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当前位置:文学网 > 个人范本 > 心理学

《一切都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栏目: 心理学 / 发布于: / 人气:2.16W

本书是以“觉醒力”作为标题,首先我的疑问是:什么是“觉醒力”?以我自己的了解,“觉醒力”貌似是一个人在自省后通过各种实践促进身心灵成长的一种内在力量,并且这种力量还蛮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运用好这种力量呢?这是我读本书的原因。

《一切都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看清自己;向内探索;破除(信念)框架。作者并不是通过晦涩无聊的讲授方式来告诉读者应该怎样做,而是利用一个个小故事,让读者自己从中体会道理,并在最后附上自己的看法和解析。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挺好,毕竟人的想法多种多样,多一些思想碰撞能学到更多、体悟更多。

第一步是“看清自己”。首先要做到对自己诚实,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受困于世俗的名利标杆,可又觉得达到目标后反而空虚,那是因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忽略了自身需求,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所以人既要向外看,又要向内看,保持清醒,错乱迷茫时就休息一下,提高审视自我内在的洞见,然后重新确定方向,再起步,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实现良性循环。大地,万物,宇宙,身心灵......看起来并不相关的词却都浩渺无穷隐隐相关。人类追寻积极、优秀、正能量 ......但不代表消极、平庸、负能量就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充满大智慧,万事万物,达到正负两极不是最难的,最难是保持两者和谐,掌握尺度。其次,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人们也渐渐加快了精神富饶的进程,而思想僵化则成为路障,偏见就是其中之一。偏见着实可怕,无处不在却又难以彻底消除,由此而形成的是非观岂不害人害己?不要将世界禁锢于自己的是非观之中,尽量开阔眼界,放宽心态,防止思想僵化,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变化着看。

以上的两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但也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甚至是意识不到。想要提高觉醒力,就要拿起“诚实”,放下“偏见”。

第二步是“向内探索”。任何人都想成功,“成功”也的确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一种版本的成功实现后,便会出现许多模仿者,这是十分可怕的,时代迅速发展,更要求了推陈出新的速度,如何在成功后继续保持,比怎样成功更重要。世界这么大,信息这么多,一切都这么丰富,明确自己最需要的,把复杂变简单,简单变特色,抛弃冗余,从而形成富有实质特色的简约之风,绝不要模仿。经验固然可贵,条件固然重要,但一切终将还要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成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都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但习惯同样有利有弊,一旦养成想要打破就会令人很不舒服。即使是好的习惯也应尽量不被其所禁锢,保持不卑不亢,泰然自若,不为环境失去本性,做自我意志的主人,这是所有人必修的课程。由此转念想,当在一个领域或一个方面已无法进步时,就无需沉浸或禁锢其中。转向别的'方面,开拓新的领域,不断学习,接受不足,充实自己,走出思想与心灵的安全区,无论混乱或麻烦,都有机会藏在其中,耐心去探索,触类旁通。

我认为所有事都是因人而异的,拓宽眼界,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坚定的走下去,但要时时变通,不为其所困。

第三步,“破除框架”。首先要有最基本的原则、底线,先做人,后做事,辩证对待集体精神,不要先入为主,急于否定,而要勤于分析并思考其源因,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精神的独立完整。但不要为了独立而独立,这样的“独立”都是有缺陷的,要先实现人格独立,从而做到和而不同,这种独立的基础则是拥有强大的内心和意志力,并时刻保持谦卑。有了这样的独立思维,确定方向增强实力后,便可以打破玻璃天花板和自我限制,逐步走上适合自己的路,实现飞跃。其实不光是要打破心灵与思维的框架,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给自己设置了太多限制。比如看似方便生活的物品,却使日常生活愈加繁杂;现代社会的冷漠让人们自顾不暇,殊不知也许一个举手之劳就为自己积攒了一个未知的机会……

我也有一些体会,有时候走着走着就感觉混乱了,周围人说的话虽然彼此矛盾但觉得都有道理,这才渐渐认识到独立自主、谦逊谦卑,保持童真、善良与那份初心的重要性。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常听到一句话:“失去比得到更珍贵”,也许是经历不够,对于这句话我只能理解到一半:得到并不一定会带来快乐,但失去多少都会带来点迷茫与失落,不过也许失去会让人学到更多?我觉得还是要看具体得到或失去什么,得与失因人而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更不能作为衡量烦恼的标准。另外,尽管书中有提到,但如何追溯思想的根源呢?……感谢这本书让我思考更多。

关于觉醒力,想的再多终将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也要接受时间的检验。我总是提醒自己:无论何时何地,要珍惜时间,活在当下,因为无论好坏,当下一去不复返,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活出无限的精彩吧。

谢谢!

本文版权归 仙人掌类紫罗兰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