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业范本 > 设计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

栏目: 设计 / 发布于: / 人气:1.95W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作者赵丽宏。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杂技)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你看了吗?还记得其中的杂技表演节目《抖杠》吗?让我们再来回顾那精彩的一幕。

你想说什么?

是啊,杂技表演已经作为一项艺术搬上了春晚的大舞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场少年顶碗的杂技表演。 (上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出示):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作者说他看过的一次演出,二十年来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那到底是一次怎样的演出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翻到第11页。

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板书:一次——失败 二次——失败 三次——成功

同桌之间说一说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读了课文,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作者看了一场( )的杂技表演。(出示)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次表演的呢?默读第3-7自然段,边读边用铅笔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3、全班交流: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表演(出示),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小结:小结:同学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描写,可以间接衬托出想要描写的人或事物,这样的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作者既写了少年精彩的表演,又写了观众的反应和碗,这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到。接下来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第二、三次的表演,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三次顶碗时: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欣赏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拓展延伸,领悟道理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所以每每想起,作者内心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他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们的启迪。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少年 正面

惊心动魄 观众

侧面

失败乃成功之母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用指定的词句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顶碗少年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

2、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小实验:请同学头顶一本书在讲台走一圈,书本不掉下来,就算成功了。

2、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一次不成做两次,两次不成做三次,最终都成功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只要你敢于不断的尝试,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3、出示课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指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2、概述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找一找文中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这一次表演的总体评价?

明确: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理解“惊心动魄”的含义。

3、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惊心动魄”的词句:

⑴ 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⑵ 表现观众的词句。

4、体会: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

5、理解“拼搏”的含义。

6、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拼搏”的词句。

⑴ 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⑵ 表现少年神态动作的词句。

⑶ 表现观众的词句。

7、体会: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少年的拼搏?

8、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四、迁移扩展

1、理解本文主题。

2、扩展: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和顶碗少年相似的经历?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成长的小故事。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4

【设计理念】

植根文本,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语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从而走进文中人物与作者的内心世界,领会表达方法,得到精神成长。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在读思议写的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领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

2、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3、默读有一定速度,朗读有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大家一起读课题。(齐读:4*顶碗少年。)

2、明确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看看课文前面的导语,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学生梳理: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连接语引入,开门见山地明确了本课学习的任务。]

二、读文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自主默读,勾画批注。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边读边在相应的地方勾画批注。

(学生的理解一定会多种多样,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该给予珍视和充分肯定。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提炼出重点话题,以便深入理解课文: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体现了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

2、小组讨论,准备交流。

刚才每位同学都在深入读文,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请小组内的同学再交流交流,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课文中相应的片段、关键词句讲明各自的理解;二是小组要选择一种看法,商量好怎样在全班汇报,可以采用几个人分工汇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人主发言、其他同学补充的方式。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学习,更多的应是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去读懂课文,解决疑难。这两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后又选择一种看法精心准备汇报,更利于推进学生理解的整体性与深刻性,也能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全班交流,突破重点。

一组发言完毕,主动倾听其他小组的评价、补充或更正,真正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此环节切不可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感悟。

(1)表演难度非常大。

从少年的表演、动作、神态等可以体会到,如“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这是正面描写。

从头顶上碗的形态可以体会到,如“碗厉害地摇晃”, “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两次掉下摔碎。这也是正面描写。

从观众的神态中也可以感受到,如“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这是侧面描写。

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关键词句,从正面和侧面的不同角度,烘托出了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少年经历两次失败的考验却最终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呢?(成功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

(2)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老者的出现让少年的表演成功了。学生从“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这个片段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体会到非常丰富的情感,如,从老者镇定的表现,慈爱的神色,温情的动作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宽容与爱。

还可以展开想象,老者可能说了一句什么呢?联系后文,也许是“当碗剧烈晃动时,轻轻抖一下脑袋,把碗稳住”的技巧提醒;也许是精神的鼓励,因为少年先前“没有慌乱,不失风度”,而这时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有些手足无措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老者的宽容与爱,进而体会到少年的成功凝聚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3)体现了观众的宽容和爱。

观众由“惊呆”到“紧张不安”,再到“叫喊附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最后“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体会到情绪随少年的表演而波动,倾注着国内外观众对少年的宽容、期待与爱。

此处学生可能质疑:观众为何要大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为什么好多人要附和着喊起来?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一些学生可能误解为不耐烦,误解为批评。联系后文中“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大声喊不再演的目的也许是想保护少年的自尊,这也是对少年的爱!

可见,少年的成功,离不开观众的宽容、期待与爱。

(4)令作者难以忘怀。

作者在课文的首尾两段都直接表达了出来。这种写法叫“前后照应”。

[设计意图:这样的探讨建立于自读和小组讨论基础之上,植根于文本,抓住重点语段,关键词句,将理解与感悟扎根于文字的土壤之中,引领学生多维思考,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受到不畏失败、真爱他人的精神熏陶,领会了正、侧面描写和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突破了教学重点,还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

三、领悟哲理:从文中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是啊,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也是一场体现了老者和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正因为如此,它也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再快速地默读一遍,把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自己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写话,交流点评,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设计意图:前面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走进了人物内心世界,这里对哲理的领悟已经是水到渠成,所以设计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整体回顾全文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哲理的熏陶,得到精神的成长,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四、积累词语,交流分享

摘录自己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推荐一个给大家分享(可以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或者推荐的原因),并希望以后能运用到表达中。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精美,好词很多,希望学生厚积薄发。]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怎样的杂技表演? 表现手法

难度很高 正面、侧面描写

宽容与爱 动作、神态描写

难以忘怀 前后照应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相关句子,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顶碗少年的精神。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师: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教师出示课文挂图并板书课题《顶碗》,之后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找一找文中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这一次表演的总体评价?

(明确: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理解“惊心动魄”的含义。

3、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惊心动魄”的词句:

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表现观众的词句。

4、体会: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

5、理解“拼搏”的含义。

6、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拼搏”的词句。

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表现少年神态动作的词句。

表现观众的词句。

7、体会: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少年的拼搏?

8、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师: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师: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师:同学们课下进行课文改写:

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开头,进行续写。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6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 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 背诵第6、7自然段:

① 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 同学互背。

④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7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明白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初步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

【教师活动】交流预习资料。 教师导入新课。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的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在课前查找到的作者资料,及需要理解掌握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设计意思】通过交流分析,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两次失败,顶碗少年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把握人物当时内心的思想情感。

【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2-6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面对这两次失败,他的表现如何,观众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试分析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学生活动】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同学则边听边圈画出描写顶碗少年和观众表现的'语句,并且交流分析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把握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促使学生沉入文本的情境,感受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顶碗少年那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师活动】请同学在分析人物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次失败,和第二次失败的段落。

【学生活动】学生依教师的要求,先在小组中朗读

给组员听,再推选几位同学在班级中朗读,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关键是读出当时的气氛,能够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三、探究质疑,把握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且明白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教师活动】

思考:

1、作者花很多笔墨,描写在场观众的表现有何作用?

2、作者在文中三次写到“金边红花白瓷碗”,三次写有何不同,为何这样写?

3、“那位白发老者嘴里低声说了句什么”,根据上下文,你想想他可能说了什么?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从文章要表现的主旨着眼,考虑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拓展。

【设计意图】

通过写下想对顶碗少年说的话,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赵丽宏的散文感情真挚,文风细腻,引导学生阅读他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教师活动】

1、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位观众,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赵丽宏的其他散文。

【学生活动】

把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并且借阅赵丽宏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