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行业范本 > 新材料

五好文明家庭典型事迹(通用7篇)

栏目: 新材料 / 发布于: / 人气:7.21K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好文明家庭典型事迹(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好文明家庭典型事迹(通用7篇)

五好文明家庭典型事迹1

在南谯区大柳镇曲亭村,有这样一户人家,只要当地人一提及,无不知晓,他们就是陈世荣老师一家。多年来该家庭,能够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全家和睦温馨,尊老爱幼,与邻里团结融洽,真正以“平等、礼貌、和睦、稳定”的形象,弘扬家庭美德,带动周边家庭共同建立和美环境。

一、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他的家庭成员中,有三位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们年老体弱个个患有慢性病,完全丧失了劳动潜质,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陈老师把自己的父母和岳母接到自己家中,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老人,给老人买衣服和礼物,更从精神上关心他们,一有时刻就陪陪他们散步、聊天。在老人生病期间,他们夫妻俩悉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感受快乐。

陈世荣老师的父亲其实是他的继父,今年已有84的高龄,患有肺心病,常年吃药,只要天气一变冷,吃药就不行了,需要打吊针输液治疗,年年如此,村卫生院治不好,就来到滁州二院。年老的父亲看到58岁陈老师为他治疗花去了超多的工资,为了支撑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而忙于生计时,竟然主动放下治疗,不愿意去滁州治疗。每当这个时候,陈老师总是耐心劝导她。就在2014年的3月份,他父亲的病又加重了,在村卫生院看了十几天也不见好转,可父亲怎样也不愿意去滁城治疗。这时陈老师从亲友借了600多元,强行将老人扶上车送到滁州二院,经过治疗病情此刻大有好转。看到老人又一次从死神那里回来,陈老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陈老师的母亲今年84岁,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平时直不起腰,同时她还患有严重的老年病,苦不堪言。陈老师平时到滁州第一件事就是到药房买一些筋骨方面和抗风湿的药。

他的岳母也有80多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睡觉时不知道脱衣、脱鞋,起床时不会穿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但陈老师从来没有怨言,从不对老人发脾气,而是默默地给老人换衣服,帮他洗脸、梳头、擦背、剪指甲、洗弄脏的衣裤。邻居们都说这个女婿比儿子还要亲啊。(造句)

陈老师的老伴看到他在家庭、学校、农田来回奔波这么辛苦,每每暗自流下眼泪,同时也为能嫁给这样一个孝顺父母、吃苦耐劳的好老师而感到自豪。此刻陈老师夫妻俩主动挑起了赡养三位老人的重担,对待老人他们始终毫无怨言。

二、呵护子女,不离不弃

为了培养子女成长,他们夫妻俩重视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陈老师不仅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潜质,时时教育子女沿着正道走,鼓励子女刻苦学习。

陈老师有个女儿,十几年前就出嫁了。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到了婆家勤劳能干、孝顺父母,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陈老师的女婿因病治疗无效,丢下了他的女儿和他的小外孙。母子二人艰难度日,由于生活的压力,去年他的女儿患上了抑郁症,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几次自杀未遂。陈老师夫妻俩心如刀绞,他含着眼泪把女儿接回家,他看着三位年迈的父母、看着女儿忧郁的眼神、听着小外孙口口声声“父亲、母亲”稚嫩的话语,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楚,抱着小外孙嚎啕大哭起来。是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悲哀时。应对困难,陈老师没有倒下,没有选取放下,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去用心应对。从此以后,他便利用双休日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寻找偏方。大柳镇府听说陈老师家的不幸遭遇后,也用心伸出援助之手,陈老师把政府送的粮食、油送给女儿看,并告诉她有党和政府的帮忙、有父母的关心,日子必须会好起来的。他期望女儿鼓起勇气,用心应对生活,把孩子培养长大,回报那些帮忙过他们的人,也算的上对得起孩子的父亲了。在陈老师夫妻俩的关心爱护下,他女儿的病情已经稳定了,情绪也好多了,3月底,陈老师用刚到的工资加上省吃俭用的零用钱凑了2000元钱,带女儿又去巩固治疗了,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忙下,陈老师的女儿必须会好起来的。

三、扎根山区教育,任劳任怨

陈老师家住在曲亭村朱咀村民组,位于皇甫山脚下,地处偏僻,当地人戏称是南谯区的大西北。陈老师任教于曲亭村校,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山区,从未有过怨言。他是曲亭小学的骨干教师,多年所带班级在南谯区教育局组织期末检测时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多次荣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工作中他不甘落后,敬业爱岗,深得大家的好评。

他虽然自己生活不富裕,但对学生视如自己的孩子,有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主动资助,直到小学毕业。陈老师身处在教学第一线,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才、成人。无论家里多忙、多累,始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用心钻研业务,探索教学新方法,发奋提高教学质量。辛勤的耕耘就有满意的收获,多年来,他深受学生喜爱,所任班级各项成绩均名列大柳镇前茅。

虽然陈老师家的状况特殊,但他从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也从不把生活中的烦恼带进课堂,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学生。他的坚强,他的执着,他的孝顺,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四、勤俭持家,邻里和睦

在处理家庭的重大事项时,夫妻俩平等对待,互相沟通,共同商议决定,只要是合理的推荐,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情绪舒畅。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经费,从不铺张浪费。夫妻俩应对困难,应对挫折,二人携手相伴,从没红过一次脸,从没斗过一次嘴,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没有不羡慕她们这对夫妻的。

虽然自己很忙,家庭不富裕,但只要亲朋好友、邻居有事说一声,他尽其所能帮忙,他深知人在困难时的难处,因此当他看到有残疾人在乞讨,便掏出自己的零花钱;自己所教的学生没钱买文具,他帮孩子们买;农村孩子天冷衣物不够时,便把自己家孩子的衣物送给学生。

在对待邻里关联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忙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联亲如弟兄,情同手足。记得有一次,他的邻居吴某身患重病,承担不起医药费,当陈老师老伴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拿出了自己准备带女儿看病的钱,帮忙吴某渡过难关。在他们夫妻俩的心中,人的生命始终高于一切。

居住同一村子里的两位老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较困难,陈老师夫妻俩向这对老人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不仅仅多次上门问寒问暖,照顾生活,多次买上一些好菜、水果送到了这对老人家,让他们感觉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感觉到社会的温暖。邻居家有了事他主动过去帮忙,谁家有事相求,只要自己能办到的便尽力去办,从不推诿,大家相处在一齐,彼此感到情绪舒畅。

陈老师一家几十年如一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

五好文明家庭典型事迹2

他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是个地道的农民家的孩子,爱人叫常宇翔,汉族,是陕西米脂县人,岳父岳母在陕西生活,乌鲁木齐离陕西米脂有近2700公里,他们于2008年在乌县水西沟镇结婚,现已结婚9年。在和耿橙亮结婚之前,妻子只是在书本上知道新疆。在新疆,爱人没有一个亲戚,那也是她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爱人经常说:嫁给耿橙亮,她把这辈子的勇气都用完了。现在他们有一个女儿(今年6岁),可爱又懂事。母亲年过五旬,身体状况不太好,弟弟今年26岁,在村委会上班,还未成家。他于2013年考入乌鲁木齐县公安局,后被分在萨尔达坂派出所工作,现任WX-037便民警务站站长。自从加入公安队伍后,由于工作任务重、家中的大小事务全部就落在了爱人身上,而且也没有节假日的概念。爱人曾说过下辈子不要和他做夫妻,要做他的同事,也有朋友跟他爱人开玩笑说:“你爱上了一个不回家的人!”也许吧!她把“爱”诠释成付出、理解和宽容。夫妻只有互相搀扶才会更美! 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尊重;工作中,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一切不仅是多年相处中父母与他们结下的不解之缘,还因为他深知,对老人的关爱不仅是晚辈对长辈爱的回报,更是对下一代爱心的培养。结婚以来,媳妇和母亲从未红过一次脸,爱人把婆婆当亲妈对待,母亲也将媳妇当闺女一样,双方关系特别融洽。他的父亲在2010年因突发心肌梗塞,突然去世,母亲因此受到不小的打击,在生活中,他俩把工作之余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母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母亲经常因颈椎痛而睡不着觉,只要有空他和妻子就主动给她捏捏。有一次,女儿看见了,也凑过来说:“爸爸,你歇会儿,我来帮奶奶捏。”听了这话,母亲乐着说:“瞧,我孙女长大了,奶奶有福呕!”看着女儿那认真劲,他笑了。直到现在,女儿经常会主动给奶奶捶背、捏肩,有时还懂事地对他说:“爸爸,你真辛苦!我帮你干活。”孩子的健康成长让一家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在他和家人的照料下,母亲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说:我之所以能熬到现在,全是托孩子的福!所以他相信,自己要调整好心态,面对现实,一切都会好起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他利用休息时间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困难,邻居李某因琐事与妻子闹离婚,后经他和妻子的耐心调解,使其家庭关系融洽。

在年初十三届冬运会在乌鲁木齐县举办,他主要负责外围巡逻备勤,在这期间女儿一直发高烧后感染成肺炎,妻子害怕影响他工作,就一个人带着孩子做治疗。当他打电话回家问女儿在干什么,妻子跑到医院的楼道里告诉他说:“孩子正玩着呢,家里一切都好,放心工作吧!”回到输液室,看着女儿因连续输液导致瘀血未消的小手,眼泪一个劲儿的往下掉。懂事的女儿一边为妻子擦去泪水,一边安慰说:“妈妈,不哭,我不疼!”就这样,女儿在妻子的悉心照顾下,慢慢的好了起来。一个月后,他和战友们不负众望,圆满顺利的完成了安保任务。当他推开家门,把女儿高高地举过头顶时,全家人幸福的笑声充满着小屋,可谁又能想象得到这背后的辛酸苦辣。

初,他在一次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辖区马长兴双目失明,家庭困难,儿子在乌市学校就读,不能经常回家,于是他决定承担起照顾这个家庭的责任,不仅认了马长兴为大哥,还决定做马长兴的“眼睛”,带着他感受“光明”,带领马长兴前往医院治疗,为马常兴的妻子冶富兰解决就业问题,送米、送面、送油,扫雪、运煤、打扫卫生等等,用实际行动帮助困难家庭。

一个温馨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港湾。拥有安定祥和的家庭,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保障,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共同承担起家庭责任,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家庭,是我们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五好文明家庭典型事迹3

张凤娇,女,现年44岁,中国共产党员,2009年至今连续三届担任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海沧社区党委书记。张凤娇同志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女热情礼貌健康上进,邻里相处融洽和睦,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张凤娇同志及他的丈夫、女儿一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德治家,以公办事,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

张凤娇在担任海沧社区党委书记这几年来,工作中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自己的所学所知从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人;群众谁家有难事,只要找他,保准让你称心如意。海沧社区地处偏僻,人口流动量少,加上近年来政府的多次征地,农民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种植地、鱼塘,也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收入一路下滑。面对这样的困境,作为社区党委书记的张凤娇十分着急,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农民,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社区经济收入呢?于是张凤娇着手走家入户,了解居民想法;穿街走巷,对市场进行调研。6月,张凤娇与社区能人陈义青带领一班人马成立起海沧社区沧江蔬菜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近150平方米,产业规模正持续扩大,不断发挥自身特有优势,预计年产值将达1.2亿,形成了我社区一大亮点。与此同时,合作社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特别是妇女、低保困难户、残疾以及失地村民,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劳动收入。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已有40余名群众走上岗位,摆脱了无工作、无收入问题。

尊老爱幼家中模范

夫妻和睦、互敬互爱是该家庭的一大准则。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关系十分亲近,张凤娇还时常带头组织登山、野炊等各类家庭聚会活动,培养家人情感。同时,张凤娇同志还努力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作为女儿,她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八十有余的父母,给老人洗澡、剪发,从不计较做多做少;作为妻子,她与丈夫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母亲,以身作则,注重好女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独立自重、学会做事、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五好文明家庭典型事迹4

刘德芬同志有一个崇尚礼貌、相敬相爱的家庭。丈夫在环卫局工作,儿子就读于达旗五中。公婆已七十多岁,奶奶已九十六岁的高龄。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老人安享快乐晚年生活,羸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家人一齐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礼貌、健康的动人乐章,成为建立礼貌家庭的先进典型。

一、热心公益、帮忙弱势群体

她和丈夫热心公益,用心参于爱心捐款,救助弱势群众,参于无偿献血活动。去年秋天,她在自家门前不远的公厕,救了一对不幸掉入粪池的母女,全然不顾脏臭。

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

她1992年参加工作以业,一向在公路管理工区第一线从事养护生产工作,20年如一日,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她负责的路段一向是礼貌路、样板路,所在群众多次被评为先进群众,她个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单位是领导和同志认可的好职工。

三、夫妻互尊、互敬、互爱和睦平等

她丈夫在环卫局工作,负责全旗的环境卫生。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日,俗话说顾了大家就顾不了小家,她体会到丈夫在单位的不易,义无反顾的做了丈夫坚强的后盾。在家里任劳任怨,做家务、带孩子、照顾老人,在她的支持下,丈夫从一名普通职工奋斗成单位主要领导骨干,并把工作干得井井有条,得到了旗领导的认可,是旗市两级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二人风风雨雨十七年,从未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斗嘴,她们的小家庭更是成为朋友,同学乐于聚会的温馨场所,是亲戚朋友心目中的一对模范夫妻。

四、敬老尊长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的公婆早年在农村生活,已年过七旬,身患多种疾病,而且九十六岁高龄的奶奶也和他们一齐生活。此刻生活条件好了,把他们都接进了城里。平时夫妇无论多忙,从不耽误给老人买米买面及生活必需品,时常看望老人,并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有空就给老人洗澡、剪指甲(个性是奶奶),处处做到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丈夫家中姐妹多,她十分重视处理好整个大家庭的关联做到不计得失、不记恩怨、真心帮忙,使整个大家庭亲密无间。她爱丈夫的家人,丈夫也爱她的家人。在娘家,他是丈母娘的好女婿,大凡小事都是他出头,并办理的井井有条。

五、勤俭持家

她生活俭朴,从不铺张浪费,总是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她的衣服有的还是十几年前的,可她却总舍不得丢掉,总是说:“但是时,还能穿”。

六、教子有方、优生优育

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们一贯坚持言传身教,始终把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在儿子学习之余,夫妻俩经常引导儿子多看一些具有教育好处的书籍,使她从小就树立起善于学习、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的良好意识,他们从不玩牌、赌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在他们的影响下,儿子也多次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礼貌标兵”、“环保小卫士”等称号。

常言说的好,“家和万事兴”,她们家之因此和睦,总结起来就是做到了“真诚待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确实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五好礼貌家庭”!

五好文明家庭典型事迹5

我叫王慧君,是科学大道站的一名监控员,我有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家里有六口人,公公,婆婆、爱人和我以及两个可爱的儿子。我们全家人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同时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家庭和睦、温和,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基础。我们夫妻二人一直在收费站基层工作,始终注重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有矛盾或意见有分歧时,及时沟通,理智地解决工作中、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一起承受工作、生活的重压。我们都工作在基层第一线,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俩能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生活上能同舟共济,共同承担家务劳动。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我们这个家庭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老人辛劳一生,晚年理应享受生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轻说教、重身教、要学会倾听,关注他们的感受,锻炼他们思考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们一家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家庭,但又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同构建了一个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有一个主动健康的生活态度;有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态。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等传统美德。

五好文明家庭典型事迹6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如果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那就成就了一种大爱,金所街道泽铁村委会栽开村的马敏福家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他们家是一个三辈同堂的大家庭,全家一共有11口人:父亲马敏福65岁,在寻甸县河口镇开沙场,母亲马留仙63岁,两个儿子也帮着父亲料理沙场,两个儿媳和4个孙子孙女,最大一个孙子已娶妻。都说树大分杈,家大分家,可就是这样一个11口人的大家庭一家人却是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他们一家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在家夫妻间总是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多年来马敏福总是注重言传身教,尊老爱幼、肯于吃苦、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一言一行被儿子儿媳们都看在眼里,受到夫妻二人的影响,儿子儿媳及孙子孙女们都形成了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两儿媳相处的很融洽,兄弟、妯娌间从不分彼此。有空或节假日,她们都会带着老人、孩子们一起出去游玩,父母亲生病了,她们也极其关心,争着带老人看病,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整个家庭形成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平和睦共处的文明家风。

热心公益,小家成就大爱。都说家和万事兴,这在马敏福一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家人多年的和睦相处、诚信经营,使得沙场的生意红红火火,越做越大。可马敏福一家办场致富,却没有忘记养育他的家乡和乡亲们。他充分利用自身办沙场的优势,先后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百余人的就业问题,每年实现劳务收入80多万元,这背后不仅蕴含着他回报社会的责任,更蕴含了浓浓的乡情。他总是说:“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07年,村里为了改变出行条件,开始修建水泥路,但存在很大的缺口资金,马敏福得知后,除了动员群众积极筹资,他自己则带头捐资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群众积极响应,纷纷解囊,解决了修路的缺口资金;2014年村里修建清真寺,需要很大一笔资金。他说:“修建清真寺,是我们村全体穆斯林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能光是张口向政府要”。马敏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身作则的带头捐款11万元,还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捐款,在他的倡议下,其他群众也纷纷加入捐资的行列,就连本村的汉族也加入进来。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大家的支持下,投资200多万元的回族宗教活动场所--栽开清真寺落成。2015年村里装路灯,他又捐资2万元;2016年村里修建灵神庙,他出钱出砖共计捐资8千元帮村里修建灵神庙,得到村里汉族同胞的赞誉,他的善举促进了这个回族汉族杂居村的民族团结和谐。同年,为了给村里的老人有一个休闲场所,一个锻炼身体的户外活动地点,他又带头兴建老年活动中心,再次慷慨解囊,捐款9万元,现在,老年活动中心正在建盖中;为了让乡亲们都喝上干净放心的饮用水,他捐资8千元接水管。除此之外,村里或者村外的人有困难之处需要帮助,马敏福一家也豪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作为农家子弟,马敏福深知教育对改变家乡面貌的重要性,他经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多年来他无私的帮助了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就学,为孩子们捐款捐物。就这样,马敏福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小家成就了大爱,从2007年至今共捐款40余万元,用于家乡建设,文化教育、扶危济困,对他的所做所为,妻子和儿女们从来没有怨言,一直在他身后默默地支持着,奉献着。他们一家热心公益、关注公益、传递温暖、传递正能量,回报家乡的善举,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大家一提起他家总竖起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五好文明家庭典型事迹7

陈顺梅,女,今年24周岁,东川区阿旺镇人,现居住在寻甸县甸沙乡麦地心村委会沙必朗村,是一名普通的农妇。她的家庭属于甸沙乡建档立卡户,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五口之家:婆婆朱从秀自丈夫去世以来,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并伴有多种并发症,大小便失禁,失语,生活起居都靠儿媳陈顺梅照料,同时每月的医药费与护理用品费用又为这个家庭增添了较重的一笔负担;丈夫李国仓因为母亲重病在床且孩子年幼,只在麦地心村委会周边打着零工赚钱,维持全家生计;大女儿李金雅在沙必朗小学读二年级、二女儿李金婷刚刚学会说话……陈顺梅在这样一个并不算富裕的三世同堂的家庭里,做到夫妻恩爱、尊老爱幼、任劳任怨、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获得了整个麦地心村委会沙必朗村村民的好评。

8年前,陈顺梅刚和李国仓谈朋友第一次来沙必朗村拜会朱从秀夫妻俩的时候,是一个如花似玉、心灵手巧的大姑娘,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农活家务样样精通。当时,朱从秀就对陈顺梅喜欢的不得了,让自己老实勤快的儿子李国仓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他们就认准了这个好媳妇了。一年后陈顺梅生下一女孩,街坊邻居人见人夸:老李家真好命,摊上一个懂事能干的好媳妇啊!

命运有时就会捉弄人。2012年春,公公因病去世,婆婆因打击加重了糖尿病,高血压的病情,在昆明经治疗保住性命,但却落下了严重的骨损病,加之语言功能退化,已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这样,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陈顺梅一个人的身上。挑水做饭,种植玉米,喂牲口,还要为婆婆四处求医问药,照顾生活起居的同时,还要耐心地开导失去生活勇气的婆婆。白天忙里忙外,晚上偷偷在被窝里掉泪。丈夫在外打工,很多时候回来很晚,她没有一句怨言。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慢慢忘却丈夫过世的伤痛,更重拾信心积极的面对病情,欢乐的氛围又开始回到了这个久违的农家小院。

谁知好景不长,厄运再一次降临在这个家庭。2013年冬,婆婆糖尿病病情加重,造成大小便失禁,只能长期卧床了。面对年幼无知的女儿,丈夫又要在外挣钱养家,再看着自己大腹便便即将分娩的身躯,怎么办?陈顺梅没有被命运击跨,她毅然拖着自己不便的身躯,辞掉了在村子打零工的工作,一心一意伺候婆婆。洗衣、做饭,为婆婆梳头、洗头,由于婆婆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陈顺梅还要在婆婆便后为她换上价格对于这个家庭来说颇为昂贵的成人纸尿裤,然后再擦身、翻身,无微不至地关心,温柔体贴的关爱,每每令婆婆感动的泪流满面。有时候她的女儿在一旁见了也过来帮忙。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女儿在妈妈言传身教的熏陶下,孝顺老人的传统潜移默化地继承到了孩子身上。

现在婆婆病重卧床已经4年了,有时候婆婆状态好,能断断续续的对陈顺梅说:“谢谢你啊,小梅,一直在连累你,你不要管我了。”陈顺梅说:“妈,您放心,我是不会扔下您不管的,您就是我的亲妈,您对我的好我一直记着,我肯定会孝顺您!” 麦地心村委会妇女主任刘井珍感慨的说道:“4年来,朱从秀身上没有长一块褥疮,没有尿过一次床,这与陈顺梅的悉心照料是分不开的。”陈顺梅很普通,就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支撑起来一个5口之家的家庭,但她为麦地心村委会树立了孝敬老人的先进典型,就像春风一样,让每一个人了解她的人觉得春意浓浓,感受到温暖。

尽管生活有太多困难与挫折,陈顺梅永远都是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自怨自艾。身边总是有人见她太辛苦,心疼她,她也只是感谢他们关心自己,一笑了之,没有说一句丈夫家不好的话。在走访陈顺梅家时,见到她活泼可爱的两个孩子,大女儿聪明伶俐,见到陌生人不胆怯,很讨喜;小女儿乖巧懂事,会因为怕奶奶冷,用稚嫩的小手为她拉盖上毛毯。因为慈孝良好的家风会涤荡人心,才让人切实的感受到陈顺梅作为母亲发挥出榜样力量所带来的震撼。在参观陈顺梅家新建的房子时,她很开心的说:“现在国家政策很好,作为精准扶贫户,给我们盖了新房子,尽管家里贷款数额有点大,但还有孩子他爸打工挣钱来还,如果不够我再去附近打点散工来补贴,相信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她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农村妇女。陈顺梅身上所体现出的坚强与乐观,给了她支撑整个家庭的勇气,令人动容。

敬老爱幼成了这个家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陈顺梅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可她却在平凡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展示了她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