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业范本 > 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

栏目: 信息技术 / 发布于: / 人气:2.81W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十一课《大海行船》,主要介绍了如何制作元件和让元件动起来。绘制元件也是此环节的一个重点。动画既要画图,又要设置运动效果,动画元件绘制的不理想,会影响整个动画的效果。实际上,这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动画的实质部分。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第九课和第十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制作小鱼的元件,如何在场景一的舞台上,制作小鱼的简单动画。学生会急切地想接触到真正动画,但这种心情也会使学生过于毛燥,忽略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无论是制作帆船元件,还是在场景一中制作动画,为了制作得又好又快,必须养成一个元件或图形占用一个图层的好习惯。在制作帆船图形中,要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对奇思妙想只要没有知识错误就要给予鼓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件的三种属性;能利用矩形工具或椭圆工具画帆船并调整线段的弯曲度;用颜料工具为帆船上颜色;学会插入关键帧;和创建元件移动动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动手实践的东西较多,可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从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丰富想像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同时强调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相结合,以网络课件为依脱建构民主、探究、合作、快乐的课堂。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2、 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3、 尝试操作,体验成功

4、解疑答问,完成新课。

5、评价过程,作品展示,课外延伸。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看电视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呀?

对了,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动画片。比如说《米老鼠和唐老鸭》、《西游记》、《葫芦娃》等等。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的动画片,那么,这么精彩的动画是用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设计理念:通过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急于想尝试操作。

2、 分析图画,理清思路

出示动画:

动画中已经有了大海、小鱼、海草……启发学生觉得是不是少了点什么,让同学想到要是有条船就好了。从而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设计理念:通过动画,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制作一个帆船在海上行驶的简单动画。同时引导学生理清了制作动画的思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尝试操作,体验成功

让学生通过前一节课制作鱼的元件相互对比,用矩形和其它工具画出帆船,并为帆船上颜色,改变帆船的顶点位置和直线的弧度。

设计理念: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就会越来越愿意学。

4、解疑答问,完成新课。

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再演示。

学生继续练习,此时要注意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借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

教师要强调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需要的条件,对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交待清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此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提出的问题来决定)

设计理念:积极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

5、 评价过程,作品展示,课内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自己构思一个动画。对不同创作风格,不同解决思路要及时反馈,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设计理念: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内延伸这一环节,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2

说教材:

《图形修改》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属于图形处理中的重要内容,既复习了工具的使用,图形的着色,又为图形的制作学习作了铺垫。本课介绍了使用“橡皮”、“裁剪”、“选定”和“放大镜”等绘图工具来修改图形的方法。我个人认为本课教材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很难适应学生学习实际的需要。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度开发。

我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掌握使用“橡皮”、“裁剪”、“选定”和“放大镜”等绘图工具来修改图形的方法。

能力目标:

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来提高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精益求精的好习惯;渗透环保意识。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使用修改工具时要注意设置的背景色与画图区内的背景颜色是否相一致。

2使用放大镜工具修改图形的细微之处。

教学难点:

1懂得对不同的图形选择适当的修改方法。

说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学会 “画图”软件里的一些基本绘图工具,并能自己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可操作性,以便充分培养、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生的自学、互助为主。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基于以上思考,我主要拟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以解决生活模拟情境为线索,融入到本课知识点教学中,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这堂课我主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协作交流的习惯。提供多层面的自主学习方式,方式有:1知识迁移,2借助教材,3借助学习课件,4请教他人。同时协作交流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期待。

说媒体:

苏亚星教学网、flash课件和需要修改的图片

说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上次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幢大楼,多漂亮啊!(课件展示)可是有同学却总是喜欢对着墙踢球,在墙上乱涂,慢慢地出现了许多污点,漂不漂亮了?工人叔叔那么辛苦,却被弄脏了,现在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美容师,把这些小污点去掉,帮教学楼找回原来的亮丽色彩!好不好!

提示课题:图形的修改。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提出任务,激发兴趣

1打开有大污点的大楼图。寻问学生,你打算怎么把污点去掉呢?由于以前学过初步的橡皮擦除知识,学生自然会知道使用橡皮工具。

2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思考,污点这么大,擦起来了肯定要很多时间,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猜一猜可以用工具栏中的哪个工具,自主探究两分钟。

下面的教学,我预先设计了两套教学方案:

方案一:如果有部分学生能探究出方法,我将让学生概括出操作的步骤,最后,我用课件呈现出对学生方法的归纳。(显示步骤)

如果没有学生能探究出,我将进行下一个方案,总之,我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探究视野,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而非执行者,基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将着重于第二个方案的介绍。

方案二:

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合作之前提出要求:

1个人依靠老师提供的学习步骤探究三分钟。

2两分钟后,需要帮助的同学举手

3会了的同学当小老师,去帮助举手的同学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分工,并对学习小组中出现的偏差随时予以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学习者、协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各学习小组中。

设计意图:小组协作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方法,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怎么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自主学习存在着矛盾。比如:有的同学他虽然不会,但是他不希望马上有人来教他,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技能或知识。所以我先让学生探究两分钟,需要帮助再请教别人。

(课件)第一种方法:

1选中“选定”工具。

2在污点外拖动出需要去除图形多余部分的一个长方形区域

3单击“编辑(E)”菜单中的“清除选定区域(L)”命令

4用“喷涂”工具涂色

第二种方法:

1选中“裁剪”工具。

2在污点外拖动出需要去除图形多余部分的一个不规则的区域

3单击“编辑(E)”菜单中的“清除选定区域(L)”命令

4用“喷涂”工具涂色

探究完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择了哪一种方法,为什么选择它。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知道根据不同的图形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设置悬念,学习重点

1老师看了同学们这么爱干净,帮助楼房去除污点,我也忍不住要试一试了。屏幕广播,擦除污点,擦除之前,先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然后擦除。学生会惊讶于我不需要涂色就可以修改图形。本环节通过设置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在擦除之前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于是他们通过观察就解决了问题。如果没有同学找出办法,我将再演示一遍,同时提醒他们仔细观察,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来说一说先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的好处。让他们从心理需要,把这一重点知识融入到他们的知识体系和行动中。

四、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提供给学生多个需要擦除污点的图片,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橡皮、选定、裁剪)进行修改

告诉学生,现在就让我们当一回美容师吧!

五、创设情境,引导学习放大镜工具。

1污点消失了,小明却发现还是有同学在墙上玩耍,他心里很着急,但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环保标志,来提醒大家,可他涂上颜色后,却发现怎么涂都只能涂三种颜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有没有同学来帮助他。在教彩色世界时,学生就会发现如果不封闭图形填充的颜色就会外溢。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说有地方没封闭。那么在哪里呢?图形太小,我们可以怎么把它放大呢?学生就会就会想到放大镜工具,怎么用放大镜工具来修改图形呢?

2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如第二环节。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同时,将新旧知识经验形成整体一贯的知识体系。

3汇报方法。学生总结得出步骤。

六、设计环保标志并评价,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小明,你想用什么环保标志来提醒大家呢?小组交流,个人独立完成。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技术进行创作,感受信息文化。

2完成后评价交流。

a在小组中对作品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进行互评,讲一讲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接着根据你认为合理的意见进行修改。完成好后组长组织推荐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b教师对作品充分肯定,告诉学生,同学们设计的环保标志都很优秀。我将把这些作品上传到网络上,争取更多的人的意见,让更多的人来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评价的方式多元化,从狭隘走向广阔,传统的评价局限于课堂,我这里的评价既多样化,又结合了计算机的特点提出网络评价,拓展了评价的时空,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网络意识。

七、小结

1拿着你设计的环保标志,你会对在墙边玩耍的同学说些什么呢?在这里整合语文学科。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训练,并渗透环保意识。

2这一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将如何用这些本领呢?

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通用到生活中去,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说小结:

在设计本堂课中,我用了以下几个思想:

1课程整合,本课整合了语文、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环保教育)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情境,而所有的情境都围绕着环保这一主题,从污点到环保标志的设计,既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与技能。

3拓宽评价方法,我引入了网络评价,体现了网络的优势。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3

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魔术师》,《小魔术师》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32课,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学习对相同图形进行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技巧,以此来简化画图过程,体现计算机画图与普通画图的不同之处,本课以变化孙悟空,草地的小花为例讲解了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方法,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铅笔、直线、椭圆等简单的绘画工具的操作,并能用这些工具画出很多漂亮的作品,对画图软件有很大的兴趣,这一节课学习利用复制、粘贴工具优化图画创作过程,以及对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我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上。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⒈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使用技巧。

⒉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⒊情感和态度:

①在同学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②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图形的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教学,解决复制图形遮住背景的问题。

教学难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的使用。

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通过谈话交流,合作学习,教师演示,学生演示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任务。

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给学生播放FLASH小动画,提问学生: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学生都会说喜欢。我就说:老师也很喜欢,我不但喜欢还会变魔术呢!学生会很新奇,这时我和学生谈话,让学生猜老师会变一个什么魔术呢?学生会把生活中所看到的魔术表演情景说出来,我马上转到老师所要变的魔术,你们一定想不到是用电脑变魔术,并快速演示利用计算机复制出图形。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粘贴板书课题:〈小魔术师〉。

二、讲解重点,点拨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只能盲目尝试,所以本课以一个图形的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过程来展开学习,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看着老师的操作学生总结老师操作步骤,我操作结束学生汇报,不完整的部分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最后利用课件出示完整的操作步骤,在次我强调复制、粘贴命令在编辑菜单中,找一名学生大胆尝试图形选取、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无论这名学生操作的好与不好都给予鼓励,我会宣布他是今天第一个用计算机变魔术的小魔术师,我的办法是(在黑板的一角设计了一个小魔术师签名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签上名字,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本课难点。趁热打铁就刚才学生操作我设计了一个小陷阱给学生,解决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图形遮住背景的问题,即透明处理,结合上节课文字工具的使用原理,找学生处理这一问题,并通过广播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进一步学习了工具箱中样式工具区的使用。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应给学生大胆操练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闯三关,我最棒”的小竞赛,在此环节,我除刚才板书大家已经看到的鼓励办法,我还设计了一个闯关成绩单,每一关的前5名可以迅速的把名字签到小魔术师签名区,其他学生每过一关也可以把自己成绩打在我设计的成绩单上,(在此说明虽然是比赛有要求,选取前几名学生签名,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好胜的心理,即使已经达到了前五名学生到前面签字的规则,但是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后跑上来签字的学生,也以鼓励的形式让他把名字签上)。

在此,我把我设计的闯关练习题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我的设计上多提宝贵意见,第一关找朋友,以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为小鱼找朋友,巩固新知。第二关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学生完成任务小组长汇报。同学们两关过去了,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好吗?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出示游戏内容,帮助小动物回家,用今天的学习方法,你能帮助小动物回到家里吗?学生操作,找最快的把名字写到签名区,宣布这就是第三关。

每一关都找学生到前面广播演示达到自我展示的目的,通过闯关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教材阅读,同学之间的帮助,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

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学生有了一种创作的欲望,这时我充分利用本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出示几幅半成品或错误的画面。在此环节上,我设计了让组长抽取本组的填充作品,让学生运用技法创作画面,丰富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从运用的技法、构图等几方面,从各组抽选出几个好的作品全班评价,再让学生组内互评。

五、课后延伸

我设计了利用翻转、旋转命令变化的图形,让学生欣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整个的教学设计中,我觉得比较有亮点的是两个环节:一是闯关小竞赛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二是板书设计中的小魔术师签名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把 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以及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分为图片下载、网页下载、软件下载三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下载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网上信息下载的意义,了解下载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片、网页、软件的保存方法与压缩软件的解压缩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分类保存网上下载的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分层教学法

3、赏识教育法

【教学过程】

1、任务的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老师在老师机的“我的文档”文件夹里打开一个网页文件,该网页是XXX上当日头条新闻。然后提问:

师:“老师刚才有没有上网?”。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看到了XX上今天的头条新闻呢?”。生:“老师已经下载了”。

师:“对,老师已经把这条新闻的网页下载保存到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你们也想不想把你们从网上找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保存到你们自己的电脑里呢?”。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保存网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以自学的方式学会网上图片、网页、软件的下载与分类保存”。

2、任务一—图片的下载

通过打开“图片下载方法”网页学会网上图片下载的操作步骤,然后单击“试一试”网页,练习从该网页上下载一张图片并保存到“我的文档”的“图片”文件夹里。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

3、任务二—网页的下载

先指导学生阅读“网页的下载”,了解网页下载保存的步骤,然后进入某一个网站下载一篇童话故事。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网页的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操作进行点评,并提问:“网页的下载与图片的下载有什么不同”。

4、软件的下载

请全体学生练习:点击“下载一”,并将下载内容保存到“我的文档”中的“软件”文件夹里,然后点击“下载二”。

请学生根据下载内容思考,“下载一”下载的是什么软件?“下载二”呢?

引出压缩包的解压缩,老师先示范怎样解压缩软件,然后由学生解压缩已下载的压缩软件。

5、综合练习

进入某一个资源网页,按要求完成三个下载任务。

6、总结:

①、请学生说一说,下载了什么?

②、对于下载和解压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5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表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Word是我们处理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而插入表格又是Word中排版必不可少的部分。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学会本节内容会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表格,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在授课过程中将着重把握学生对操作和知识之间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Word中创建表格的方法,以及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和观察老师示范演示,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立表格和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步骤,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

【重点】在word中建立表格。

【难点】合并单元格。

五、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置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情景导入法,具体的做法是我先假设这样一个情景:(植物园内有很多植物,为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园长要求工作人员在每次工作之后都要进行记录。如果你是植物园工人,你会如何记录呢?)然后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采用纯文字记录的植物生长档案,并且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否快速找到西红柿3月20日的长势情况吗?)学生会发现纯文本信息记录的全面,但是却不能直接快速找到有效信息。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记录才能更加清晰,更加直观呢?)引导同学想到,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能够符合以上特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制作表格》

【设计意图】在本次导入,我设置了一个任务,引领本课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的选取上我注意情境性、意义性、可操作性、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有梯度的任务链,便于学生他这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环节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承接导入的情景,利用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为任务进行教学,在学习插入表格的操作步骤之前,我会先让学生对表格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讲解横为行,竖成列,然后让学生观察我给定的表格,并且提问表格有几行几列。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的回答出“七行五列”。然后提问,如何插入一个七行五列的表格呢?引出插入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观察是操作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表格才能够制作表格,通过观察为制作表格做铺垫。插入表格的操作,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操作,我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能够全部掌握插入表格的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产生有序又有效的互动,插入表格的学习。

表格插入之后,还需要制作标题,就涉及到了合并单元和的操作,在这个部分我会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我们制作的表格和植物园实际应用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在第一行,植物园是标题,是已经把单元格进行了合并的操作。以此开始进入我们合并单元格的学习。

在这个部分我将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首先,我先选中第一行的所有单元格,并且提问,大家看,选中的单元格和未选中的单元格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会发现,选中的单元格的背景变成了蓝色。此时我再点击右键,让学生观察对话框并且找到合并单元格,点击,完成操作。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表格,因此我边演示边讲解,对一些细节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在老师演示,讲解,学生观察操作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牢固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操作,突破难点。

表格调整完成之后,我继续带领同学进行输入文字和调整行高和列宽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营造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在引导学生完成《植物生长小档案》的基础上,夯实知识体系,内化操作技巧。学会操作并且能够理解Word中表格制作的一般规律。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将设计制作一个课程表,这样及复习了本课的操作,对于学生又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环节四、小结作业

我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后,会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找出Word制作表格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并请同学们进行制作,下节上课前进行简单交流和分享。

七、板书设计

制作表格

一、建立表格的步骤

二、单元格的合并,拆分

三、输入文字

四、调整行高和列宽

板书是一堂课的体系和内容的重要体现方式。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展示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

八、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6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我是富拉尔基区和平街小学校的参赛选手李明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三课《保存资料》。

一、教材分析

从新理念的角度审视、分析教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浏览器上网以及查找网络信息,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且学生对于探索网络世界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他们想更深一步地去挖掘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自然地揭开新课的面纱,这节课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保存网页、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等信息,这是学生上网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因此,本节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他们将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经历体验中产生需求,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立足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保存网页、网页上图片以及网页上部分文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培养成功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体验、探索,掌握保存网页上图片、文字及整个网页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整个网页。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导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⑴情景导学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本节课的开始环节设计了一个实例,在真实的情景中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⑵任务驱动法

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所以本课中我使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并给出提示与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伴随着的就是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对于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给学生的茫然的感觉。

六、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立足反思重建,我先后三次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听取他人的建议,加之两次教学实践,最后确定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上节课学会了如何在网络世界里畅游穿梭,你们觉得有趣吗?同学们看,我们的学校是由老师、同学和校舍组成,那同学们想想在访问的网站中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同学们回答:网页。那网页又是由什么组成啊?文章、图片、动画……。继续设问:那你们有办法把漂亮的图片、好看的文章或你喜欢的网页保存起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

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循序渐进的自然过渡到新课,并且使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完成任务

立足原有平台,抓住新旧衔接,创设需求,探索问题方法,这一环节我循序渐进的设计了3个递进性活动:

1、教师引导,学习新知

保存一个网页。以网页为例,该网页主要介绍一些关于花朵方面的知识,与科学课有联系。

访问网站-—单击相关链接——显示相应的网页——打开“文件”菜单——单击“另存为”——指定名称是“我的文档”的文件夹——可以命名,单击“保存”按钮

此过程讲授后请学生上台操作以巩固新知,操作时教师适时评价,也可找学生进行评价,适当运用鼓励的语言:“看,这个小同学真像个小老师呀”、“这位同学讲述得比老师还明白”。同时提醒学生在引用他人著作时要注明出处,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

“保存网页”的步骤非常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稍有困难,在这里,我设计“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小组合作示范”等几种形式,巩固新知。

2、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此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参与到学习中去,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在巡查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从而解决学生的困惑。在交流时,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能掌握的知识,如果在遇到困惑时组织小组的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在学习新知时,首先给一个提示:保存网页上图片的方法与我们学习的画图中图片的复制与粘贴很相似。并且告诉他们,四人一组,分工明确,给他们一些分工的建议,成员可以分成组长、调查员、操作员、汇报员。但并不是说每个成员都自己做自己的事,还是需要共同讨论,接受组内的其他同学的意见,商议解决问题。此时教师,走进学生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疑惑,从点播的角度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如果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就顺势点播,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从已有的知识中寻求新的途径,激励学生从多条路经出发,或者自己开辟蹊径,利用小组长的组织建立可行的学习过程。

保存方法:

打开网页—选定图片—右击图片另存为—输入文件名—保存图片。

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本环节是在前两个环节和以前的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的操作方法与前两个知识点有相近之处,所以趁热打铁,为学生提供自学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保存网页上文字的方法。

教师引出:有的时候网页上既有图片又有文字,如果你不想要图片,只想要文字,那该怎么办呢?这个一定更简单吧!试试看吧!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保存方法:

访问网站——选文字——复制——单击“记事本”——粘贴——保存文件

(三)布置任务、综合练习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体会到网络世界的精彩和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体现学科整合的特点,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向同学布置了下面的任务,让学生查找语文课本中的相关的图片信息,并且把它们收藏起来。课前学生把语文课本带来,把涉及到的图片分类,然后通过网络,利用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把图片、相关的文字资料保存起来,并且告诉学生,如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用到这些图片,可以到这里来查找,有条件的话,可以打印出来。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计算机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因此学过之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操作,以达到巩固、熟练操作的目的,并且让同学们明确学知识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而不是摆设。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给出一张评价表。让学生认真填写。并且汇报自己的填写情况,说说你填写后的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评、互评,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在,取他人之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进步。

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轻松,原来自己比想像中的更强。

七、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变幻的形式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学习效果很好。

3、运用了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撞击新旧知识的契合点,不知不觉将新知掌握。

4、布置任务环节中,学生将所用的涉及的语文方面的图片保存,真正地做到了知识的学以至用。

5、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时间显得有些不充分,评价环节也很重要,应在这一部分再多留一些时间。

6、在汇报学习、操作情况时,学生有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表达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和网友的聆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千变万化》,《感受千变万化》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电子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改变字体、字号、字型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资料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今后的学习时间,为自由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学会用格式工具栏为文本设置字体、字号和字型。

2、(潜力)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潜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透过格式工具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

教学难点:怎样透过文字的设置体现出文章编排的美。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潜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透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必须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忙,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透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透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进行对字体、字号、字型的各种设置(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搞笑、高效中进行。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理解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教学流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明白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吗?学生明白,有七十二变。那么这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务必有必须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并不是新的知识资料,在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能够把这3种设置组合起来,抓住设置时的共同点展开教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选中方法,体会不同选字方法的优缺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带给基础。

3、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能够透过对范例激趣——个案示范——小组合作——教师指点——展示作品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忙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忙学习慢的同学。

4、千变万化,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必须技法,就有一种创作欲望。这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利用本节课学习资料,设置自己喜欢的字体、字号、字体,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从技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评。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

这样设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潜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理解变为愉快的学习。体此刻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泰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18课《让文字更漂亮》。具体设计程序如下:

一、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

本课内容是对文字格式的基本设置,通过变化字体、字号、颜色,让文字变得更加漂亮,在本单元中起到了一个较为关键的作用,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前面已经学习了文字的编辑,对文字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基础,让学生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再加以引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清晰、准确的学习应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很容易的。在教学中抓住文字的变化这一特点,运用学生熟悉的哈利波特会变魔法这一特点,让学生掌握这个魔法为主线,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字体、字号、颜色的设置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合理的设置文字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对重难点的突破可采取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教师起到引导,补充的作用,并且借助学习材料和网络,通过学生制作演示交流作品,来巩固升华。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比赛交流”等方式组织教学,以自主参与式活动教学为指导,课堂上教师充分放手,学生大胆参与,构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变学会为会学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2、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评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媒体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利用媒体,教师制作课件让学生观察,必要时让学生演示作品,这种互动让教学活动更加和谐。

五、教学过程设计:(分六个环节)

1、激情导入:(3)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认识哈利波特吗?通过跟学生的交流都知道哈利波特会变魔法,今天他也给我们变了一个魔法,让学生一起看课件,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文字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过程学生会明确字体、字号的概念,也了解了文字的各种变化,这时我会适时引导学生“你们想不想探索这个魔法的秘密?这样让学生明确了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易于学生创新和发展。当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进入新课。

2、主动参与,合作探究(10)

这部分我采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这个魔法的秘密,这时我会给学生提供带有设置文字字体、字号、颜色方法的资料,之后我会以一个平等者的身份加入到学习队伍中去,适时点拔引导,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处理这些问题,这样处理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讨论解决,或跟同学们一起查资料共同解决。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逐渐细化突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学生基本完成这个任务时,我会及时的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进入第三个环节:

3、汇报交流(8)

我是这样进行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谁愿意一边说着一边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谁能按步骤给大家说一说你的发现?学生汇报过程中我会适时引导补充,并演示总结步骤,让全班学生都能通过这样的汇报来明确本节的重难点。

这个过程是一个强化重点,理清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我让学生尽情的说,尽情的上台演示,通过学生演示,教师总结,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全部突破,与此同时还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环节中我还及时质疑,如有问题,大家共同来解决。

4、自由创作:(10)

既然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哈利波特要送给同学们一个小幽默,放录音并告诉同学们这个故事也在你们的机器上,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魔法师了,你能把这个礼物变得更加漂亮一些吗?

信息技术学科对知识教学的要求是获取而不是传授或教会,在这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学生一次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巩固重点。在这个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作品评价:(7)

组织学生展示并评价作品,采用自评、互评、等多元方式进行评价。

这个过程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高潮,充分考虑到学科整合,让学生大胆的说出他们的创作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每个学生的作品,给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6、拓展延伸:(2)

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谈收获,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设计出示一幅带有图文并茂更加漂亮的喜报送给同学们,这样拓展让学生了解在电脑里面还有很多的知识,只要多思、敢做我们一定会把生活装扮的更加美好。

让学生在欣赏中伴随着音乐结束本节课。

这是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下面是我的教学效果预测。

六、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教学始终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体现了“三主”,即以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适时培养学生的评价及审美能力。教师做到导、放结合,授人以渔。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三个超越,即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超越了教师。总之,我认为这节课能使三维目标得到圆满的落实。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学背景

本课是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从教材的分布情况来看,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幻灯片中文本和图片的添加、设置动画效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为幻灯片设置背景和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从而对演示文稿的整体进行美化。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为作品设置背景的方法以及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为幻灯片设置合适的背景和切换效果,对作品进行有个性的合理美化。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的制作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与成就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幻灯片设置背景以及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是因为一个作品是否美观与背景和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难点:使用填充效果为幻灯片设置背景。之所以把一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因为填充效果涉及到了四个选项卡,设计的方法非常的灵活多样,对学生来说是最容易迷惑的,我把这一部份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

任务驱动法、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开展教学,并综合运用了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2、学法

学习信息技术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在教学中,学生分析范例,学会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质疑和解疑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发现和应用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发现问题,呈现任务

课始我为学生演示两个幻灯片的例子。其中一个是学生上节课的作品,另外一个是设置了背景和切换效果的。“哪一个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在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界定学习目标---为作品设置背景和幻灯片的切换。

(设计意图:在范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实际学习中去学会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大任务:为作品设置背景;为作品设置切换效果。学生继续对自己前几节课制作的《诗仙李白》作品进行设置。

任务一:为作品设置背景,被分解为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A:直接用背景颜色设置背景。具体要求:请用这种方法为第一张幻灯片选择一种合适的背景颜色。由于这子任务比较简单,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在前,出现问题,我个别指导的方针。

子任务B:用填充效果设置背景。具体要求:将第2张幻灯片的背景设置为渐变:预设-雨后初晴,底纹样式"斜上"、最后一种变形。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我将会这样突破:首先,鼓励学生按照大屏幕显示的步骤自己进行制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当大部分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就会给学生演示事先录制好的操作步骤。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两个: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省重复操作的时间,让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效果。当子任务B完成之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我们需要制作一个风格统一的作品,要求每张幻灯片不仅背景要相同,而且排版的方式也要相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子任务C:用设计模板设计背景。具体要求:请用设计模板的方式,给所有的幻灯片设置统一的背景。在前两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这个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所以,我将会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然后找学生演示的方法,这样,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学生完成三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在屏幕上展示三者关系图表。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帮助。

任务二:为作品设置切换效果。具体要求:请为《诗仙李白》作品的每一张幻灯片设置一个切换效果。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会采用分层教学法。学生每六个人分成一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找制作比较好的同学指导其他的学生。这样,就能够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任务二完成后,采用组间评和组内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出优胜组。游戏比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设计意图:任务由简到难,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打好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交流评价分享成功。

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几个有代表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大家学学习。教师可适时地参加讨论,对于有闪光点的作品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作品评价。)

第四个环节:学以致用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的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我设计了以下内容: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要求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的设置方法,内容丰富,美观大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理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因此,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

从内容层面出发,对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 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希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接着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天探索的内容。

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选择画板下面,多种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起讨论,或问老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么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特别强调,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内容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特别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 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初识“画图”窗口》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本课主要介绍了启动、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通过欣赏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使他们明白用计算机画图,既不用纸和笔,也不用任何颜料。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这一课时,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敢于动手操作,自我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内容上讲,本课的知识点相对不难,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实施“讲练法”模式,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画图软件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窗口的操作方法及窗口特有的组成。

难点:认识工具箱中各类工具的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上述教法。引导学生采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教案 )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四)归纳总结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些色彩较为简易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发表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喜欢这些漂亮的图画吗?打开课本,你会知道从哪可以打开画图程序。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读教材。

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学。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的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在此我主要设计了三种学习方法:1、自读教材2、同学间互相讨论3、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的。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学生在掌握了新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倾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展开想象,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归纳总结

下课前五分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可以用“这一节课,我学会了……”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总结。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2

1.纵横筛选,确定重点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后认为教材重点在于:

A、搜索引擎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B、下载网页到指定目录;

C、分类整理归类文件。

在备课与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样设计,课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块知识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没落到实处。

因此对重点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分析、筛选。本册教材中“文件分类、整理”这部分知识已经多次出现,可以一笔带过。“保存网页”虽然是新知识,但对本册教材后面几课内容及本课后面环节的学习帮助不大,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改为“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这将对学生后面内容的学习有实际帮助,而且对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IE使用习惯也很有意义。

从教材1-9课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较为丰富的上网查找资料的经验,但教材中并不曾涉及“关键词”提炼的要求与方法。教材11课已经出现了标点符号如“+”在关键词间的运用。

而关键词的准确提练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关键,因此根据教材前后知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会准确提练关键词。

2.分步引领,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对比,由学生体验、发现、总结提练关键词的技巧。

结果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除个别自学、总结能力强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对比操作体验到关键词的提炼要求。

多次试教后改为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这一说法,对学生来说可能曾经有所耳闻,但具体内涵不清楚。

学生如果连什么是“关键词”都不知道,怎么能明确掌握有效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中教学过找“重点词”,而抓“重点”正是我们关键词提炼的关键之所在。

由语文课知识“重点词”引入,旧知顺利迁移,解决“关键词”概念问题。

接着让学生分步体验关键词数量与准确率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提炼关键的要求,顺利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提炼关键词技巧的学习提高搜索速度

2.学会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

3.增加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会准确提练关键词,即关键词的选择能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题:丰富多彩的节日。

通过下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在20xx年6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端午节》特种邮票1套3枚,依次名为( )、 ( )、 ( )。”

二、解决任务

(一)关键词技巧:提练关键词

1.关键词即重点词

(1)用“邮票”作关键词进行搜索,观察,体验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高低。

(2)反馈: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不高,有很多无关信息。

(3)渗透筛选信息的办法。

2.增加关键词

(1)怎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增加关键词)

(2)多个关键词中间用空格隔开。

(3)学生尝试探索

(4)反馈:关键词的要求:反映信息重点、简练。

(二)添加网址到收藏夹

1.学生尝试

2.反馈巩固

三、竞赛巩固

1.揭题,布置任务

出示:[竞赛评分表]

[竞赛规则]

1.第一个大声答对题,奖一颗星

2.小组每人都找到答案并将答案所在网页添加到收藏夹的前3个小组,可获得2颗星。

注: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教组里其它同学,要求动嘴不动手。

[竞赛题]

1.我国的第一套民俗传统节日邮票是由国家邮政局20xx年发行的——《 》

2.宋朝诗人王禹写了一首名为《清明》的诗,最后一句是什么?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京族三岛庆祝哈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庆祝哈节的场所却是固定的,在 。

4.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5.打开D:传统节日文件,将信息卡制作完成。

四、总结

(一)总结竞赛经验。

1.优胜组总结:关键词的选择,小组互助。

2.失败同学:遇到困难,大家给建议。

(二)拓展:打开搜索引擎自带的“帮助系统”;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书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制作简单的表格》甘肃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模块一第六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金山文字20xx基本的编辑和排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制作表格的方法,为以后学习调整表格及表格的数据计算作好辅垫。

(二)学生分析

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好玩好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差,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所以我尽量不使用演示法,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及网络环境,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优美、生动的画面,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行线、列线、一行、一列、单元格)

2、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及装饰文字。

3、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单的表格及美化表格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表格。

二、说教法与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老师,我采用情境的创设和任务的设置,先把问题灵巧地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制作课件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同时老师也是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在此过程中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

作为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采用探究式学习,从老师创设的网络环境中最大力度地获取信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及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新知,通过操作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几位新朋友,一会儿它们出场的时候,如果大家认识它们,请同学们大声的它们的名字,好不好?

从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大家非常的熟悉也非常的喜欢它们。今天,羊村里的小羊给我们带来了两份羊羊运动会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两份资料,一份为文本形式,一份为表格形式。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份资料,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之处有哪些?

比如我想知道喜羊羊的射击成绩排第几名,你愿意从第一份资料里查看还是第二份资料?为什么?

通过提问:生活中还能见到什么要的表格?(抢答)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表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过程

1、学习表格的常用名词。(教学课件、抢答)

既然大家都想学习好表格的制作,今天为大家带好一个很好的学习软件,大家可要认真学习它。

2、生尝试着自己完成插入表格

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来插入表格

师相机板书:

创建表格:表格/插入/表格。

3、插入行、列

4、删除行和列

展示个别学生作业,师生互相评价,评出优秀作业及优秀小组。学生汇报自学的情况,,每种方法在介绍的时候我注意其中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会用不同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每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任意制作一个几行几列的表格,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掌握了如何插入和删除多余的行和列,希望同学们能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现在就请同学们制作一张我们班的课程表,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看看那个小级成员率先完成,大家开始吧!既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注意了分层次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说评价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湖南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二单元5课内容。本单元以Word基础知识为主线,使学生初步掌握Word制作的基本方法。

本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学习插入图片、编辑图片从而为儿歌配画。本课教学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Word这个文字处理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简单的排版等操作知识;对本节课所学的“插入图片”和“编辑图片”的方法,在PowerPoint学习中已经初步具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在word中插入文件中的图片并进行页面设置,并调整图片的大小及改变图片在文中的位置,进一步设置文字的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使作品更加美观,并充满页面。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不断深入的问题引发思考;学生通过教师示范、练习等操作提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带给人们很多方便;了解事物时常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插入相关的图片,然后对图片的大小、位置等进行调整。

2、进一步设置文字的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使作品更加美观,并充满页面。

二、说教法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儿歌配画”活动贯穿整个教学,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自我探索──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我探索,课堂讨论,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环境

1.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2.学习资源:提供声音、文字、图片、视频、操作步骤演示。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是这样设计:首先教师展示设置好的二张《比尾巴》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后,教师引导说:在“画图”中可以用“粘贴来源”命令插入计算机中的图片,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图片也有这样的命令吗?插入图片后,我能随心所欲地摆放吗?图片的大小能调整吗?怎样按规定调整纸张大小呢?

引入到本堂课的内容:《童谣配图》

(这里运用了逆向教学法,向同学们展示形式多样的儿歌配画,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教师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激起了他们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我没有直接教授,而是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布置任务──为童谣配画,驱动学生学习图片的插入,而由图片的插入而引出图片大小、位置的改变,大胆的让学生自己探索。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有3种求助方法:

1.教材的阅读;

2.同学之间的帮助;

3.教师的指点。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学生基本掌握后,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演示,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班同学一起想办法解决,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课堂上不是让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新知,作品创作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操作技巧,就有一种创作的欲望。这时教师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生自我创作,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巡回指导。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协作解决。及时掌握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普遍性问题就需要面向全班反馈。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汇报成果,评价交流

一堂好课,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教师引导同学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取好的作品让全班评。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评价方法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来评价,而是要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信息的辨别力,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力求的目标。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计算机成果的展示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使他们在友好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启迪。通过这样的展评,使学生不断产生创新的火花,构思出更好的作品。教师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准确的评价和肯定,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五)交流拓展,教师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节课的收获?这样做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又能体会到在word中插入的小图片有什么大作用?紧扣课题,又一次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

一、教学构思

课改以来如何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已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一直在为学生能将自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努力。本课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学习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开拓知识学习的领域,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开放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体验自主、成功的愉悦。

本节课是将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小管家”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七课《美化我的统计表》进行整合,并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呈现,主要学习如何美化统计表。

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能在自己的电子统计表中插入行和列。

2知道利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的方法使自己的统计表更漂亮。

3能对表格进行底纹设置。

能力培养:1、让生知道自己家里一个星期要花多少钱,把钱花在哪儿,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理财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家长干好家务。

2、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1、利用所学的数学、信息技术及生活知识去解决家庭一周开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X。

2、教育学生要合理用钱,改掉浪费的坏毛病,并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体会父、母的开支意图以及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美化统计表。

教学难点: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中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经比较活跃了,对计算机的操作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这节课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因此在本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为了对“家庭的开支记录”统计出数据,将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知识来完善和美化自己的统计表。

四、教学过程分析

1、 导入

因为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课题根据喜好分了组,并制作填写了家庭一周开支记录表,所以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将课前准备进行展示,然后出示增加了总计的新统计表让学生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在这里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了不同,知道了统计表应该还有总计和小计,很自然引入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插入列和行。

2、 自主协作探究

(1)动手实践,在表格中插入列和行

老师在这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小博士”提示,试试自己能不能在表格右边加入“总计”一列,在下面插入“小计”一行。这样学生就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老师还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提出来,比如插入的行或者列位置不对怎么办等,让学生帮助解答,体现了一种协作学习的方式。

(2)美化表格

首先展示几个美化好的统计表,让学生明白普通的统计表也可以制作得这么丰富多彩,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接着学生就通过老师给的提示,自主实践,掌握美化表格的方法。

3、交流展示,共同评价

学生先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并选出一张统计表向全班进行展示。这样即有小组的评价,又有学生相互的评价。然后将好的作品打后张贴在微机室里进行展示,这样能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4、拓展延伸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出每周要花这么多的钱,有怎样的想法。在这里教育了学生要合理用钱,改掉浪费的坏习惯,并引出了下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