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生活范本 > 科普知识

幼儿入园适应心理分析

栏目: 科普知识 / 发布于: / 人气:8.94K

幼儿入园适应心理分析1

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个体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幼儿由于年幼、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他们初入园时往往出现适应困难现象。有的幼儿一开始对幼儿园产生极大的好奇和兴趣,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谁知好景不长,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幼儿开始想家、想念亲人而开始哭闹;有的幼儿一开始就不肯上幼儿园,一入园就大哭大吵;有的幼儿入园后整天眼泪汪汪,念叨着“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幼儿不哭不吵,但在幼儿园中态度淡漠、情绪压抑、不与别人交往;甚至有的幼儿在初入园时还表现出“躯体上的症状”,出现头痛、腹痛腹泻、尿频或失禁等生理现象,而回到家中上述症状随即消失。幼儿入园产生的种种不适应现象,不仅给幼儿园教师带来许多麻烦,而且让家长感到担心和焦虑,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入园适应心理分析

要帮助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尽快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很有必要分析造成幼儿入园适应困难的原因。幼儿初入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们更多产生的是心理上的不适应,或者说,造成幼儿入园适应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幼儿心理。因此,本文着重从幼儿初入园的心理角度,特别是从情绪心理角度分析、探讨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以期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的最初时光。

一、安全需要与恐惧心理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安全需要仅次于生理需要,是排在第二位的。对幼儿来说,与亲人在一起是安全、自信的,是可以快乐活动的,尤其是他的情感需要是能够得到满足的。当幼儿刚离开亲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时,幼儿会觉得原先的安全感突然丧失,由于安全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对于身心稚嫩、情绪不稳定又不外露的幼儿,在茫然不知所措的境遇下,多数孩子首先就表现为本能的手段:哭泣!由于安全需要的缺乏,伴之而来的是幼儿心理上的恐惧。

虽然过几天幼儿可能不哭了,但他们还会显得不快乐、不玩耍、不探索,郁郁寡欢、心情忧伤,而且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摆脱这种心境。其原因之一是一些家长的一些误导可能加剧了幼儿这种恐惧心理。如有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用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诸如“不乖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叫老师来教训你”之类的话语,使幼儿在未入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入园后幼儿要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导致了幼儿原来潜在的心理危机全面爆发为安全感缺失和恐惧,从而哭吵不止,表现出对入园生活的严重不适应。

二、亲子依恋和分离焦虑

亲子依恋是指幼儿对父母或其他抚养人表现出的难以离舍的情绪。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和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稳固的亲子依恋的感情纽带,幼儿愿意与依恋对象亲近。当父母(尤其是母亲)在身边时,幼儿心情愉快,有安全感,有自信心,能和别人正常交往。父母一旦离开孩子,幼儿立刻表现出悲伤情绪,产生安全缺乏感、受挫感和焦虑感,人际交往异常。特别是某些孩子见了母亲手舞足蹈、快乐无比;入园后母亲一离开,孩子就大哭不止、情绪一落千丈。这些正是幼儿依恋心理的特有体现。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分离后产生的忧伤、烦恼、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等情绪表现。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因为幼儿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影响,他们初次离开亲人时很容易形成分离焦虑。有的幼儿越是过分依恋父母,他就越难以和父母分离,因分离所产生的焦虑感也就越强。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在尚未与老师、同伴形成新的依恋关系之前,幼儿面对亲人离去哭吵不止,但又无法阻止这一切而陷入分离焦虑之中。他们自身的调节能力较差,不能及时从中解脱出来,导致了幼儿入园适应困难。

此外,在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但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家长的亲子依恋和分离焦虑。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给老师后,他们的情绪也发生很大的波动,有些家长的焦虑和担心程度甚至超过幼儿。为此,他们因焦虑和心疼孩子,就间断送幼儿入园,这也造成了幼儿入园适应期的延长。

三、“心理能量”有限

现代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幼儿由于年纪小,心理能量有限,心理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新环境的要求而带来入园适应问题。目前幼儿入园年龄提前,一个三岁或更大一点的孩子,他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发展十分有限,性格正处于发展形成阶段,心理调节能力也很差。而幼儿刚刚入园,就要面对和处理诸如熟悉新环境、生活自理与自我服务、与新朋友交往、培养新习惯、学习新本领等一系列的新任务。对一个三岁的幼儿来说,这些都需要花费相当多的心理能量才能完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需要一个过程,幼儿需要集中和调动他所有的心理能量来适应新环境和学习新本领。目前家庭中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大都存在因受过度保护而生活自理能力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弱点,因此造成很多幼儿会因为“心理能量”透支而产生许多心理和行为上的入园适应困难。

上述的种种心理因素与客观原因结合在一起相互起作用,引起幼儿入园时哭吵、情绪不稳定、不会与人正常交往等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幼儿入园初期的不适应。为此,教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正确分析幼儿入园之初的适应心理,做好幼儿上幼儿园之前的各种物质和心理准备,尽快让孩子熟悉新环境;采取预入园或渐进入园的方法,减轻幼儿心理能量的负担;同时入园之初要特别关爱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和恐惧,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入园适应心理分析2

由于长期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人们对幼儿入园适应困难问题似乎变得习以为常了,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做好入园的身心准备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家长能做些什么呢?首先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自刷牙、洗脸、如厕、穿脱衣服、使用餐具等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和一些简单的人际交往技能。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形成谦让、合作、分享等品质,能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入园前,家长可经常和孩子谈幼儿园的事情,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环境及一日生活,让幼儿对新环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向往幼儿园生活的心理。待孩子真正入园后,要有坚持性,鼓励孩子天天入园,不要因为心疼迁就而前功尽弃。

(2)幼儿园要尽心尽力

首先,幼儿园可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开展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可使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依恋情绪,大大减轻分离焦虑。在“我会叠被子”的竞赛活动中,幼儿全情投入,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加油、加油”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时老师发现从不举手发言的路路,竟然缓缓地举起了手,老师给了他参加竞赛的机会,事后还及时表扬了他,后来发现路路接连几天都兴奋不已,再没有为想家而哭鼻子表扬能够产生很强的正面教育作用,幼儿在某项活动中表现很好时,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甚至号召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这样会大大促进幼儿参与今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其次,也可适当开展混龄教学。例如,幼儿园开学时,让中、大班的幼儿站在门口列队欢迎;让哥哥姐姐们带着弟弟妹妹参观活动室;大、中、小班幼儿合作进行小组竞赛等等。混龄教学为孩子营造出一种家庭氛围,能够增加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相处时间,建立情感的桥梁。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5岁儿童心理比我们更接近3岁儿童的心理,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人们在成人与幼儿之间很少发现的交流与和谐。”,“大带小”“大帮小”“小促大”的混龄活动不仅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学习习惯、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3)教师的关爱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素。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最终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无条件地、充分地!纳和尊重每一个幼儿,无论其美或丑,无论其聪明或愚钝。并且想方设法取得幼儿的信任,让幼儿敢于接近,例如亲切地叫幼儿的小名,轻轻抚摸幼儿的头,亲亲幼儿的脸,拉拉幼儿的小手。对于大哭大闹的幼儿,教师要主动从妈妈手中将其接过来,像妈妈一样哄抱,给以抚慰和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亲密的身体接触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相信有了家庭的良好准备,父母的正确认识,以及幼儿园和教师的积极配合,每个孩子都会成功地度过适应期,真正做到家长放心、教师省心、幼儿开心。

Tags:入园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