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教材

《狼》教材理解

栏目: 教材 / 发布于: / 人气:3.26W

 文章主题思想

《狼》教材理解

通过屠户劈狼的故事赞扬了屠户机智勇敢地战胜恶狼,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及其可耻的下场。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一屠晚归至盖以诱敌)是故事本身,主要借助于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形象,展开情节。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故事开端屠户遇狼。交代了人物、矛盾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对象。

第二层(屠惧至眈眈相向),故事发展屠户避狼。写屠户因惧怕而将骨头投给狼,但狼的贪欲并未得到满足。

第三层(少时至盖以诱敌),故事高潮和结局屠户劈狼。果然在屠户持刀相对下,狼改换策略: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前者走得蹊跷,后者坐得古怪。

第二部分(狼亦黠矣至止增笑耳),是评论,揭露了狼的本质,嘲笑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写作特点

1.篇幅短小,但情节曲折。在文章中,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交待得都很清楚。随着情节的展开,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户性格的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语言简洁生动。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对狼的本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3.借助于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形象。例如顾奔倚驰持等动词,恰切地展示屠户认识提高的过程以及准备抗争的动作,暴起劈毙等动词表现了屠夫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教法建议

1.可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以形象促记忆的目的。具体做法:课前由学生自己组成表演小组,分别承担编剧、导演、演员等职,并做好表演准备。表演加深印象。上课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片断、全剧、创新三个层次进行表演。

2.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多媒体放映幻灯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预先绘制屠户遇狼避狼御狼杀狼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一边观察投影片,一边学习课文,学习复述故事,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既重激又重学,既重传授知识又重能力培养,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聊斋志异》一书的志异二字,即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文中写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作者是把这个故事当作奇事逸闻来写的,主要突出故事之奇,不一定有什么深意。当然,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认为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诸如此类的理解均无不可,但也未必一定要这样理解。

  比喻和讽刺的手法

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看吧,狼遇到担有剩骨的屠户,贪心勃勃地缀行甚远,抢吃骨头时贪得无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头吃完了,仍然跟在屠户的后面并驱如故,当屠户进行防御时,它们还是不甘心地眈眈相向。这些动作的描述,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又是非常狡诈的。当屠户自妥协退让转入防御斗争时,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用假寐来蒙骗屠户;一狼假装径去,暗中从积薪后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真是狡猾到了极点!然而狼又是非常愚蠢的。假寐的狼,由于目似瞑,意暇甚,给屠户造成了刀劈狼首的有利时机;打洞的狼,由于身已半入,止露尻尾,使屠户获得自后断其股的有利条件。因此作者在故事结束时发表的议论,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译法

关于《狼》中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的翻译,我们认为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译文不妥当。现将原文和译文抄录如下:

原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一只狼停下来了,前一只狼又追上来。

原文的前后是表明狼得骨的先后,还是表明狼行走次序的前后?我们认为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从原文看,仅有一句说明两只狼开始行走的情况:而两狼并驱如故。这里的并驱如故,只是说像原来一样一起跑,而并没有说一只狼在前面,另一只狼在后面。狼行走有前后次序,是在屠户第一次扔骨头后才有的。因此,正确的译文应该是: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

这里的后狼是第一次未得到骨头,跑到前面的那只狼;而前狼则是第一次得到骨头,落到后面的那只狼。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翻译,意思正相反,提出来供同行研究。

Tags: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