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节日范本 > 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集锦

栏目: 端午节 / 发布于: / 人气:3.33W

1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集锦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2端午节的由来

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们所怀念,我也不例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将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佩戴花花线、荷包,喝雄黄酒,还要吃粽子和赛龙舟,这种习俗已经连续了两千年之久,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嫉恶如仇、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永世敬仰!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有一段时间深得楚怀王的赏识。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屈原此时就有了一个实施美政的计划:上有一位举贤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尽忠的臣子,国家就能富国强兵,而且屈原认为他一定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看到这里,我不禁敬佩他远大的志向和无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从而在楚怀王面前造谣,说屈原的坏话,令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绝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关心着楚国的一切。

当楚怀王决定与齐国绝交时,屈原不顾自己已经没有了官职,穷困潦倒,毅然决定亲自去齐国说明,但是,齐国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他无功而返,伤透了心。后来,楚怀王又放走了秦国人质张仪,更令屈原悲愤不已,不顾自己的处境,径直去宫里参见楚怀王。但是,做出来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把屈原彻底流放了。可怜的三闾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还是一片赤诚,把整个的心思放在了对国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结果是,不久秦国便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已经无可救药了,在绝望和悲愤之下,高声呼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投进汨罗江,自尽了。这更令我悲伤不已,感动不已。悲伤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这样去世了。感动的是因为屈原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但是,正因为这样,让我认为屈原并不应该死。如果他听了渔夫的劝告,能够忍着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锋芒毕露遭人嫉恨,楚国也有重建的可能的。但是,傲骨铮铮的屈原终究是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投江自尽,让楚国再无回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颂屈原,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不由得深深感叹:屈原之死,悲哉!壮哉!惜哉!真可谓是: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3端午节的来历

你们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天不仅仅能吃到粽子和绿豆糕,而且还能表达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4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5端午节的来历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着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6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7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端午节就快到了,你对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是否了解得很彻底呢?如果还没有,就让我来告诉你。

端午节的来历有三个传说:分别是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我想你应该很了解屈原了吧!在此我就不多言了。

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曹娥,是因为她为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有一天,曹娥的父亲不慎溺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只有十四岁,无论白天、黑夜,她都沿着江边找寻,嚎啕大哭。过了十七天了,还是不见尸体,于是她投入江中,这天是农历五月五日,五日后人们找到了她父亲的尸体。

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是因为他的爱国精神。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人,他原本是楚国人,但父兄都被楚平王所杀害,于是出走楚国,投奔到了吴国,帮助吴国来攻打楚国。五次战争后,吴国攻占了楚国的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他掘开坟墓,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尸体几百下,以报复他的杀父兄之仇。吴王磕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请求和睦相处,夫差允许了。而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最后,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把伍子胥的尸体丢进大江。吴国人舍不得贤臣顺江离他们而去,许多人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往江里扔粽子等,为纪念伍子胥。这天是农历五月五日。

我国端午节的习俗由此而来。人们过节的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蒲……

其中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范围最广的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的食用时间很久了,花样繁多。粽子中的馅有的用猪肉;有的用板栗、红枣、赤豆;有的用豆沙、松子仁、胡桃仁、火腿、蛋黄等等,香甜可口,好吃极了。

在纪念他们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爱家的精神,并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