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业范本 > 文化

水是一种文化

栏目: 文化 / 发布于: / 人气:2.11W

篇一:水文化作文

水是一种文化

流动的历史

中国水文化浅谈

从茫茫太空俯瞰地球,地球是一个闪耀着蓝色光芒的水球。水是这个星球分布最广泛的的一种物质,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水是生命之源,是孕育生命的母体,是一切生命的依托,水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纵观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奔腾不息的幼发拉底河见证了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蔚蓝美丽的地中海创造了绚烂多姿的古希腊文化,流淌在东方长江与黄河,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华文化。

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水文化,既包含了物质文明方面,也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研究水文化不仅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能为社会创造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古代文明的摇篮

世界上文明古国的形成的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祥于多泥沙河流,如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另一种是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得以发展,如幼发拉底河上发展起来的巴比伦文明。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给人们带来无穷恩惠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洪水的祸患。太史公司马迁就曾感慨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部生动光辉的控制河流、兴修水利的历史。传说中的女娲氏“积芦灰以止”,共工氏“壑防百川”崇伯鲧“作城,障洪水”,夏禹“决九川距四海”就是真实的写照。

尽管如此,历代文人墨客仍对水有着无限赞美与歌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自唐古拉山脉发源,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磅礴气势,蔚为壮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汨罗的水包含了屈子的无尽的嗟叹和深深的绝望;“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洞庭的水包含了“左拾遗”忧国忧民的泪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壮的旋律,杀声震天的场面,是水的雄浑演绎了一曲曲英雄颂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革命者的几多豪情与壮志,全融在了那滔滔江水中。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讲求“天人合一”的祖先们又赋予了水一些含义深刻的哲学命题。哲人们以水论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的精辟论见,堪称华夏文化的思想宝藏。当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的是生命易逝、年华不再不慨叹心理。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告诉我们做人应如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 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孙子认为“兵”、“水”同形:“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困地而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借水的形象阐述自己对战争规律的认识。魏征"议政"则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把治国的道理通过水表现了出来。

二、现代文明的基础

水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没有水就没有工业和农业,也就不会有经济发展速度。

之所以说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因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河水灌溉农作物不仅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用水量,而且灌溉之后沉淀下来的淤泥有很高的肥效,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条件。另外,防旱排涝,治理水害和盐碱滩地同样也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条件。

水是工业生产的血液。工业用水是现代城市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工业用水约占城市

用水的70%。工业文明起步初期,工业文明的中心和各种工业的主要部门大都集中分布在河流两岸地区。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工业用水量与其国民经济总产值和工业产值成正比关系,因而节约用水成了工业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

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加上分布的不均匀和严重的水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大忧患。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曾经预言:如果说今天一些国家为争夺石油而战,那么明天,挑起战争的将会是:水

三、现代的水文化

曾几何时,一个主题为“环境污染”的民谣流传开来“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却也玷污了河水原本澄澈的面容??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讲求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水文化也要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及其相应的新的环境价值观念和理论道德,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对策和措施。2002年颁布的我国的新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管理是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中国各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所面临的水问题各有特点。时代要求,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地和谐。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水行业的必然选择。

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又重新流淌出清流,秦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见成效。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一朝洗礼后,又恢复了它的源源本本,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洗涤了它的容颜。

水是流动的历史,它穿越了千年时光的沉淀,流淌出变迁与更迭。我们面对着水,悼古怀今,从水中汲取灵性,又去激发斗志。这水,又将穿越今天,奔向未来,记录着人类历史文明。

篇二:水文化论文

浅谈对水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发展的依靠,滋养着大地万物。无论是微小的细菌,还是庞大的大象,它们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当然也包括人类本身。故而,水文化可以说是始于地球上第一滴水的诞生。水,诞生之后,作为生命之源,为地球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与此同时也谱写着悠久的水文化史并用其文化影响着周围的一切事物。继而,从古至今,人们或悲伤或快乐皆借水寄情,而且从水中体会出不少哲理和真理。现今了解水文化,解读水文化,不仅是对水的研究,对水的思索,更多的是了解并认识水文化的发展与影响,思考水的特质与精神,并加以学习与发扬。

水已然存在于这个世界数万年,走过了无数个春秋,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这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水,也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牺牲为我们奉献,而我们又对其文化了解多少呢?其实了解水并不难,它就在你手边身边,在你身体里流淌,有生命的地方她就在!故而它的文化必将何其丰富多彩。

一、水,作为万物之源水,滋养着大地一切生物。正如鱼离不开水一样,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也是如此。在地球表面上,除了高山、丘陵、平原之外,水要占绝大部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可知,地球表面70%是由水构成的,而且在生物各组织部分的元素中,水也是占有最高的比例的。对于人类,水供给我们饮用、烹饪、洗涤,假若一天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便会陷入困境。中国人自古对水的重要性就有深刻的体会,并且视水为宇宙间形形色色生命的根本源泉,例如,在《周礼·天官·冢宰篇》中有“凡王之馈??饮用六清”,而“六清”即为水、浆、醴、酴、医、酏,也就是水、米汤、酒酿、凉汤、浊浆及薄粥,这说明我们最基本的“食”是与水有密切关系的。自有历史记载开始,水就一直是农作物丰收的主宰,水量充沛,湿度适宜,自然农作物就会丰收,这样农家就有足够的粮食养家糊口,社会就能安定和谐。所以古人常说“瑞雪兆丰年”,这该是长期经验累积的总括,并且具有相当写实的实践意义。古语有云“久旱逢甘霖”是人生四大乐事之一,并且还居于首位。试想没有水用来活命,其他的“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及“金榜题名时”,恐怕都无从谈起。

二、正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所以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承都有赖于水的滋养。古代中国人观于水,思于水,感于水,领悟了许多有智慧的哲思,正如孔子所谓的“智者乐水”,则道尽了其中奥妙。再者,我们也可以说,水是中国人智慧的催化剂,是中国人精神食量的源头,是中国人一切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古代中国人观水所激发的智慧火花,值得细细品味,深入思索。

三、水的种种特质无不蕴含着人生的哲学。水,宽厚能容。水,似柔软,似没有任何物质比它更柔软,故而有“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水亦坚韧,且有“滴水穿石”之说,故而,水,柔中带刚,刚柔并济。一滴水的力量是很微弱的,既解不了口渴,又承载不了大船,但其积聚起来,力量就不容小觑了。亦如庄子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积成大海,负大舟就在于它能居于下流,能容纳一切,贵在“容”。由水及人,楚汉相争中,项羽虽有智慧但不能“容才”故败于谦卑虚己能容的刘邦。所以,人有时候不必太逞强,要像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是君子务本的典范。即使万里长城再伟大,它也是先由一块砖砌成的。万事万物总有从微小开始,才

能逐渐成就壮大。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盲本者如是,是之取尔”,也就是流水奔腾入海不舍昼夜地流动,途中虽偶逢坑洞,但最终能够奔向大海,这主要是因为其源头生机盎然,永不干涸,只有这样才不会停滞不动。这就是水不懈入海的根本,就是生命永不停息的泉源,有为的君子应该有这种务本归源的精神。只有根茎稳固,才能通达四方,生命才能长长久久,永远芬芳,故而我们 学习“饮水思源”,“不忘本”,讲求“知恩图报”,并将其作为人的人格特质来要求。对此推本求源,竟是古人从对水的观察中所获得到的灵感,并如此一代传一代,

作者简介:马双(1990—),女,河南南阳人,学生,工程管理18703622579

绵延数千年而生生不息,可见有源头才能江水长流,有源头文化才会有强轫的生命,民族生命才能千秋万世而常新!水,引人联想,发人深思。杜甫面对楼外江水,联想所见虫鸡相食,以《缚鸡行》抒发宇宙万物得失难以估量,说出人世间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得失本是相伴而随的,人们要以“得之,我幸也,不得,我命也”的态度去面对的人生哲理。

四、水用其自身的特质或品性引导着人们,激励着人们,与此同时她还在用自身承载着千古以来人们寄托的情感,或失意悲伤,或思乡归家。人生为生活,为事业,为幸福,不免要遭受挫折,或背井离乡,或漂泊无依,种种不顺必然让人感情抑郁,需求寄托或释放。纵观古今,水成为人们情感寄托或释放的首选。孔圣人与张道济都曾在仕途失意时,寄情于把失意的心安顿到海水中去,以海水荡平心头的失意。再者孟浩然,虽满腹经纶却无人问津,壮志难酬的失意可想而知,他亦是将此失意的情结寄托于洞庭湖水。再言杜甫观江水奔流入海,不思其故、不恋其源,只知向前奔流,毫不犹豫,绝不回头的决绝,不禁感念他的心与这滚滚的江水不同,江水的波涛只知流向远方,不归故土,而他的归心却不可阻拦。再有王安石的“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误把他乡当故乡,这是“归心似箭”的远游者常具的心态。

五、水能影响人的心情,能寄托人的情感,同样的它也影响着人的心境,或无牵无挂,或空灵,或闲适。裴迪有诗云:苍苍落日对,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溪水长,诗人游兴更长,纵使天空向晚亦不知归,一颗无牢无挂的心,显露净尽,且以不系之舟来表现心灵的无牵无挂,更是妙不可言。韦应物,在雨后初晴时于郊外溪流泛舟,“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绿野之上,一湾清流,轻烟淡淡,尽兴游玩,心清神爽,俗务的纷扰,一并化为乌有,心境无不空灵自然。徐照,逐溪泛舟,悠然赏景: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其闲适自得之情显而易见。

六、年华的流逝以水来比拟,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水无形,寸光亦无形。流水—去不回,时光亦消逝不再。水自本性似乎就与时光相契合,扯也扯不开,分也分不离。诗人杜牧伫立汉江之畔,放眼望去,江水轻渺迷蒙,春水荡漾,滔滔东去,“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年华的流逝,易老的人生,“时不我待”的生命之感不禁油然而生。江水是不变的,它在月夜里流淌,年年如斯,岁岁如斯。人生是变化着的,今天非昨日,前水非后水。以易变易逝之年华,临永恒如斯之江水,怎不令人生起无限惆怅?何景明在《秋江词》中,更是以向前流去的一江碧水,表露了其对于年华的逝去几乎达到恐惧的感受。

七、水不仅系人的情感、寄人的情感,影响人的心境感悟,而且它还与人们的住宅方位风水有着一定的联系。正因为如此,自古至今人们对住宅等都颇注意风水,且十分注意水对其的影响。清人范宜宾在为郭璞《葬书》作注时也突出强调了风水中水的重要地位,他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所以古人修葺宅院,庙宇,甚至是墓穴都要请风水先生给选一个风水好的位置,以免冲撞了神明给家里带来不幸。这之中,相水成为了重中之重,且规矩繁多,原则很强,譬如“上品之水应回环澄清,既源远流长,而又至此止而不流,朝对山脉的真龙”。就连人们常说的“傍山依水”都还有讲究:“山以得水为面,故不得水者背也”。种种的这些足以证明水在风水中的重要地位了。

八、水孕育了生命,滋养着万物,用它的柔哺育每一个有生命的细胞,用它的刚克服所有的棱角障碍,它的包容大度,无私奉献,创新求知贯穿在它存在的每一个角落,鸣响在任何一个有思维的生物的耳畔。当然,水不仅孕育了生命,它还孕育了文明,丰富了文化。对于人类,它给予的不仅是包容大度的抚慰,更是无私无畏的馈赠。它以博大的对大千世界开放的胸怀,携土拈沙,沉积泥沙,涤荡万物,明澈乾坤,不惜为己之身驱所污,换来寰宇世界之明净。

九、水是伟大的。千百年来,它一路走来,不曾迟疑,留下数以亿计的哲思,承载不计其数的情感纠结。对它的文化的解读仍在继续,更多的精彩等待着你我的发现。

参考文献:

[1] 楚流.水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 刘四运. 水科学与水文明[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

篇三:水文化研究

永嘉县楠溪江水文化建设的思考

永嘉县水利局廖远三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常我们在文化中成长,所思所梦都依循文化标准,文化所重视的,我们也重视,文化所憎恶的,我们也憎恶。每项水利管理工作都受着文化和水文化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需求、欲望、抱负。

一、文化与水文化的内涵

1、文化和水文化含义

文化,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而又难以把握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说一切有利于人本身作为社会生活主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及其成果。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阶段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政治与经济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近年来,人们把文化与知识领域结合起来,使实际生活中的文化出现了明显的组织特色。例如近年来永嘉红蜻蜓鞋业编著了自己特色的鞋文化、作为泵伐之乡的永嘉瓯北也带有自己特色的'泵伐文化,还有桥头的纽扣文化,这种行业性的文化带有明显的永嘉特色,反映了我县轻工业的特点。这种组

织或行业以?文化?来冠名,其载体大都以打造品牌和媒介宣传为主,进而实现组织或行业的目标。

水是生命之源,水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水与民风民俗、水与乡村园林、水与建筑工程、水与山水诗词、水与散文游记等,构成及其丰富的内容。

2、营造楠溪江水文化的意义

楠溪江的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之一,深入研究楠溪江水文化是打造文化楠溪江的一项重要举措。楠溪江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水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许多古村落还保存自己特色的古老乡村水文化。

水文化是一种载体,通过自然水环境的、水利工程的、水利设施的、人工营造的以水为主题水景观等,在满足于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同时,丰富生活,给人以休闲的享受和知识上的启迪、思考,激发一种水文化的精神,陶冶人的高尚情趣。营造水文化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物质方面来说,水作为一种资源,有着循环使用、永不枯竭的特点,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能源,水有调节气候、温度、湿度的作用,可以优化调节小区内乃至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气候。自然中的洁净空气和水,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

(2)水利事业是一种古老的事业,水作为自然的因素、生命的依托,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以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

不解之缘。古人语:靠山吃山,傍水吃水。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在江河流域,早期的城镇一般都在水边建立。水的分布对区域的布局有重要的影响,此外人类也通过水路来运输和载运旅客和货物,发展经济。

(3)从精神方面来说,水文化能给人带来清新自然的浪漫气息,减轻现代都市生活带来的种种压力,怡养人们的情趣和心境。无论是河流、湖泊、溪流、池塘还是喷泉,都是人们乐于向往的休闲娱乐场所。

(4)给人以教育、启迪。水文化有利于拓展人的思维,在给人以休闲享受的同时,通过与水相关的人文精神宣传,能够为开展环境教育和公众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给人以知识、启迪、思考,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楠溪江水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1)营造水文化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研究水文化是继承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途径之一,水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开展水文化研究,是试图在人、水、社会、经济跟文化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和支撑点。水文化的研究正是要求人们以水为出发点,研究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提高人们对水利设施战略地位的认识。当今,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水和谐已经成为水行业和水利部门的必然选择。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及其相应的新的环境价值观念和理论道德,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人类的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需求;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楠溪江水资源蕴藏丰富,在积极探索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对策和措施的同时,也要挖掘出楠溪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交融呼应。避免个别地区?依赖自然—利用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人工再现自然?的弊病,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水的和谐作为永恒追求的目标。

(2)营造楠溪江水文化是打造山水永嘉的具体实践 楠溪江是国家级的著名风景旅游区,具有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特色。楠溪江的旅游景观,水是灵魂,水文化与山水文化、古村文化、耕读文化、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构成了楠溪江旅游的特色。许多地区因水利工程和水库的建设而成为著名风景旅游区的事实举不胜举,我省的新安江水库、北京的十二陵水库直接因水利工程而闻名于世,而嘉兴的乌镇、西塘则是以水文化的发展而成为江南水乡古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永嘉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并实施着?文化楠溪江?的战略。水是楠溪江的灵魂,水文化的研究和发展理应成为建设?文化楠溪江?的一项重要举措。水文化是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文化既表现为资源、动力,又体现为激发剂、润滑剂,文化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行业文化则影响着一个行业的发展。

2002年,时任县长率水利局考察丽水街、芙蓉村等古村落时,曾提出?探究楠溪古村水文化,强势打造浙南‘都江堰’?的口号?。

楠溪江的许多古村落,其水利设施布局巧妙,既具有防旱抗涝、灌溉农田,又便利生活、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而且其水利工程的分布,还体现着古代社会一种特殊文化:风水文化的特点。现今,县政府按照?水利与旅游一体,保护与利用结合?的思路,推出乡村水文化,打造文化楠溪江品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挖掘楠溪江水文化历史,应把水文化跟现行水资源开发结合起来,突出楠溪水资源的优势和特点。在全社会树立起一面鲜艳的?水文化?旗帜,激励人们为发展水利事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既重视发挥自己水文化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吸取外来文化精髓,发展人民的、科学的、特色的楠溪江水文化。

(3)营造楠溪江水文化的有利条件

楠溪江属温州市瓯江北岸的唯一水源地,楠溪江的水资源量在温州县区中最为丰富。永嘉从地理区域上讲,跟其它市、县(区)不一样的特点,沿江平原同山区并存。沿江瓯北镇同温州市区隔江相望,带有较强的现代都市化气息的色彩,而上游山区西与缙云、青田交界,北与黄岩、仙居相邻,许多村落的生活仍富有自然经济时代的特点,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特殊的地理形势,在环境、用水、经济、旅游等方面带来了相互和谐交融的特点。

Tags: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