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业范本 > 设计

关于教学设计集合15篇

栏目: 设计 / 发布于: / 人气:2.05W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关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结合图片、实物理解邮递员、打靶、一捆稻、一束麻等词语;

2、美读诗歌、背诵课文,并在朗读中拓展说话、抒发情感;

3、补充学习儿歌,积累语言;

4、通过朗读感受诗中小朋友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背诵诗歌,体验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一捆稻、一束麻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启动情感

1、送小朋友一首儿歌。

出示儿歌:小雨淅沥沥,

小雨沙啦啦,

淅沥沥,

沙啦啦,

小雨小雨慢慢下,

苗苗就是喜欢它。

1)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为了读起来好听,我们习惯上把淅沥沥读成xī li li,跟读;

4)美读儿歌

淅沥沥,沙啦啦,这是下小雨的声音,听起来就好象小雨在唱歌。多好听呀,小朋友也把这首儿歌读好听了!自己再试试。指名读。

指导:A、小雨小雨慢慢下再慢一点就好了。

B、雨滴声再轻一点。

C、你读得真好听,我好象听到了小雨在唱歌。

5)齐读。

2、小雨,会滋润大地,会让空气更新鲜,苗苗喝了小雨滴还会慢慢长大!可有时,小雨也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儿童诗,它的题目也叫《小雨》。

板书:小雨 一起读题

二、初读感知,体验情感

1、这首诗歌可有意思了。捧起书,自己读读,读准每一个字音。

2、听录音。让我们听听录音机里小朋友是怎样读的。

3、学着录音机里小朋友的样子自己再读读。

4、检查

(一)出示词语:性急 收起 邮递员 然后 最后 等一等 剥完 解放军 打靶

1)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助,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会读了举手。

2)开火车读。正音:等děng 后鼻音舌头往后缩,跟读。

然rán 这个翘舌音挺难读的,跟读,谁舌头最灵,也能把然后读准。

3)理解:

A、邮递员

你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出示图片)你瞧,这位叔叔就是邮递员,每天上午7点、下午3点左右,邮递员也会来到我们学校送来信和报纸。

B、打靶

(出示解放军打靶图片)谁在打靶?说话中纠正生字的读音。

(如:解放军打靶百发百中。)

(二)出示句子:等爸爸收起最后一捆稻,

等妈妈剥完最后一束麻,

过渡:小朋友读词语读得很准,很棒,看来光读词语是难不倒大家的。林老师第一次读这首诗歌时,发现有两行诗句读起来挺拗口的,自己练练,看谁的本领最大,也能读准。

1)指名读

2)这两行诗句里,这两个词语最难读,把他们读准了,整行诗句自然就读通了。跟读:一捆稻 一束麻

3)理解词语:

A、(出示实物)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根稻,现在是一棵稻,(出示图片)那爸爸手里拿的是一捆稻。指导读准一捆稻。

B、你们知道麻是什么吗?老师本来也想把麻找来给小朋友看看,可是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麻在我们这个地区比较少见。不过,麻晒干后可以做成麻绳、麻袋。你们回去可以向爸爸妈妈打听麻绳、麻袋是怎么样的?指导读准一束麻。

4)连起来读诗句。自己试,指名读。

5)像这样很长的句子,读时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师边范读边划停顿符)

6)再指名读。

7)齐读。

(三)再出示句子:等邮递员把信送到,

等解放军打完了靶,

等小鸟飞回了窝,

下班的`人也回到了家,

1)最难的两行诗句小朋友都能读准了,老师想,这几行诗句一定也难不倒大家,自己先试试。

2)指名读。

3)师划停顿符,再指名读。

4)齐读。

三、美读诗歌,领悟情感

[第一节]

1、到现在为止,小朋友不但会读词语,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连诗句也能读准读通了,收获可真不少。读诗歌光读通还不够,还要读美。怎样读美,听起来好听呢?小朋友放开胆子,觉得怎样读好听就怎样读!

2、指导读出节奏、变化、韵味

A、诗句中间的停顿就像是歌曲里的节奏,你看,节奏是有变化的,有变化才美,你能不能也读出变化呢?

B、唱歌时,如果每个音都一样高,那这首歌就不好听了。读诗歌就像唱歌一样的,谁再来读读。

C、范读。自由练习。

3、指导读出感情

A、如果下雨了,那会怎样呢?这位小朋友看着小雨想到了那么多,多有爱心啊!我们也可以边想边读,让同学们感觉到你的爱心。

B、朗读、评价、点拨。

如:小雨下得还不够轻,再试试。你读得这么有爱心,小雨一定已经听到了。

4、男生读,女生读。

5、配乐读。

[第二节]

1、出示第一节:现在你也能这么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节吗?

2、自由练习。

3、指名朗读,指导:

A、小雨下得这么早、这么快,小朋友看着小雨,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B、怎么读听起来很着急,盼望小雨等一等再下。

C、雨可能会越下越大,小朋友心里越来越着急,谁能把三个等一等读好!

5、小组赛读。

6、顺势引背第二节。

五、背诵诗歌,积淀情感

1、让我们一起合起书,朗诵这首诗歌,如果忘了就打开课本偷偷地瞄一眼。

2、;配乐朗诵诗歌。(站起来也行。)

六、拓展说话,抒发情感

1、这位小朋友真有爱心,看着小雨想到了那么多人,还想到了小动物,你会想到谁呢?

引导:下雨会给哪些人、物带来不方便呢?还有谁也在外面工作、行走呢?田野、院子、马路、大街

2、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用文中句式等 来说说。

关于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论语》十二章

年级学科

七年级语文

教学课时

共3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

2.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知道《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从 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 中的老师是谁吗?

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 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初读文章,明确字音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 8、一箪( )食

9、曲肱( )而枕之 10、博学而笃( )志

四、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 /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 后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介绍作者及《论语》

生介绍,师补充。

本课时讲解

1—4句的停顿、字音、字义及翻译。

多鼓励学生发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教学反思

带动课堂气氛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关于教学设计3

这位送礼物的人,原来是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婆婆,她独自住在山脚下的小屋里,生活贫困而朴素,品质勤劳而善良,正因为她无私地把微笑送给别人,因此人人都尊敬她。一张精美的贺卡、一份温馨的祝福、一句亲切的话语、一种诚挚的关怀是礼物,一丝真诚的微笑,更是一件神奇的礼物:送给伤心的人,他会满怀宽慰;送给愤怒的人,他会转怒为喜;送给劳累的人,他会精神焕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微笑,把真诚的微笑送给别人,让别人感到幸福的同时你也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新词。

2. 理解课文,学会抓重点词句体会微笑的神奇。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重点难点

1.让孩子们懂得微笑有着无穷的魅力,从而在生活中善意地对待每一个人。

2.通过品文感悟老婆婆虽然贫苦但心里充满阳光。

教法学法 :品读感悟法 合作交流法 实践体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小词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老婆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积累新词。

2.整体感受老婆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收到过礼物吗?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吗?那你们有送礼物的经历吗?送出礼物那一刻,又是怎样的心情呢?(生汇报。)

2.师:世上有一种礼物,它不仅能传递祝福,而且还有着神奇的力量。那它到底是什么礼物?又有着怎样神奇的`力量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物》这一课。(板书:礼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读后交流,掌握概括大意的基本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2.检查生字词情况,齐读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孤苦伶仃”、“捻”、“搓”的词义。

3.抽生读课文,生生互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顺没有”。

三、再读课文,感受老婆婆的生活态度

1.刚才你们自己读了课文,听了别人读课文,你知道老婆婆的生活条件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请迅速勾画下来,先给你的同桌说说。

2.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等方法,来指导学生运用到本课学习中,明白句子的深刻含义

3.根据师生共同整理的内容,点拨学生采用勾画重点词进行理解,并在反复朗读中领悟。在交流中,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评价。

(1)老婆婆吃住条件怎样呢?(抓住“砖头支起一口锅”、“野菜”、“只有…才”、“唯一”等词语,让学生把勾画出来的词句反复读读,并深入体会,交流感想。)

(2)老婆婆生活环境是如此艰苦,那她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引导学生勾画出体现老婆婆心情欢快的词语:“金黄的树叶”、“小鸟和虫儿的啼鸣”、“月亮当灯笼”等。从“每天天亮”、“拾柴割草”、“编筐织席”、“夜里”、“捻麻线”、“搓草绳”、“一年四季”、“手脚不停”等词语中体会老婆婆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啊,穷困并不可怕,要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3)通过对比穷困和乐观,以各种形式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感情变化(同情——赞赏)。同情老婆婆的孤苦伶仃,赞赏老婆婆乐观的生活态度。读出相应的语气和情感。

(4)这样一位老婆婆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勤劳、善良、乐观。)

四、总结课文,设疑悬念

一位勤劳、善良、乐观的老婆婆,却在那么差的生活环境中,要送给谁礼物呢?送给别人什么礼物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关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读好文中人物对话。

2、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3、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师: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

生:扁鹊。

请用上其中任意一个词,来介绍扁鹊其人。

生:传说扁鹊是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医,他曾经把“死”了的虢国太子救活了。

……

师:扁鹊的原名叫秦越人,他医术精湛,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个“扁鹊”的称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板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读全文,然后想一想,扁鹊是一位怎么样的医生,他为谁治病。

2、检查生字,新词。

3、交流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医生,用文中的词叫什么(名医)。

4、质疑:身为名医扁鹊最后有没有把蔡桓公给治好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谁把最后一段读一读。(指名读最后一段)

5、这名医可不是徒有虚名吗?是扁鹊没看出蔡桓公有病呢?还是扁鹊无法医治蔡桓公的病?你能从文中找中反驳的理由吗?

6、生再读文

三、分析扁鹊的“医术”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描写扁鹊是名医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句一: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二: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三: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

从扁鹊的“看”“望”就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单是医术高就能称“名医”了吗?

生:医德高尚

四、分析扁鹊的“医德”

你是从文中哪里感受到扁鹊的“医德?”

抓住时间间隔“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可见扁鹊为蔡桓公的身体健康着想,扁鹊三番五次地去见蔡桓公为的是什么?

评:对啊,医生的本职就是救死扶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日益加剧,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质疑:你觉得他们谁读得好?为什么?

4、师:蔡桓公日益加剧的病情,扁鹊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他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谁能再来读一读,读书扁鹊日益焦急的心情。

5、指名读。

6、齐读。

五、分析蔡桓公的.固执,讳疾忌医

面对扁鹊的再三劝说,蔡桓公的态度又是如何?用笔划出蔡桓公的语言和态度。

交流: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从蔡桓公的不信到非常不高兴,你读出了蔡桓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善意劝告。

六、明白寓意

师:正是蔡桓公的固执己见、不以为是,最后使他的病情连神医扁鹊也是无能为力,所以扁鹊只好跑了,所以扁鹊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了。我们来看扁鹊给蔡桓公最后的诊断:

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不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读一读。

2、从扁鹊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你从这则寓言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关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 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 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 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情景教学法

3. 讨论点拨法

4. 古诗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

1. 朗读理解

2. 小组合作

3. 发挥想象

教学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带、多媒体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头》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引词)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二. 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

三. 指导学生朗读:(诵词)

(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

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

(2.)手打拍朗读、足踏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要求: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3.)抽生读,配乐。

要求:字正腔圆,正确断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阙读

要求:抑扬顿挫,略带感情

四. 整体把握诗意(析词)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提供背景,学生参考助读资料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知道学生解读诗意

a.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

b.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c.下阙中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什么?哪两个字最能突出月圆人不圆的忧伤情怀?又是哪两个字把笔锋一转,聊以宽慰,富有哲理?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d.上下阙的联系何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作补充讲解

我欲 何似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 热爱人间 身世之感

又恐

无眠 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 思弟之情

难全

五. 品诗

(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境

教师利用音乐烘托,多媒体画面激发兴趣,散文描述来激发学生想象,并带领学生进入意境

(2.)(学生活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自述眼前画面,师生互相补充完整

(3.)问: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对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 拓展:

1. 赏析美术作品、书法、绘画,融合音乐,激发学生别出心裁读古诗,并教育学生热爱古诗词

2. 名句互通,踏雪寻踪、联系课堂内外。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 《月下独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六.总结: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感觉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却是豁达乐观的祝福。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七.齐诵本词。要求:沉浸词中,饱含感情,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全诗高潮。

八.布置作业: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电脑动画。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一. 引诗——“含月”诗句

二. 诵诗

我欲 又恐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 热爱人间 身世之感

何似

三. 析诗——

无眠 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 思弟之情

难全

四.品诗:想象、口述画面

五.拓展:欣赏、名句互通

关于教学设计6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广大教师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造就一批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做出贡献,泸西县教育局教研室特组织全县中学教师举行优秀教学设计交流与评比活动。

本项活动的宗旨是: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交流, 重在研究,提高中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为了更好地贯彻活动宗旨,顺利开展本项活动,特制定本《优秀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高中为单元教学设计,初中为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为“课标”)为基本依据,要把“学科育人”作为根本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的规律设计教学过程。要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切实学好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考,加强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学会学习。要注重教育技术的使用,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注重使用评价-反馈手段,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学科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是在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使教学做到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分析要做到:

1.正确表述教学内容以及由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下位知识及其关系,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5.通过分析明确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二、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单元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要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三、问题诊断分析

问题诊断分析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条件的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教师的帮助;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困难或障碍,并分析突破问题、困难或障碍的策略。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已定的教学内容、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

特点,重点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学科规律,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标准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从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则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加以分析,充分体现使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主要分析如下三个方面:

1.说明具体所使用的信息技术,要具体指出用计算机或其他信息技术设备的什么软件工具或功能;

2.说明将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具体用在哪个教学环节或哪个具体内容上,以及如何通过使用该信息技术来帮助完成哪些具体的教学任务;

3.具体说明使用该信息技术会给教学或学习具体带来什么好处。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科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的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学习的活动步骤。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注意根据不同知识类型的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的归纳、概括活动以促进知识的理解,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应的学科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便于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并在帮助学生领悟学科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学科活动经验,发展学科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

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学科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学科知识,发展学科思维。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还要注意对所使用教学策略的分析。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选择、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从学生的现实出发组织教材,将已学知识自然融入新情景,以旧引新,以新强旧的分析;

(3)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4)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问题串”,用以引导学生的学科思维活动的分析;

(5)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6)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和调节的分析。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个方面。教学内容分析和问题诊断分析要体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便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另外,还要通过课堂目标检测和课外作业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具体要求是:

1.目标检测可分为单元目标检测和课堂目标检测。目标检测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编拟一定量的题目组成目标检测题来评价课堂教学或单元教学达成目标的情况。对于每一道题都要写明设计意图,以加强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能反映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个单元设计一个单元目标检测,检测目标应与单元教学目标一致,突出单元核心内容;一次课还应设计一个课堂目标检测,检测目标应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兼顾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

2.作业除了要紧扣教学目标,还要针对课堂教学(特别是目标检测)情况,选择一定量合适的题目,以进一步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复习、巩固和提高有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对于每一道题都要写明设计意图,以突出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反映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种亲切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板书课题:山雨。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解决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划出优美的句子。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雨起、雨中、雨后。)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在这里他观察到了什么?又倾听到了什么呢?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精读感悟

1、他观察到了什么?又倾听到了什么呢?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我们先随着作者去感悟山雨的音韵美。找出写山雨声音的句子,读一读,划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沙啦啦,沙啦啦──

⑵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⑶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⑷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3、山雨动听的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而它的绿更是难以忘却的美。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⑵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

四、小结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关于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

能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

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7个黑色袋子分别装红墨水、醋、水、石头、木头、树叶、空气;实

验记录单一张。

教师准备:3个黑色袋子分别装水、白醋、红墨水。一袋水、一袋牛奶,PPT。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一猜:双手抓不起,千刀万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二、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关于水的知识?我们可以把你知道的填在气泡图里。(出示PPT)

2、师:指导PPT,水是什么样的,颜色、味道。你在哪里见过水?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用途(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用途),大家边讨论边补充的气泡图(课堂作业本P38)。写不完的可以用省略号。

3、汇报,让学生尽量地说他们说知道的水,不加以评价。(板书)

4、了解水的重要性,渗透节水教育。

三、水在哪个袋中

(一)、观察实验活动一

观察方法的指导

1、师:老师这有7个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石块、树叶、木头、水、红墨水、空气和醋。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生:用鼻子闻一闻(指导扇闻法)

用手摸一摸(边说边板书)

2、师:在观察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小心别撒掉(一个一个袋观察)

观察结束后把袋子竖着放回材料盒。

师:想的很周到,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这些!(出示PPT)

开始实验.

生观察实验一

汇报交流

(二)、观察活动二

观察方法的指导

1、师: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把水找出来?

生:看,闻、尝。

2、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

我们已经知道水和醋没有毒,可以尝。

3、师:老师这里有3个袋子,你能找出水在几号袋吗?先说说!

生:先打开袋子看一看,这样可以区分出有颜色的红墨水,再闻一闻,这样

4、师:先看,再闻,这样的观察顺序安排的非常科学!注意实验时水不要洒出可以找出没有味道的水。 (生演示)

来,别忘了记录!

生观察实验二

汇报交流

(三)、小结:我们用摸、看、闻和尝的办法分辨出了这七种物体,如果我想把这些物体分类,可以怎么分?

四、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师:同学们,你们会按什么标准来给它们分类?请大家试一试。

小组讨论并分类

2、师:你们是怎样分的?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生汇报

3、师:标准不一样,分类也不一样,大家分的都不错!科学家们是这样分的:(出示分类标准)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这是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板书)

五、拓展延伸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存在,你能找到它们吗?请课后继续研究。

六、板书设计:

水: 无色、无味、透明

辨别方法:摸看闻尝

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关于教学设计9

几乎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有闪光点和不足,要想做到尽善尽美,只有经常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在失败中成长,在挫折中进步。

(一)课堂中的几个闪光点

1.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作为课堂主线 ----设计了自学、讨论、探究、归纳、练习、拓展等多种学习活动。通过读图、对比、填表分析出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通过绘图、填图,进行图文转换,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反馈矫正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成为课堂主线。

2.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改变学生单一的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音像欣赏、动手画图、角色扮演、自主探究、合作讨论、阐述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方式灵活多样。例如处理这节课的重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和开发利用时,就充分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利用录像提高学生的视觉效果;利用学生从网上下载的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增加信息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独特动植物的趣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交流机会,并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自信心;短小课堂剧加深了学生对雨林危机的认识,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3.学以致用,注重拓展提升----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一,把巴西与中国加以对比,找出巴西与我国的相似之处。将巴西的教训作为前车之

鉴,铭记心中。将巴西的成功经验,借鉴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联系我国的具体国情,特别是西部开发过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学中渗透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思想。目标定位明确,注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学习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学生身边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学习中渗透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价值观、人生观。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交际能力。

(二)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1.还是不敢大胆放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只是浅尝辄止,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可让学生去探究、讨论。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各环节的活动要做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平时要加强习惯、学习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这些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对于这节课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我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探索,继续挖掘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让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散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关于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a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a)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ng)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1、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

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

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对郑振铎提问:

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

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

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

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七、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八、教师寄语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你将收获更多。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

关于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article/。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理解词语。

2.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关于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初步了解化石的知识,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2.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语境,特别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来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教学工具准备一些石头化石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一)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过程中感情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感情的词语。(好奇、奇怪、高兴)

(二)导读第一、二自然段。

“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为什么觉得好奇?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过渡:勘探队员叔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勘探队员究竟在干什么呢?

(三)导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第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队员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呢?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奇怪”是就川川和磊磊对勘探队员叔叔的.话感到难以理解;“好奇”是说川川和磊磊对叔叔的那种异常举动觉得新奇而产生了浓厚兴趣。)

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导读第五至十三自然段。

启发思考:勘探队员叔叔的面前明明只有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已是在读书呢?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上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思考)

1.比较句式: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出这两个句子在意思上是一样的,但第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二句要强烈些)

2.川川听了,“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

3.石头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五)读第十二自然段,联系第八、十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作用?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的内容来思考这些问题)

(六)导读第十四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就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该怎么理解?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常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四.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好奇——()高兴——()

刨根问底——()聚精会神——()

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和带点的词语搭配起来,再抄写在横线上。

关于教学设计13

启发想象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个方面,而写又是主要矛盾。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就体现在作文上。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爱写、会写。

一、培养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在教学中,我是从这几方面去做的。

1、鼓励学生复述故事。

所有的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如痴如醉,用写故事文引学生作文入门,可促进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每个老师的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作文写不好,一提到作文就头痛,而写故事文能减轻他们一定程度的压力。首先是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然后把所讲的内容、听到的故事写下来。实践证明,从故事入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作文内容的机会,因而学生常能满怀信心地写出生动活泼、语言流畅的故事。

2、做自己的作文集。

喜爱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写作文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喜爱的、可借鉴的作文编成集子,变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即从报刊上裁剪下来,从学校、老师、同学那里转抄过来,从网上下载下来,从自己的作文中挑选出来;二是规定一定的时间阅读、筛选。这个阶段是学生潜入海底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3、提供展示机会,激励成功。

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兴趣,而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因此教师应该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更多地为学生

提供展示习作的时空。每次写完小练笔,我总要挤出时间让同学们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的,有进步的,老师就进行表扬、加以赞许,然后贴在学习园地上展览。这样做既表扬了个人又让大家得以交流,创设了氛围,提高了同学们的作文兴趣。对好作文还可以积极推荐上刊。这样,同学们大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乐于习作、练好习作。

二、启发想象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新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怎样锻炼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呢?

1.续写想象。

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2.睹物想象。

小学生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征,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直接依据。使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浓厚的写作情趣。

3.假设想象。

假设的东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学生写假设的内容,非想象不可。比如:《假如我是》、《假如我有》学生在这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的灿烂前景。《我的小发明》就是要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写一种小发明:新型的航天飞机、深海探宝器、水面行走鞋、轻便折叠桥

作文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实践证明,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不能一蹴而就。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挖掘,久而久之,就会培养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开发出广阔的想象空间。

关于教学设计14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同学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⑴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⑵全班齐读。

⑶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⑷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⑸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⑴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保护。)

⑶“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⑸“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示出吕蒙对自身才略出息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三、模仿扮演,体验反思

1、模仿扮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同学作点评。

2、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关于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Tags: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