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业范本 > 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栏目: 设计 / 发布于: / 人气:6.7K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

【预设目标】

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学习美猴王敢于挑战的精神。

【预设过程】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看《猴王出世》动画片。

2、简介《西游记》(学生):

“导入”犹如一堂课的“凤头”,在课堂教学前通过观看录像,并且自由谈论“画”中之物,让学生对石猴产生了强烈兴趣,继而带着好奇进入课文,并为学习课文,理解文意作铺垫,让学生初识内容。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⑴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⑵ 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读悟:

⑴ 读一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⑵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石猴成猴王的经过,并提出要点。

⑶ 研究2~4自然段,注重石猴变猴王的原因是什么?石猴入洞一刻的表现证明什么?石猴发现的天地如何?

(在这里理清了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悟。给学生自由研读,探究问题的空间,在无拘无束的思维状态中,徜徉于课文语境,生出情趣,释放灵性。)

3、重点词句,琢磨体会:

⑴ 反复朗读,从石猴的生活习性中体会石猴的快乐。

⑵ 回放录像中石猴进水帘洞镜头,让学生学习表演,注意“瞑、蹲、纵、跳、睁、抬、观”这些动词,把石猴不信邪,敢于跳泉的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其中穿插的分角色表演“石猴”引众猴进洞内享受这天造地设的家当及引众猴所说的话,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再次体会到石猴的聪明、机灵。

(看动画片、表演节目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因此教师投其所好,让学生们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并积极投入角色。在排练过程中更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探索性,让学生愉快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外延伸,拓宽思维

1、自由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所作所为。

2、自由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学完课文,学生已深切地体会到了祖国的灿烂文化,并由衷地喜欢上了中国古典名著。教师要珍惜课外这个“练兵场”,主张学生课后主动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并不断地获取学习语文知识的本领。)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教学设计】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同学们,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名著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2、咱们先一同看一段动画版的《西游记》。

(多媒体播放动画版的《西游记》)

3、《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喜欢它什么?

4、过渡语:孙悟空不但是你们的偶像,也是老师的偶像,我们都喜欢的孙悟空是从哪来的?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猴王出世》后,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不太好理解,你可以用前两课学到的方法来阅读。首先,你可以借助书下注释读懂词句,也可以查字典理解字义,还可以联系动画片、电视剧、连环画等理解,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大体了解文章内容就可以了。实在不懂的可以画下来,和老师、同学探讨。

三、浏览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两个问题,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1、石猴是从哪来的?2、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答案。

3、谁来说说,石猴是从哪来的?它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四、研读课文,感受形象

1、默读全文,看看这只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画出句子,用一两个词语写一写感受。

『重点研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怎样读出猴子的顽皮机灵?

b、自己练读。

c、指名读

『重点研读: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何不拜我为王?』

a、怎样读出石猴的聪明?

b、(课件出示:《西游记》原著的图片)

c、一百个人读西游记,就有一百个孙悟空的`形象,这就是名著的魅力,经典的魅力,文字的魅力,同样,一百个人读西游记,就能演出一百个孙悟空的形象,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视剧《西游记》的片断,我们一同来看一看电视剧里的演员是如何表演的。

(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石猴称王的片断)

五、口语交际,再塑形象

1、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部分排一排,演一演。

2、想想怎样才能演好石猴呢?应该注意什么?

六、感受魅力,激发兴趣

教师结语:同学们,这只既可爱又聪明的猴子又经历了哪些磨难才修成正果的,你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些什么,相信你一定能从原著中找到答案。

七、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动作 机灵

语言 勇敢

聪明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芝、獐、猕、禽、瞑、窍”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猴王无畏的性格。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课是第三组的第五篇课文,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课文叙述了石猴的一段经历。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你们知道,在最初时,他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花果山美猴王的吗?今天就请同学们学习《西游记》第一回中的一个片段──《猴王出世》。

二、“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放课文录,学习有感情的朗读。

1、组织交流。

2、小组内交流:猴王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可充分的说,相互补充。

(全班交流。)

3、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互相启发,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和老师听。

先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读后师生评议。

5、学生读时,引导学生读好半文半白的句子,读出猴子的顽劣和石猴的胆大,敢做敢说。

6、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7、抄写喜欢的句子或词语。

三、课外拓展

美猴王如何学得一身本领、怎么会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西游记》,语文活动课中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读得认真,谁读后收获大。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2、搜集有关孙悟空的资料。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生活情况

山涧源头:发现水帘洞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设计: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孙悟空)

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谈悟空引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曰:名字叫作。

石窍:石头边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古代白话文,学生读起来有一定困难,理解起来更是吃力,不要求学生字字知其意,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即可。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便于感悟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讨论:

⑴课文主要一件什么事?

⑵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领。

预设交流:

①明白了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

②懂得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是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感受到的。

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关键语句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指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做准备。

四、品读课文,细节中感悟“悟空”形象

1、明白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悟空的认识,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交流,指导朗读:

⑴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①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②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③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⑵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①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五、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六、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练习设计:

1、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⑴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石猴能成为美猴王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给你机会,你是乐意做美猴王还是只做众猴中的一员,请畅谈你的.想法。

教学建议:

1、这篇略读课文虽内容比较浅显,但是一篇古代白话文,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字典或者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一些词语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

2、在学生读通课文后,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通过默读你知道了什么?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这些浅显的问题学生能够读出来。

3、对于“西游记”故事,学生大多并不陌生。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备受儿童喜欢。学完课文后,可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把从书中读到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进一步体会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时,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的书的兴趣。

补充资料:

《西游记》中国古典神话小说,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用精读、跳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

师:这是谁?他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喜欢他吗?

师:用一、两句话说说孙悟空。

是呀,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形象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猴王出世》,齐读课题。

一、检查预习,关注提示

师:昨天,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

预设一:圈画生字词,读熟课文。

师:你是个细心的孩子,那这些词,你能读吗?请你带同学们一起读。

预设二:结合注释读通课文。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大家一起读注释。

预设三:根据提示预习。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你找到其中的问题了吗?(出示提示)

理清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出世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交流:

1、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出来?

师:简单的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认为……

2、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找到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的说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跳进去,又能出来。)

读到这里,这时候石猴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两个问题,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板书:出世、成王)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式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第一自然段。画出写石猴的句子。

2.交流:哪一句写石猴?

师:读这样的句子,你们仿佛看到什么?(一只怎样的石猴?)

3.指导朗读:个别读。(快乐、自由、活蹦乱跳、顽皮、可爱、无忧无虑)

4.师: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用了排比、对仗的修辞手法。)

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个别读)

5.再读读,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还有很多秘密。

(都是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动词)请你在读读。有什么感受?

你在读,什么感受?你也读。什么感受?

(跳跃、有节奏、跳动)

6.师:继续读,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个字的排比句。)

师:是随便排列的吗?

(生:前面是动物,后面是人与人的关系。)

7.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对仗句,也叫对偶,师生互对。读出诗一般的语言。

8.师:谁能连起来读读?

还要读得跳跃一点。读完三个字以后,还要吸一口气,这样就会读得好一点。

9.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请写在第一自然段旁。

四、学习二到四自然段,体会猴王的语言。

1.师:在石猴成王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猴王。找到体现猴王形象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句子旁。

2.交流:

(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师:男孩子读。

(2)师:可以感受到什么?(很自信。好像无所不能,我进去,我就能出来,我就是个猴王了。)

(3)你是怎么从猴子的语言中体会到这一点的?(要从“怎么写”的角度来引导和点拨学生。简单的重复、简短、感叹号)

(4)对比体会。

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我进去吧。”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3.快速浏览,找到相同句式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1)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师:大造化什么意思?( 生:运气。)

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2)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个别读。

(3)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建议加上动作读一读。

4.师:从这一部分,你又读出了怎样的猴王?

(大胆、勇敢、敢作敢当、自信)

在文中写下你的评价。

5.小结:我们在品读中发现,语言的描写的确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我们再来回顾学过的前几篇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精彩的语言描写对话描写?让我们一同再来感受感受。

举例:《景阳冈》里的武松(豪爽、无畏),《草船借箭》的诸葛亮(胸有成竹、神机妙算)。你看,精彩的对话描写啊,能让人立刻感受到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如果我们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能够注重语言描写,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精彩。

五、本课总结,鼓励读《西游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自信、勇敢的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请同学们一定要再读一读《西游记》。其间,语言的珍珠随处可见。

六、单元总结,一身读经典

师:中国的古典名著浩如烟海,除了这四部,还有四大名著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在这些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待我们去亲近,去细细品味呢!让我们马上开启名著之旅,一生与经典相伴!

七、作业

1.选择你喜欢精彩句段读一读,背一背,或做摘录。

2.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演演《猴王出世》课本剧。

3.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并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感受。(选做)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的特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201版)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

2、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读懂课文,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引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你们

知道猴王是谁吗?(孙悟空)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么多的?(电视剧《西游记》) 那你们读过吴承恩先生的名著《西游记》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猴王并不陌生,直接引入课题简洁、省时,能更快的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出示自学要求)

1、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读通课文及理解生词,都是可以在预习时完成的。但基于这篇课文是学生首次接触古代的白话文,难度过大,所以课上在读通、读懂课文上要多花一些时间,多下一些功夫。

2、小组内检查自学情况。

导语:刚才,同学们学习得都特别认真!下面让我们在小组内检查一下自学的效果吧!

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的效果最好?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把读课文及检查生字词都安排在全班集中解决,会大大降低检查的覆盖面,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我把这些内容都放在小学组内完成,由小组长负责。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一齐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充分放权的过程中,使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3、组长汇报自学情况。

下面,我们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刚才检查自学的情况。注意说时要

有条理,把出现的`问题说清楚。(为节省时间,只请一两名说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可以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投影出示: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围绕这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使学生整体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读分析、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并思考:石猴是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设计意图】语文课文的学习不在于问题提得多,概括面广,而应简化课堂的教学步骤,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精读分析”环节,我只设定了一个问题,而用这一个问题带动起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

导语: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

出示问题: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

(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1、结合第一自然段,说说石猴出世很神奇。

品味语言:读第一自然段,从第一自然段语言描写中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

2、结合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石猴出世生活很快乐,也从中感悟出石猴很爱交朋友。

品味语言:

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学生加上自己想象说一说。

(2)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指名读。

(3)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排比句)

(4)品味语言,再读此句,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5)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旁,做阅读批注。(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6)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读中感悟古代白话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名著的语言魅力。

3、结合第三自然段,体会石猴勇敢,勇于承担责任。

品味语言: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1)、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这只猴很勇敢,不怕危险)

(2)、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指名读。

4、结合第四自然段,体会石猴动作敏捷及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点。 品味语言:

A、石猴是怎样跳入洞中的?

投影出示:“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1)、找出此句中的动词:瞑、蹲、纵、跳。

(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石猴动作十分敏捷,本领过人)

B、石猴跳入洞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指名读。

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

享)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关内容,做到“润物无痕”,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5、结合第五自然段,体会石猴聪明,有大将之风。

众猴进入水帘洞后是怎样的表现?

投影出示:“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句后,加上想象说一说。

(2)再次读此句,品味语言,读出韵味,体会古代白话文语言的概括性。 众猴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石猴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师: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

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

理解“拱伏无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众猴对于石猴都很佩服,真心服从)

【设计意图】:此句也是名著中极为经典的语句之一,充分体现出了猴子好玩耍的特点,是学生感悟名著语言的好机会。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觉得你对孙悟空的了解加深了吗?这是谁的功劳?你觉得名著与影视剧的区别在哪?

2、《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

师: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获。

【设计意图】:此问题与引入时“你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相照应,在前后对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顽强勇敢、无私无畏的品质。

二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猴王出世》最新教案设计

六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8

一、激趣导入

1、你们看过《西游记》吗?在这部神话小说中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神话英雄,他就是——孙悟空。

2、说说孙悟空还有哪些名号?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的来历吗?(当年石猴拜菩堤老祖为师时,说自己无父无母,没名没姓,菩堤老祖便给他取了悟空这个法号)。

3、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猴王出世之谜。揭示课题。

二、初读,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速读课文,用课文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3、说说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领悟表达方法,进一步感受猴王形象。

1、课文哪些地方写石猴特别生动?(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并引导仿写。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仿说三字语:“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拉 ,扯 ,攀 ,钻 。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是一组对仗工整的句子,课文中还有许多,请找出来读一读。

仿写对句(师出上句,生对出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山花对——树果;虎豹对——狼虫;花果山对——水帘洞;朝游花果山——夜宿水帘洞;花果山仙石显灵——水帘洞石猴称王;花果山仙石育仙胞——水帘洞神猴显神通。

2、辨析下列含有“身”字的`词语,体会语言文字的丰富多样和作者谴词造句的准确性。

蹲身、纵身、住身、欠身、抽身、安身。

3、品读石猴的语言特点。

(1)找出石猴的语言读一读,说说有什么发现。(短促、重复)

(2)比较句子,体会有什么不同。

“我进去!我进去!”

“我进去吧!我进去吧!”

4、从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中,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

四、总结提升。

读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了活灵活现的猴王形象,而且品悟了作者语言文字的精妙。这样的语言珍珠在《西游记》这本经典中随处可见,希望大家多读经典。

五、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言语性。所谓言语性,“是指语文课程所独具的学习‘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的特殊性”(潘新和先生语)。因此,特级教师王淞舟认为“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集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

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眼龙,睁大了注视内容的眼,却对语言表达形式视而不见。如何让学生睁大这只眼,单靠学生的自得自悟是远远不够的,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教师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具体情境,找准教学突破口,在语言表达精妙处,在谋篇布局处,时时唤醒,常常提示,从怎么写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诚如潘新和先生所言:“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言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

《猴王出世》一课彰显了 “以语言表达”为价值取向的课程本体观,从教学时间的配置比例看,全课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梳理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四分之三的时间则用于品读、咀嚼、领悟、积累课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学生的语文意识,正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的唤醒、提示、传递、激活、引领中,得到了切实的感悟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猴王出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了浏览能力的习得。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西游记》原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一个陌生的老师给你们上课,后面还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我发现同学们表现得有点紧张,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边听边跟着唱,放松一下心情,我们再上课好吗?

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首歌《猴哥》,学生跟唱。

师:这首歌是动画片《西游记》中的一首歌,动画片《西游记》看过吗?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呢?(生:看过)

师:那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西游记》主要写的什么事啊?

生:主要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师:同学们,现在还紧张吗?(生:不紧张)

师:那现在我们上课,好吗?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师: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主要是歌颂谁的?(生:孙悟空)

师:为什么歌颂孙悟空呢?谁能说说孙悟空都有什么本事啊?

生:他有火眼金睛,他能七十二变,他能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他神通广大?

是啊!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降妖伏魔的孙悟空,那他在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之前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猴王出世》。板书课题:21猴王出世(画上雪花号)

师: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这篇课文题目上有一个雪花号,它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可得需要文前的“阅读提示”来帮忙。

师多媒体出示文前“阅读提示”,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阅读提示,找一找它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指名学生读要求: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跟同学、老师讨论。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西游记》。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根据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把课文的故事情节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写-(生答: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第二部分写(生答: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板书(说明: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也就是石猴出世的过程,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也就是石猴称王的过程)

石猴出世

石猴称王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课文了,那谁能说说哪些段落是写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哪些段落是写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指名学生回答,明确:第1段是写第一个问题,第2-4段是写第二个问题)

2、这篇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语句可能不好懂。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从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找一找答案,找不到答案的找同学、老师讨论一下。读课文时,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读完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开始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师:刚才同学们对照注释读了课文,谁还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让同学们一起来帮助你解决。

4、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石猴是从哪儿来的?(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5、师:那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找出石猴被拥戴为美猴王的情景读给大家听)

6、师:那谁能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答,师帮助梳理: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石猴找到水帘洞被选为猴王的故事。)

师边讲边板书:石猴找到水帘洞才被选为猴王的,所以在称王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故事情节就是:石猴探洞

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吴承恩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光耀文学史册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一)、学习“猴王出世”,感悟语言的“精炼”。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1段“石猴出世”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石猴最生动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写得生动,好吗?

2、指名学生读喜欢的'句子

师多媒体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段话写得最生动呢?

预设:(生:用了两组排比句;用了一组对联;用了一组动词,语言很生动;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律美?)

4、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一只怎样的石猴?

预设(生:顽皮可爱、自由自在?)

师板书:顽皮可爱、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谈出了这么多读书的体会。是啊,这段话用了两组排比句,一组对仗句,还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语言短促、跳跃、有节奏。读起来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很有韵律美。短短几句话,一只顽皮可爱、自由自在的石猴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这就是经典的语言,这就是名著的

魅力!

同学们,让我们把名著中这经典的语言再美美地读一遍!齐读。

(二)研读“猴子称王”,感受语言的魅力。

1、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语句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至4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找一找描写石猴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生快速浏览课文)

2、组织交流

(1)师:谁来读读第2段中描写石猴动作的句子?(指名学生回答)、师多媒体出示: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师: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石猴?(生:动作灵巧、聪明机智、身手不凡?)

师板书:聪明机智、身手不凡

师:谁来读读石猴的话?(指名学生读: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师:你从他的话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生:勇敢自信,敢说敢做?)

师板书:勇敢自信、敢说敢做

师:如果换一种写法,改成“让我来试试吧!让我来试试吧!”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老师也觉得这话一听就不像是从石猴的嘴里蹦出来的。因为这不是石猴快言快语、敢说敢做的性格。课文中还有几处这样短促有力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石猴的话:“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都随我进来!进来!”

师:同学们,像这样描写石猴的语言——短促、有力、富有韵律感,让人有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

师:从3、4自然段中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描写石猴语言的句子呢?

生读:“石猴笑道:这股水?”

师: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石猴呢?

生:大公无私的石猴,一心为大家着想的石猴?

师板书:大公无私

师:请同学们看第4段,读石猴的这段话,想一想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

师多媒体出示: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说说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石猴?

生:口气像一个国王一样,有领导气度、有王者风范?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师:同学们,你们说石猴应该称王吗?说说你的理由。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觉得石猴应该称王,他聪明机智、身手不凡、勇敢自信、敢说敢做、大公无私,又有领导才能。只有让他当猴王才能让群猴心服口服啊。

我想,上了这堂课,大家一定发现: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去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不断学习经典名著高超的语言艺术,从这些经典名著中汲取营养。

2、老师课前发给大家一篇文章《辞别花果山》,这是我从原著《西游记》中选出来的一段文章,并给它加了一个标题。同学们读过了吗?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文章,想一想美猴王为什么辞别花果山?辞别花果山去干什么?还要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3、交流阅读收获。

课外作业:

1、课下请同学们把《猴王出世》和《辞别花果山》两篇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在小组内交流。

2、多媒体投影出示课件《西游记》简介。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节选自《西游记》

石猴出世自由自在、顽皮可爱

石猴探洞机智灵活、身手不凡勇敢自信、敢说敢做

石猴称王大公无私、才能出众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并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了解石猴出世及其生活特点。

3、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学生背诵诗歌导入。(3分钟)

师:朗朗书声,琅琅乾坤。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生:《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师:非常正确。其中最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是哪一部?

生:《西游记》

师: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

生: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生:孙悟空。他呀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有一双火眼金睛呢。

师: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出生的吗?

生: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生:从电视剧里看到的。

师:同学们知识真是丰富,还记得电视剧《西游记》开头石猴从大海中迸裂而出的情景吗?我告诉大家那可是在我们北戴河拍摄的啊。

师:你知道孙悟空有哪些名字吗?生说“美猴王”、“齐天大圣”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孙悟空的了解还真不少。孙悟空的这些有趣的名字你们都是怎么知道的啊?

生:看电视剧。

师:先前我们对《西游记》乃至孙悟空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影视剧,其实读作品可以让读者深入到作品语言中去,把自己头脑中形象与文字的融合起来,可以达到对名著的更深理解。为了更多、更好了解经典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猴王出世》。

二、学文。

师:看老师写课题,注意“猴”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

师:《猴王出世》根据《西游记》第一回改编,这个改编不是改写,而是缩写,是原著第一回的缩写版。是用“古代白话文”写的,语言言简意赅,读起来却耐人寻味。(揭题1分钟)

(一)、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全文。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文之前请大家明确阅读提示:

(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

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找出最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画出不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指定一生读阅读提示。

师:好。下面同学们就带着这些小任务,朗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文。(4分钟)

2、检查读文。(6分钟)

师:同学们都陆续读完了,老师发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相信一定也是收获多多。考考你们怎么样?看一下这些词句能读得准确吗?

分别出示:

第一组:

仙胎 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第二组:

石崖 石窍 石灶

第三组:

食草木(食是什么意思?吃) 饮涧泉(饮是什么意思?喝)

采山花 觅树果(觅是什么意思?寻找)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 獐鹿为友 猕猿为亲

师:看来古代白话文很容易读懂嘛,大家掌握的多好啊。

第四组:

夜宿石崖之下 朝游峰洞之中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指名读。

师:这三句话有不理解的吗?

师生释疑。

师:把这些词语大家不仅读得准确,而且知道了意思,待会儿把这些词语放到文中,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3、复述、概括。

师: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讲得是一件什么事?

生: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石猴出世以及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再次浏览课文,哪段是写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哪段是写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二)、学习石猴出世部分(15分钟)

1.师:石猴究竟是怎样出世,请大家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自由读文。

交流指读(3生)。

2.师:大家再读思考:石猴如此出世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交流感受。(与众不同、神奇等)

师:老师也觉得很神奇,这是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居然内育仙胎,见风化猴?大家不妨来个猜想。

生思考并交流想法。

3.师:其实啊,原著中对这块石头描绘得特别具体,丰富,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读怎么样,看看这是块怎样的石头吧。

生读原著文字。

读后交流,你从原著中知道了关于这块仙石的哪些信息?

生交流比较阅读感受。

师:大家说原著好,还是课文好?

生:原著好。

师:为什么?说出你的想法。

生交流感受。

师:大家真的很懂得评价和鉴赏,有机会的话就把原著找来读一读,你会发现更多的精彩之处的。

4.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电视剧中猴王出世这场戏是怎样的情景?

生说出情节。

师:大家再读一读课文或原著,比较一下石猴出世与你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学生活动:再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文中描写的画面与电视画面的不同之处。

5.假如现在请你来当导演排练石猴出世这场戏,你将怎样处理?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描绘的画面感觉比电视上看到的还要有意思,可见依赖文本展开想象,更能给我们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但是有时候画面也不好实现文本的表达,所以想解读经典,只看电视剧是不够的,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多多来阅读。现在就让我们再读文字,感悟古代白话文的精妙所在。

自由读

指名读

(三)、学习石猴生活的部分(7分钟)

师:石猴来到世上,怎样生活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象他生活的情景。

指名读(2生)

师:通过阅读,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结合你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生交流(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师:你觉得石猴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啊?

生交流

师:高声朗读此段,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

指名读(2生)。

师:品味语言,再读此句,试着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指读(一生)

师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逍遥自在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石猴就这样生活了许多年。文中一句话表达——大家齐读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结束语:石猴的出世就与众不同,是一块内预仙胎的仙石迸裂而生,石猴神异的出生方式为后文描写猴子的神通广大埋下了伏笔,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且听下次分解!

第二课时

一、 回顾旧知导入:

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猴出世以及称王的过程,对这只猴子有了初步的印象。这只石猴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它。

二.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精读课文,思考(幻灯片出示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石猴能成为王,凭借的是什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引导

1.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勇敢。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3)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过人的本领。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2)读句子,注意“瞑、蹲、纵、

跳、睁、抬、观”这些动词;

(3)边读边想象石猴进洞的情景;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相关语句品读,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3. 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无私。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无私;

(3)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4.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聪慧、机敏。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何不拜我为王?”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聪慧、机敏;

(3)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师先用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文字,用书中的文字回答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明了大意的基础上再度关注语言,关注文字中的此部分,不至于浮躁;书中的文字也融入学生的语言;读出自己的感受,将学生想象到的、体会到的,通过朗读抒发出来。

二、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过渡语:通过学习,我们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猴王的印象: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并说出你的理由。

这是一只神奇的猴子,由石卵开裂而生,生即能跑能跳;

这是一只争强好胜的猴子,群猴不语唯他敢于应答;

这是一直勇敢的猴子,进出水帘洞无人能及;

这是一只识文断字的猴子,竟认得楷书大字;

这是一只生而知之的猴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随口道出??

过渡: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

3.思考: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还有反衬等描写方法,把石猴写得非常生动。

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得当运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

有感染力。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任选一项)课件出示

(一)故事话西游。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二)比比谁收集得多:收集与“西游记”有关的典故、俗语、歇后语!

(三)发挥特

长,以你擅长的方式向你周围的人推荐《西游记》。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原著,让学生明白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的道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21、猴王出世

花果山:仙石 石猴

水帘洞:天造地设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1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4、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喜欢读、乐意读的好书。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西游记》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这就是神通广大,无人不晓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二、交流方法,读通课文。

1、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自学情况,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现在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①名曰、石窍、围圆、与狼虫为伴

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倦神疲、序齿排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读通并理解)

三、自主学文,感悟猴趣。

1、读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交流一下。

4、组织交流:

(1)你知道石猴是哪里来的?先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感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相机板书出:仙石迸裂。

(2)这只快乐的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的句子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板书:寻源称王。

四、学习语言,欣赏美文。

(1)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A、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B、采用对比的写法。

C、朗读句子。

D、模仿写话。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A、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B、朗读体会。

五、小结,感悟特点。

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

(活泼可爱、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小故事?

3、是的,同学们讲的这些都是他协助唐僧取经的路上的故事。孙悟空能协助唐僧成功取经,这与他的特点分不开。再一起读这些词。

六、拓展延伸,激发积累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的语言非常优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有名的语句,并想想美在哪?

2、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受人们喜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勇敢无畏

仙石迸裂——毛遂自荐聪明伶俐——寻源称王

身手不凡……

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讨论的话题。真正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今天,秀芳工作室又开展课堂研讨活动,对课堂教学中各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学生集体学习的时间和学生发言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观察统计,分析讨论。利用课堂观察对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地分析与评价。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2.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彩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学生边听边跟着唱。

2、师:这首歌是那部动画片的片头曲?(生答:《西游记》)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3、过渡: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大屏幕,(出示问题)谁能读一下?(指名读)

①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②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处画上标记。(生读课文)

3.都读完了吗?(读完了)好,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生回答,读第一自然段)

4.是的,简单地说,这个石猴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生说)

5.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成就了他当王。那么,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

6.师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

三、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经典魅力。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语句,感受石猴逍遥自在、无忧无虑、顽皮可爱的特点。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进文本,领略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预设

生:采山花,觅树果……

师:有同感的举手,一起来读读。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1)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看到石猴活蹦乱跳

生:在采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从这样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玩皮可爱。(板书:玩皮可爱)

2.师:读着这段文字,石猴的快乐自由同学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石猴的自由和快乐跃然纸上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有什么秘密……。(生自由读)

3.交流,师生共同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预设

师:你们发现作者写法上的什么特点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发现了排比句的什么特点?

生:每一句字数相同

师: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都在写它的食物)简单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关联的。再看看句子的结构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

师: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

(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用心体会:应用排比修辞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生读)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读起来很有节奏

生:读起来顺口

师:对,这就是排比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排比,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而且,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头脑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来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石猴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吗?

(指导学生读这两组排比句)

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生读)

师:大家都读过古诗,老师考考大家对“对子”的本领。夜对——

生:朝

师:宿对——

生:游……

师:这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对联)对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句式,作者用这个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么?(住)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前面作者分别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况,看看作者最后这两句跟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总结)

师:先分着讲石猴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情况,再进行总体性的概括,这样就能让我们头脑中既有具体的细节性的画面,又有对石猴生活的整体印象。你看,吴承恩的写法是不是很巧妙?我们的写作中有时候写人物,或者写场面都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师:谁能连起来读读这一段话?

(生读)

师: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我读前面

(生接读)

5.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里写下批注。

(生写批注)

师: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

师:老师也写了,(板书:勇敢无畏),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这就叫做经典。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出示阅读提示: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品读3—5自然段,尤其要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在你认为写得出色的语句旁做上批注。(学生自学)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师:我看同学们都有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

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动作写得十分生动。

师:谁也划了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我进去,我进去!”

师:可以看出什么?

生:很自信。

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

生:感觉到强人所迫。

生:犹豫不决。

生:被逼进去的。

师:再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读)

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

师:还有哪里?再读读。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师:什么意思?

生:运气。

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

生:没水,没水

师:建议加上动作。

(生加动作读)

(生加动作,齐读)

4.结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品读写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又读到怎样的石猴呢?把批注写到边上。

生:有勇气,毛遂自荐。

生:大胆。

生:勇敢,为大家着想。

师:老师也写了,(板书:神异出众)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小学生文言积累有限,并且本文重点在于对石猴形象的感受,因此只要能理解课文大概意思就行,不要求逐字逐句掌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西游记短片,吸引学生注意力,讨论西游记。

2、明确课题《猴王出世》吴承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出示课件:、阅读提示:

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想知道他最初的什么样儿的吗?读了这篇课文就能找到答案,认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下问题: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注: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跟同学、老师讨论。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西游记》。

2、出示生字和注音;

遂、獐、猕、猴、顽、禽、耶、挈、瞑、窍、碣、镌、挠、腮

3、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讨论并引导。

(出示课件和视频回答问题;)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称。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它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列为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为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扶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石猴出世之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语段赏析

A: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吃喝玩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交友、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住宿

(排比;对仗工整;节奏性强,活灵活现。)

B:、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语言的重复,表现了石猴活泼的性格,并且将一个新生命对世界的好奇,觅得石洞居住的满足,所见所闻毫不藏私,对同伴据实以告,乐于分享的诚实。)

C:“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携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简单几句就概括了石洞内的大概情景,带领大家入洞居住,说明石猴聪明伶俐,后又举论语为例说服众猴称他为王,说明石猴能辩是非,有一定的才识和领导能力。)

3、分析石猴的性格:

活泼机灵、热爱交友、胆大自信、乐于分享、讲究诚信

(此处可渗透德育内容:学习石猴优秀的品质,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

4、我们可以学习的写作技巧

A、重心明确,详略得当;

B、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符合身份;

C、动作描写细致准确,形象立体;

D、神态描写恰当;

E、对比手法,突出石猴形象;

F、丰富的想象力与现实相结合,吸引读者的同时,也不至于荒诞。

四:课外拓展

1、四大名著

《西游记》

——吴承恩《红楼梦》

——曹雪芹 《水浒传》

——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

2、拓展思考

A、你从孙悟空的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B、你最喜欢孙悟空什么特点?

五:法制教育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捕猎和破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丹顶鹤、金丝猴、蟒蛇、雪豹、虎、梅花鹿等等。

六:作业布置;

1、收集五个有关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成语或俗语;

2、试着将本课当作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或朋友听。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⑴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⑵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⑵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⑶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