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观后感

彷徨读后感8篇

栏目: 观后感 / 发布于: / 人气:1.12W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彷徨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彷徨读后感8篇

彷徨读后感1

在雨季中彷徨,在彷徨中呐喊,《彷徨》是鲁迅继《呐喊》后的又一部小说集,彷徨也是我人生呐喊的起点,在彷徨中成长,在呐喊中前进。

——题记

回眸人生,我不敢相信来生,或许来生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样的伟大高尚,但我只愿做《呐喊》中的我,在呐喊中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与困难;我也只愿做《彷徨》中的我,在彷徨中成长,在彷徨中……

面对人生,我只能说我在彷徨中成长,并不能说在彷徨中前进,在雨季中彷徨,我渐渐懂得了雨的艰辛,最后呐喊出了缤纷的彩虹,在夜晚彷徨,我于是知道了白天的可贵,最后呐喊出了旭日东升的太阳。彷徨是我成长的见证,呐喊是我走向成功的见证,穿越风雨,见证人生。

呐喊与彷徨见证了我的一生,也见证了历史的`历程,在选自《彷徨》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猛烈抨击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麻木不仁。但人们也在《彷徨》成长,变得懂事,乖巧,思想得以进步。《呐喊》是最好的证明。每一个闪光点后都有说不尽道不完的艰辛与痛苦,我从自己身上,知道了,鲁迅《呐喊》与《彷徨》背后的艰辛与痛苦,我也领悟到了彷徨与呐喊在我生命中的历程,是我一生无法见证的,反而,只能是见证了我的一生。

展望人生,我依然会带着彷徨与呐喊一起去挥斥人生的荧光棒,一起去探求人生的真谛,历史的车轮也为此掠过,鲁迅在《彷徨》中《呐喊》,成就了一部《狂人日记》;居里夫人在彷徨中呐喊造就了镭的诞生;女娲在彷徨中呐喊,开创了人类的生命;中国在彷徨中呐喊,成功的获得了2008奥运会的主办权;世界在彷徨中呐喊,呼吁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伟大口号。无数的例子,不都证实了,只有在成长中前进,才能创造奇迹,创造辉煌。

彷徨——从出生到衰老

呐喊——从失败到成功

彷徨与呐喊伴我一起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一起和我从小学到高中。未来的路,我寻觅着,向右看,彷徨正孕育新生,向左看,呐喊正走向成功。

在彷徨中成长,在呐喊中前进,我坚信,有一天,成长也是继我前进后又一闪光点,同时,我也希望闪光点背后的艰辛与痛苦,一并与鲁迅的《狂人日记》记录下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吃、穿、住、用、行、快乐与悲伤。

仰望天空,我看见了彩虹,展望未来,我看见了成功。

然而,我却只能说,我在雨季中彷徨过,我在呐喊中前进过。

彷徨……呐喊……

成长……前进……

彷徨“山重水复疑无路”,呐喊“柳暗花明又一村”;

彷徨“天若有情天亦老”,呐喊“人间正道是沧桑”;

彷徨“青春”,呐喊“珍惜”。

彷徨与呐喊,成长与前进,青春与珍惜。

彷徨读后感2

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曾经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事情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第一枪。

而《孔乙几》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几,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之呼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同情他那?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样走下去。“孔乙几还欠十九个钱那!”是啊,他的债谁帮他还那?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鲁迅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你们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鲁迅的小说,有思想,耐人寻味,他让迷陷于封建制度的人们都清醒起来。那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该做些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鲁迅一起呐喊,呐喊吧!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的生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努力!

彷徨读后感3

无论你现在的处境如何,都请不要轻易下结论。好的请坚持,坏的请努力,你要看到别人的光芒,更要信仰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一点的付出,大多数的尝试,和所有的等待,都有意义。你要坚信努力的人会有好运气,肯付出就能冲出黑暗,漫漫长夜后黎明终会抵达……

十个人、十件事,讲述20个关于勇气、成长与爱的正能量青春故事。每一个无比努力的日子都值得被记住,要用最大的勇气过想要的一生。内文精选百余张治愈系摄影及超有爱阳光兄弟照。唯美的插图,清新的设计,与温暖的故事相映成趣……

当你翻开一个个故事时,你会想起你生命中的他们,这样也算是我们之间的某种联系了。而倘若我生命中的他们可以带给你一些想要爱的冲动,或者悔恨的念想,抑或是重新燃烧的'执念,那就再好不过了。愿你始终有肯定自己的达观和否定自己的勇气,愿你始终有顺应世界的坚忍和改变世界的雄心,愿你始终有追逐白日的梦想和守住黑夜的信念,愿你始终有独自上路的努力和抵抗孤独的不屈……

我一直觉得,特别口号化的东西是唬人的。但对“年轻就不要服输”这一句,却再认同不过了。那些几近崩溃的日子,那些睁开眼就觉得人生真难得日子,那些让眼眸变暗、让脚步变沉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我所有的努力和执着,都在那一句“我没输”里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那段日子过于疲惫,以至于活动结束后,我的解脱感远大于成就感。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刻意避免回忆这场让人五味杂陈的活动。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接下来的一些不大不小的挫折的来临,我竟然开始感谢那段时光了。

正是因为那段经历,日后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窘境,我都会告诉自己,一定会有办法,也一定会有出路的。人都是这样,吃过亏之后才发现自己成长了,忍受过痛苦之后才发现自己变得更坚强了。

所以,永远不要以为走投无路了,你只要足够坚定,运气会眷顾你;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或许再坚持一下,这个坎儿就跨过去了;永远不要活得太安逸,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有多努力,没有人会轻易放弃。

有段时间开始不看这些年轻作家写的书了,(.)正能量、心灵鸡汤的矫情式写法,我有点免疫力了。但终究敌不过好奇他们的经历,所以跟朋友借了他们这本最新的《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确实就是心灵鸡汤式的写法,但文中有一些观点博得我的喜欢,所以最后决定还是分享给你们。

希望从这类书中,收获的不只是大道理,更是一种“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我们差距在哪”的思维模式吧。

彷徨读后感4

第一次看双胞胎的书

感觉他们的生活真的很有趣,每天早晨看着另一个自己和自己坐着同样的事,一起打闹,一起学习……

每一个文字,因为有不同的人敲击出来,韵味也是不同的,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虽是双胞胎,我们所知的心有灵犀,但是弟弟的文字和他的性格中的乐观与可爱一样更加风趣与幽默,就如同微笑中又带着坚韧,哥哥的文字可能是因为是哥哥,所以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都是扮演陪伴的角色,因此更加的沉稳与坚强,思考的事情可能也比较多。

有幸遇到这本书,看到了双胞胎的成长故事,在看故事的过程中,也会想到自己这20年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先生”和“小姐”,不由的感触颇深,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再回忆起来,便成了嘴角淡淡一笑。

知道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感情最终都是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的,随着升学,去别的地方,我们与之前的知己朋友便慢慢的从一根线上分了叉,越走越远……但是总要知道,这分叉的角度由我们把握,可能我们前进一步,便又慢慢的追了回来,如果觉得这些朋友,这些同学舍不得丢,舍不得很多年后的我们从原来的形影不离走到了最终坐在对面却没了话说的地步,那么就都付出一些,去珍惜他们,平常多打打电话,多聊聊天,别让这叉分的越来越远才好!知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千万别让“别人说”一点点消减了你尝试的勇气,千万别让“别人的'厉害”一点点将你打到自己卑微的角落。我们都一样,年轻着,彷徨着,只要在每一个选择面前认真思量,大胆选择,一旦选择便奋不顾身去努力,你便是最好的你。知道父母的年龄增长往往快于我们成功的速度。在小的时候,不懂得表达感情,和他们离得很远,长大了,慢慢的学会表达了,却发现父母头上原来的黑发渐渐变成银丝,脸上也慢慢的爬满了皱纹。所以,加油啊!孩子知道了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不知道如果我早点看这本书,是不啊就会在高中三年努力拿到更好的通知书。但是人生总是这样,没那么多时间让你去后悔,去迷茫,所以啊,抓紧时间,走好眼前的这一条路,不要太贪心,不要将自己和自己无尽的欲望做对比,懂得知足,一步步,一点点走好现在的路 当到达下一个路口时,再去思考该左转还是该右转。

……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

每一个不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彷徨读后感5

鲁迅的小说集子有三本——《彷徨》、《呐喊》、《故事新编》。《呐喊》和《故事新编》我还没有仔细品读过,今天先来谈谈自己阅读《彷徨》之后的一点感想。

以前中学时代学鲁迅的课文总觉得读不太懂又好似读懂了什么,很朦胧的感觉。然后就很久没接触到鲁迅的文章了。前些天得益于小华的推荐看了鲁迅的几本书,感觉大抵还是那时候的感觉,却又有些不一样。这本书 让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复杂心情。

《彷徨》收录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更多的注意了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但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同《呐喊》相比,《彷徨》较多的流露了作者当时忧郁、彷徨的情绪,但对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同样是清醒和深刻的。《彷徨》中有关农村题材的作品,都是表现农村妇女命运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命运,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诉。《离婚》是鲁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现实,表明农村妇女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最触动我灵魂深处的是《祝福》和《伤逝》这两篇。 《祝福》是《彷徨》中的名篇, 这篇我们高中就学过, 里面有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为一个受侮辱,受迫害,被剥削,被奴役的中国劳动妇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轨迹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旧社会对劳动妇女的深重压迫,尤其是精神捶残。《祝福》把目光关注于农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现状,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凶残本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表明在这个社会中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也表明这社会的冷酷、麻木。而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对这种气势,对这一社会的强烈不满,厌恶以至愤怒。 《伤逝》是先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真的是大家手笔,有很多真理的光芒闪烁。“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生活是第一要素。人首先要能好好活着,才能言爱。有爱,并不等于有牛奶和面包。子君和涓生爱的破裂重要因素就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好在今天的女孩子比子君更幸福的是经济上独立了。所以,女孩,当你在爱和事业中面临选择时,千万记得,没有事业的爱犹如无根之萍,多半会飘荡出你的视线。有立足之本才有爱,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以上便是我读《彷徨》的感受。

彷徨读后感6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要做什么?

在这世上,究竟何为对?何为错?

而我,又该如何选择。

是光明,还是黑暗?

是天堂,还是地狱?

徘徊于纷乱的世界迷宫里,纠缠于形色的茫茫人海中,哪个才是真实的我?

我,不断的寻找着……

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了,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己的征途。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出现,成为他的引路人。

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在寻找自己、塑造自己,但我们却在迷茫中不断打转。孤独、寂寞、别人的不解、来自四处的诱惑……种种皆围绕于我们身边。像是一根根黑布条紧紧的缠住我们的眼,使我们看不清抵达自己内心的.道路。

痛苦地呐喊,为何听不到一丝声响?艰难地伸出双手,为何感觉不到自己的模样?我究竟是光明天国的幸运儿,亦或是连接暗黑世界的地狱使者?美好的外表究竟是内心的写照,亦或是压抑内心暴乱的最后一层伪装?真实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

世界把你的棱角一点点磨平,把每个人变成相同的样子。但每个人不可能完全相同。世界喜欢那些按照它的标准生产出来的完美的人,但这并不意味那些"格格不入"的人就无法立足。有些人疏于思考,懒得为自己的行为把关,只求不违反别人的禁令,这无疑符合生活规律,但却丧失了自我个性。有的人仍坚信自己,奋力打碎了周身的一切,如鸟般破壳而出,发现真实而独特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不足,但这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巨大的缺点。兼具优与憾的你才是真实的你、独特的你。不必因为一点小瑕疵就否定自己,不必想方设法地去伪装、去掩饰,从而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迷失于虚假的自己中。并不是你只要比别人差上一些,就真的会有一把枪把我们从这个世界上扫除。每个人都是无可取代的一个点,世界的现象在这个点上交错相遇,仅仅这么一次,此后不会再有。所以每个人的故事都重要,都永恒、神圣。

"每个人的生命代表一条通向他自己的路,代表他在这条路上所做的尝试,代表他在这幽微小径中得到的启示。"

人人都尽其所能地寻找自己,哪怕真实的自己可能有着诸多缺陷,但要学会接受缺点,正视它们,因为它们的的确确是我们的一部分。

放下平时令自己痛苦到窒息的伪装,包容自己的一切,回归自己,然后轻装上阵,不断前行……

彷徨读后感7

《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是北大最励志双胞胎苑子文与苑子豪合力所著。初闻兄弟俩的名字在一档综艺节目里,刚出场时我以为他们俩是同一个人,结果节目组对他俩进行了不同的访问。这时我才睁大眼睛看节目下方的标题“北大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由苑子豪执笔,原因是哥哥“让贤”,所以后半本由苑子文书写。我喜爱这本书不因为它华丽辞藻,不因为它平易近人,因为它收藏过往。

青春,这个充满喜乐哀愁的字眼,同时又温暖着我们的文字。对于我来说,我的青春才刚开始。哦不!已经开始了。从初一就已开始,从褪去身上青涩开始。

我,相貌平平,小家碧玉一枚,挑食,兴趣不多,喜欢一个人呆着,又很依赖他人。四年前,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步入初中校园,翻开人生新篇章。我当时进入班级,空位所剩无几,不得不在一男同学旁落座。四周瞅瞅,小学同学离了我一个“漂洋过海”的距离。我的同桌易害羞又腼腆,这实在与他高大魁梧的外貌不相符。再后来认识了一群好朋友,至今还有联系。苑子豪以小欺大,顽皮的多,每每都让哥哥谦让着,爱护着。他们“巧记吃饭”的那一章节,孩童的天真与兄弟情谊的深厚,让我忍俊不禁。我想到了初中那些二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事,只能给个眼神自己体会,走个路能撞树上,全班被罚晒太阳一片人中暑……

时间是世间最快的东西。

三个柳絮漫天蝉声如翡翠般碧绿的夏天以及三个大雪皑皑树木如枯柴的冬天过去之后,我们毕业了。毕业了……

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那二十个好友们的经历。远方先生是理科生,他的成绩足以上清华大学物理系。可是当高考考场铃声响起那一刻,他的英语答题卡还未填。后来他只去了一个不错的`二本院校。高考前他与苑子豪约定,他去清华,子豪北大,横扫天下!这些在现在看来都成了一场笑话吧。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挺过去,人生豁然开朗;挺不过去,时间会教你与困难握手言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再见,远方先生!

在逝去的高一日子里,我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被朋友伤害了的时候,别怀疑友情,到提防背叛你的人。原谅,但不遗忘。知心朋友无须多,一两个足矣。但愿我能如书中所写:好的请坚持,坏的请努力,你要看到别人的光芒,更要信仰自己的力量。

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也愿意再淋一次。多年以后,我们都长大了。经过谎言,承受欺骗,习惯敷衍,忘记誓言,放下了一切。既然无法得到,索性就放手成长。年少的忧伤是人生必经的花园。

眉毛上的汗水,眉毛下的泪水,你总得选一样。

彷徨读后感8

如今都市生活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人们是否感到彷徨,不为人所知。但在封建时期的旧社会中人们身处一个乌烟瘴气的社会却不自知,唯有那新文学一派的人意识的了,在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社会中,新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先生为世人感到彷徨。

无论是鲁迅本人,还是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在看与被看中所彷徨的。鲁迅先生少年时怀着一颗救国的心到日本留学,一开始的他以为国人的病是可以靠医学可以救好的,可是,在他看到日本人处决中国人的时候,日本同学看不起中国人,他醒悟了中国人患的病是心病,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在日本继续学习的机会,回到国内,通过文字来唤醒国人的灵魂。他在看与被看中觉醒,弃医从文。

细细想来,鲁迅笔下的人物也大体实在看与被看中反映社会。“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要来临。”祥林嫂无疑是鲁迅笔下著名的人物,她一开始期待这美好的生活,但却在一次次无情的遭遇中失去了对生活的期望,最终走向死亡。祥林嫂一开始是五叔家的帮工,日子过的还算不错,但她的婆婆却让她改嫁,最后丧夫丧子,被人看的'目光也不一样了,原本以为捐个门槛就可以洗清罪过的她,最后还是惨死街头。与其说杀死她的是寒冷,不如说是世人的目光,她失去了原本应该属于她的东西,人们的目光使她生活在冷漠与无情之中。

我们永远无法挣脱生活。鲁迅冷冷道来,铺开了生活绝望的巨网。网中的人可以选择挣扎或不挣扎,而结果都是一样的。灰暗的调子挟着湿冷的风席卷而来,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在生活的泥沼中沦陷,无论他或她以何种姿态与生活对话,无论他们是逆来顺受地妥协麻木不仁地顺从还是孤独地守望心灵月亮。而鲁迅站在高处,热肠挂住,冷眼看穿,如一个造世主看着他的子民们匆匆奔赴命运既定的悲剧走向。

孔乙己也是鲁迅笔下一个栩栩如生的角色,咸亨酒馆是他经常去的地方,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却始终与功名无缘。鲁迅先生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将孔乙己这个人物逼真的描绘了出来,孔乙己最后因为偷窃被人打断腿后最后一次出现在咸亨酒店了,之后就再也不见踪迹了。是否真有孔乙己这个人,现在也无从考证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时代,像孔乙己这样的人物绝不在少数,鲁迅先生深刻的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他伫立在苏醒了的人群的最前端,以笔为剑,刺向敌人的心窝,为棍,敲击麻木沉沦的国民,为杆,撑起中国血染的希望大旗,他点燃了希望的火焰,打破了固执的铁屋,唤醒了沉睡迷茫的灵魂,这就是一代文豪――鲁迅和他的作品《彷徨》。

Tags:读后感 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