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业范本 > 设计

五年级《桥》教学设计

栏目: 设计 / 发布于: / 人气:2.77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桥》教学设计

五年级《桥》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重点语句,感受洪水肆无忌惮、死神来临的危险情景,体会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词句,感受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感受感受洪水肆无忌惮、人们惊慌失措的危险情景。

[教学环节]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生质疑;

二、复述课文,理清层次,了解大意;

三、再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四、课堂小结,词语读写,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品味重点语句,体会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画面,唤起记忆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提示词语,回顾洪水肆无忌惮、人们惊慌失措的画面,感受大难将至的危险情景。

二、走进画面,感受情景

1、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找出直接描写洪水的句子,观察洪水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抓重点语句,联系画面,品味语言,指导有感情朗读。

①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幻灯片出示,齐读句子。

②联系“窜”、“舔”、“放肆”等词语深入体会,感受洪水来得迅猛、洪水的肆无忌惮。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3、播放洪水来临视频,设身处地联想,齐读语句,感受洪水的凶猛无情。

三、定格画面,升华情感

1、谈话过渡,结合课文,感知老汉“像一座山”,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形象。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老汉是怎样指挥村民们渡过木桥、脱离险境的。

3、研读文段,指导朗读,从老汉的语言、动作中感受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①点生找出并朗读老汉指挥村民过桥的语句,体会老汉的.意图,感受老汉在生死关头,先人后已、顾全大局。

②通过修改标点,对比分析,揣摩老汉说话的语气,感受老汉的坚定果敢。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读文体会,从老汉一“揪”一“推”的动作中,从老汉前后语言的矛盾中,感受老汉的正直刚硬,而在父子间却显现出深沉的父爱。

4、转换角色,将“老汉”改为“父亲”,将“小伙子”改为“儿子”,师生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5、文本延伸,通过猜想在生命最后一刻,父亲想对儿子喊些什么,触及学生内心。

四、铭记画面,寄托哀思

1、配音朗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故事结局,渲染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2、读写结合,直抒胸臆,让学生写出内心感受。

3、师生交流,寄托哀思,分享感悟。

4、回顾全文,课堂总结

五年级《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身上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很高兴能给大家上一堂语文课。在上这节课之前,郑老师来过两次临岐镇小,都是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特别爱读书慕名来到这里学习交流。亲爱的孩子们,这个学期你们都已经开始看课外书了吗?能不能说说你都看了那本书?

师:看来同学们确实读了很多书,这些书啊大多数都是小说,上课前我也推荐大家读一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敲门声》,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167页,语文园地八中的趣味语文,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想起来敲门声……

咦?看到大家脸上的惊讶表情,老师也想采访一下,你为什么觉得惊讶?为什么还会有敲门声,这时候的你有什么感受?很恐怖,是的,小说很短,但是让人想象的空间很大,这样的小说我们称它为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

二、字词检测

师:今天老师也和大家一起来读一篇非常感人的小小说,它的名字叫《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桥》。看到这个题目,你觉得课文会写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下面郑老师也要检查一下,请看大屏幕:

第一组: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谁来读?

第二组: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第三组:跌跌撞撞瞪眼搀扶祭奠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三组词语,谁能告诉我,第一组词语写的是什么?洪水,第二组词语呢?老汉。第三组词语呢?很难了对不对。为什么这样分组,老师要告诉你一个读小说的秘密。一提起小说,一谈到语文,我们必须得知道小说有三要素,分别是小说的环境、人物和情节。所以第一组词语描写的洪水就是这篇小说的环境,第二组词语描写的老汉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那第三组词语呢就是这篇小说情节中遇到的一些生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那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情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8页,把这篇小说读一读。

读完后可以互相交流交流。

交流整理,方法指导:叙事类文章我们要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内容:黎明的时候,山洪咆哮,老汉指挥乡亲们安全撤离村庄,最后,老汉和自己的'儿子却牺牲了。

四、问题探讨

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最让你出乎意料的地方在哪里?

父亲和儿子的关系。

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在表上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父亲。

五、抓关键词语,感受老汉的形象

师: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老汉是怎样的?

(生汇报找到的词语)

也在3-10段中找到几个关键词。

(生汇报找到的关键词)

屏幕上出示两组词语:

你拥我挤站着

疯了似的不说话

跌跌撞撞盯着

乱哄哄像一座山]

师:发现了吗?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组词语。能用对比的方法说一说你的思考你的发现吗?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

师(追问):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老汉的镇定呢?

生:我从“不说话”“盯着”读出老汉的镇定。

师:加上这些词语再说说。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

师:懂得抓关键词进行对比了。但还不够具体。你能说说,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目光在告诉人们什么?

生:大家一定要镇定,惊慌失措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师:把你想到的加进去,再说一遍。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他的目光仿佛在说:“大家一定要镇定,惊慌失措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师:现在老师要送她两个掌声,第一,她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第二,她不仅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加入自己的思考。这叫会读书。

生:我想补充一点,作者是用村民的惊慌来反衬老汉的镇定,写老汉的镇定又是为下文村民的有序撤离作铺垫。

师:老师要和你握手。因为你懂得欣赏文学作品啊!

(其他学生回答略)

师:刚才我们在对比中思考,现在,让我们来对比着读。左边同学读写村民的词语,右边同学读写老汉的词语。

生(左):左拥右挤

师:快点儿,再来——

生(再读):左拥右挤

生(右):站着

师:稳一点儿——

生(再读):站着

生(左):疯了似的

师:还很有理智哦!

生(再读):疯了似的

生(右):不说话。

生(左):跌跌撞撞

生(右):盯着

师:目光透着威严,再读——

生(再读):盯着

生(左):乱哄哄

生(右):像一座山

师:像山一样镇定,全班读——

生:像一座山。

师: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

[播放影像: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指导学生在洪水的声音中静静地读句子,感受人们对老汉的信任和期待。)

师:洪水中响起了老汉的声音。

[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危急的时刻,老汉的三句话一定很重要,你们读出来了吗?

(学生沉默)

师:想想,为什么要首先强调桥窄?

生1:桥窄,所以一定要排成一队。拥挤必然桥毁人亡。

生2:第三句也很重要。因为越是在危急的时刻,党员越应该起带头作用。

生3:我想补充一下,党员排在后边,才能保证队伍迅速撤离。

师:瞧,你们能把三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

师: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插图)

师(指图)谁?

生:老汉的儿子(板书:儿子)

师:老汉在干嘛?

生:老汉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

师(明知故问):难道老汉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吗?他对自己的儿子没感情吗?

生:不是。

师:当只剩下两个人没过桥,儿子推父亲先过桥,老汉怎么说?怎么做的?读书吧!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老汉对儿子有情无情?

生:有情!

师(故作不解):又是吼,又是推的。这样凶巴巴的态度,还算有情?

生1:太危险了!

生2:桥在发抖了!

生3:没时间多说了!

生4:此刻必须争分夺秒,才可以让儿子脱险。

师:是的。水已经爬上老汉的胸膛了。你读——

生1: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木桥已经在发抖,在痛苦地呻吟了,你读——

生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洪水眼看就要把他们吞没了,你读——

生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这一吼,这一推,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哦?那我就不明白了——

[出示片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谁来读。

(生读)

师:“揪”,老汉是无情还是有情?[屏幕出示:无情?有情?]

生:因为老汉已经发出了让党员排在后边的命令,儿子是个党员,为了保证队伍能有序撤离,老汉必须忍痛揪出儿子。他只能把对儿子的爱,深深地藏在心里。

师:好一句“把爱深深藏在心里”,你几乎触摸到一位父亲的心啊!

生:作为一位父亲,他深爱自己的儿子,但作为一位党支部书记,他必须首先考虑全村的百姓。

生:我觉得老汉是舍小家,顾大家。

[屏幕出示:在公与私面前,老汉选择了——

在集体与个人面前,老汉选择了——]

(学生接答)

师:我们用一句话来给这个问题做个总结:道是无情却有情!

板块四:轻轻抹去,深深留下,感受“桥”之内涵。

师(缓慢凝重的语气):五天过后,山洪退了(擦去板书“山洪”),那位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牺牲了(擦去板书“老汉”),那个曾经还鲜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儿子被洪水吞没了(擦去板书“儿子”)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桥也被洪水冲毁了,我们是不是也该把它擦去呢?

生(含泪):不要。因为桥虽然毁了,可是它救了全村百姓,人们会永远记住它。

生:这是一座精神之桥,是老汉的精神化身,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

师:是的,它已经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再读课题——

生:桥

五年级《桥》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

 (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

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对比着读这些词语,并放进课文中的句子里读读。

4.解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引入: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播放影象: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信脚,望着老汉。)洪水中想起了老汉的声音:教师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生读)

(2)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想读出老汉的什么呢?(指名说,并读一读)

(3)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谁来读读这段话,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四)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1、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1)谁?(老汉),老汉在干嘛?(把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小伙子是谁?从哪看出来的.?

(2)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自已读读,看看老汉此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从哪看出的?

(2)谁能读出老汉的凶(指名读)

(3)父亲为什么要把把儿子揪出队伍呢?(指名说)是的,是党员就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4)老汉的这一“揪”,很可能就会把小伙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从哪里看出的?老汉、丝毫没有犹豫,而像大山一样果断。谁能果断地读这段话。如果老汉不揪,会是什么后果?

(5)。而此时的洪水——?哪些词可以看出,放肆是什么意思?(毫无忌惮)“放肆的舔是说洪水——?

(7)洪水越涨越高,情况越来越危险,此时老汉想到的却是村民的安危,还把他的的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那是他的亲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从哪儿看出来的?

3、理解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老汉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把儿子推上木桥的?

(2)指导朗读:是啊,洪魔在向这对父子张牙舞爪了,读——;木桥已经在发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读——;眼看洪水就要把他们吞没了,读——。

(3)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老汉的这一推,成了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动作。一起读——。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脱离危险,但——

(5)是的,老汉眼看着儿子被洪水这一恶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眼里、心里只在儿子,他想喊,他还想……可是——

(6)指导朗读:多好的父亲啊,我们把文中的老汉换作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们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

(五)领悟“桥”的内涵。

1、最后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汉保住了一百多号人的性命,却没有保住自己的儿子。老汉离我们而去,全村人拥戴的党支书离我们而去……

2、出示课文最后几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配乐读)

(1)她丈夫是谁呢?多么可爱的老汉,多么可敬的老支书啊,我们来夸夸他吧。能用上桥的,尽量用上“桥”。

(2)总结:是啊,他已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这又让想起了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让我们随着祖海的歌声再一次来感受那些催人泪下的画面。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交流交流。

五年级《桥》教学设计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谈话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三)疑点

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四)解决办法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在全文学完后,再归纳写作方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动手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初读了解故事梗概,精读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达到理解深入,表达清楚,课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板书课题)

(二)结合课文前的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2.细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1)“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一)交待本节课学习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重、难点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教师要注意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出“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教师板书:抢时间、攻无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重点抓两方面: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引导学生概括出:时间紧、路程长这两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飞夺泸定桥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主要概括出: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提示学生把红军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和敌人作战的精神表现出来。)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可先看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语言文字谈感受,体会红军奋不顾身的精神。)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师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指导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全班同学自由选择最易写清的字,练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五年级《桥》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高年级教学的重点。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以教材为载体,学会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老师教学中训练的重点。本教学设计力图将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训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真真正正的学习到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表达独特的感受,在交流中升华自我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位语言文字,重点感悟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

3、理解题目所蕴含着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

2、体会文章的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像泼、像倒、咆哮、狂奔、势不可当

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词语。

【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环节既复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扎实了基础,又为导入课文做了铺垫,也为学生在后面的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做了热身。

(二)感受洪水的凶猛。

1、把以上词语放到课文里读一读,自由读读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

2、通过课文中描写洪水的语句,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交流:雨大、雨急、水快、水猛、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词语训练:当时的情形,你会想到什么词语?

(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狂风暴雨、倾盆大雨……)

【设计理念】

体会当时全村所面临的处境,对于理解人物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环节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词语拓展训练,让学生体会领悟到当时的危急。

(三)体会人们的慌乱。

1、师语言渲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洪水如猛兽一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在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如果你也在这个村庄之中,看到这种情景,你会做何反应?

2、村庄里的人们突遭这灭顶之灾,又是怎样表现的?

3、引导学生抓住“你拥我挤”、“疯了似的”体会人们的惊慌失措以及当时场面的混乱。

【设计理念】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文,是让学生进入文本的重要方法。本环节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和学生身临其境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到人们的惊慌和恐惧。

(四)感受老汉形象。

1、师引言: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人们发现了北面还有座窄窄的木桥,此时的`木桥在人们的眼中意味着什么?人们又会怎么做?

2、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在全村一百多号人中,谁例外?(老汉)老汉是谁?(党支部书记)

3、自由读课文第7—23自然段,从老汉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4、学生读文,批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5、同学汇报交流,教师适机点拨,指导朗读。

课堂预设: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从老汉的表情中,你有什么体会?

(2)老汉“盯着人们”,他可能在想什么?

(3)你怎么理解“他像一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党员排在后边,那谁排在前面先走?

(2)从老汉的语言描写中,你有什么体会?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1)读了这句,你体会到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

(2)当时的情况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把语句中的“小伙子”换成“他的儿子”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什么?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把句子中的“小伙子”换成“他的儿子”读一读。当时的情况又是怎么样?

(2)从老汉的“推”字当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6、老汉临死前,似乎想喊,请大家发挥想象,想想当时的情况,老汉可能会喊什么?

7、(起音乐)师总结: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位父亲,他像天下的父母一样,舔犊情深。在生死之际,老汉表现出来的大爱让我们动容。他身上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批注文本,是落实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形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整体素养的一部分。本环节,老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用自己的大脑和文本进行交流,从而贴近、体会人物形象。另外,教师的适当点拨,给学生的阅读批注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去,及时地给予帮助,帮助学生升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拓展练笔

1、师范读课文第24—27自然段。

2、英雄远离了我们,当大娘和村里的群众面对这两座墓碑,他们分别会说什么?让我们用笔记录下对英雄的哀思。(学生练笔)

【设计理念】

勤动笔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的练笔,升华对于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体会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

(六)体会题目的含义和文章的写法。

1、文章主要歌颂的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老汉,为何以桥为题?

(生命之桥、党群之桥)

2、这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有何特点?

(1)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3)多用简短句子、段落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写作特色,一方面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在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这也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七)作业布置

搜集现当代社会中,令我们感动的共产党员的事迹。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他们让我感动”,本作业的布置,主要是让学生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堂伸向生活,也是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铺垫。

(八)板书设计:

生命桥党群桥

群众儿子唯独没想自己

镇定沉着、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Tags:五年级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