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范本 行业范本 行政范本 职场范本 校园范本 书信范本 生活范本 节日范本

关于王建林在哈佛的演讲

栏目: 演讲与口才 / 发布于: / 人气:2.56W

篇一:王健林在哈佛的演讲

关于王建林在哈佛的演讲

王健林在哈佛的演讲

今天站在这里,我心里诚惶诚恐,哈佛大学在全世界人的心目中都是一座神圣殿堂。万达相对于世界顶级企业来说,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借此机会,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做企业的一些心得。

一、万达发展的四步棋

万达成立于1988年,靠借钱才完成公司注册。当时中国成立房地产公司需要100万注册资金,我借了100万,借款必须找人担保,担保人拿走50万,实际上我只拿到50万。而且借100万给我的人,要求我5年还款,每年25%的回报。看起来条件非常苛刻,但如果当年没人肯借给我钱,也许今天就没万达了。这些年,万达之所以能比别的企业发展快,关键是创新。万达创新关键走了四步棋。

1、全国发展

万达的第一步是敢于走出去,到全国发展。公司1988年成立,1992年就走出大连到广州发展,是中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那时中国的政策不支持企业到外地发展,困难很多。我们去广州开发,企业不能注册。一般人遇到这种政策壁垒就退缩了,但我想,毛主席说过两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政策壁垒,我也要登攀一下看看。就去找广州当地企业谈,看谁愿意借给我们执照,最后跟广州华侨房地产公司谈好了,一年给他交200万,他为我们注册一个分公司,就把事情办成了。正是从广州开始,万达发展起来,一发不可收。到今年底,万达在中国投资的城市将超过90个,成为全国进

入城市最多的房地产企业。全国发展让万达从一个地区的小公司,成长为一个全国性、规模比较大的公司。

2、商业地产

万达发展的第二步是进军商业地产。2000年前,万达主要做住宅开发,生意做得很顺,为什么要转型做不动产?当时有一件事触动了我,公司有两个跟我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那时中国民营企业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能不能治病要看公司有没有钱、愿不愿意出钱,我当时决定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救治这两位员工,其中一个人花了200多万,一个人花了100多万。这件事促使我思考,尽管公司当时还年轻,但发展20年后,当员工老了、退休了,有病的人多了怎么办?

住宅房地产开发的一个特点是现金流不稳定,有项目销售的时候,公司就有现金流;一旦项目卖完,需要重新买土地,做新项目的投入时,公司现金流就会下来。而且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常遇到国家宏观调控,这时现金流波动更大。我担心如果一直做这个产业,一旦出现极端情况,会影响企业存亡。为了寻求稳定的现金流,万达不断探索。万达做过制造业,其中包括中国很有名的奥的斯电梯以及变压器、制药厂,还做过超市,外贸等等。到2000年,万达决定把不动产作为企业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在做决定之前,企业内部有过两三年的讨论,大家觉得不动产包含盖房子、招商两大部分,至少盖房子我们是明白的,所以决定全力以赴去做。做了几年后,找到感觉了,商业模式也越来越成熟。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现在万达不动产已经开业1300万平米,在世界行业排名第三,在建的还有2000多万平米。而且我们发展速度很快,每年开业400多万平方米物业,到2015年,万达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不动产企业。能走到这一步,除了我们自身努力,也有赖于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消费总量大。

万达做高级酒店,一开始是做试验。我们发现,把酒店和商业中心、写字楼、公寓等组合在一起更受欢迎,所以就按这个模式发展,几乎每个购物中心都会配一个五星级酒店。几年下来,万达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现在已经拥有38家开业酒店,正在施工的还有30多家。

万达商业地产的模式推出后,受到中国各地政府的欢迎。中国的土地不像美国可以自由买卖,只能从地方政府手里买。因为很多地方政府邀请万达去做项目,在合作中万达就占据了主动地位,具有了议价权,获取土地的成本比其他企业要低很多。现在邀请万达做的项目和万达投资项目数量比是3:1至4:1,万达拥有选择权,所以项目利润比较高。

3、文化旅游

万达发展的第三步是做文化旅游。2003年就开始做电影院,因为万达购物中心需要配建电影院。最初万达跟美国华纳院线合作,但由于两方面原因,双方没能合作下去。一是中美WTO谈判规定外资不能控股中国影院,华纳不愿做小股东;二是华纳对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误判,当时全中国票房只有一亿多美元,他们觉得投资赚不到钱。

万达只好在中国找合作伙伴,当时各地做影院的都是国有的广电集团,万达先后和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地的广电集团谈过合作,我们做业主,他们经营。但因为这些广电集团都是官办、没有赚钱的动力,结果都没谈成。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上海广电集团总裁很有创新思想,他觉得这是一笔好生意,和我们签了协议,也交了保证金。但协议签订半年后,上海广电集团换了新的总裁,反对这个协议,坚决不履行。但这时我们有10个新店马上要开业,逼得我们只好自己做。中国电影恰恰从2005年开始腾飞,此后每年递增都超过30%,今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超过160亿元。如果中国电影市场今后按每年25%的速度递增,2018年就将超过北美市场。

除了电影院线,万达还进入许多文化产业行业。如舞台演艺,我们把拉斯维加斯著名的水秀制作团队收编了,投资100亿元,在中国打造五台世界顶级的舞台秀节目。万达电影科技乐园的第一个项目将于2014年在武汉开业,相比迪斯尼、环球影城做这类项目内容比较单一,万达武汉的电影科技乐园一次做了六项内容,而且采用的是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形象。

万达文化产业越做越大,因此成立了一个文化产业集团,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今年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的收入,可以排到世界文化产业的前40名。计划大2016年,做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产业前20名。到2020年达到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产业前10名。

万达从2008年开始做旅游投资,首个项目是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占

地22平方公里,总投资200亿人民币,现在已开业,反响非常好,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万达大连、西双版纳的度假区也在建设中。万达颠覆了传统度假区的概念,每个项目都会做十几个高级酒店,还有旅游小镇、大剧院等设施,突出文化和商业。

4、跨国发展

万达发展的第四步是跨国发展。之所以要跨国发展,首先,万达按照目前速度发展,今年资产将达到2800亿元,收入达到1450亿元,规模已经很大。但如果只在中国发展,即使做得再大,也只是一个国家的企业。要想成为世界范围的著名企业,就一定要走出中国。其次是为了分散风险,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达今年年初宣布了十年战略规划,计划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争光。现在财富500大中有70多家中国企业,但只有3、4家是民营企业。万达应该用自己的发展来证明,民营企业没有国家特殊优惠政策支持、依然可以发展得很好、很快。

万达跨国发展第一步是并购美国的AMC影院公司,我们也正跟美国的六大电影制片公司洽谈,将来会在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万达不是为国际化而国际化,并购AMC不是为了做大规模而做大规模,在规模做大的同时,还要追求比较好的利润。两年多的并购谈判,也等于给我们上课,给我们补充知识。我们发现,很多美国大企业由很多小股东或者基金持有,没有真正的主人,都是追求短期回报。这样的企业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看不到长远发展。所以,只要万达不看短期利益,能忍受短期的亏损,从长远看,在美国、欧洲都是很有机会的。

篇二:王健林-哈佛大学讲演实录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哈佛大学演讲实录

王健林: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不好意思,我只能讲中文。刚才托尼教授已经介绍了万达发展比较快,今天我站在这里,还是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态,因为哈佛在世界所有人的心中都是一个神圣的殿堂。实际上万达相对世界上最顶级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丝毫也不敢懈怠,但是因为托尼教授邀请我,所以我也想跟大家有一些分享。首先我介绍万达,为什么1988年成立,到现在24年时间,发展这么快,1988年成立的时候,其实我是借了8万美金,50万人民币注册的,当时成立的公司需要100万,因为当时进入地产需要100万,我找了一个人担保,这个人收了我50万,所以我就实际上注册100万,但实际上拿了只有50万,而且借了100万的人,给我要求是五年,各每年25%的回报。不过当时能借到,能发展也是不错的,要是没有那个人借给我这个钱,也许没有今天这个企业,所以正因为这样,我的企业发展以后,从明年开始我也计划在中国推出支持创业的计划,其实在几年前我已经跟团中央四、五位知名企业家创造了一个知识青年的创业基金,不过后来我觉得还是我自己来搞更好一点,我自己准备明年再成立一个知识青年创立基金,从我自己的发展,我有这个机会。发展这些年,我觉得之所以能走的比较快一点,关键是我认为有这么几步,算是创新也好,还是蒙对了也好。第一,赶紧走出去,全国发展,我1988年成立,1992年就走出了大连,到广州去发展,那时候是中国民营企业,也是房地产企业第一家走出去的,那时候中国的政策还不支持企业到外地发展,我到广州去的时候,还不能给注册,说你大连企业怎么跑到这来,不能注册。可能一般人觉得算了,就回去了,后来我想毛主席说两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那就去谈,看谁愿意借给我们这个执照,谈到了广州的华晓(音)房地产公司,一年交200万,他愿意,就注册一个某某分公司,反正我来管账,就把这个事办成了,就在广州开始。从那以后,就慢慢一发不可收,现在在全国到今年会超过90个城市,现在也是民营企业当中在全国城市最多的一个企业,这一步应该说奠定了我们发展的基础,从一个地区的小公司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相对比较大的公司。

第二步,想商业地产。当时2000年前的时候,生意做的很顺,为什么要想转型,做不动产,有一件事情给我启发,当时公司在前几年,公司有两个员工,跟我们一起创业的两个员工,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可能不在中国的这些人不太了解,那时候中国没有社会保障的,不像现在还有大病的保障,五种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那时候没有保障,没有保险,你公司有钱,你就可以治他,没钱就算了。所以我当时也决定,不管花多少钱也救治这两位员工,一个花了200多万,一个人花了100多万。就给我很大的教育,我想我们公司还年轻,刚干了几年,如果再发展二十年,三十年,等我们所有人都60岁、50岁或者更多,都退休以后,员工越来越多,越老就越容易有病,到那时候有病的人多了怎么办?房地产一个毛病就是现金流不稳定,你拿这个项目,开盘卖的时候,先挂上去,卖完了,再需要重新买土地,再整治,可能现金流就下来了,不稳定。更不要说有国家政策调整的时候,所以我就担心,如果一直做这个产业,可能无法应对今后我们企业的存亡,当时做不动产是出于一种简单的生态。当然了,后来做了几年,找到感觉,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现在我们已经把不动产,作为我们企业的第一个支柱产业来追求了,这是后来被动转为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这一个过程,从2000年,我们就决定正式讨论,其实这之前有两、三年的讨论,在这之间,我还曾经做了很多制造业,中国很有名的一个电梯厂,奥吉斯,我也是股东,董

事长,还做过干湿变压器,还做过超市,当时都是想寻求稳定现金流的一种探索方式,后来我们觉得全力以赴的做不动产,什么原因?我们讨论了几天,大家觉得起码盖房子这一半我们是明白的,招商不明白,但是我至少有一半,所以我们就觉得全力以赴做这个。从2000年开始到今年12、13年吧,我们不动产规模已经非常大了,现在在全世界,开业的有1300万平米以上,在建的可能还有2000多万平方米,关键是我们速度很快,每年差不多有400万到500万的不动产增长,两年以后,2015年,我们将是全球最大的不动产企业,因为可能也不完全是我们自己聪明,也有赖于在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做不动产,消费客群比较多,也有这个原因支持。

在不动产方面,我们还从购物中心进入到高级酒店,就五星级和超五星级酒店,也是这样的,一开始是做一个实验,后来发现酒店、写字楼、商业中心、公寓组合在一起,更受欢迎,所以逐渐的就差不多每一、两个购物中心旁边就会有酒店,特别好一点的地段,一定会配置五星级或者超五星级酒店。一不小心在五星级酒店方面也做成了全球比较大的,明年我们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大概差不多超过50间开业的酒店。在施工当中的还有30到40个以上。虽然我接触了,我们有跟全球五大管理公司都有合作,虽然有的公司有

200间、300间五星级酒店,但是自己拥有产权的,是业主的,可是全世界也没有我们这么多,商业地产这一方面,因为这种模式,特别是商业地产的模式,推出来以后,受到了各地政府的支持,中国的土地不像美国是可以自由买卖的,中国土地只有一个供应单位,就是地方政府,你只能从地方手里来买,所以我们这样做,因为我这个模式很受欢迎,所以很多地方的政府来请我去做,我们就占据了主动,就具有议价权,所以我们获得的土地成本比所有企业要便宜很多,至少便宜一半,而且具有主动权,差不多现在每一年邀请我们的数目,和我们选择投资的数目是3:1、4:1的关系,我只能选择1/3和1/4。所以利润就比较高,所以如果看财务报表,我们的销售面积和利润就比同行业要高出很多。正因为这样,因为利润比较高,所以万达在纳税也是成为了民营企业的一个榜首。今年可能会有30多亿美金,两百几十亿人民币的纳税。

第三步,做的文化和旅游。进入文化产业最早是从电影院开始,因为购物中心里面都要配一间电影院,最早我是跟美国的一个大公司叫时代华纳,华纳院线合作,签了一个协议,约定投资,可是在做的当中,因为两方面原因,一个是WTO谈判的时候,可能中国政府的规定,一个规定,外资不能持有49以上,只能在49以下,可能作为这种美国的大企业,它觉得不能做小股东,他可能这方面,我自己判断,可能觉得不太愿意投资了。再一个可能他对中国的电影市场判断也发生了误差。那个时候全中国票房只有一个多亿美金,8亿、9亿人民币,他可能觉得要投资几亿美金进来,他觉得看不到前途,所以就没有履行这个协议。后来我又到中国去找中国地方的各个管电影的,那时候电影都叫广电集团,我先后跟四个比较大的广电集团,上海广电、江苏广电、广东广电,好像还有北京广电,反正是跟几个广电局谈过,能不能跟我一起合作来做,我们来做业主,便宜的租给你们。因为文化单位在那个年代还是事业,可能美国理解不了这个东西,还是半政府编制,是吃财政补贴的,他们没有赚钱的冲动,所以这四个单位都拒绝了我们。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上海广电当时的总裁姓朱,朱总还是有点创新思想的,他跟我,谈觉得这是好主意,你万达每年开几个,有利于我发展,他跟我签了一个协议,签了一个协议以后,也交了保证金,我们有约定,因为我是怕他不跟我,所以我就有约定,只要一个电影不跟我干,要赔几百万,然后要放一笔保证金,很大的保证金,如果你不干,我全没收等等。可能这就是国有企业的一个通病,协议签订半年多,他下台了,换了。换了,上来这个董事长和总裁就反对这个协议,说这不行,反正找了很多理由,坚决不履行。这个时候我已经有新建的,差不多十个电影院在放在那里了,7、

8个电影院已经马上要开业了,怎么办呢?所以逼着我,逼上梁山,我就只好把那个接过来来搞这个事情,而且我还把保证金退给他,因为我觉得在我信条当中,赚病人保证金这个钱好像不太地道,我就退给他了,不然他跟我说,你要不退给我,就等于国有资产流失了,怎么着。

从这里开始了,做文化产业,以后我们接过来做,接过来做以后,很快就盈利,可能也是算是时间、时点蒙对了,中国的电影恰恰就是从2005年开始腾飞,我们2005年进去以后,连续从2006年到2012年每年都超过35%的增长,即使在去年和今年,宏观经济有所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会超过30%以上,今年大概差不多有160、170亿,30亿美金左右,而且这个增长我们自己做了一个数学模型推算,即使降低一点速度,按25%来推算,环比,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会超过整个北美市场,会超过110,所以中国现在就一个现象,不管谁干电影院都不赔钱,现在这个市场好,谁进去都撑得住,但是我估计这种局面可能再发展个十年、八年,增长放缓了,降低了10%或者10%以下的时候,可能有些人就撑不住了,可能会有出现兼并、破产,所以现在中国一个问题,没有办法兼并任何电影院线,我们现在跟任何人去谈,开出更好的条件,都没有办法兼并,所以就逼着我到美国来兼并。如果中国能兼并,那赚钱我可能在中国先干了,所以为了做大生意,所以就发展到兼并美国的电影院线,可能我们接下来还会兼并其他地区的,从电影院线进入到我们现在又做其他的,比如说舞台演绎,美国可能大家都清楚了,纳斯维加斯作秀,作水秀,舞台表演,水秀,我就把最优秀的团队给收编了。现在在中国已经两年多,我们正在建造五个舞台,差不多100亿人民币的投资,做五个这种顶级的秀,都配在我的度假区里面,以后也有进入了电影制片,还有传媒,还包括电影科技。有的大家去看迪士尼和影城里面的,比如说变《变形金刚》、《哈利波特7》等等,这种,做这种,我们也成立这个公司,现在第一个项目大概2014年会在武汉开业,我们有创新,就是不管是迪士尼这些都是一个原则的做,最多两个,我们是在创新,编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形象,一个项目做了六个,原来计划做七个,因为前面有超支的原因,我们就砍掉一个,还有这种。而且这种我们还在其他地方复制,不是一个、一个,也请了很多美国的很多软件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等等。文化产业现在就越做越大了,我们今年下个月吧,我们会成立一个专门的文化产业集团,自觉把这个事情作为一个主要产业来发展,正好也给国家规定了文化产业要大的发展,大繁荣,给很多支持也吻合了,也非常吻合。今年我们请了世界一个叫咨询公司,做了全球文化产业五十强的调研,今年我们差不多大概可以排到35、36名,差不多30多亿美金,我们文化产业的收入。但是增长比较快,我们想三年之内做到400亿,差不多400亿相当于50亿、60亿美金,就可以差不多排到前20名,我们接下来再翻一翻,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十名,而且我们储备的项目更多,大型的秀,舞台,电影科技、娱乐科技,还有我们正在创新的更大文化项目,我们叫文化旅游城,这些储备项目更多,再加上中国的人口多这个因素,我相信文化产业上也可以很快的走出来的,就进入了文化,还有旅游,后来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进去的,从长白山开始,你做了商业,又做了文化,然后也有当地政府主动邀请,又给了极其优惠的条件吸引我们开发一个大的度假区,那个时候也进入了这个行业,长白山第一个度假项目,22个平方公里,投了30多亿美金,这个项目已经开业了,反响也非常好,现在主要问题是航空运输能力不足,否则效益会更加理想,本身也超出我们的预期了,刚刚开业几个月,所有酒店入住率超过80%,这个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我们还有亚洲最大的滑雪场也会在今年12月1号开业。中国的白色旅游业才刚刚起步。而且现在度假区也在大连、西双版纳也都在开工建设。正好文化旅游一结合跟商业一结合,可能就不是简单的,我们这个做旅游度假区也颠覆了世界上传统的概念,就是做一般滑雪场、高尔夫、做酒店,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项目里面都有秀,都有大剧院,都会有上百家商店做旅游小镇,或者商业街,或者还会做很大的酒店群,一般

都是十几家酒店,然后还会配冬天是冬天的,夏天是夏天的,然后还有很多其他一些项目,这样突出了在旅游度假里面突出了文化和商业内容,现在看来很受欢迎。

第四步就是跨国发展,这个是去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快,而且现金流比较好,有投资能力,我们觉得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速度,按照万达现在这个速度,加一个保守你看我今年差不多250亿美金收入,明年我预计就可以接近350亿美金,这个速度,而且盘子越大以后,外延稍微扩张一点,规模就很快上去了,所以我觉得我认为按照保守一点的估计,八年之内,到2000年,我们做到一千亿美金这个规模是完全可以做到,以前我们原来提出2015年,2015年目标是2000亿收入,那是2001年提出来的`,明年就可以达到,所以这么大一个,如果单独在中国发展,虽然也可以获得很快的发展,但是你做的再大,别人也认为你是一个国家的企业,你要成为一个跨国企业,你要成为世界上更著名的影响,或者是更有影响力的企业,就一定要走出中国,这是一个从战略角度考虑,第二,也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所以出于这个,我们今年年初宣布了一个十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就是希望成为十年之内成为全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所谓一流,至少也在100名以内这种。不光是为我们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还肩负一个责任,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增光,因为中国现在有一个现象,发展的比较大,比较好的,基本都是国有企业,你看2011年财富500大,有70多家中国企业,看不到,3家、4家民营企业,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发展来证明,民营企业没有国家特殊的优惠政策支持,或者说是金融支持,一样可以发展很好、很快。而且上个月刚刚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大,已经看出来了,同比2011年,因为公布是2011年的,同比2011年五百大发展的速度,资本回报率增长速度,还有各方面,所有指标都是大大超过国有企业的,虽然这五百大合在一起,可能也不如十家国有企业大,但是它的速度在增长,所以这就是一个时间问题。我相信除了规模做大的同时,还要追求比较好的利润,因为为什么呢?

中国和美国两个地区,资本市场是有差距,中国是可以获得更好的,更高的市盈率,或者其他的支持,而且我们也相信,其实美国的很多企业,我们通过两年多的并购谈判,其实也等于在给我们上课,等于在补充知识,我们也发现美国的很多企业,规模很大的企业,就管理本身而言,是很好的,并没有什么问题,主要问题是出在资本层面,很多美国的大企业,都是没有老板的企业,没有真正主人的企业,很多小股东、基金去,这些都是追求短期的回报,我卖给你,过几年,你再卖给我,大家倒来倒去的,这样企业就缺乏了长期的战略规划,比方说三年不见效,五年不见效,但是长期利润很好的项目,不一定做,所以只要是你不看短期利益,你能忍受短期的亏损,但是放长远看,在美国、欧洲都是还有市场,都是还有机会,所以我们万达可能就是刚才我讲的这四步,算是蒙对了,也不要说谁比谁更聪明,就算是我们大家讨论、研究、碰撞,可能蒙对了,所以就获得了比较快的发展,而且万达的发展在很多人的眼睛里,万达发展不要说在美国了,可能在中国很多企业的眼睛里,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的眼睛里,都觉得是一个神话,不可思议。怀疑的也有,还有很多的,还有少部分的财经媒体,包括记者,还替我们瞎操心,一天到晚分析说,哪个项目钱够不够,哪个项目会不会亏本,这样多了去了,所以为什么发展快,我简单说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花更多的时间,大家来提问,讨论,因为我也知道,哈佛的提问是很厉害的,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非常的聪明,所以我想发展快,无非这么几个原因,一个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领先,很多先进的组织,我主要指公司,之所以先进,或者叫做卓越,不完全是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或者科技的创新,或者管理的创新,其实很重要是来自于模式的再造,或者流程的再造,所以我一直认为,商业模式的创新的价值,远远大于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举很简单一个例子。星巴克咖啡,谁不会卖咖啡,一杯很少一点钱,但是它把流程再

造,成立一个庞大的组织,集中经营管理和营运以后,可以做的很大,麦当劳、KFC都是这样的,所以说不在你从事什么产业。我是非常反对有些一说就是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才领先于世界或者其他就不行了,我不认为这样,所以我觉得只要你传统产业,什么产业只要你有把商业模式能创新能搞住,流程能再造,一样可以获得超额利益,而且生命周期更长,之所以叫传统产业,就是延续上百年、上千年,先进的东西,科技的东西,反过来,寿命不一定很长。可能我想我们商业模式领先。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就是我们的信息化,公司的管理水平,我们在很多年以前,就自己成立自己的信息研发管理中心,海内外招聘了很多优秀人才,当然也跟跨国的很多大公司合作。所有的都实现了我们自己的信息化的管理和我们自己创新的很多的管理的手段,可能给大家讲在民营企业当中,在管理软件这方面,我们万达拿到国家的专利和知识产权是最多的去年一年就有接近20个,现在已经有好几十个自己的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东西,我们也比较重视知识产权,包括我们现在创新所有的像秀的设计,电影科技的这些东西的设计等等等等,我们全部都是用的自己的知识产权。不管我是用外力的智力,我都一定要买断产权。

所以我想再加上我们在管理上这种利用科技手段的这种创新,我们还有很多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最著名的一个管理模式叫做模块化,我们把我们比较成熟的技术,比方说不动产,我们把它一个项目从开始到最后,不管是一年、两年的时间,我们把它分成了三百多个步骤,每一步要干什么,哪一个业务量要干什么,把它分成了非常详细、非常严格的一个模块化的一个软件。分为了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级别的关注节点,我当然不一定关注这个,因为我是董事长,我的总裁、副总裁可能只关注一级差不多有80多个,可能下一步的它系统的负责人只关注二级的100多个,他当地的企业是关注什么东西,然后每一个系统,比方说建造的、招商的、软件的、设计的,每一个人哪一个月、哪一周、哪一天要干什么事情,都会把它非常细致的编进去,一步一步的这样,包括现金流哪一天花多少钱,成本是如何的。

所以每一年11月就把第二年,每个系统,每个人需要干什么事儿就发下去了,根据信息就上到网上去。你不用管别人,你自己关注你自己,这12个月,54个周,哪一周,哪一天干什么事儿就行了,你不用管别人,因为我们有规定,只要一周没有完成,就黄灯就出来了,连续第二周没有把功课补上,就有红灯出来,只有有红灯,根据哪一个程序的红灯,要扣多少分,就跟你的收入就挂钩了,所以你OK,作为系统的总经理和总裁级别的人,不用看别人,就看灯亮没亮就行了,只要没亮红灯你就可以关注那些亮过几次黄灯的,或者偶尔亮过黄灯的企业就行了,这样的话,尽管万达速度非常快,但是并不忙乱,实际上用一句传统话来讲,紧张有序。

所以很多人总觉得万达为什么那么块,一个项目18个月就开业了,是不是很粗糙等等,当然我放成80个月把它干成,肯定会很细,可是你的利润就没有了,你不动产的最大特征就是财务费用,早一年开业,多收租金,减少财务费用,你的盈利模式就出来了。

还有一个比较方面,就是执行力,万达的执行力是非常强的,赏罚分明,而且在公司里面没有任何公司争执,我个人在公司里没有任何倾斜,不管是我夫人这边还是我弟弟,亲戚兄弟方面,不管谁怎么样,我宁可给他钱,给钱你自己搞,不要在我公司搞,在我公司里一搞,我看过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老公帮老婆,帮弟弟,帮小舅子,麻烦了,对不对。

所以,这些方面的综合,所以万达能有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速度。我相信,不是说我们作

篇三:王健林哈佛大学演讲

王健林哈佛大学演讲

今天站在这里,我心里诚惶诚恐,哈佛大学在全世界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个神圣殿堂。万达相对于世界顶级企业来说,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借此机会,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做企业的一些心得。

一、万达发展的四步棋

万达成立于1988年,靠借钱才完成公司注册。当时中国成立房地产公司需要100万注册资金,我借了100万,借款必须找人担保,担保人拿走50万,实际上我只拿到50万。而且借100万给我的人,要求我5年还款,每年25%的回报。看起来条件非常苛刻,但如果当年没人肯借给我钱,也许今天就没万达了。这些年,万达之所以能比别的企业发展快,关键是创新。万达创新关键走了四步棋。

1、全国发展

万达的第一步是敢于走出去,到全国发展。公司1988年成立,1992年就走出大连到广州发展,是中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那时中国的政策不支持企业到外地发展,困难很多。我们去广州开发,企业不能注册。一般人遇到这种政策壁垒就退缩了,但我想,毛主席说过两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政策壁垒,我也要登攀一下看看。就去找广州当地企业谈,看谁愿意借给我们执照,最后跟广州华侨房地产公司谈好了,一年给他交200万,他为我们注册一个分公司,就把事情办成了。正是从广州开始,万达发展起来,一发不可收。到今年底,万达在中国投资的城市将超过90个,成为

全国进入城市最多的房地产企业。全国发展让万达从一个地区的小公司,成长为一个全国性、规模比较大的公司。

2、商业地产

万达发展的第二步是进军商业地产。2000年前,万达主要做住宅开发,生意做得很顺,为什么要转型做不动产?当时有一件事触动了我,公司有两个跟我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那时中国民营企业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能不能治病要看公司有没有钱、愿不愿意出钱,我当时决定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救治这两位员工,其中一个人花了200多万,一个人花了100多万。这件事促使我思考,尽管公司当时还年轻,但发展20年后,当员工老了、退休了,有病的人多了怎么办?

住宅房地产开发的一个特点是现金流不稳定,有项目销售的时候,公司就有现金流;一旦项目卖完,需要重新买土地,做新项目的投入时,公司现金流就会下来。而且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常遇到国家宏观调控,这时现金流波动更大。我担心如果一直做这个产业,一旦出现极端情况,会影响企业存亡。为了寻求稳定的现金流,万达不断探索。万达做过制造业,其中包括中国很有名的奥的斯电梯以及变压器、制药厂,还做过超市,外贸等等。到2000年,万达决定把不动产作为企业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在做决定之前,企业内部有过两三年的讨论,大家觉得不动产包含盖房子、招商两大部分,至少盖房子我们是明白的,所以决定全力以赴去做。做了几年后,找到感觉了,商业模式也越来越成熟。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现在万达不动产已经开业1300万平米,在世界行业排名第三,在建的还有2000多万平米。而且我们发展速度很快,每年开业400多万平方米物业,到2015年,万达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不动产企业。能走到这一步,除了我们自身努力,也有赖于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消费总量大。

万达做高级酒店,一开始是做试验。我们发现,把酒店和商业中心、写字楼、公寓等组合在一起更受欢迎,所以就按这个模式发展,几乎每个购物中心都会配一个五星级酒店。几年下来,万达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现在已经拥有38家开业酒店,正在施工的还有30多家。

万达商业地产的模式推出后,受到中国各地政府的欢迎。中国的土地不像美国可以自由买卖,只能从地方政府手里买。因为很多地方政府邀请万达去做项目,在合作中万达就占据了主动地位,具有了议价权,获取土地的成本比其他企业要低很多。现在邀请万达做的项目和万达投资项目数量比是3:1至4:1,万达拥有选择权,所以项目利润比较高。

3、文化旅游

万达发展的第三步是做文化旅游。2003年就开始做电影院,因为万达购物中心需要配建电影院。最初万达跟美国华纳院线合作,但由于两方面原因,双方没能合作下去。一是中美WTO谈判规定外资不能控股中国影院,华纳不愿做小股东;二是华纳对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误判,当时全中国票房只有一亿多美元,他们觉得投资赚不到钱。

万达只好在中国找合作伙伴,当时各地做影院的都是国有的广电集团,万达先后和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地的广电集团谈过合作,我们做业主,他们经营。但因为这些广电集团都是官办、没有赚钱的动力,结果都没谈成。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上海广电集团总裁很有创新思想,他觉得这是一笔好生意,和我们签了协议,也交了保证金。但协议签订半年后,上海广电集团换了新的总裁,反对这个协议,坚决不履行。但这时我们有10个新店马上要开业,逼得我们只好自己做。中国电影恰恰从2005年开始腾飞,此后每年递增都超过30%,今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超过160亿元。如果中国电影市场今后按每年25%的速度递增,2018年就将超过北美市场。

除了电影院线,万达还进入许多文化产业行业。如舞台演艺,我们把拉斯维加斯著名的水秀制作团队收编了,投资100亿元,在中国打造五台世界顶级的舞台秀节目。万达电影科技乐园的第一个项目将于2014年在武汉开业,相比迪斯尼、环球影城做这类项目内容比较单一,万达武汉的电影科技乐园一次做了六项内容,而且采用的是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形象。

万达文化产业越做越大,因此成立了一个文化产业集团,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今年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的收入,可以排到世界文化产业的前40名。计划大2016年,做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产业前20名。到2020年达到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产业前10名。

万达从2008年开始做旅游投资,首个项目是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占地22平方公里,总投资200亿人民币,现在已开业,反响非常好,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万达大连、西双版纳的度假区也在建设中。万达颠覆了传统度假区的概念,每个项目都会做十几个高级酒店,还有旅游小镇、大剧院等设施,突出文化和商业。

4、跨国发展

万达发展的第四步是跨国发展。之所以要跨国发展,首先,万达按照目前速度发展,今年资产将达到2800亿元,收入达到1450亿元,规模已经很大。但如果只在中国发展,即使做得再大,也只是一个国家的企业。要想成为世界范围的著名企业,就一定要走出中国。其次是为了分散风险,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达今年年初宣布了十年战略规划,计划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争光。现在财富500大中有70多家中国企业,但只有3、4家是民营企业。万达应该用自己的发展来证明,民营企业没有国家特殊优惠政策支持、依然可以发展得很好、很快。

万达跨国发展第一步是并购美国的AMC影院公司,我们也正跟美国的六大电影制片公司洽谈,将来会在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万达不是为国际化而国际化,并购AMC不是为了做大规模而做大规模,在规模做大的同时,还要追求比较好的利润。两年多的并购谈判,也等于给我们上课,给我们补充知识。我们发现,很多美国大企业由很多小股东或者基金持有,没有真正的主人,都是追求短期回报。