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校园范本 > 观后感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栏目: 观后感 / 发布于: / 人气:9.71K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

请问,你知道我的梦想吗?我相信,你读了我的题目,一定会知道的。下面我来给你详细的介绍一下我是的梦想。

一次,爸爸、妈妈都没回家,我正看着电视,渐渐进入我正在看航天员在飞船里的动作的理想中。

航天员在太空睡觉时是飘的,多好玩啊!吃的东西也适合我们在地球上吃的不同。好想去太空看一下啊,好想在太空上看看地球啊!

我渐渐的睡着了。我穿着只有航天员才能穿的衣服,看见漫天飞舞的星星,很是高兴。横向出去看看,可是这是,我的同伴龙翔对我说:“不要出去,这里是太空,不是你家。”我疑惑的问:“这不是我家?”龙翔说:“对,这不是你家,是太空。”“是太空”我高兴地说。

于是我擦亮眼睛,爬在窗前,静观像水晶球的地球。龙翔说:“我是第一次上的太空,第一次坐飞船上太空,从小就盼望着一天的到来。你看,今天就给盼来了。”我说:“对啊,我从5岁开始盼,终于盼到了。”我们在太空中看到了:水星、火星、土星、月亮、太阳和地球。我们盼了这么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龙翔说:“还没呢!你还没吃过太空食物呢!”“在哪里,在哪里,我要赶快吃。我要尝尝有没有地球上的食物好吃。”我激动地说。龙翔拿来了两个太空罐头。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罐头。吃了一口。恩——真香啊。就在这时爸爸妈妈突然回来了,喊:“吕相,吕相起床了。”这时我才发现我这是在做梦。

观众朋友们,你们相信我会成为航天员吗?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

“天宫课堂”第三课,10月12日下午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毛细效应实验,最细吸管开启“倍速模式”。

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陈冬用一个小实验展示了流体现象的天地差异。

他将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同时放在水中,最细的管子内液面飞速到达顶端仿佛开启了“倍速模式”。

一颗小小的钢球让水球变“懒”。

刘洋用注射器向水球喷出空气时,水球的震动很激烈,在水球内加入钢球后,以同样的力度冲击,水球的振动幅度变小了。这是怎么回事?

“很轻松!”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喝到果汁。

在地面,如果,吸管太长,要很费力才能喝到饮料,而在问天实验舱中,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不仅成功喝到了芒果汁,还表示“很轻松”。

微重力环境下扳手居然会“掉头”?

陈冬将空间站中的工具T字扳手在空中旋转后,扳手居然会自己翻身,时而头朝上,时而头朝下,反复不停。更为神奇的是当他将两个扳手同时旋转时,它们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旋转姿态。这个神奇的现象是谁发现的?

太空科普课上,航天员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课期间,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宇宙浩瀚,探索无限。“天宫课堂”下一课,不见不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

每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载人飞船带着宇航员升空,我心里就十分痒痒,盼望自我有朝一日也能登上宇宙飞船去太空溜个弯儿。个性是这次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杨利伟叔叔飞向太空的壮举,让我更加急切了。

一天晚上,我睡觉时,恍恍惚惚梦见我被选拔成了航天员,要和其他三位宇航员乘坐“火星三号”太空飞船去火星研究。

“火星三号”飞船最后升空了。不一会儿,飞船便脱离了地球的引力,径直向太空飞去,我感觉身体轻飘飘的,真好玩儿!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直叫,我打开太空冰箱,拿出了一个像牙膏一样的东西,拧开盖儿一吸,嗯,甜津津的,味道挺不错。

不一会儿,飞船就停在了火星表面上。我和同伴们穿上宇航服,带上各种工具、仪器和中国国旗走出舱门。五分钟后,大家最后“飘”上了火星表面。啊!这但是我第一次踏上火星。我十分激动,把国旗使劲往火星上一插,可自我却飘了起来,差点成了火星的卫星。

接下来,我们打开各种仪器,挖了许多种火星的土壤和岩石,把它们放进仪器里,透过电脑分析,获得了不少数据和资料。最令我兴奋的是在F32号岩石上发现了比细菌还小的火星植物,这一重大发现使我高兴的跳到了飞船顶上!几天后,我和同伴们带着数据、资料和无比的欢乐离开了这美丽的红色星球。我和同伴们收集的这些资料和数据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在我高兴的时候,天亮了,我从床上爬起来,回想着刚才那精彩的梦。

假如我是宇航员,我会永无止境的向外太空进军,探索太空的奥秘,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

浩瀚的宇宙,苍茫的太空,神秘得令人神往。对于太空,我们有太多的未知要去探索,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收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课堂采取了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航天员王亚平老师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老师担任助手,翟志刚老师摄像。三位“太空教师”为我们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老师们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实验。这一幕仿佛发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飘在半空中,王亚平老师用一根小棍点在液球上,球体瞬间开始“结冰”,几秒钟就变成通体雪白的“冰球”。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这枚“冰球”摸上去是温热的。看完实验,我感觉非常惊奇,于是我查阅资料,了解到太空‘冰雪’实验实际上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核、结晶的过程,过程当中会释放热量。这个实验的“玄机”就在于小棍上沾有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了凝结核,进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钠晶体。

太空课堂,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引导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

《天宫课堂第三课》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比次,中国航天员们在4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里各种大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宝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豪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

“太空级”名师授课,零延时空中课堂!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演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并介绍与展示空间设施。

太空“泳雪”实验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将水挤出,只见一个圆圆的水球漂浮在空中,加入饱和液体开始逐渐变白。看到白的,大多数人会想到冰雪,但是摸起来实际是热乎乎的。

液桥演示实验中,在一块透明板上粘一滴水,再在另一块板上滴一滴水,将两张板子合到一起,水也融合在一起。再向两边侧拉,足足拉了六七厘米,看起来就像一座桥。而在陆地上只有0.5厘米,这就是重力的作用。

在水油分离实验中,王亚平将手里装有水和油的瓶子摇晃,油和水竟然融合了。而在陆地上,摇晃后会逐渐分层,这是为什么?接着叶光富将小瓶系在绳上做圆周运动,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水与油又分离了。

太空抛物实验,派上了顶流冰墩墩,被当作抛物实验中的“物”,没想到冰墩墩也有这一天,被人来回扔。冰墩墩在被扔的过程中,它没有掉到地上,而是在原方向做匀速运动。至于实验设备,一看就是高科技,价格绝对是天文数字!

未来属于我们,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不断追求的航天梦!我们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强身健体!为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7

伴随着我们激动的心情,“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此次课堂继续采取太空对话的方式进行。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授课内容介绍附后),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授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观看这次的天宫课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在欢乐中学习。同时感受了中国的航天技术越来越先进,中国的航天员也越来越优秀,短短一节课,勾起了我对于航天知识的兴趣,航天梦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员身上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无止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未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8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航天,是我始终的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像古代官员万户一样勇于为梦想而奋斗;像杨利伟叔叔一样勇于飞向天空;向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一样勇于探索和发现……

每每听到有关航天的故事,看到有关航天的新闻,总会牵出我童年的飞天梦。我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就经常听爸爸妈妈提到杨利伟叔叔,夸他了不起,称赞他是航天英雄。英雄?幼稚的我那时还不大懂‘英雄’二字的含义,但是看着大人们满脸羡慕的表情,我不由得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当英雄。渐渐地,我上了小学,翻开词典,我真正知道了英雄的含义;英雄就是令人敬佩的人。当我真正明白英雄的含义后,我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当英雄,而且要当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英雄。”

光阴似箭。虽然童年已经悄然离去,但是那时的飞天梦我还记忆犹新。渐渐地,我了解的科普知识多了起来,还知道了《嫦娥奔月》的神话,看到了古代人民对天宫的向往。后来,我还知道了古代官员万户的飞天故事,他那敢于为飞天梦想献身的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当然,航天飞行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我也听说过航天飞船在空中爆炸的消息,但无论怎样都阻挡不了我对航天的渴望,都抹不去我的航天梦。现在我国科技越来越发达,神五神六接连上天,又发射了嫦娥卫星,还制定了登月计划。看着这一个接一个的成就,我心里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以后好好学习,勤奋读书,掌握航天知识,锻炼航天本领,早日实现我的航天梦。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9

“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太空科普课。

三位“太空教师”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还向学生们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液体表面的张力等等现象,详细介绍了实验背后的原理。学生们也可以向航天员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这样天地协同的双向互动让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满足了对于未知空间的好奇心。

八年前,王亚平作为神舟十号的航天员首次进行太空授课;八年后,随着神舟十三号的升空,中国空间站的设施与运营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狭窄的试验舱变成了宽敞的核心舱,精密的仪表与照明系统让课堂更明亮,卫星让我们的太空授课“信号满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几年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反哺教育,创新推动发展,科技让少年们触及更高的梦想。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从书中的天宫到身临其境,从画中的嫦娥到无阻的“天地互动”,沉浸感、参与感满满的天宫课堂让我们对太空有了真切具体的认知,激起了澎湃的航天梦想。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天宫课堂不仅仅只多了一份神秘感,更是在“飞天”过程中的一次“心灵碰撞”、一次对于好奇心的回应。让太空课堂成为更多人梦想的起点,这才是天宫课堂的意义所在。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0

这次的天宫课堂为我们介绍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间站上仪器设施的使用和原理,令我们收获颇丰。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我们讲解的失重、向心力等知识点,让我们领会了科学的奇妙和科学家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让我们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回望过去,18世纪60年代,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成为了新的动力来源,工作效率远远大于人力,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带领人类走进了“电气时代”。每一次技术上的创新,都大大增加了社会生产力。我们所看到的空间站,也与科学家们的辛劳成果密切相关。

在宇航员们在空间站里为我们演示的仪器结构之精密、功能之完善、设计之巧妙也都令我们叹为观止。遥望过去,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宣告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2_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登上太空,标志着我国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仅仅五十个春秋,我国航天便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这节课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家们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也让我们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工程的飞跃。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1

在我小的时候,就梦想着能够坐着宇宙飞船,穿梭在令人神往的太空中,寻找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在那里建设我们新的家园。那里没有汽车排放的尾气,没有工厂排放的污水,没有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到处是风和日丽的景象……

人类的智慧和努力实现了航天梦想。600多年前的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之后,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登陆太空的第一人,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也成功登陆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梦想。我也常想着自己哪一天也能成为“第一个……”

那一天,我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我穿着宇航服,神气十足,驾驶着飞船,探索在神秘的太空。我一脚踏上了火星,看见满地是坚硬的石头,如同一尊尊石像,招着手,欢迎着我的到来。我正欣赏着火星上的美景,忽然看见北边一片黄色,我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场沙尘暴!它很快向我移来,逐渐将我裹在了它的中间,我顿时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似的。沙尘暴好像是个急性子,来得快,去得也快。我看着远去的沙尘暴,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下来。忽然,一个奇妙的想法浮过脑海:利用火星上的资源,把它改造成城市般的模样,治理好沙尘,种上各种各样的树木,地球上的人们可以移居到火星上,这样,地球不会像现在这样拥挤了,两个星球上的人们互相往来,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我心里乐开了花,我成了第一个开发火星的人。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无数个科学家用智慧架起了宇宙的天梯,用生命铸造了航天的宫殿,我们要踏着先辈的脚印,去实现更伟大的航空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