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业范本 > 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设计作业

栏目: 设计 / 发布于: / 人气:3.09W

数学教学设计作业一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设计作业

  为学生“减难”,分层要求,培育数学兴趣

许多学生一进入中学,就明显感觉到数学“难学”,加上有的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没有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分层要求,也没有在作业的量和难度上分层要求,最终不仅导致大部分对数学存在有点恐惧心理的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不足,兴趣不浓,长期下去,还会强化学生“学数学难”的负面心理,使学生成绩出现过早的分化,使得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成为一句空谈。更为可怕的是,一部分在数学上较为拔尖的学生对重复作业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使其对数学失去兴趣!

在作业布置上,按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的不同,把作业分成“最低要求”、“提高要求”两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把基础知识题作为“最低要求”,需要一定技能和能力才能解决的题作为“提高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教材练习、习题为最低要求,要求每位都要做,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慢慢培育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而这正是许多老师忽略的地方,对课后练习不当一回事,一味追求新、多、难,却没想到造成学生的厌学;当发现学生有新要求时,适当补充有针对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总之,学生的作业活动必须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作为标准。

  精选数学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题?我认为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原因。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而我们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和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所以,当我在教学中布置作业时,是按我当天所传授的知识点来布置的,略有新旧知识的综合。尽量做到少重复。这样,让学生在数学上不失去兴趣。

就“量”而言,多做数学题,的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生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数学教学设计作业二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ρ??穆呒?嘉?芰σ?蠼细撸?虼嗽谑?ё饕瞪杓朴氩贾霉?讨薪淌τψ⒅乩砺壑?队肷?钍导?嗔?担?环矫嫔??蜗蟮卣故舅?е?叮?由钛??灾?兜睦斫?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知识应用意识,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应用能力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保证兼顾到班级全体同学。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章节过程中,讲解课本理论部分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立体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三维图的构造思维。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勾勒出立体图形,这也是后期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必须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熟练掌握三维图形的基本构造时,可趁热打铁学习“三视图”相关理论,使得学生了解从不同方位所看到的图形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过程中,教师选取具有难易差异的几类不规则图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关类别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立体几何图形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并且能够自主得出结论,即三视图是描述三维立体图形的必要手段。

  兼顾学生整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班级内部,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确保作业的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得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巩固所学知识,获取有效的能力锻炼提升

。例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为学生设计如下练习题:“有一项工程,如果甲、乙、丙、丁四人中一人单独去完成,则甲需要24小时、乙需要16小时、丙需要12小时、丁需要10小时”,可以按照难易不同层次作出以下三种提问:①如果四人同时去做这项工程,则需要多长时间完成;②如果甲、乙、丙、丁、甲、乙、……这样的次序让四人轮流去做这项工程,每个人每次工作1小时,则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全部工程;③如果基于上述(②)工作方式,如何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得工程能够至少提前半小时完成。以上三种提问方式明显的分为易、中、难三种档次,不同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掌握程度对其中一道做出解答,这样既能鼓励中下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能更好的培养优秀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各种弊端。

数学教学设计作业三

  分层是作业差异性的公平见证

同一班级里的'学生知识、能力情况参差不齐,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两头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必须进行分类作业。在做了一些思想工作后,遵循“自愿性、动态性”原则,我把全班分成了五个小组,即“AA组、A组、B组、C组、D组”,前四组各约10个成员,D组成员约5个。对D组学生,作业的难度较低,份量较少,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

AA组每天另外布置一道探究性题目,A、B组属中上游,每日另做一个思考题。C组同学以书上练习为主,只需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即可,各小组成员并非固定不变,可根据发展情况稍作调整。通过分类作业可使尖子生更冒尖,差生面缩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小中下面。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培育反思作业的习惯

传统的作业评判就是在批改与评讲之间简单重复,其实并没有把知识落到实处;缺少最重要的一环——作业的反思;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反思会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产生自信获得快感,从而激发学习激情;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反思会明白“症结”所在,知道哪儿卡壳,让学生有的放矢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作业的反思的过程,使抄袭作业没有市场,完成作业不在是应付检查,使学生作业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摒弃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通过作业的反思的过程,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众所周知,对学生减负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以最小的劳动付出,去换取最大的收获。如果说精练是为实现“量的减负”,那么反思作业是为了“质的增效”,它对学生而言,正确完成作业是成功,作业错误也是成功。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快乐学习,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