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业范本 >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案例反思

栏目: 幼儿教育 / 发布于: / 人气:3.09W

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应该发展幼儿的能力,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幸福。并把幼儿有没有获得幸福做为衡量幼儿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育案例反思,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案例反思

  幼儿教育案例反思1

片段一: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到学校,他们都会甜甜的问候我,我也用微笑回应他们。这时候,牛牛来了,他腆着脸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幼儿园吗?”“为什么啊?”“因为我很想你啊!你比我妈妈可漂亮多了。”这个小人精就知道说好听的哄老师,不过心里还是暖暖的。

片段二:午饭时间刚刚结束,小值日生们有的拿着抹布帮老师擦桌子,有的拿着笤帚帮老师扫地,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这时候,蒙蒙却什么也不干,还在一边 “指挥”:“君君,你看这儿多脏啊!快来擦擦这儿。”“琪琪,这儿有很多纸,你快来扫扫啊!”我赶紧去过去问蒙蒙:“蒙蒙,今天你是值日生吗?”“是啊,老师!” “那你怎么总是站在这儿?”“老师,我站在这儿帮你‘指挥’小朋友啊!这样他们就不会乱了。”

片段三:“谁帮老师去把你们的小被子抱进来啊?”中午晒得被子该收进来了。“我!”“我去!”孩子们就是这样勤快,每次都会争着帮老师,只有小志浩总是坐在那里不肯帮忙。“浩浩,你来和老师一起抱被子吧!”“可是,我的画还没画完呢?”他为了推辞竟拿出了画画本。“你只抱小的好不好?”“好吧!”他勉强答应了。到了晒被子的地方,他东看看,西看看,找了一个最小的抱上就走。我故意抱了很多,装着很吃力的样子在他的身边,可是他却视而不见。“浩浩,你帮我一下吧!”“你长得那么高应该抱多一点。”“你看,你不帮我,让别的小朋友看见会笑话的。”“如果我帮了你,让别的老师看见也会笑话你啊!”……

案例分析:

孩子是不会骗人的,他们有自己纯净的小天地,可是受社会大环境及其个别家长行为的影响,他们也学会油嘴滑舌,学会偷懒磨滑,并且不为所耻,反而愈演愈烈。

案例反思:

一、注重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

老师和家长都愿意孩子能够成为诚实正直的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长却担心孩子太诚实了会被别人欺负。诚实不是无能,诚实的品格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只有品格上的完善,孩子才能健全地成长,我们家长和老师必须注重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我们应事事处处注意以身作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做好孩子的表率,注意用诚实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另外,对孩子的过失,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压制的方法,而应鼓励孩子说真话,以免孩子为了掩饰所犯的错误而说谎。对孩子进行诚实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我们要利用生活中出现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因势利导地耐心教育,使孩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

二、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我们的教育活动、游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如:大班主题《我长大了》,目的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让他们懂得爱劳动是光荣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于克服困难,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音乐活动《蚂蚁搬豆》,让孩子明白生活在大集体中应该相互帮忙,从而体验和同伴互相合作的快乐;语言活动《康康变了》,让孩子们从故事中了解到康康的变化,谁也不想做不爱劳动,总是找理由偷懒的孩子。

三、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孩子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孩子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家长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关怀备至,而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则不尽人意,这就要求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孩子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总之,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上片段情况,和我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教师和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从生活的点滴抓起,围绕一个个小目标,不放过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恒,强化训练,就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教育案例反思2

户外活动分散游戏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我一看原来是张智豪,我赶紧走过去,“孩子,怎么哭了?”他指着宁其顺,“宁其顺打我”“奥,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我找到早已跑开的宁其顺,“你快跟张智豪去道歉”宁其顺笑嘻嘻的说“对不起”,张智豪边哭边说“没关系”,但没过几分钟,又有孩子来说“老师,宁其顺打我啦”,我再次找来宁其顺,“你怎么回事?老是打小朋友”, “对不起、没关系”问题貌似又解决了。

这件事引起我的思考,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吗?孩子们好像已经把“对不起”当成了犯错误以后避免处罚的“法宝”,觉得只要说声“对不起”而另一个小朋友就一定会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我觉得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除了要让有错的孩子道歉以外,还要让他明白某些道理,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要让他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要多想想可能的后果,慢慢学会自律,减少侵犯他人行为的发生。

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老师处理幼儿矛盾时的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普遍用的方法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先批评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道歉的道歉,该玩的继续玩。其实我们只教会了幼儿说“对不起”,却没有教幼儿怎样才能不用说“对不起”。我们这样做不过是教会了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就这件事而言,宁其顺肯定知道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还是抢了,这就说明他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才会常说“对不起”,因为他们做事前从不想后果。

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说句“对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改正,但对对方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幼儿明白,说了“对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结束了,接下来,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上的安慰转化成幼儿能够明白的具体行动上的安慰,让幼儿看得见,摸得到,便于执行。如让幼儿帮助对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等等。这样,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仅有机会释放心中的愧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多想想行为的后果,这样对孩子才更有教育意义,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律,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发生。

  幼儿教育案例反思3

美术活动《漂亮的鱼鳞》,我很强调画鱼鳞的技能方面,要求孩子画鱼鳞要均匀,不要有大有小,把整张纸画得满满的。可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把花了一节课时间的作品送到我面前,我“严格要求”,指出画得不太好的地方,小朋友得到我表扬的机会很少,一次美术活动就以相当多幼儿的失败而画上的句号。

这个时候,我也很苦恼,我在想:一次成功的美术活动标准是什么?是要求技能上的完善,还是以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为主要评判标准。我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有差异,特别是小班孩子,不能过高的要求他们有怎样的绘画技能。只要孩子能将他们心中的画面用色彩、线条表示出来就可以了,片面的追求技能,无异是在做一件本末倒置的事。

认识上的转变使我不再为画的形状、轮廓不理想而对幼儿严格要求。在下一堂课的讲解中我尽量用形态各异的物体来开拓幼儿的思路。只要幼儿围绕主题,形状颜色都可以不一样。

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以参与者的身份来对待幼儿的作品,发现孩子变轻松了,我也轻松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比我们大人还可爱的多,美丽的多。渐渐的我们班作品秀栏中幼儿的作品也也越来越多,小朋友画画的兴趣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