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观后感

《十送红军》观后感

栏目: 观后感 / 发布于: / 人气:1.54W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送红军》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送红军》观后感

《十送红军》观后感1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对于经典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大家都耳熟能详。当听到那深沉缠绵的熟悉曲调时,想必很多人心中都会涌起或浓或淡的伤怀之感……近期有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新剧将播,而剧名恰好也叫《十送红军》。

和同名歌曲不同,电视剧《十送红军》重点反映的并非是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与红军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军民鱼水情,而是分别讲述了十位不同年龄、性别、兵种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牺牲之前,成长、蜕变和抗争的故事,因此剧名中的那个“送”字的意思已然不是简单的分离前的“送别”,而是以影像的方式送剧中这十位慷慨就义的红军战士人生最后一程。如此一来,全剧的基调可想而知:惨烈、决绝、舍生忘死。

事实上,《十送红军》所展现的比你想象中要更加的残酷数倍。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歇斯底里的哭喊声、刀刀见红的搏杀场面以及血肉模糊的战士面孔和身影……完全不输电影大片的战争场面足以令人倍感震撼!

如果说场面上带给人的震撼主要是视听等感官刺激的话,那么十位红军战士以及身边诸多相关人员舍生取义的壮烈故事则是震撼人的心灵。每个故事都独立成篇,从中随意选几个了解一下都足以引人入胜:足以老红军钟石发一门忠烈,父子五人皆战死沙场;“神枪手”张二光因故失去了自己扣扳机的手指,却和其他残疾战友一道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政工干部贺坚与女友小桃谱写战地绝恋,以炸弹为鞭炮,敌人的血肉为贺礼,用最后一口气成就一场血染的婚礼;女文艺兵戴澜为掩护大部队渡河,亦为了保住贞操,不惜自毁花容,还吞碳毁声;小战士邓秋生与模范邓秋生因同名而结缘,谱写了一个小兵成英雄的传奇故事的同时,也多了一个同生共死的好兄弟;重伤老兵高福星率伤病队突围,奈何战友们一个个相继阵亡,为完成战友遗愿,他搏命坚持,最终死而无憾……每一个故事都各有各的精彩,然而皆是悲欢共,生死同。其中有父/母子情,亦有战友义;有男儿泪,亦有女儿痴;有柔情刻骨,更有豪情天纵!

此剧拍得好看,除了导演毛卫宁、编剧李修文等人功不可没外,演员们的倾力演出亦值得称道。刘威、萨日娜、刘威葳、佟大为、万茜、罗晋、王雷、李小萌、蒲巴甲等老中青三代演员汇聚一堂,或发挥戏骨威力,或褪去偶像光环,纷纷用演技“说话”,最终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铁骨铮铮的好男儿或巾帼不让须眉的烈女子,将此剧演绎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总而言之,《十送红军》是一部有关坚持信仰的红色经典,励志传奇。其画面震撼,人物形象鲜明饱满,故事惨烈,是难得的史诗大剧佳作,注定会是中国近代战争题材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十送红军》观后感2

秉性不喜看电视剧,昨晚十分无聊,我在网络电视回放中无意中断断续续地看了前几集《十送红军》。这部电视剧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血腥、太残忍、太暴力。不过《十》剧场面很壮观、化装很逼真、人物表演也很到位、江南味十足,从艺术上看不失为一部高质量的电视剧,但从人性角度上却叫人揪心!

《十》剧中的钟石发是一位老革命、老兵,从年轻时就参加了反清的斗争(不是欠他发小的一根辫子吗?),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应是由旧军人参加红军的。他在糊里糊涂中生有四个儿子,全都参加了红军,是个革命家庭,小儿子钟四发大概只有十七八岁。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战略大转移”;为掩护中央纵队,他四个儿子全参加敢死队,为了给他留下一个根,军团长(彭还是林?)命令他和他一样的老红军们要从敢死队里带回一个儿子同中央纵队一起转移;可他的儿子们全都不是孬种,没有一个同意跟他走。在寻找和救助儿子的过程中,钟因有老兵的机敏和过硬的军事本领,粗略估算被他枪杀的“白匪”不下十人,同时他的三个儿子也在一天之内“牺牲”了。因过度的劳累和悲伤,他晕倒了,在睡梦中还不忘要杀尽“白狗子”为死去的儿子们报仇;钟无力埋葬儿子三发,又巧合地借了欠一条辫子的发小的半口棺材,他知道无法偿还,便发誓要还他发小“一个世界”,我想应是一个“清平世界”,这也许是钟石发们为此战斗的`原动力吧!

出来混,终久要还的。作为一个老革命、一个老兵,钟杀了多少人,我想他自己也不一定弄得清楚,但他三个儿子为了“革命”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这里我不讨论因果,我想说的是钟石发们是为什么参加革命、为什么枪杀同为中国人的“白狗子”,为穷人?为老百姓?为“信仰”?还是为一个“清平世界”?这也许是那个时代钟石发们所接受的思想,可我弄不懂!那些被杀的人的亲人们难道就不会象你钟石发一样为亲人的死而伤心、不会梦中叫喊着杀尽“赤匪”?你杀了很多“白狗子”自诩为“英雄”,那些“白匪”杀了你的红军儿子不也把自己当作“豪杰”?杀来杀去的,胜利的一方夺取了政权,会不会象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在取得政权的过程中或以后由起义军的领袖转变为地主阶级集团的代表?而你这些立了汗马功劳的又大难不死的“英雄”会不会蜕变成新的恶霸、享受新的特权?这些我想大家都懂得!

共和国建立了这么多年的今天,我们还在宣扬这些血腥的暴力的残忍的革命斗争史,是为了说明现今的政权合法性、还是要说清楚现今政权的来之不易?我不懂!革命是什么?在古代的意思是变革天命,要改朝换代,今天的意思就是要变革当下合法的政权,建立新的政权。介于此,我觉得,我们今天要宣扬不应还是这些残酷的革命史,而是我们好的传统、习惯和文化,是生活在当下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遵循的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是感恩、知耻、平和的生活态度。

《十送红军》观后感3

说起主旋律影视作品,相信大家脑子里一定都会马上浮现出一些画面。毛主席深夜在窑洞里冥思苦想,烟灰长了也忘记弹;周总理和文艺女兵一块纺纱织线,亲切交谈;将军们在炮火硝烟中谈笑风生,挥指间强虏灰飞烟灭……没错,这些画面之所以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在无数的描写那个年代战争题材影片中已经反复出现过无数次,甚至达到了审美疲劳的程度。在新时代,尤其是面对主要观众群体大部分在85年甚至95年之后的当代,如何突破旧有的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的套路,却依旧还能起到传递信念的作用,是当代影视工作者非常重要的工作。

《十送红军》显然就是这样一部,打破了观众对旧有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传统观念,大胆从好莱坞大片、美剧中取经,大胆突破,类型融合的全新类型主旋律“迷你”史诗剧!

全剧48集,通过一张照片的接力过程贯穿始终,历经自江西出发,抢滩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直到延安门口的最后一站,用十个普通红军战士的悲壮故事,展现出几十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传达的依旧还是一种信仰,一种意志的胜利。人性的光芒,执拗铁血的精神,通过一种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更有意义。

十个故事,每个故事大概四到五集,严格说起来也就是160分钟到200分钟左右的戏量,恰好相当于一部半到两部左右的电影时长。从单个故事而言,既可独立成章,又有一条大时代线索和小的照片伏线贯穿其中,保证了整部剧集的完整性。从精神主题的表达来看,故事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主题都还是红军战士坚定的信仰和胜利的信心。形式感方面,不象长篇剧集,倒是有几分象美剧中的迷你剧或是单元剧模式。

具体到每个故事,讲述父子关系的`喜剧,相互救赎的成长剧,潜伏敌营的悬疑剧,甚至是小人物逆袭女神的爱情剧,每个故事都可以对应上一种独特大片类型。人物设定巧妙,动机执拗,但又符合时代背景。不为了煽情而刻意煽情,往往欲扬先抑,从小人物角度出发,以或轻松幽默,或深情款款的方式讲述故事。最重要是叙事节奏快,一集45分钟的信息含量,几乎可以赶上当下国产剧集一集半到两集的节奏,没有太多闲词赘笔,全都是实打实的剧情干货,充分满足当代电视观众追求速度的需求。

但是不管表现形式如何,每个故事如何发展,最后回归到的主题依然还是一群战士,走完一条不可能走完长征路的执着和坚定。只是这一次他们没有通过假大空的方式来表现,而是从自己最切身,最直接的感觉出发,如爱情,如父子亲情,如兄弟同袍的战友情,等等。只有能够切实地做到珍惜、保护身边每一个人,才有可能做到对这个国家,对整个民族负责任的高度。这也是《十送红军》有别于其他主旋律剧集,更有人文关怀,更有人情味的最大不同点。相信具体的感受,只有等到你也真正看过剧集之后,才会象我一样,有如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