代,“大人”演化为长辈敬辞(多用于书信)或指成人(区别于小孩儿)。

历史的典故 篇7

20xx年9月,由中纪委、监察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浩然正气满乾坤——中国廉政文物精华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金乡县送交的“杨震却金碑”有幸入选。此碑即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金乡县知事唐翼猷在县衙公堂门口左侧立的“汉杨震却金处”石碑。

杨震(?—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东汉大儒,时称“关西孔子”。五十岁的时侯,接受大将军邓骘的推荐进入官场,曾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等职。他一生为官清廉,而且经常为国举贤,效力国家。

杨震任荆州刺史时发现当地的读书人王密才华出众,就推荐他做了昌邑(今金乡县境)令。王密非常感激。有一次杨震调任东莱大守,正好途经昌邑,为报知遇之恩,王密决定亲赴郊外迎接恩师。一天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两人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已至深夜。在王密准备告辞之际,突然从怀中捧出十锭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学生略备薄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我了解你,才举荐你做官,你却不了解我啊!”王密没有听明白杨震的意思,以为他在假意推辞,就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以前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才举荐你为孝廉,就是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期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就是为国尽忠,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只有在没人看到的地方,才能显现一个人的节操啊!”王密听完之后,赶紧收起金子,羞愧万分地走了。

“杨震却金碑”记载的就是这一千古传颂的历史典故。

历史的典故 篇8

秦朝有一个大奸臣,名叫赵高。他出身卑微,其父因犯重罪,不仅自己被处以宫刑,而且也连累其母罚没为官家奴婢,后来其母与人野合而生下赵高。赵高就是在秦灭亡赵国后,作为阉宦被掳入秦的。由于他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秦始皇死后,担任中车府令的宦官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串通起来,并且威胁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由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

后来,赵高又设计杀死了李斯。李斯死后,赵高官拜中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裁决。虽然赵高当了丞相,把朝中的一切大权都把持在手里,可是他并不满足,还想篡权当皇帝。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的时候,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了秦二世。他当着大臣们的面,用手指着鹿故意说:“这真是一匹好马呀!我特意把它献给陛下。”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这的确是一匹好马,陛下不信吗。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这是马不是鹿,不信可问问大臣们,它究竟是马还是鹿?”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大臣们都知道赵高为人阴险狠毒,许多人畏惧他的权势,明明知道赵高说的“马”是一只鹿,但是为了拍赵高的马屁,就顺着赵高说:“是呀,这的确是匹宝马啊!”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暗中对不承认是马的大臣加以迫害,将他们投入监狱。此后,大臣们对他更畏惧了。

后来,就连秦二世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也产生了不满。坏事做尽的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

成语“指鹿为马”就是从这个历史故事来的。人们常常用它来比喻那些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历史的典故 篇9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历史的典故 篇10

【出处】

(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

【释义】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历史典故】

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黄香,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亲近、孝顺父母。

在他九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人来养育他。他深知父亲的辛苦,对父亲倍加孝顺,一切家务活都由他一个人承担。别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他在家里劈柴做饭,好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黄香的父亲干完活,坐在院子里乘凉。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然后伺候父亲上床就寝。冬天,天寒地冻,他先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暖热,才让父亲躺下睡觉。日久天长,黄香对父亲的孝道深得乡邻的称赞。

在黄香12岁时,江夏的太守称他为“至孝”,汉和帝也曾嘉奖过他。

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当地方官。黄香担任太守时,体恤百姓们的饥苦,爱护子民,为百姓谋利。有一次,黄香出任太守的地区遭受了特大水灾,他毫不犹豫拿出自己历年的俸禄,赈济受灾的百姓;同时上奏皇帝,请求减免百姓当年的税务。百姓们都十分爱戴这位爱民如子的好官。在当时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成长心语】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品德。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因此,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好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以黄香为榜样,做一个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好孩子。

历史的典故 篇11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在《三国演义》里是发生在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当时关羽中箭落马,曹仁引兵冲出城外,被关平杀回,关平救了关羽回营,拔出关羽手臂上的箭的时候,发现箭头上有毒药,而且中箭很深,整只手臂都青肿了以至于关羽都无法自由活动,此后就有了刮骨疗伤的.故事。

当时部下都希望关羽能回荆州养伤,但是被关羽拒绝了,创伤自己难以愈,而且有损失一臂的危险,所以部将们只能让人去找名医。有天,有人从江东驾着一叶小舟而来,这个人就是华佗,字元化,因听闻将军受伤特地前来医治。后来众将引华佗去见关羽,关羽热情接待了华佗,揭开衣袍将受伤的手臂让华佗诊断。华佗说这弩箭之伤有毒,现在已经入骨了,不早治疗,那么这条手臂就废了。关羽问华佗要怎么医治,华佗就提出了刮骨疗毒。

关羽欣然答应刮骨,并设酒宴款待华佗。酒毕,关羽与马良下棋,伸出手臂让华佗治疗,华佗用尖刀破开了关羽的皮肉,并慢慢的深入至骨,用刀刮骨的时候,都有声音,账内之人都变了脸色,只有关羽神色如常,依然边喝酒边下棋。刮骨完成后,华佗用线缝了起来,不久箭伤痊愈,关羽想要用黄金百两答谢华佗,但是华佗留下药后就辞别离去了。

历史的典故 篇12

华清宫内集中着唐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等五大文化区和飞霜殿、万寿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骊山海拔1302米,老母殿、老君殿、烽火台、兵谏亭、石瓮寺、遇仙桥等景点星罗棋布,“骊山晚照”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中国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在华清宫精彩上演。华清御汤酒店坐落在华清宫景区九龙湖南侧,是国际精品温泉酒店体验目的地。

所以,到陕西西安旅游,有“六看”,即兵马俑、华清宫、钟楼、城墙、大雁塔、舞剧《长恨歌》。

华清池的历史典故

地方志记述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

清人钱维乔《华清宫》诗道:“华清之宫骊山足,玉殿千重相连属”。骊山景色宜人,温泉荡邪去疾。传说远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成为周天子的游幸之地。那时的温泉名“星辰汤”。《三秦记》载:“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加修饰焉”。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令大冢宰宇文护造皇汤石井。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列植松柏千株,修屋建宇。至唐代逐步形成规模。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诏左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大匠阎立德建宫室楼阁,赐名“汤泉宫”。《册府元龟》载:“贞观二十二年(648)正月戊戌,帝如温汤。癸卯,御制碑以示群臣”。唐高宗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更温泉宫为华清宫,“环宫所置百司区署,诏琯总经度骊山,疏岩剔薮,为天子游览”(《唐书·房琯传》)。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白居易《骊宫高》诗:“骊宫高兮入云”。骊山似锦若绣,一名绣岭,宫因山名,亦名绣岭宫。唐代诗人崔涂、李商隐、崔道融咏华清宫,皆以“绣岭宫”为诗名。从文献记载和野外的实际考察中,大抵可知华清宫的范围是:南至骊山西绣岭第一峰(即周烽火台),北到今县城北什字。东至石瓮谷(寺沟)。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宫城(即罗城),南至山根,北到今县城南什字,东至东窑村,西到游泳池。1967年新华书店在南什字西北角修建营业楼,发现了用青石砌成的宫城北墙的墙基。1981年春,城建单位在西街丁字形路北,也发现了同样的北墙基。1982年冬于寺沟村南的山坡上探出东缭墙两段。从调查和发掘所见遗迹及文献资料所记,华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曲折萦回,规模宏大。唐玄宗以民脂民膏,建此豪华宫苑,供一己之欢娱,然曾几何时,“渔阳鼙鼓”惊破了他的美梦。华清宫楼殿汤池,遂渐次破坏,自宋以至明清,其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

今日记其遗迹,乃以彰我民族之文化,并以此为借鉴,建立一个新时代的风景旅游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唐代华清宫充分利用了有利地形,使其成为一座结构严谨、富丽堂皇的庞大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和山下展开,利用地形特点,布设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楼阁亭榭,同时还有青松翠柏、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花园等分布其间,把整个华清宫妆扮得格外妖娆。华清宫的建筑依山面水,鳞次栉比,除宫城(罗城)外,还有缭墙环绕。缭墙之外,又罗列不少建筑,清乾隆《临潼县志》称:“汤井殊名,殿阁异制,园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

人文历史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冬天利用温泉水在墙内循环制成暖气,每当雪花飘舞时,到了这里便落雪为霜,故名飞霜殿。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唐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寝殿。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据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汉代曾在这里建造帝王贵族的行宫别墅。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华清池”由此得名。经历代战争,原来的建筑都已毁塌。都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

今天的华清池,名山胜水更显奇葩,自然景区一分为三,东部为沐浴场所,设有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冲浪浴等高档保健沐浴场所,西部为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飞霜殿殿宇轩昂,宜春殿左右相称。园林南部为文物保护区,千古流芳的骊山温泉就在于此。

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进了大门就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 垂柳拂岸,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 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贵妃池”建筑群。

“莲花汤”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占地400㎡,是一个可浴可泳的两用汤池,充分显示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皇权威严。池底一对约30cm的进水口曾装有双莲花喷头同时向外喷水,并蒂石莲花象征着玄宗、贵妃的爱情。

“海棠汤”,俗称“贵妃池”,始建于公元747年,汤池的平面造型颇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因此而得名,专供贵妃沐浴。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杨贵妃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星辰汤”修建于公元644年,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汤池,池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初步推测是工匠模拟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

“太子汤”是专供太子沐浴的汤池。“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汤池。

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进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传说此阁是贵妃浴后观景及晾发之处。九龙汤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贵妃池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

为了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华清池内又新添了中外书法碑林、梨园及其它艺术展馆。构成了集旅游、文物、园林、沐浴、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物游览场所。堪称北方皇家园林之典范。

随着考古发掘,在唐华清宫保护范围内发现了唐梨园遗址,清理出“莲花汤”(御汤)、“海棠汤”(贵妃池)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及大量建筑材料。同时在唐、汉文化层下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夹砂泥质陶片,为研究华清池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历史的典故 篇13

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

【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押韵词】眠花卧柳、齐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雳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苍耈、红灯绿酒、一介不苟、引领翘首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Tags: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