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如何高效地读书

栏目: 生活范本常识 / 发布于: / 人气:1.61W

读书可以提高你的层次,提升你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你不仅可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一抹书卷文艺的气息,让你的气质更加出众。本文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的读书的好处有哪些,仅供参考!

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如何高效地读书

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读书能够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个空白的人,而是通过读书赋予了自己丰富的知识色彩。

2

读书能帮你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阅读,你能够与先贤们博古烁今,你能够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你能够从无数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导向性的三观。

3

读书能帮你开拓视野,你不再局限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你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你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4

读书能帮你结识朋友,扩大社交圈子,通过读书,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们可以在一起谈天论地,开怀舒心,那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好处。

5

读书可以提高你的层次,提升你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你不仅可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一抹书卷文艺的气息,让你的气质更加出众。

如何高效地读书

1

不要盲目攀比阅读的数量

我觉得网上很多读书达人晒一年书单,包括我这本书《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里推广宣传一直强调我一年可以看100~150本书,其实是一种误导。

我要再次说明一下书里面也提到的观点: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攀比阅读的数量。

好多人一看秋叶老师一年这么忙还能看120本书,我自己一个月才能看2本甚至2本都没有,马上就感觉到自己的阅读好像很失败一样。

一年看120本儿童漫画,和你一年看一套《资本论》,深度能比吗?

就说我自己吧,在2016年,阅读量直线下降,到七月份也就看了45本书,而且阅读质量也直线下降,我几乎没有看什么有深度的书,原因很简单,我在16年工作太忙了,天天加班都做不完。

那么我就只好牺牲一下我阅读的爱好。阅读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工作和生活有需要,有压力,没有读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更何况,

阅读图书量≠阅读图书的质量

阅读图书的质量≠阅读图书的效果

盲目攀比阅读数量本来就说明你不会读书。

2

读书好比吃饭,营养搭配要合理

很多人请教我,问我现在读什么书,然后自己要买回去读。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一种私人体验,去发现一本不知名的好书,别人不喜欢,但自己特别喜欢的好书,是一件特别愉快的经历。

但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阶段一个人需要读的书是不同的。

按《越读者》作者郝明义老师的建议,书应该分四种:第一种叫工具书,第二种叫干货书,第三种叫视野书,第四种叫消遣书。

少年人要多读一点工具书,年轻人要多读一点干货书,中年人要多读一点视野书、消遣的书,这就好比少年人身体生长迅速,要全面补充营养,多吃一点,人到中年体型发胖,不能吃多,吃出滋味就好。

第一类:查缺补漏的工具书

工具书是人人必备。比如我们要学英语,总要买两本字典吧,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一下,但是这个英语词典,我们并不需要天天看天天翻,用的时候有一本就可以了。

在职场里面,有没有类似的书?比如很多人学PPT,他一定会买一本PPT功能大全类型的书,到了要用某个功能又不知道怎么用,就把书拿出来翻一下,能解决问题就好了。

这种图书就叫做工具书,在不同行业、不同专业都会有类似的图书。

第二类:学习技能的干货书

什么叫干货书?

比如我们在刚刚找工作的阶段,进入职场,我们很快发现自己的技能跟不上职场的要求,就要自主学习一些能够快速提升能力的书籍,不管是通用的软能力,还是专业方面的硬知识,你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阅读进行充电,像我们大家都买过的一些“怎么做PPT”、“怎么做演讲”,都是干货类的书。

我今年又出版一本《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出版后口碑还不错,就是定位给职场刚刚入职新人的干货图书。

但是这样的图书如果你是职场老人,可能会觉得这些我都知道,没有干货啊。这就不是书没有干货,而是有些道理你都懂了,你需要学习的是更高层次的干货。

但是也有很多职场老人买《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为什么?因为确实总结得不错,他可以送自己单位的新人做礼物啊。

所以要说明一点,图书畅销是市场行为,图书是否对胃口是个人行为,很多畅销书你不喜欢,不一定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能确定书不适合你而已。

一个人大学的阶段、刚刚找工作的阶段、职场的头三年,这种干货书的阅读比重会相对其他阶段要高得多。因为这个阶段你缺乏经验,要快速地获得经验,你就只能通过前人的书籍里快速积累。

我刚上班时做的是软件项目经理,所以我把关于项目管理能够买到的书都买了,我记得当时买了20多本,一本本看完,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恶补了一遍项目管理体系,一下子从对项目管理一无所知到看上去什么都知道一点。

那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买几本相对经典的图书,多看几遍,而是要买20多本呢?

对于这20多本书,我的方法是先多看几本经典的,快速把知识框架搭起来,再通过看不同的同一类型的书为这个框架补充一点点新看的心得。另外我不太喜欢把经典的书反复看,而学习是需要复习的,那么通过看不同的同类图书就可以帮助我快速复习已经看过的知识,这是我个人的阅读习惯。

第三类:打开格局的视野书

一个人不能只看跟专业有关的书,这个社会每天都在变化,我们得知道很多事情,包括历史的旧闻,包括今天的潮流,一个人视野打开了,格局才能变大。

你看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口号叫“互联网+”。不管是在什么行业,你都得考虑一下什么叫互联网,什么叫互联网+,什么叫智能硬件,什么叫创客,你得把这些能打开视野的、不是你原来专业的内容看一下,也许几个不同领域的思想一膨胀,你反而能碰撞出新火花。

现在流行自媒体,讲究品牌要慢慢地回归到个人。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是不是关于媒体、关于传播、关于营销、关于心理学(特别是大众心理学)的书,也应该看一看呢?

像我已经40岁了,我反而比较愿意看一些在我专业之外的、帮我打开视野的书。因为这样的书,往往能够在我有了一定积累的情况下容易触类旁通。

比如我现在看一本管理的书,就很容易和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读起来有意思,但是我读大学时,对这些书毫无兴趣,基本上就是读不懂。

再比如说我小时候也读过《论语》,除了应付考试,我并不喜欢读。但是现在我再读《论语》,突然就会有感觉,觉得孔子真的很伟大。

第四类:放松自在的消遣书

可能也有人讲,你一天到晚都读这些实用的、帮你打开视野、让你走上人生巅峰的书,你不累吗?人就不能活得潇洒一点吗?

当然,人也要读一点消遣的书。我这个人,其实可能各位不知道,虽然我是个理工男,但我还是蛮喜欢读诗歌的,像北岛、顾城、海子,包括诗人余秀华的诗集,我都会阅读,有时候还读得津津有味的。比如,余秀华的诗集,我能一个人读到流眼泪。今年冯唐翻译的《飞鸟集》火了,我把他和郑振铎的版本都买来对比读,坦率说,总体质量是冯唐好,但是郑振铎一句“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就是冯唐说的文章金线,一句顶一万句。

读这类书对我来讲就是消遣类的书。

如果大家看我晒的很多书的名目,你会发现,我每年的阅读量里很大一部分是看一些比较轻松的杂志、一些比较好玩的小说、一些文学作品,甚至是一些科普书。

为什么看这些书?因为人活着,不能每天都是高度紧张,得有放松,所以要读一些不动脑筋、看起来很轻松的书,这是消遣类阅读。

消遣阅读就是我放松的方式。

3

不同人生阶段,四类图书互相搭配

那么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比方你在刚学知识的阶段,那就甩不开工具书,离开工具书,作文没法写啊。等你读大学的阶段、刚刚上班的阶段,你看干货书的份额就比较重,而且要多看。到了中年,你就应该多看一些能够开拓视野的书,以你的阅历、经验,通过和历史上这些优秀的人的观察印证,可以让你变得更加成熟。

当然不管是什么阶段,都可以看一些消遣的书,小时候的童话,少年时的漫画,青春期的文摘,刚刚上班时的鸡汤文,人到中年就看历史随笔,都是消遣。

等真老了,脑筋转不动了,多看一些消遣的书没关系。

在不同阶段,要有这些书的搭配。有的阶段,干货书多一点,有的阶段,视野的书多一点。

你们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了,如果一个人说他一年读了很多书,你应该分析一下他读的是哪一类书,我们把有些书叫硬书,硬书往往就是需要啃的书,是读不快的,需要反复看反复想。

比如你考研时读《高等数学》,你读书速度能快吗?

干货,跟你的专业背景积累,工作阅历积累是有关的,包括一些打开视野的书,都需要你慢慢读。

特别是你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是需要慢慢阅读一本到两本经典图书的,这个时候你要追求阅读的质量,而不是阅读的数量,这样阅读的效果才会比较好,读得快反而是坏事。

实不相瞒,我买了一套马克思的《资本论》,一直想看,但已经放了三年了,我也就只看了个开头。马克思的书不好看,这对你既有时间上的要求又有智力上的考验的书我就读不来。

为什么读不来?这就是下面我要告诉大家的。

4

不同的书,需要不同的阅读方式

不同的书,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先看看它整体的框架,把脉络看清楚后尽量读快一点,比方说一本两三百页的书,我先用半个小时把整个框架翻一下,这叫略读,也叫速读。

读完觉得不错可以再一章一章往下看,这个时候可以读慢一点,读的时候还可以做一些笔记,写一些心得。

把这些书全部读完,有可能还要看一些相关的书,来印证、启发自己。

有的书可以略读,只要大概知道每本书的要点和价值,我就认为这本书的营养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了。

很多人读一本比较难的书,他不是先把整体框架读一遍,而是一上来就一章章地往下读,其实很多书,看第一节、看第二节、看第三节都看不明白,但是你看到后面,对整个框架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再回头看第一二节,你会豁然开朗,就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逻辑。

对于简单的书,或者杂志,一篇篇,一章章直接去看就好。

我经常看一本杂志叫《特别关注》,这上面的文章基本上关于家庭、友情、爱情的话题,讲的都是正能量,属于成年人的鸡汤。我读这种书的时候,我的心态是很宽松的,把它的故事翻一翻,看到一两句很经典的话,我能够把它随手发到微博写个段子,我觉得我花5块钱买这本杂志的投入已经超值了。

比如“时间管理”这个领域,基本上每出一本书,我就买一本,我家里已经堆了30多本跟时间管理有关的图书,每年市场上还在冒出这样的书。拿来一本时间管理的新书后,我发现书的内容在别的书里讲过了,就跳过去,这一页哪本书里也讲过了,也跳过去,统统不看。或者我就快速地翻一遍我有印象但遗忘的内容,等于复习一遍知识点。

相当于我对原来书的一种复习,复习完了我就只看这个作者在这一本书里面到底有什么新的观点、新的知识点,我就只看这一点点新的知识点就够了,其他的因为原来已经看过了就跳过去。

有的人问我为什么你一年能读那么多本,真相就是:很多书我原来已经有积累了,我读的时候,并不是从头到尾把每个字都认认真真读一遍。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读书的效率会很低,所以对于这种我有经验、有积累的书,我的阅读速度是比较快的。

但是如果我拿到一本我原来知识领域里没有读过的,我对它又有兴趣的话,我读起来就会比较慢,就像我原来在大学看高等数学一样,我得一页一页地读。对于这种比较难的书,读起来也有一个技巧,就是先不管看不看得懂,从头到尾先读一遍。

这种书必须精读才能看懂,比如我上面提到的《资本论》,得有大段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阅读。所以读大学真的是中国大学生最好的阅读时间,有时间有精力阅读大部头,大学阶段多啃几部,一辈子的积累就打下了。

很多人大学没有好好读书,培养自己的思维框架,出来工作后倒是爱上读书,今天读一本,明天读一本,但是始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读几本硬书,反复体会琢磨练习,从而把自己的思考框架建立起来。

光看读书多还真赢不了愿意啃硬书的人,我今天这点读书底子,都不是工作后读书多培养的,是我读研究生时老老实实学了一点粗糙的做学问读书的方法打下的基础,所以我一直很感谢我读研究生的.生涯,让我学会了读书,从而让我在工作阶段可以通过有体系快速阅读快速积累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凭借快速的行动力超越大部分天赋本来在我之上的人。

5

选好书,做记录,写书评——不动笔墨不看书。

下面跟大家再聊一个话题,如何把一本书读得有质量。我一年读一两百本书,但是说实话,很多书它本来写得就不怎么样,我因为种种原因把它读了,单就书的内容我收获不大。

但不好的书,我也能读出我的东西来。比如我会用作者的心态,会研究一下它哪里写得不好,回头在我写作的时候可不可以避免写出这种质量的书。如果我自己写书时能把作者的毛病绕过去,已经赚大了。

不过绝大部分人不会出书,时间也都紧张,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太多的图书,那么拿到一本书,如何尽量读出干货来呢?

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选择这个领域内相对经典的好书;

我建议各位自己到豆瓣、一些好的网店上面,比如亚马逊,耐心地看目录、摘要、书评,学会自己选择一本好书。经过比较选出一本合适自己的,在这个领域比较经典的书就行了。

像很多人问我学PPT,读什么书好,我说你的水平如何?他说他的基础很差,那我说你就读我的《和秋叶一起学PPT》就好。那万一他说水平很高,一般的技巧都不在话下,那我就会建议他读一读PPT演说方面的书,比如《演说之禅》就不错,这种书能够提高他的境界、格局,甚至我会建议他,不要读PPT了,应该读一些像《金字塔原理》、《麦肯锡方法》等帮助提升逻辑的书。

我给大家第二个建议是:读到好的章节、好的内容,先做一回小学生,好好地做一下书摘。

你要把别人书里边的观点摘录下来,你可以找个小本子或者直接在书的空白页面,看到什么心得一条条摘录下来,就好像给这本书重新写大纲。

通过摘录的过程,你就可以慢慢地把这本书的框架一点点清晰化。我买的很多书,我经常在没有字的扉页上写我看到的要点,看到一个点写一个点,顺便把页码也标在上面,这样方便我回头查阅。

第三个建议是对好书或者你看完以后有触动的书,要写书评。

说到写书评,很多人可能很头疼,头疼什么呢?写个书评千八百字的,累。现在有微博,有微信朋友圈,你完全可以写个短书评,三五十字,一百个字,拍拍书的照片,谈谈你对这本书的感受。

特别是国内的一些图书作者,比如我有微博的,你买了书写一段评论@我,说不定我还很乐意回复一下你,这也是一个读书乐趣。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就没有用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写一篇有质量的评论,那我觉得这本书读下来,收获会很少。

只是以为自己看懂了一些道理,古人也告诫过我们“不动笔墨不看书”,这个事情上古人没有骗我们。

写书评的方法也很多,有时候我是介绍这本书里边的观点,有时候是从书里引申到我自己的一些理解,有时候我就写我跟这本书的作者之间的故事,还有的时候我就写一些关于这本书里面的一些花边八卦之类的,说不定群众还特别喜欢看。写书评也是有很多很多方式的,关键是要开始写,哪怕是从短评开始。

6

不是每个人都学得会的笨方法

我觉得很奇怪,很多人说我书读得好、读得又多,咨询我怎么读书的。

其实我经常发书评,发在豆瓣、微信上,写在微博上的短书评就更多了,只是我很少看到有人像我做而已。

像战隼老师,他就一直坚持读书和写评论的。

会读书的人其实下的都是笨功夫,不知道大家请教我们,到底要学什么捷径,要是有,我也很想要。

所以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这样的读书呢?

我的答案是:不是。

绝大部分人都学不会,因为他们只爱“看”书,而不是“读”书。

很多人是不会读书的,他们只是爱看书而已,他们觉得看书就好像在学习,好像在进步,觉得自己还不是一个非常堕落的人,用这种假象来安慰自己。

这样读书读到最后,收获不大,当然至少你也读了几本书,也不坏,总比搞一些吃喝玩乐的事情更雅致一些。

好了,聊了这么多,是不是该认真读一本书呢?

Tags:读书 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