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节日范本 > 重阳节

精选重阳节作文锦集6篇

栏目: 重阳节 / 发布于: / 人气:8.91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重阳节作文锦集6篇

重阳节作文 篇1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还在睡觉的时候,爸爸下来了。

叫醒我说:“今天是重阳节。你打算送什么给你婆婆?”我惊讶地知道我睡过头了,坐了起来。我想送什么?对了,把钱送过来就行了!我拿出30块钱,放进婆婆去年给我的红包里。我悄悄地把它放在婆婆的书桌上。婆婆知道后,知道是我送的。我很尴尬。我加了30块钱还给我。今天是他们的假期,怎么过呢?于是我又给了她20块钱。经过一番劝说,她终于接受了,说我是个孝顺的孩子。我开心的笑了!

重阳节作文 篇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里面所说的“佳节”,就是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远望,思念亲人。今天就让我陪着大家再话重阳节。

啊,岁月老人的脚步迈得如此之快,让我猝不及防地一下子踏进了老年人的行列。我是老年人了吗?我真有点不相信!我精力还充沛,步履也矫健,思维还敏捷,更有学习新事物的兴趣和能力。我学跳国标舞,学电脑,那都是退休后的事呀。可是每当小孩子们喊我奶奶的时候,每当重阳节给退休职工发购物卷的时候,啊,我这才想起来我真是老了!至少在孩子们的眼里,在领导们的眼里。

人生犹如四季,有春的荫芽,有夏的火热,有秋的成熟,有冬的冷洌。我们已走过了稚嫩的童年,热情的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也走过了充实的忙碌的中年,现正走向霞光满天的金色晚年。我看到了自已生命季节的变化,听到了岁月流动的节奏。

岁月变化无法抗拒,我们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也是无法抗拒的,能够作到的只有痛痛快快的接受,快快乐乐地生活。忘掉年龄,不提过去,不奢望未来,过好当下每一天。

人生易老,天难老。也有许多东西不因岁月的.流失而变化。但是我的心依旧年轻。

重阳节作文 篇3

当我翻开日历时,我意识到了今天是重阳节,既然是奶奶的节日,我为何不去欢歌呢?

早上,我头一回对奶奶说:“节日快乐,奶奶!”今天我头一回不和奶奶发脾气;我头一回感受到了老人的烦恼;我头一回对奶奶说:“奶奶你辛苦了。”每一次重阳节,我都没有注意到奶奶的笑容,而今天,我看到了,奶奶那如开花般的灿烂笑容,重阳节在他们老人眼里是那么的重要。每一个小孩儿节,奶奶都说:“今天早上我煮的面条,听说呀,小孩节早上吃面条走运。”

今天,奶奶的皱纹格外的少,白发在奶奶的头上显得很稀有,奶奶的笑容很灿烂……

千言万语在一躬,诉不出我对奶奶的爱:“奶奶,我爱你。”

重阳节作文 篇4

今天,就是九九重阳节。我想给爷爷奶奶一个大惊喜,所以一大早就起来做准备了。

我总是想不好该送什么?突然我眼睛一亮,心想:自己做的才有意义,我可以做个爱的早餐。说做就做,我学着老妈平时做饭的样子,系上围裙,想给奶奶爷爷做个荷包蛋。可我平时很少接触煤气,我努力的想着老妈平时开煤气的动作,伸出颤抖的手慢慢打开煤气,火终于点着了。我往锅里放了一些油,油“吱吱”地响了起来,我拿着蛋,学着老妈的样子,在灶台上轻轻一碰,然后在锅里一掰,“哗”油星四溅,我用铲子翻了翻,一会儿,荷包蛋就做好了,我尝了啊没放盐。我又按照同样的动作,又做了两份这次可没忘记放盐。

我把那两份放在餐桌上,奶奶爷爷看了感动极了,直夸我是好孩子。还说:“我们不喜欢吃荷包蛋,还是你吃吧。”我听了立刻到厨房里拿出没放盐的荷包蛋,说:“我们一起吃吧!”我吃着没放盐的荷包蛋心里咸咸的。

重阳节作文 篇5

重阳节这一天我在家困难、看电视,我心在想:“要不给奶奶打个电话问个好”。好!说干就干。

我拨通了奶奶家的电话。“喂,谁呀?”这话多么亲切呀。

我连忙回答道:“是我,宝贝磊磊呀。”

“哎,小宝贝,你可真尊敬奶奶。”我仿佛看到奶奶会心地笑了。

“奶奶你最近身体好吗?”

“还行。”

奶奶你中午吃了没。”

“吃过了。”

“奶奶你那边天气怎样,冷不冷?”

“还好。”电话那边又传来奶奶温和而亲切的声音。

“奶奶,你现在在家里干什么呀?”

“我现在在家看电视,挺无聊的。小宝贝,你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奶奶----”

“奶奶,天气凉了,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不要着凉------,奶奶,我好想你------”

我们一谈,就是十来分钟。

最后,电话挂了。我心里还是舍不得。我们一年才见一次面,多不容易呀。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好好孝敬奶奶,让奶奶过个好晚年。奶奶,我好想你呀!

重阳节作文 篇6

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插茱萸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历史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直至民国时期,一些文人秋季聚会请贴的常用款式为:“×月×日,登高萸觞,候光。”到民国以后,茱萸风俗逐渐衰退。但现在民俗仍然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